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九江期末)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2021九上·信丰期末)2021年9月8日下午梅江镇一居民楼突发大火,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威胁,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3.(2021九上·淮南期末)2016 年 4 月 15 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
B.汽车油箱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C.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4.(2021九上·沭阳期末)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火灾时砍伐出一条隔离带
B.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
C.大火烟雾较多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5.(2021九上·新兴期末)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煤、石油和乙醇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
6.(2021九上·海淀期末)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C.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焰盖灭 D.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
7.(2021九上·唐县期末)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液化气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8.(2021九上·古冶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的作用是提高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
B.热水的温度应该不低于红磷的着火点
C.这个实验设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D.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9.(2021九上·兰考期末)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锅中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
C.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0.(2021九上·商河期末)人类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改造自然,但燃烧一旦失控就可能造成巨大灾难。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B.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
C.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D.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确山期末)燃烧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曾为全国二青会圣火采集留下了举国关注的佳话。圣火采集,选用主要成分为 的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填物质名称),圣火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2020九上·密云期末)CCTV2有一档电视节目——《是真的吗?》。节目中主持人问:“用纸杯烧开水是真的吗?”你认为可以实现吗,请从“燃烧的条件”角度说明理由 。(请先回答“可以”或“不可以”,再说明理由)
13.(2019九上·鹿邑期中)将下列灭火时采取措施的原理填在横线上。
(1)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 ;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3)用嘴吹灭蜡烛 。
14.(2019九上·长春期中)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三种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乙醇汽油是常见的机动车燃料,其中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 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15.(2018九上·呼和浩特期中)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约90℃),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的一段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快干燥的白磷(如右图)。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试回答:
(1)实验开始不久看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 ,铜片上的红磷 ,热水中的白磷 。
(2)欲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3)由上述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三、简答题
16.(2016九上·罗山期末)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倡导的一种生活态度,其中“减排”主要指的是什么?
(2)使燃料充分燃烧,也是节能的重要方面,要使燃料充分燃烧,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17.(2019九上·长葛月考)近日,北方地区雾霾严重,减少大气污染物需要使用高效清洁燃料。
(1)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有哪些 (写出2条,下同)
(2)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充分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临泉期末)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地热能 B.电能 C.太阳能 D.液化石油气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和粉尘,因此这些场所防止发生爆炸的安全措施是 。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牡丹江期末)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 ,向该仪器中添加液体燃料时不超过其容积的 。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氧气耗尽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20.(2021九上·铅山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如下物品:①酒精灯②铜片③火柴头④火柴梗⑤沙土⑥三脚架,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请你参与。
(1)【设计与实验】
探究的内容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一: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探究二: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
探究三:燃烧与 的关系 覆盖沙土火柴头不燃烧,没有覆盖沙土火柴头燃烧
(2)【解释与结论】
探究一得出结论是燃烧需要 。
(3)探究二说明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的着火点 (填“低”或“高”),该实验中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 (填“对称”或“不对称”)。
(4)【拓展与应用】查阅资料可知,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会自燃。“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自燃”,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粉在空气中会燃烧,由此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油的密度比水小,加水后油会漂浮在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则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则遭遇火灾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故B符合题意;
C. 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因为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故C不符合题意;
D. 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使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符合题意;
B、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引起火势蔓延,不符合题意;
C、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因为天然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补充了氧气,火会越烧越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碳的不充分燃烧和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
B.C.D.根据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森林火灾时砍伐出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大火烟雾较多时,有害气体受热上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可以防止烟尘等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不能开灯,也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会使火燃烧的更旺。
5.【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方式合成,不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可燃冰为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新能源种类分析;
B、根据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分析;
C、根据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分析;
D、根据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方法不符合题意。
B.电器着火时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引起触电,造成更大的危险,灭火方法符合题意。
C.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焰盖灭,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方法不符合题意。
D.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可以隔绝可燃物,灭火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隔绝氧气或空气,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使温度减低到着火点以下,据此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应在面粉加工厂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符合题意;
B.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所以要避开人口密集处,防止爆炸时带来灾难,故液化气厂不能建在市中心,不符合题意;
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应先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不符合题意;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得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分析;
B、根据液化气厂易发生爆炸分析;
