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人类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百色期末)下列对“火”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点火检查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房间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油库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不能点火检查检查天然气气是否泄漏,故该处理事故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符合题意;
C、房间着火,不能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说法不符合题意;
D、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用水无法浇灭,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煤气泄露要防止接触明火分析;
B、根据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C、根据打开门窗可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D、根据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2.(2021九上·电白期末)“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乘坐电梯逃离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C.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实验时万一碰倒酒精灯引起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B. 为了防止触电,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扑灭,故不合理,符合题意;
C. 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剧烈,因此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D.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3.(2021九上·秦淮期末)下列有关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二氧化碳灭火器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燃烧需要可燃物,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可以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错误,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所以灭火时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4.(2021九上·零陵期末)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A.可燃物
B.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氧气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是因为隔绝氧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5.(2021九上·浈江期末)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会覆盖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应用锅盖盖灭,不符合题意;
B、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过滤有毒烟尘,符合题意;
C、燃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应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门窗,不符合题意;
D、室内起火,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6.(2021九上·渠县期末)家庭中油锅起火,常用锅盖盖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油锅起火,常用锅盖盖灭,是通过隔绝氧气灭火,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锅盖灭火是隔绝空气的原理分析。
7.(2021九上·克东期末)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酒精灯倾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窑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通风
【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实验室酒精灯倾倒着火,用湿抹布铺盖,使酒精隔绝氧气而熄灭,故符合题意;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不符合题意;
C、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燃气有可燃性,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B、根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分析。
C、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
8.(2021九上·西吉期末)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A、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从而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热水的白磷没有燃烧,原因是水隔绝了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9.(2021九上·槐荫期末)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C.可燃物遇到氧气就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可燃物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还应该达到爆炸极限,说法不符合题意;
B、家用电器着火时,切断电源后,用水扑灭,说法不符合题意;
C、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并依据燃烧条件确定灭火原理,爆炸的条件分析。
10.(2021九上·五常期末)对下列成语解释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可燃物燃烧更旺
C.水火不容: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灭火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釜底抽薪能够利用清除可燃物的原理实现灭火,选项不符合题意;
B、火上浇油是通过增加可燃物,使可燃物燃烧更旺,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从而实现灭火,选项符合题意;
D、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使可燃物发生燃烧,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二、填空题
11.(2020九上·林芝期末)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对比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 ;对比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 不同;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 。
【答案】空气(氧气);着火点;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现象①白磷燃烧;现象②白磷不燃烧。白磷的着火点40℃,80℃达到了着火点。二者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空气(氧气)。
现象①白磷燃烧;现象③红磷不燃烧;都在空气中,二者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给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12.(2020九上·阳城期末)篝火晚会是一项传统的欢庆活动。常用干燥的石块围出一个篝火环,环内放置干燥的树枝和煤炭形成引火堆。篝火环材料的选择依据是 ,引火堆搭建松散的目的是 ;篝火使用完毕,熄灭的方法是 。
【答案】不具有可燃性;增加空气流通;用水将篝火浇灭(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用干燥的石块围篝火环,说明应该选择不具有可燃性的材料,防止篝火环被火点燃;引火堆搭建松散可以增加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充分;灭火时只要去除任意一个燃烧条件,用水浇灭或用土盖灭均可。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3.(2020九上·睢县期中)某地厂房发生火灾,原因是由于电线线路老化漏电引起塑料泡沫天花板燃烧,塑料泡沫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中毒身亡。从燃烧条件分析:塑料泡沫是 ,漏电产生的电火花所起的作用是
【答案】可燃物;使温度达到塑料泡沫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的3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塑料泡沫属于可燃物;漏电产生的火花使温度升高,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塑料泡沫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及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14.(2020九上·长白期末)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分析以上方法中,分别符合以下灭火原理的是(填序号):
(1)隔绝空气 。
(2)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3)隔离(移走)可燃物 。
【答案】(1)②③④
(2)⑤
(3)①⑥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①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②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③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④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⑤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⑥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
故答案为:(1)②③④;(2)⑤;(3)①⑥。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15.(2019九上·平和月考)《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更旺.
