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初中化学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 课堂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初中化学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 课堂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28 17:52:3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初中化学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 课堂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江油月考)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人急促的呼吸 B.食物腐烂
C.蜡烛安静的燃烧 D.钢铁生锈
2.(2021九上·宜城期末)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选项中,不是利用环保新能源发电的是(  )
A.太阳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潮汐和海风发电 D.火力发电
3.(2022九上·武功月考)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从发射到返回,神舟十三号的飞行时间长达6个月,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将火箭从总装车间转移至发射架
B.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轨道
C.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
D.返回时进入大气层舱体表面灼烧
4.(2022九上·武功月考)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烧杯中的水: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A.A B.B C.C D.D
5.(2022九上·武功月考) 2022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了“中国这十年一一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方便日常生活,开私家车出行 B.就地焚烧秸秆,减少资源浪费
C.烘托节日气氛,燃放烟花爆竹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粉尘排放
6.(2021九上·防城期末)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7.(2021九上·全椒期末)生产、生活和实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火场
C.酒精洒到桌上着火了,立即用水浇灭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8.(2021九上·黄埔期末)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
B.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C.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D.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9.(2021九上·冷水滩期末)2021年全国消防日的活动主题为“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风险”,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高层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10.(2021九上·兴文期末)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汽油 C.氢气 D.天然气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谷城期末)2021年6月13日6时42分许,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的集贸市场发生重大燃气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其中重伤3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395.41万元。9月30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官方网站发布《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6 13”重大燃爆炸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该事故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直接原因为天然气中压钢管严重锈蚀破裂,泄漏的天然气在建筑物下方河道内密闭空间聚集,遇餐饮商户排油烟管道排出的火星发生爆炸。
安全无小事,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气是   。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使用燃气(提示:管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3H8、C4H10等)的情况,你家中安装报瞥器的位置应该是   (填“上面”、“下面”)原因是   。
12.(2021九上·方城期末)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现象与   有关;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充分,这是因为   ;
扑灭森林大火时通常会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13.(2021九上·孟津期末)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冷水中。如图所示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开始时没有燃烧,原因可能是   ;实验时不慎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使燃料燃烧充分可以节约能源,请你写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   (写出一条即可)。
14.(2020九上·太原期末)能源太原。图中的新能源是   ,而山西的传统化石能源主要是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其优点是   (写一条)。
15.(2020九上·长白期末)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分析以上方法中,分别符合以下灭火原理的是(填序号):
(1)隔绝空气   。
(2)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3)隔离(移走)可燃物   。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长沙期末)蓝天保卫战,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2)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守卫长沙的碧水蓝天,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做的是   。(写一点即可)
17.(2019九上·偃师月考)用燃烧及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事例
(1)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非常重要。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含硫煤燃烧时排放的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形成的措施之一是   。
(3)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的好处是(写一条)   。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诸城期末)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任务一)认识燃烧
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市大力推广“煤政气”工程,其中的“气”是指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
(4)(任务三)调控燃烧
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5)(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   (至少答出2点)。
20.(2021九上·黔东南期末)如下图是重安中学的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如下:①按图示将铜片、小烧杯、白磷〔铜圈固定〕放在玻璃水槽中,并加入约1/3体积的热水。②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和5%的H2O2溶液。③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罩住,观察到大烧杯中液面下降,白磷露出并燃烧,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
请答答以下问题:
(1)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步骤③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4)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人的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蜡烛安静的燃烧不属于缓慢氧化,故C符合题意;
D. 钢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等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2.【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 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B. 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环保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C. 潮汐和海风发电是新开发利用的环保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D. 火力发电需要煤作燃料,煤是不可再生能源,也不是环保新能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3.【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将火箭从总装车间转移至发射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轨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返回时进入大气层舱体表面灼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4.【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集气瓶中水是了为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烧杯中的水是用于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防止溅落熔化物炸裂瓶底,不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氧气中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氧气何时集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及易溶分析;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水起密闭作用分析;
C、根据铁丝燃烧要防止瓶底炸裂分析;
D、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排出瓶中空气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开私家车出行,增加化石燃料使用,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 就地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C. 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法,不符合题意;
D. 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粉尘排放,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的原因入手确定各做法是否有利于环保。
6.【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采取灭火措施,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此选项符合题意;
C. 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步梯撤离,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住房着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以防火势变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器着火不能用水以免发生触电分析;
