江西省临川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临川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31 15:03:23

文档简介

6.智能呼啦圈轻便美观,深受大众喜爱,如图甲,腰带外侧带有轨道,将带有滑轮的短杆穿入轨道,
临川县2022-2023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短杆的另一端悬挂一根带有配重的轻绳,其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可视为质点的配重质量为 1kg,绳长
为 0.5m,悬挂点 P到腰带中心点 O的距离为 0.2m,水
高三年级 物理试卷
平固定好腰带,通过人体微小扭动,使配重随短杆做水
平匀速圆周运动,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运动过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7 题,共 28 分) 中腰带可看成不动,重力加速度 g取 10m/s2,下列说法
1 正确的是( ).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A A.匀速转动时,配重受到的合力恒定不变.胡克 B.牛顿 C.伽利略 D.阿基米德
2. B.当θ稳定在 37°时,配重的角速度为 5rad/s近些年来中国完成了一系列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超级工程建设,在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
幅提升的同时也在世界上赢得了“ ” C.若增大转速,轻绳的张力变小基建狂魔 的称号。起重机是基建中不可或缺的机械设备。在某个基建
D.保持转速不变,将配重的质量更换为 2kg时,则θ不变
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一台起重机将一重物加速提升到某一高度,不计空气阻力,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7.有三个斜面 1、2、3,斜面 1与 2底边相同,斜面 2和 3高度相同,同一物体与三个斜面的动摩擦.重物所受的合外力对重物做负功
B 因数相同,当他们分别沿三个斜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重物所受重力对重物做正功
C A. 三种情况下摩擦产生的热量 Q1=Q2D.重物所受的合外力对重物所做的功等于其机械能的增量 B.三种情况下物体损失的机械能 E3 E2 E1
3.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中,“互”字作为最能体现 2021年“一带一路”精神内涵的汉字拔得
“ ” 0.5m C.到达底端的速度 v1>v2=v3头筹,成为年度汉字。如图为力学兴趣小组制作的 互 字形木制模型。模型分上下两部分质量均为 。
D.合力做功 W1=W2>W3
用细线连接两部分。当细线都绷紧时,整个模型可以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中连接 a、b两点的细
线为 l,连接c、d 两点的细线为 n,重力加速度为 g。则( )
A.细线 l对 a点的作用力向上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3 题,共 12 分)
B.细线 l的拉力等于细线 n的拉力
C n 0.5mg 8.如图,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 M、N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导轨间距离为 L,垂直导轨平面有竖.细线 的拉力大小等于
D 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以 CD为分界线,左边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2B,右边为 B,两导体棒 a、b垂直导轨.整个模型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静止放置,a棒距 CD足够远,已知 a、b棒质量均为 m,长度均为 L,电阻均为 r,棒与导轨始终接触
4.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视为质点)在平直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 A、B、C、D 四棵 良好,导轨电阻不计,现使 a获得一瞬时水平速度 v0,在两棒运动至稳
树,已知经过 AB、BC和 CD三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3∶2∶1,若 A、B两树间距为 18m,C、D两树间
18m B C 定的过程中(a棒还没到 CD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距也为 ,则 、 两棵树的间距为( )
A.a、b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B.a、b系统动量守恒
C 2mv
2
.a棒稳定时的速度为 0.2 0 D.导体棒 a产生的焦耳热为 05
A.24m B. 27m C.30 m D.33m 9.如图所示,煤矿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煤块与两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人造地球卫星M 、N在同一平面内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 、N连 均为 0.2,每隔T 10s在传送带甲左端轻放上一个质量为m 2kg的相同煤块(可视为质点),发现
线与M 、O连线间的夹角最大为 ,则关于M 、N两卫星的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 煤块离开传送带甲前已经与甲速度相等,且相邻煤块(已匀速)间的距
A.N卫星与M 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tan 离为 x 6m,随后煤块平稳地传到传送带乙上,乙的宽度足够大,速度
1 为v 0.8m/s, g 10m/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N卫星与M 卫星的万有引力之比为
sin2 A.传送带甲的速度大小为 0.6m/s
B.一个煤块在传送带甲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 10cm
C.N卫星与M 卫星的角速度之比为 sin3 C.一个煤块在传送带乙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 25cm
D.N卫星与M 卫星的速度之比为 sin D.煤块在传送带上乙上留下的痕迹为曲线
第 1页,共 2页
10.如图甲所示,长木板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某时刻一质量与长木板相等的滑块(可视为质 v是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的滑行速度,F与飞机所受重力相等时的 v称为飞机的起飞离地速度,已知飞机
1.21 105 kg