【答案】(1)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移走了可燃物
(3)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木船具有可燃性,“火箭“射向木船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发生燃烧,故填提供热量,使本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2)部分船只逃脱,离开了燃着的木船相当于移走了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3)“东风”可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势更旺,故填充足的氧气。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就行,
三、简答题
16.(2021九上·上蔡期末)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在教材中被多次应用。
(1)图1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请分析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
(2)图2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写出你对教材编者设计该实验时选用红磷和白磷作为实验药品的理解。
【答案】(1)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对试剂瓶内压强几乎无影响。
(2)红磷与白磷都是可燃物、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不同。(合理即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图1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对试剂瓶内压强几乎无影响;
(2)图2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教材编者设计该实验时选用红磷和白磷作为实验药品是因为红磷与白磷都是可燃物、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不同(合理即可),可以通过对照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根据测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药品要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是固体分析;
(2)根据红磷和白磷着火点不同分析。
17.(2019九上·怀化期末)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但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我们发现火柴头斜向下的那根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
【答案】(1)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
(2)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更容易持续燃烧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钻木取火,是因为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故填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
(2)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填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更容易持续燃烧。
【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是否给火柴梗预热。
四、综合题
18.(2020九上·巴彦期末)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现象是 ;
(2)由该实验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 ;
② 。
(3)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4P+5O2 2P2O5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白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故填:4P+5O2 2P2O5。
【分析】(1)根据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分析;
(2)根据燃烧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3)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0九上·秦都期末)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三所示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有2个作用:① ,② 。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预防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 。
(5)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若不慎小面积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 。
(6)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原理是 。
【答案】(1)有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提供热量;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清除可燃物
(5)用湿抹布扑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图一所示实验中小木条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为点发生燃烧,玻璃块没有可燃性,不能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
(2)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3)图三所示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有2个作用:①提供热量,②隔绝空气;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预防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可燃物。
(5)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若不慎小面积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用湿抹布扑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达到才行。灭火时只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20.(2021九上·新民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的探究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④一直未燃烧。
请你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置的温度调到60℃,对比 ,实验现象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将装置的温度调到260℃,对比 ,实验现象: ,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你认为④一直未燃烧的原因是什么? 。
(4)实验过程中,如果想使②中的红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1)①③或③①;①燃烧③不燃烧
(2)②③;②不燃烧③燃烧
(3)温度未达到④无烟煤的着火点
(4)移走沙子,将装置温度调到260℃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将装置的温度调到60℃,对比①③,①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③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①③;①燃烧③不燃烧。
(2)将装置的温度调到260℃,对比②③,②红磷被沙子覆盖,不能燃烧,③和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填:②③;②不燃烧③燃烧。
(3)无烟煤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④无烟煤的着火点,故一直未燃烧,故填:温度未达到④无烟煤的着火点。
(4)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实验过程中,如果想使②中的红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移走沙子,将装置温度调到260℃,故填:移走沙子,将装置温度调到260℃。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 / 1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人类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百色期末)下列对“火”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点火检查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房间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油库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2.(2021九上·电白期末)“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乘坐电梯逃离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C.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实验时万一碰倒酒精灯引起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3.(2021九上·秦淮期末)下列有关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二氧化碳灭火器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4.(2021九上·零陵期末)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A.可燃物
B.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氧气
5.(2021九上·浈江期末)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6.(2021九上·渠县期末)家庭中油锅起火,常用锅盖盖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2021九上·克东期末)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酒精灯倾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窑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通风
8.(2021九上·西吉期末)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9.(2021九上·槐荫期末)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C.可燃物遇到氧气就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0.(2021九上·五常期末)对下列成语解释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可燃物燃烧更旺
C.水火不容: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灭火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二、填空题
11.(2020九上·林芝期末)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对比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 ;对比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 不同;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 。
12.(2020九上·阳城期末)篝火晚会是一项传统的欢庆活动。常用干燥的石块围出一个篝火环,环内放置干燥的树枝和煤炭形成引火堆。篝火环材料的选择依据是 ,引火堆搭建松散的目的是 ;篝火使用完毕,熄灭的方法是 。
13.(2020九上·睢县期中)某地厂房发生火灾,原因是由于电线线路老化漏电引起塑料泡沫天花板燃烧,塑料泡沫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中毒身亡。从燃烧条件分析:塑料泡沫是 ,漏电产生的电火花所起的作用是
14.(2020九上·长白期末)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分析以上方法中,分别符合以下灭火原理的是(填序号):
(1)隔绝空气 。
(2)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3)隔离(移走)可燃物 。
15.(2019九上·平和月考)《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更旺.