B、根据燃气泄漏不能接触明火要关阀门开窗通风分析;
C、根据高层失火不能乘电梯以免发生事故分析;
D、根据打开门窗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火场,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酒精洒到桌上着火了,不能用水浇灭,水的密度比酒精的大,酒精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应该用湿布或沙土盖灭,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吸收产生的一氧化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燃气泄露不能接触明火需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分析;
B、根据火灾现象有害气体随热空气上升,湿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进入呼吸道分析;
C、根据酒精为液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D、根据CO的难溶性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乙醇比汽油更易完全燃烧,且不会产生氮的氧化物,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以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煤燃烧更充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汽,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A不符合题意。
B、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B符合题意。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燃气泄漏时不能点火检查,C不符合题意。
D、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 不能乘电梯逃生,故D不符合题。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加油站附近空气中有可燃性气体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B、根据火灾时有害气体随热空气上升分析;
C、根据燃气泄露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D、根据高层着火不能乘电梯以免被困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A、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还会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不是理想的燃料;
B、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汽车尾气中含由氮氧化物,会污染环境,不是理想的燃料;
C、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是理想的燃料;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相对氢气而言,不是最理想的燃料。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分析。
11.【答案】管道天然气;上面;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气可以是管道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报警器应安装在上面,原因是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容易在上方聚集。(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
12.【答案】氧气浓度;增大了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清除可燃物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其中的变量是氧气的浓度,因此说明燃烧现象与氧气浓度有关;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充分,这是因为增大了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扑灭森林大火时通常会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燃烧三要素是有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氧气参与,燃烧充分条件和灭火原理都可以从燃烧三要素中寻找答案)。
【分析】根据空气和纯氧气中氧气浓度不同,化学反应与接触面积有关及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13.【答案】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入足量的空气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开始时没有燃烧,原因可能是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实验时不慎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氧气越充足,燃料燃烧越充分,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通入足量的空气。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14.【答案】太阳能、风能;煤;环保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图片中太阳能路灯、风力发电和火力发电,属于新能源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山西传统化石能源主要是煤,新能源燃烧产物无污染,则新能源相比与化石能源要更加的环保。
【分析】根据太阳能、风能等都属于新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化石能源及新能源对环境的保护分析。
15.【答案】(1)②③④
(2)⑤
(3)①⑥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①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②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③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④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⑤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⑥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
故答案为:(1)②③④;(2)⑤;(3)①⑥。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16.【答案】(1)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2)公交出行、节约纸张(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2)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有节约用电;少开私家车;乘公共汽车上学(出行);步行上学;双面使用纸张等。
【分析】(1)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2)从节约资源方面考虑
17.【答案】(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8.【答案】(1)
(2)二氧化硫或SO2;使用脱硫煤(合理即可)
(3)可;节约石油资源(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燃烧是指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含硫煤燃烧时排放的硫氧化合物(通常是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形成的措施之一是使用脱硫煤、将尾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
(3)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粮食发酵产生酒精等。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的好处是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分析】(1)燃料的开发与利用中可知甲烷燃烧是指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酸雨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含硫煤燃烧时排放的硫氧化合物(通常是二氧化硫),减少酸雨形成的措施之一是使用脱硫煤、将尾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
(3)由清洁能源的概念可知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粮食发酵产生酒精等。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的好处是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19.【答案】(1)B
(2)
(3)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m1>m2=m3
(4)取土填埋
(5)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燃烧都能发光发热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是只有煤中含有硫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故答案为:B;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步骤2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步骤4中,通入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故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②一开始锥形瓶充满二氧化碳,装置总质量为m1,步骤3中通入50mL氧气,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大,故m1>m2,步骤4中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但是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步骤5中恢复室温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故m2=m3,因此m1>m2=m3;
(4)一旦煤层自燃,可以取土填埋,隔绝空气(或氧气),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5)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氧气的浓度;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说明铁的表面积可以影响铁的燃烧,故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
【分析】(1)根据酒精、煤(含硫)、天然气燃烧都能发光发热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但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分析;
(2)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3)根据磷燃烧现象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4)根据隔离空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5)根据燃烧与接触面积和氧气浓度有关分析。
20.【答案】(1)
(2)要与O2(或氧气)接触
(3)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大烧杯压强变小
(4)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小烧杯中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在常温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开始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后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增大,大烧杯中液面下降,白磷露出,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由此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与氧气接触;
(3)步骤③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大烧杯压强变小。
(4)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分析】(1)小烧杯中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在常温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
