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初中化学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课堂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宜城期末)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答案】A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2.(2021九上·乐平期末)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
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为扑火森林火灾,可将大火曼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从火场中逃生时,不能慌乱,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不符合题意;
B、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才会燃烧,符合题意;
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符合题意;
D、为扑火森林火灾,可将大火曼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可燃物,形成隔离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火场慌乱的危害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煤气泄漏的急救措施进行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3.(2021九上·卧龙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氧气的作用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既能得出燃烧条件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还能比较出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1、图2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图1中的热水能提高温度使铜片上的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较高,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不会有同样的现象,符合题意;
C、图1中的实验,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不符合题意;
D、图1中接触氧气白磷燃烧,图2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但不能燃烧,通入氧气后也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验中热水的温度及隔离氧气的作用分析;
B、根据红磷的着火点高分析;
C、根据水中白磷不接触氧气,铜片上红磷温度未达到着火点都不能燃烧分析;
D、根据图示水中白磷不接触氧气不燃烧,接触氧气燃烧分析。
4.(2021九上·建邺期末)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 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B.“杯水车薪”—— 用少量的水难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钻木取火”—— 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D.“煽风点火”—— 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釜底抽薪,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杯水车薪,水量太少,不能将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煽风点火,通过煽动促进的流动,给可燃物提供 充足的氧气进行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5.(2021九上·前进期末)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室内着火时,不要着急打开门窗
B.地铁的自动喷淋系统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草原着火了,可在火势蔓延方向的前面再点一条火线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室内着火时,不要着急打开门窗,因为打开门窗,加速空气流通,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会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B、地铁的自动喷淋系统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C、草原着火了,可在火势蔓延方向的前面再点一条火线,形成隔离带,不符合题意;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分析;
B、根据着火点是物质的属于不能改变分析;
C、根据撤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特点分析。
6.(2021九上·秦皇岛期末)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材着火可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B.图书、档案、精密仪表等失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而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
C.蜡烛用嘴一吹就会熄灭,是因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D.一般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木材着火可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木材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图书、档案、精密仪表等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后不会留下污染物。这些场合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因为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会留下污染物,损坏图书、档案、精密仪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用嘴一吹就会熄灭,是因为空气流动,热量散失,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燃烧的条件,一般可燃物燃烧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燃烧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破坏燃烧的条件就能灭火,据此分析
7.(2021九上·江都月考)近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8.(2021九上·永年月考)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燃烧的更旺,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热值,也不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不能提高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提高。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有关分析。
9.(2020九上·玉林期末)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线开关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冬天用木炭烤火取暖,关闭门窗,旁边放一盆水
C.高楼着火,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D.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准确报告位置
【答案】D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电线开关着火,用水浇灭容易引发触电,不符合题意;
B、碳不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旁边放一盆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高楼着火,可能会断电,不能使用电梯逃生,不符合题意;
D、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准确报告位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电失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性分析;
C、根据高楼着火不能乘电梯以防止发生停电被困分析;
D、根据火警电话119分析。
10.(2020九上·什邡期末)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电器着火时,首先应切断电源
B.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
D.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电器着火为防止迅速蔓延应首先切断电源,不符合题意;
B、燃气泄漏时不能开灯,否则会引起爆炸,符合题意;
C、室内着火时,符合题意做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不符合题意;
D、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应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器着火的灭火方法分析
B、根据开灯瞬间会产生电火花分析
C、根据湿毛巾的作用分析
D、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息县期末)节约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能源进一步利用和研发的重点。为减轻污染,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为 。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
【答案】C2H5OH+3O22CO2+3H2O;氢气或H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用嘴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根据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的无污染性及降温的灭火原理分析。
12.(2021九上·八步期末)化学课上我们曾经做过如图所示的实玲。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 、③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答案】;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故填:;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13.(2020九上·讷河期中)燃料燃烧释放能量,对于生产、生活都非常重要。要使燃烧发生,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 、 、 。燃烧失去控制引发火灾,也会给我带来损失,我们要学会灭火,假如家里的油锅失火,请说出一种灭火的方法, 。
【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用锅盖盖灭等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14.(2020九上·通辽期末)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
【答案】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知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木船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5.(2019九上·防城港期中)某校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了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1)可燃物
(2)开门使室内外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房门,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利用的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室内着火,如打开房门,空气流通,会导致火势更猛;利用高压水枪喷水的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三、简答题
16.趣味实验:将一手帕放在100mL乙醇和75mL水构成的溶液里浸泡,等手帕浸透后拿出来点燃,可以看到明显的火焰,但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1)请解释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
(2)写出此实验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1)将手帕点燃,一阵熊熊火焰燃烧后,手帕完好无损.这一过程中,燃烧的物质是酒精;由于水和酒精蒸发吸热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故燃烧后手帕和布完好无损.故答案为:由于水和酒精蒸发吸热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故燃烧后手帕和布完好无损.
(2)酒精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答案为:C2H5OH+3O22CO2+3H2O.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解题.