三、简答题
16.(2021九上·上蔡期末)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在教材中被多次应用。
(1)图1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请分析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
(2)图2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写出你对教材编者设计该实验时选用红磷和白磷作为实验药品的理解。
17.(2019九上·怀化期末)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但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我们发现火柴头斜向下的那根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
四、综合题
18.(2020九上·巴彦期末)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现象是 ;
(2)由该实验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 ;
② 。
(3)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0九上·秦都期末)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三所示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有2个作用:① ,② 。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预防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 。
(5)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若不慎小面积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 。
(6)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原理是 。
20.(2021九上·新民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的探究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④一直未燃烧。
请你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置的温度调到60℃,对比 ,实验现象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将装置的温度调到260℃,对比 ,实验现象: ,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你认为④一直未燃烧的原因是什么? 。
(4)实验过程中,如果想使②中的红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不能点火检查检查天然气气是否泄漏,故该处理事故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符合题意;
C、房间着火,不能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说法不符合题意;
D、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用水无法浇灭,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煤气泄露要防止接触明火分析;
B、根据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C、根据打开门窗可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D、根据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B. 为了防止触电,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扑灭,故不合理,符合题意;
C. 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剧烈,因此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D.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燃烧需要可燃物,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可以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错误,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所以灭火时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是因为隔绝氧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会覆盖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应用锅盖盖灭,不符合题意;
B、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过滤有毒烟尘,符合题意;
C、燃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应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门窗,不符合题意;
D、室内起火,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油锅起火,常用锅盖盖灭,是通过隔绝氧气灭火,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锅盖灭火是隔绝空气的原理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实验室酒精灯倾倒着火,用湿抹布铺盖,使酒精隔绝氧气而熄灭,故符合题意;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不符合题意;
C、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燃气有可燃性,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B、根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分析。
C、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
8.【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A、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从而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热水的白磷没有燃烧,原因是水隔绝了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可燃物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还应该达到爆炸极限,说法不符合题意;
B、家用电器着火时,切断电源后,用水扑灭,说法不符合题意;
C、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并依据燃烧条件确定灭火原理,爆炸的条件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釜底抽薪能够利用清除可燃物的原理实现灭火,选项不符合题意;
B、火上浇油是通过增加可燃物,使可燃物燃烧更旺,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从而实现灭火,选项符合题意;
D、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使可燃物发生燃烧,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11.【答案】空气(氧气);着火点;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现象①白磷燃烧;现象②白磷不燃烧。白磷的着火点40℃,80℃达到了着火点。二者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空气(氧气)。
现象①白磷燃烧;现象③红磷不燃烧;都在空气中,二者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给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12.【答案】不具有可燃性;增加空气流通;用水将篝火浇灭(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用干燥的石块围篝火环,说明应该选择不具有可燃性的材料,防止篝火环被火点燃;引火堆搭建松散可以增加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充分;灭火时只要去除任意一个燃烧条件,用水浇灭或用土盖灭均可。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3.【答案】可燃物;使温度达到塑料泡沫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的3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塑料泡沫属于可燃物;漏电产生的火花使温度升高,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塑料泡沫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及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14.【答案】(1)②③④
(2)⑤
(3)①⑥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①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②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③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④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⑤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⑥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
故答案为:(1)②③④;(2)⑤;(3)①⑥。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15.【答案】(1)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移走了可燃物
(3)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木船具有可燃性,“火箭“射向木船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发生燃烧,故填提供热量,使本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2)部分船只逃脱,离开了燃着的木船相当于移走了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3)“东风”可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势更旺,故填充足的氧气。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就行,
16.【答案】(1)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对试剂瓶内压强几乎无影响。
(2)红磷与白磷都是可燃物、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不同。(合理即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图1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对试剂瓶内压强几乎无影响;
(2)图2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教材编者设计该实验时选用红磷和白磷作为实验药品是因为红磷与白磷都是可燃物、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不同(合理即可),可以通过对照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根据测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药品要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是固体分析;
(2)根据红磷和白磷着火点不同分析。
17.【答案】(1)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
(2)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更容易持续燃烧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钻木取火,是因为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故填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
(2)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填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更容易持续燃烧。
【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是否给火柴梗预热。
18.【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4P+5O2 2P2O5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白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故填:4P+5O2 2P2O5。
【分析】(1)根据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分析;
(2)根据燃烧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3)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
19.【答案】(1)有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提供热量;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清除可燃物
(5)用湿抹布扑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图一所示实验中小木条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为点发生燃烧,玻璃块没有可燃性,不能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
(2)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3)图三所示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有2个作用:①提供热量,②隔绝空气;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预防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可燃物。
(5)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若不慎小面积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用湿抹布扑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达到才行。灭火时只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20.【答案】(1)①③或③①;①燃烧③不燃烧
(2)②③;②不燃烧③燃烧
(3)温度未达到④无烟煤的着火点
(4)移走沙子,将装置温度调到260℃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将装置的温度调到60℃,对比①③,①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③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①③;①燃烧③不燃烧。
(2)将装置的温度调到260℃,对比②③,②红磷被沙子覆盖,不能燃烧,③和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填:②③;②不燃烧③燃烧。
(3)无烟煤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④无烟煤的着火点,故一直未燃烧,故填:温度未达到④无烟煤的着火点。
(4)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实验过程中,如果想使②中的红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移走沙子,将装置温度调到260℃,故填:移走沙子,将装置温度调到260℃。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