C、根据天然气泄漏时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D、根据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得堆放得过高过密,以防止发生爆炸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同时隔绝水中白磷与空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B、热水的温度应该不低于白磷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这个实验设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水中白磷与铜片上白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铜片上白磷和红磷对比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符合题意。
D、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锅中热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千万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不能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受热后,密度变小,低处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B、根据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C、根据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易发生火灾分析;
D、根据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煤气的只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具有毒性,通过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可以有效的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可以防止煤气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B、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所以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故不符合题意;
C、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充分与氧气接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所以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所以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就不能燃烧,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1.【答案】甲烷;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甲烷;
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4+2O2CO2+2H2O。
【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2.【答案】可以,温度达到100℃,水开始蒸发散热使体系温度不能达到纸杯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可以,温度达到100℃,水开始蒸发散热使体系温度不能达到纸杯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3.【答案】(1)清除可燃物
(2)隔绝助燃物
(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清除可燃物;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助燃物(或空气);
(3)用嘴吹灭蜡烛: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分析】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
14.【答案】(1)天然气
(2)
(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乙醇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
15.【答案】(1)白磷燃烧;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
(2)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接触空气或者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白磷是可燃物,铜片上的白磷既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温度(烧杯中中的热水约90℃)又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故填燃烧;红磷是可燃物,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故填无明显变化;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故填无明显变化。(2)水中白磷燃烧还缺少充足的氧气,如果给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就可以燃烧,故填通入氧气。(3)由以上分析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接触空气或者氧气,故填达到物质的着火点、接触空气或者氧气。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物质燃烧的额三个条件为: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6.【答案】(1)解: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解:氧气(空气)要充足;燃料与氧气(空气)接触要充分.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1)“减排”主要指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从而减缓二氧化碳对地球造成的温室效应;(2)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空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氧气(空气)要充足;燃料与氧气(空气)接触要充分.
【分析】(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主要指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2)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解答.
17.【答案】(1)无污染、燃烧值高
(2)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的燃烧值高;工业上制取氢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2)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分析
(2)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18.【答案】(1)天然气
(2)A;C
(3)
(4)增大燃料与氧气接触表面积
(5)严禁烟火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地热能、太阳能、核能等均属于新能源,煤不属于新能源,属于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AC;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增大汽油与氧气接触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会发生爆炸,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天然气分析
(2)根据新能源的定义分析
(3)根据氢气燃烧方程式分析
(4)依据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分析
(5)根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分析
19.【答案】(1)酒精灯;
(2)燃烧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酒精灯;向该仪器中添加液体燃料时不超过其容积的2/3;
(2)A中棉球上的酒精是可燃物,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是可燃物,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3)实验二中,滤纸碎片和兵乒球碎片均属于可燃物,均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先燃烧,滤纸碎片着火点高,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由图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到一定程度,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
B、由图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是质量分数,故不正确;
C、由图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没有耗尽,故不正确;
D、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密闭容器中还含有78%的氮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小于84%,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4)根据图像,结合蜡烛燃烧实验分析。
20.【答案】(1)只有火柴头燃烧,沙土不燃烧;氧气
(2)可燃物
(3)低;对称
(4)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设计与实验]探究一:分析实验可知,此实验的现象是火柴头燃烧,沙土不能燃烧;
探究三:由实验结论覆盖沙土火柴头不燃烧,没有覆盖沙土火柴头燃烧可知,此实验是探究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解释与结论](2)根据火柴头燃烧,沙土不能燃烧,得出结论是可燃物才能燃烧;
(3)根据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可知,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的着火点低;为了控制实验条件,所以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对称;
[拓展与应用]“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自燃”,因此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九江期末)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2021九上·信丰期末)2021年9月8日下午梅江镇一居民楼突发大火,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威胁,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油的密度比水小,加水后油会漂浮在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则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则遭遇火灾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故B符合题意;
C. 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因为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故C不符合题意;
D. 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使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3.(2021九上·淮南期末)2016 年 4 月 15 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
B.汽车油箱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C.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符合题意;
B、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引起火势蔓延,不符合题意;
C、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因为天然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补充了氧气,火会越烧越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碳的不充分燃烧和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
B.C.D.根据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
4.(2021九上·沭阳期末)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火灾时砍伐出一条隔离带
B.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