17.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答案】因为蜡烛着火点较低,燃烧时石蜡蒸汽在燃烧,吹气能带走热量,同时也是石蜡蒸汽冷凝甚至脱离蜡烛,同时使周围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燃烧的蚊香着火点较高,是固体在燃烧,吹气无法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下,也无法使可燃物分散,相反,能给蚊香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更旺.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因为蜡烛着火点较低,燃烧时时石蜡蒸汽在燃烧,吹气能带走热量,同时使周围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燃烧的蚊香着火点较高,是固体在燃烧,吹气无法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下,相反,能给蚊香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更旺.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浦北期中)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产生白烟五氧化二磷。
(1)他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根据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2)欲使白磷在热水中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3)使酒精与空气隔绝并降温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得出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所以欲使白磷在热水中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故填: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3)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使酒精与空气隔绝并降温,故填:使酒精与空气隔绝并降温。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宁远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红磷着火点为240℃,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和白磷燃烧的产物相同。
(1)(探究一)如图一,A、C为白磷,B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加热一段时间,C先燃烧,B后燃烧,A不燃烧。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对比B、C的现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着火点 (填“高”或“低”)的物质先燃烧。
(3)(探究二)如图二所示,同学们利用Y型管的装置对燃烧条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步骤)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烧杯中的白磷先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
(分析与讨论)
此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烧杯中80℃热水的作用有 。
(5)对比图一可知,图二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1)
(2)低
(3)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提供热量,隔绝空气
(5)不需酒精灯加热(或环保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C白磷先燃烧,B红磷后燃烧,对比B、C的现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着火点低的物质先燃烧,故填:低。
(3)烧杯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先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由于氧气生成,白磷和氧气接触燃烧,此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填: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烧杯中80℃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同时隔绝氧气或空气与水中的白磷接触,故填:提供热量,隔绝空气。
(5)对比图一可知,图二装置的优点是不需酒精灯加热,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较环保等(合理即可),故填:不需酒精灯加热(或环保等)(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20.(2021九上·崆峒期末)下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a.比较 (填序号)两个实验事实,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
b.比较 (填序号)两个实验事实,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
(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 (选填“甲”或“乙”)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 ; 。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①③;③④
(3)乙
(4)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水底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a、① 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能燃烧;③ 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故比较①③两个实验事实,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故填:①③。
b、③ 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④ 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比较③④两个实验事实,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故填:③④。
(3)乙中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散逸到空气中,比较环保,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故填:乙。
(4)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 / 12022-2023初中化学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课堂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宜城期末)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2.(2021九上·乐平期末)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
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为扑火森林火灾,可将大火曼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3.(2021九上·卧龙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氧气的作用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既能得出燃烧条件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还能比较出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1、图2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4.(2021九上·建邺期末)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 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B.“杯水车薪”—— 用少量的水难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钻木取火”—— 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D.“煽风点火”—— 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
5.(2021九上·前进期末)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室内着火时,不要着急打开门窗
B.地铁的自动喷淋系统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草原着火了,可在火势蔓延方向的前面再点一条火线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6.(2021九上·秦皇岛期末)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材着火可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B.图书、档案、精密仪表等失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而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
C.蜡烛用嘴一吹就会熄灭,是因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D.一般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7.(2021九上·江都月考)近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8.(2021九上·永年月考)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9.(2020九上·玉林期末)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线开关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冬天用木炭烤火取暖,关闭门窗,旁边放一盆水
C.高楼着火,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D.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准确报告位置
10.(2020九上·什邡期末)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电器着火时,首先应切断电源
B.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
D.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息县期末)节约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能源进一步利用和研发的重点。为减轻污染,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为 。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
12.(2021九上·八步期末)化学课上我们曾经做过如图所示的实玲。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 、③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13.(2020九上·讷河期中)燃料燃烧释放能量,对于生产、生活都非常重要。要使燃烧发生,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 、 、 。燃烧失去控制引发火灾,也会给我带来损失,我们要学会灭火,假如家里的油锅失火,请说出一种灭火的方法, 。
14.(2020九上·通辽期末)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
15.(2019九上·防城港期中)某校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了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三、简答题
16.趣味实验:将一手帕放在100mL乙醇和75mL水构成的溶液里浸泡,等手帕浸透后拿出来点燃,可以看到明显的火焰,但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1)请解释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
(2)写出此实验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7.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浦北期中)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产生白烟五氧化二磷。
(1)他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根据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2)欲使白磷在热水中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宁远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红磷着火点为240℃,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和白磷燃烧的产物相同。
(1)(探究一)如图一,A、C为白磷,B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加热一段时间,C先燃烧,B后燃烧,A不燃烧。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对比B、C的现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着火点 (填“高”或“低”)的物质先燃烧。