质量为 时,起飞离地速度为 66 m/s;装载货物后质量为 2.25 × 10
5 kg,装载货物前后起飞离
点)水平向左以某一初速度从右端滑上木板,滑块始终在木板上且滑块的动能一位移 Ek x 图像如图
地时的 k值可视为不变。
乙所示。已知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 / s2,则( ) (1)求飞机装载货物后的起飞离地速度;
A.小滑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0.25kg (2)若该飞机装载货物后,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 2025 m起飞离地,求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的大
B.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0.6 小和所用的时间。
C.小滑块滑上木板瞬间,木板的初速度大小为
2 14.(10分)如图是宇宙中由三颗星体构成的一个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存在着一种运动m / s
3 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
4 个顶点上,正在绕某一共同的圆心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都顺时针做角速
D.木板长度至少要 m,小滑块才不会冲出木板
9 度相等的圆周运动。已知星体 A的质量为 3m,星体 B、C的质量均为 m,
三角形边长为 L(L远大于星体自身半径),万有引力常量为 G。求: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 题,共 16 分)
(1)若 A星体可视为球体,且半径为 R,求 A星体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
11.(8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每 (2)A星体所受合力的大小;
条纸带上每 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 0,1,2,3,4,…, (3)A、B、C三星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之比。
由于不小心,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 A、B、C、D四段纸带回答:
15.(12分)一质量 m=1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恒力 F的作用下,从 A点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 AB
向右运动,1s后撤去 F,再经 1s后,滑块到达 B点。然后滑块离开平面 AB做平抛运动,正好无碰撞
地落在斜面 CD的顶端 C点。此后滑块沿斜面 CD下滑,通过 D点时无机械能损失。滑块在平面 DE上
与位于 E点的弹性挡板碰撞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已知斜面 CD的倾角为θ=37°,斜面高度差
h=3.6m,BD间的高度差为 H=4.05m,DE间距 x=2.4m,滑块与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
重力加速度取 g=10m/s2.已知 sin37°=0.6,cos37°=0.8。求:
(1)滑块到达 B点时的速度以及恒力 F的大小;
(1)在 B、C、D三段纸带中选出纸带 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2)滑块第二次经过 D点的速度大小。
A. B. C. D.
(2)纸带 A上,打点 1时重物的速度是___________m / 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6.(14分)如图所示,以竖直虚线MN为界,左侧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右侧空间有竖直向上
(3)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m / 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在左侧空间O点用长为 L的不可伸长的轻质绝缘细绳悬挂质量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 = 49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 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现使细绳拉直,从 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绕O点做圆周运动,到达 B点
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时速度达到最大值。已知小球运动到 B点时,细绳突然断开,小球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从MN边界上
12.(8分)某多用表内部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微安表表头内阻 Rg=100Ω,满偏电流 Ig=100μA, 某点进入右侧空间,然后又从MN边界上另一点回到左侧空间,最后到达O、B连线上某点 P时速度变
定值电阻 R1=2.5Ω,R2=22.5Ω,电源电动势 E=1.5V,则该多用表 为零。已知 AO与竖直方向夹角 1 30 ,OB与
(1)A接线柱应该是与___________(填“红”或“黑”)表笔连接;
(2)当选择开关接___________(填“a”或“b”)档时其对应的电阻档的 竖直方向夹角 2 60 ,左右两侧空间电场强度大
倍率更高;
g
(3)若选 a档测量电阻,则原表盘 50μA,对应的电阻刻度值应当为 小之比 E1 : E2 3 :1,重力加速度为 。
_______Ω;原表盘 25μA的刻度,对应的电阻刻度值应当为______Ω. (1)求左侧空间电场强度的大小及小球运动到 B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4 题,共 44 分) 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小球在MN右侧空间运动的时间;
13.(8分)我国自主研制了运-20重型运输机。飞机获得的升力大小 F可用 F kv2描写,k为系数; (3)求O、 P两点间的距离。
第 2页,共 2页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B
6.D
7.A
8.AC
9.AC
10.BC
11. C 3.47 9.00 偏大
12. 黑 b 300Ω 900Ω
13.(1)90m/s;(2) 2m/s2;45s;
【详解】(1)空载起飞时,升力正好等于重力:
21 = 1
满载起飞时,升力正好等于重力:
22 = 2
由上两式解得:
v2=90m/s
(2)满载货物的飞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由 22 0 = 2 解得:
答案第 1页,共 6页
a=2m/s2
由加速的定义式变形得:
2 0
= = = 45