(2)一开始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向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后,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 步骤③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大烧杯压强变小;
(4)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初中化学上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 课堂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江油月考)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人急促的呼吸 B.食物腐烂
C.蜡烛安静的燃烧 D.钢铁生锈
【答案】C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人的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蜡烛安静的燃烧不属于缓慢氧化,故C符合题意;
D. 钢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等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2.(2021九上·宜城期末)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选项中,不是利用环保新能源发电的是(  )
A.太阳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潮汐和海风发电 D.火力发电
【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 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B. 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环保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C. 潮汐和海风发电是新开发利用的环保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D. 火力发电需要煤作燃料,煤是不可再生能源,也不是环保新能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3.(2022九上·武功月考)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从发射到返回,神舟十三号的飞行时间长达6个月,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将火箭从总装车间转移至发射架
B.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轨道
C.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
D.返回时进入大气层舱体表面灼烧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将火箭从总装车间转移至发射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轨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返回时进入大气层舱体表面灼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4.(2022九上·武功月考)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烧杯中的水: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集气瓶中水是了为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烧杯中的水是用于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防止溅落熔化物炸裂瓶底,不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氧气中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氧气何时集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及易溶分析;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水起密闭作用分析;
C、根据铁丝燃烧要防止瓶底炸裂分析;
D、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排出瓶中空气分析。
5.(2022九上·武功月考) 2022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了“中国这十年一一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方便日常生活,开私家车出行 B.就地焚烧秸秆,减少资源浪费
C.烘托节日气氛,燃放烟花爆竹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粉尘排放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开私家车出行,增加化石燃料使用,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 就地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C. 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法,不符合题意;
D. 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粉尘排放,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的原因入手确定各做法是否有利于环保。
6.(2021九上·防城期末)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采取灭火措施,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此选项符合题意;
C. 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步梯撤离,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住房着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以防火势变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器着火不能用水以免发生触电分析;
B、根据燃气泄漏不能接触明火要关阀门开窗通风分析;
C、根据高层失火不能乘电梯以免发生事故分析;
D、根据打开门窗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7.(2021九上·全椒期末)生产、生活和实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火场
C.酒精洒到桌上着火了,立即用水浇灭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B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火场,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酒精洒到桌上着火了,不能用水浇灭,水的密度比酒精的大,酒精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应该用湿布或沙土盖灭,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吸收产生的一氧化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燃气泄露不能接触明火需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分析;
B、根据火灾现象有害气体随热空气上升,湿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进入呼吸道分析;
C、根据酒精为液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D、根据CO的难溶性分析。
8.(2021九上·黄埔期末)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
B.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C.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D.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答案】C
【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乙醇比汽油更易完全燃烧,且不会产生氮的氧化物,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以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煤燃烧更充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9.(2021九上·冷水滩期末)2021年全国消防日的活动主题为“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风险”,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高层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答案】B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汽,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A不符合题意。
B、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B符合题意。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燃气泄漏时不能点火检查,C不符合题意。
D、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 不能乘电梯逃生,故D不符合题。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加油站附近空气中有可燃性气体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B、根据火灾时有害气体随热空气上升分析;
C、根据燃气泄露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D、根据高层着火不能乘电梯以免被困分析。
10.(2021九上·兴文期末)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汽油 C.氢气 D.天然气
【答案】C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A、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还会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不是理想的燃料;
B、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汽车尾气中含由氮氧化物,会污染环境,不是理想的燃料;
C、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是理想的燃料;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相对氢气而言,不是最理想的燃料。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谷城期末)2021年6月13日6时42分许,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的集贸市场发生重大燃气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其中重伤3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395.41万元。9月30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官方网站发布《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6 13”重大燃爆炸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该事故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直接原因为天然气中压钢管严重锈蚀破裂,泄漏的天然气在建筑物下方河道内密闭空间聚集,遇餐饮商户排油烟管道排出的火星发生爆炸。
安全无小事,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气是   。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使用燃气(提示:管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3H8、C4H10等)的情况,你家中安装报瞥器的位置应该是   (填“上面”、“下面”)原因是   。
【答案】管道天然气;上面;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气可以是管道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报警器应安装在上面,原因是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容易在上方聚集。(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
12.(2021九上·方城期末)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现象与   有关;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充分,这是因为   ;