C.大火烟雾较多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森林火灾时砍伐出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大火烟雾较多时,有害气体受热上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可以防止烟尘等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不能开灯,也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会使火燃烧的更旺。
5.(2021九上·新兴期末)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煤、石油和乙醇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
【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方式合成,不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可燃冰为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新能源种类分析;
B、根据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分析;
C、根据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分析;
D、根据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分析。
6.(2021九上·海淀期末)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C.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焰盖灭 D.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方法不符合题意。
B.电器着火时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引起触电,造成更大的危险,灭火方法符合题意。
C.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焰盖灭,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方法不符合题意。
D.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可以隔绝可燃物,灭火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隔绝氧气或空气,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使温度减低到着火点以下,据此分析
7.(2021九上·唐县期末)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液化气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答案】A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应在面粉加工厂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符合题意;
B.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所以要避开人口密集处,防止爆炸时带来灾难,故液化气厂不能建在市中心,不符合题意;
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应先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不符合题意;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得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分析;
B、根据液化气厂易发生爆炸分析;
C、根据天然气泄漏时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D、根据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得堆放得过高过密,以防止发生爆炸分析。
8.(2021九上·古冶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的作用是提高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
B.热水的温度应该不低于红磷的着火点
C.这个实验设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D.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同时隔绝水中白磷与空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B、热水的温度应该不低于白磷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这个实验设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水中白磷与铜片上白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铜片上白磷和红磷对比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符合题意。
D、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9.(2021九上·兰考期末)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锅中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
C.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C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锅中热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千万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不能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受热后,密度变小,低处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B、根据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C、根据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易发生火灾分析;
D、根据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分析。
10.(2021九上·商河期末)人类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改造自然,但燃烧一旦失控就可能造成巨大灾难。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B.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
C.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D.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煤气的只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具有毒性,通过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可以有效的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可以防止煤气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B、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所以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故不符合题意;
C、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充分与氧气接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所以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所以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就不能燃烧,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确山期末)燃烧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曾为全国二青会圣火采集留下了举国关注的佳话。圣火采集,选用主要成分为 的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填物质名称),圣火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甲烷;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甲烷;
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4+2O2CO2+2H2O。
【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2.(2020九上·密云期末)CCTV2有一档电视节目——《是真的吗?》。节目中主持人问:“用纸杯烧开水是真的吗?”你认为可以实现吗,请从“燃烧的条件”角度说明理由 。(请先回答“可以”或“不可以”,再说明理由)
【答案】可以,温度达到100℃,水开始蒸发散热使体系温度不能达到纸杯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可以,温度达到100℃,水开始蒸发散热使体系温度不能达到纸杯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3.(2019九上·鹿邑期中)将下列灭火时采取措施的原理填在横线上。
(1)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 ;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3)用嘴吹灭蜡烛 。
【答案】(1)清除可燃物
(2)隔绝助燃物
(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清除可燃物;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助燃物(或空气);
(3)用嘴吹灭蜡烛: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分析】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
14.(2019九上·长春期中)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三种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乙醇汽油是常见的机动车燃料,其中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 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天然气
(2)
(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乙醇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
15.(2018九上·呼和浩特期中)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约90℃),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的一段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快干燥的白磷(如右图)。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试回答:
(1)实验开始不久看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 ,铜片上的红磷 ,热水中的白磷 。
(2)欲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3)由上述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答案】(1)白磷燃烧;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
(2)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接触空气或者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白磷是可燃物,铜片上的白磷既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温度(烧杯中中的热水约90℃)又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故填燃烧;红磷是可燃物,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故填无明显变化;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故填无明显变化。(2)水中白磷燃烧还缺少充足的氧气,如果给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就可以燃烧,故填通入氧气。(3)由以上分析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接触空气或者氧气,故填达到物质的着火点、接触空气或者氧气。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物质燃烧的额三个条件为: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简答题
16.(2016九上·罗山期末)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倡导的一种生活态度,其中“减排”主要指的是什么?