2
14.(1) = √ ;(2) = 3√3
合 2
(3) : : = √3: √13: √13
【详解】(1)根据题意,设质量为 ′的卫星围绕 A星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
向心力有
3 ′ 2
= ′
2
解得
3
= √

(2)根据题意可知,A星体受两相等的引力且夹角为60°,由万有引力公式可得
3 3 2
1 = = 2 2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
2
合 = 3√3
2
(3)根据题意,对 B星体,由万有引力公式可得,两引力大小分别为
3
1 = , 2 = 2 2
它们之间夹角为60°,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根据余弦定理可求出

合 = √13 2
同理可得

合 = √13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可得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 : = √3:√13:√13
答案第 2页,共 6页
15.(1)4m/s F=14N;(2)1m/s
【详解】(1)滑块平抛至 C点时,其速度可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和竖直方向的 ,
由平抛的规律可得
2 = 2 ( )
解得
= 3m/s
而 =


=

则 C点的速度
2 2 = √ +
解得
= 4m/s
= 5m/s
滑块从 A运动到 B的过程中,未撤去 F时,
由牛顿第二定律
= 1
撤去 F后,由牛顿第二定律
= 2
由题可知
= 1 1 + 2 2
解得
F=14N
(2)在斜面 CD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3
a3 = 2m/s
2
第一次到 D点的速度为 1,由
答案第 3页,共 6页

2 1
2
= 2 3
可得,
1 = 7 /
滑块在水平面匀减速运动
= 4
可得
2 2 2 1 = 2 4
解得
2 = 1 /

16.(1) = ,B点的速度大小为 = √ ;(2) =

√ ;(3)

【详解】
(1)要使小球在 B点的速度最大,则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沿 OB方向,则
1 = 60
解得
√3
1 =
设小球运动到 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0,小球所受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为

= = 2
3 0
从 A到 B,根据动能定理有
答案第 4页,共 6页
1
= 2
2 0
联立得到
0 = 2√
(2)设小球从MN边界上的 C点进入右侧空间,从 D点出右侧空间,从 B到 C,小球做类
平抛运动,进入MN右侧空间后,电场为
1
2 = =
√3
得到
2 =
则小球进入右侧空间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回到左侧空间后,到 OB线上某点 P速度减小为
0, ′为小球在MN右侧空间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心,过 C点做 BD的垂线交 BD于 Q点。
由几何关系得
∠ = 60 ,∠ = 30 ,∠ ′ = ∠ ′ = 30
在 C点小球速度方向与界面的夹角也为 60°。
设小球从 B到 C的运动时间为 ,到达 C点时的速度为 ,在 MN右侧空间做圆周运动半径
为 R,运动时间为 t。
由几何关系有
= 2 30
= 30 = 1.5
从 B到 C点做类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 0
= 3 0 0
3 0 =
=
式子联立解得
4√3 4√3
= , = , = 2
9 3
小球在MN右侧空间做圆周运动的圆心角为 240°,则小球在MN右侧运动时间为
2 2 4
= × = √
3 9
(3)小球重新进入左侧空间后,到 OB线上某点 P速度减小为 0,可推断出,小球做匀减
答案第 5页,共 6页
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2 4
= =
2 3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3 2
= 30 = =
2 3
从 B到 C点做类平抛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 3 0 )2
= =
2 3

2
= + + =
3
答案第 6页,共 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