(3)(探究二)如图二所示,同学们利用Y型管的装置对燃烧条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步骤)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烧杯中的白磷先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
(分析与讨论)
此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烧杯中80℃热水的作用有 。
(5)对比图一可知,图二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20.(2021九上·崆峒期末)下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a.比较 (填序号)两个实验事实,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
b.比较 (填序号)两个实验事实,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
(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 (选填“甲”或“乙”)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从火场中逃生时,不能慌乱,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不符合题意;
B、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才会燃烧,符合题意;
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符合题意;
D、为扑火森林火灾,可将大火曼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可燃物,形成隔离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火场慌乱的危害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煤气泄漏的急救措施进行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图1中的热水能提高温度使铜片上的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较高,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不会有同样的现象,符合题意;
C、图1中的实验,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不符合题意;
D、图1中接触氧气白磷燃烧,图2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但不能燃烧,通入氧气后也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验中热水的温度及隔离氧气的作用分析;
B、根据红磷的着火点高分析;
C、根据水中白磷不接触氧气,铜片上红磷温度未达到着火点都不能燃烧分析;
D、根据图示水中白磷不接触氧气不燃烧,接触氧气燃烧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釜底抽薪,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杯水车薪,水量太少,不能将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煽风点火,通过煽动促进的流动,给可燃物提供 充足的氧气进行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室内着火时,不要着急打开门窗,因为打开门窗,加速空气流通,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会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B、地铁的自动喷淋系统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C、草原着火了,可在火势蔓延方向的前面再点一条火线,形成隔离带,不符合题意;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分析;
B、根据着火点是物质的属于不能改变分析;
C、根据撤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特点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木材着火可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木材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图书、档案、精密仪表等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后不会留下污染物。这些场合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因为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会留下污染物,损坏图书、档案、精密仪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用嘴一吹就会熄灭,是因为空气流动,热量散失,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燃烧的条件,一般可燃物燃烧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燃烧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破坏燃烧的条件就能灭火,据此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燃烧的更旺,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热值,也不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不能提高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提高。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有关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电线开关着火,用水浇灭容易引发触电,不符合题意;
B、碳不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旁边放一盆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高楼着火,可能会断电,不能使用电梯逃生,不符合题意;
D、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准确报告位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电失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性分析;
C、根据高楼着火不能乘电梯以防止发生停电被困分析;
D、根据火警电话119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电器着火为防止迅速蔓延应首先切断电源,不符合题意;
B、燃气泄漏时不能开灯,否则会引起爆炸,符合题意;
C、室内着火时,符合题意做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不符合题意;
D、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应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器着火的灭火方法分析
B、根据开灯瞬间会产生电火花分析
C、根据湿毛巾的作用分析
D、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11.【答案】C2H5OH+3O22CO2+3H2O;氢气或H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用嘴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根据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的无污染性及降温的灭火原理分析。
12.【答案】;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故填:;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13.【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用锅盖盖灭等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14.【答案】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知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木船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5.【答案】(1)可燃物
(2)开门使室内外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房门,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利用的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室内着火,如打开房门,空气流通,会导致火势更猛;利用高压水枪喷水的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6.【答案】解:(1)将手帕点燃,一阵熊熊火焰燃烧后,手帕完好无损.这一过程中,燃烧的物质是酒精;由于水和酒精蒸发吸热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故燃烧后手帕和布完好无损.故答案为:由于水和酒精蒸发吸热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故燃烧后手帕和布完好无损.
(2)酒精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答案为:C2H5OH+3O22CO2+3H2O.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解题.
17.【答案】因为蜡烛着火点较低,燃烧时石蜡蒸汽在燃烧,吹气能带走热量,同时也是石蜡蒸汽冷凝甚至脱离蜡烛,同时使周围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燃烧的蚊香着火点较高,是固体在燃烧,吹气无法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下,也无法使可燃物分散,相反,能给蚊香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更旺.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因为蜡烛着火点较低,燃烧时时石蜡蒸汽在燃烧,吹气能带走热量,同时使周围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燃烧的蚊香着火点较高,是固体在燃烧,吹气无法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下,相反,能给蚊香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更旺.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答.
18.【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3)使酒精与空气隔绝并降温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得出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所以欲使白磷在热水中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故填: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3)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使酒精与空气隔绝并降温,故填:使酒精与空气隔绝并降温。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9.【答案】(1)
(2)低
(3)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提供热量,隔绝空气
(5)不需酒精灯加热(或环保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C白磷先燃烧,B红磷后燃烧,对比B、C的现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着火点低的物质先燃烧,故填:低。
(3)烧杯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先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由于氧气生成,白磷和氧气接触燃烧,此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填: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烧杯中80℃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同时隔绝氧气或空气与水中的白磷接触,故填:提供热量,隔绝空气。
(5)对比图一可知,图二装置的优点是不需酒精灯加热,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较环保等(合理即可),故填:不需酒精灯加热(或环保等)(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20.【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①③;③④
(3)乙
(4)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水底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a、① 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能燃烧;③ 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故比较①③两个实验事实,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故填:①③。
b、③ 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④ 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比较③④两个实验事实,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故填:③④。
(3)乙中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散逸到空气中,比较环保,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故填:乙。
(4)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