扑灭森林大火时通常会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答案】氧气浓度;增大了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清除可燃物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其中的变量是氧气的浓度,因此说明燃烧现象与氧气浓度有关;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充分,这是因为增大了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扑灭森林大火时通常会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燃烧三要素是有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氧气参与,燃烧充分条件和灭火原理都可以从燃烧三要素中寻找答案)。
【分析】根据空气和纯氧气中氧气浓度不同,化学反应与接触面积有关及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13.(2021九上·孟津期末)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冷水中。如图所示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开始时没有燃烧,原因可能是   ;实验时不慎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使燃料燃烧充分可以节约能源,请你写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入足量的空气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开始时没有燃烧,原因可能是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实验时不慎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氧气越充足,燃料燃烧越充分,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通入足量的空气。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14.(2020九上·太原期末)能源太原。图中的新能源是   ,而山西的传统化石能源主要是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其优点是   (写一条)。
【答案】太阳能、风能;煤;环保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图片中太阳能路灯、风力发电和火力发电,属于新能源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山西传统化石能源主要是煤,新能源燃烧产物无污染,则新能源相比与化石能源要更加的环保。
【分析】根据太阳能、风能等都属于新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化石能源及新能源对环境的保护分析。
15.(2020九上·长白期末)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分析以上方法中,分别符合以下灭火原理的是(填序号):
(1)隔绝空气   。
(2)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3)隔离(移走)可燃物   。
【答案】(1)②③④
(2)⑤
(3)①⑥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①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②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③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④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⑤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⑥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
故答案为:(1)②③④;(2)⑤;(3)①⑥。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长沙期末)蓝天保卫战,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2)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守卫长沙的碧水蓝天,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做的是   。(写一点即可)
【答案】(1)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2)公交出行、节约纸张(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2)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有节约用电;少开私家车;乘公共汽车上学(出行);步行上学;双面使用纸张等。
【分析】(1)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2)从节约资源方面考虑
17.(2019九上·偃师月考)用燃烧及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事例
(1)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   
【答案】(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非常重要。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含硫煤燃烧时排放的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形成的措施之一是   。
(3)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的好处是(写一条)   。
【答案】(1)
(2)二氧化硫或SO2;使用脱硫煤(合理即可)
(3)可;节约石油资源(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燃烧是指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含硫煤燃烧时排放的硫氧化合物(通常是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形成的措施之一是使用脱硫煤、将尾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
(3)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粮食发酵产生酒精等。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的好处是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分析】(1)燃料的开发与利用中可知甲烷燃烧是指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酸雨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含硫煤燃烧时排放的硫氧化合物(通常是二氧化硫),减少酸雨形成的措施之一是使用脱硫煤、将尾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
(3)由清洁能源的概念可知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粮食发酵产生酒精等。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的好处是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诸城期末)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任务一)认识燃烧
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市大力推广“煤政气”工程,其中的“气”是指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
(4)(任务三)调控燃烧
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5)(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   (至少答出2点)。
【答案】(1)B
(2)
(3)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m1>m2=m3
(4)取土填埋
(5)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燃烧都能发光发热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是只有煤中含有硫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故答案为:B;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步骤2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步骤4中,通入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故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②一开始锥形瓶充满二氧化碳,装置总质量为m1,步骤3中通入50mL氧气,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大,故m1>m2,步骤4中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但是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步骤5中恢复室温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故m2=m3,因此m1>m2=m3;
(4)一旦煤层自燃,可以取土填埋,隔绝空气(或氧气),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5)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氧气的浓度;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说明铁的表面积可以影响铁的燃烧,故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
【分析】(1)根据酒精、煤(含硫)、天然气燃烧都能发光发热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但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分析;
(2)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3)根据磷燃烧现象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4)根据隔离空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5)根据燃烧与接触面积和氧气浓度有关分析。
20.(2021九上·黔东南期末)如下图是重安中学的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如下:①按图示将铜片、小烧杯、白磷〔铜圈固定〕放在玻璃水槽中,并加入约1/3体积的热水。②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和5%的H2O2溶液。③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罩住,观察到大烧杯中液面下降,白磷露出并燃烧,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
请答答以下问题:
(1)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步骤③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4)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2)要与O2(或氧气)接触
(3)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大烧杯压强变小
(4)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小烧杯中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在常温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开始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后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增大,大烧杯中液面下降,白磷露出,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由此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与氧气接触;
(3)步骤③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大烧杯压强变小。
(4)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分析】(1)小烧杯中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在常温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
(2)一开始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向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后,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 步骤③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大烧杯压强变小;
(4)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