(2)使燃料充分燃烧,也是节能的重要方面,要使燃料充分燃烧,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案】(1)解: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解:氧气(空气)要充足;燃料与氧气(空气)接触要充分.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1)“减排”主要指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从而减缓二氧化碳对地球造成的温室效应;(2)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空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氧气(空气)要充足;燃料与氧气(空气)接触要充分.
【分析】(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主要指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2)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解答.
17.(2019九上·长葛月考)近日,北方地区雾霾严重,减少大气污染物需要使用高效清洁燃料。
(1)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有哪些 (写出2条,下同)
(2)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充分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
【答案】(1)无污染、燃烧值高
(2)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的燃烧值高;工业上制取氢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2)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分析
(2)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临泉期末)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地热能 B.电能 C.太阳能 D.液化石油气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和粉尘,因此这些场所防止发生爆炸的安全措施是 。
【答案】(1)天然气
(2)A;C
(3)
(4)增大燃料与氧气接触表面积
(5)严禁烟火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地热能、太阳能、核能等均属于新能源,煤不属于新能源,属于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AC;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增大汽油与氧气接触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会发生爆炸,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天然气分析
(2)根据新能源的定义分析
(3)根据氢气燃烧方程式分析
(4)依据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分析
(5)根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牡丹江期末)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 ,向该仪器中添加液体燃料时不超过其容积的 。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氧气耗尽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答案】(1)酒精灯;
(2)燃烧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酒精灯;向该仪器中添加液体燃料时不超过其容积的2/3;
(2)A中棉球上的酒精是可燃物,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是可燃物,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3)实验二中,滤纸碎片和兵乒球碎片均属于可燃物,均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先燃烧,滤纸碎片着火点高,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由图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到一定程度,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
B、由图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是质量分数,故不正确;
C、由图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没有耗尽,故不正确;
D、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密闭容器中还含有78%的氮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小于84%,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4)根据图像,结合蜡烛燃烧实验分析。
20.(2021九上·铅山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如下物品:①酒精灯②铜片③火柴头④火柴梗⑤沙土⑥三脚架,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请你参与。
(1)【设计与实验】
探究的内容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一: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探究二: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
探究三:燃烧与 的关系 覆盖沙土火柴头不燃烧,没有覆盖沙土火柴头燃烧
(2)【解释与结论】
探究一得出结论是燃烧需要 。
(3)探究二说明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的着火点 (填“低”或“高”),该实验中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 (填“对称”或“不对称”)。
(4)【拓展与应用】查阅资料可知,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会自燃。“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自燃”,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粉在空气中会燃烧,由此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
【答案】(1)只有火柴头燃烧,沙土不燃烧;氧气
(2)可燃物
(3)低;对称
(4)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设计与实验]探究一:分析实验可知,此实验的现象是火柴头燃烧,沙土不能燃烧;
探究三:由实验结论覆盖沙土火柴头不燃烧,没有覆盖沙土火柴头燃烧可知,此实验是探究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解释与结论](2)根据火柴头燃烧,沙土不能燃烧,得出结论是可燃物才能燃烧;
(3)根据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可知,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的着火点低;为了控制实验条件,所以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对称;
[拓展与应用]“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自燃”,因此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