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反复诵读,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重点 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难点 了解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一、激趣引用 导入新课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文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这节课我们共同研读文本,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二、感知文本 合作探究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这两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印证?
(1) 学 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2) 革命家——说了就做,敢说敢做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2、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第一、二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文章分为三部分:(一)1~7 (二)8~18 (三)19~20
文中第7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8、9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1)对比
(2)夹叙夹议
三、分析人物 把握形象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品格?并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提示: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等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
形象: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好处:通过细节描写,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总结归纳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五、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1、你能说出称赞“说”和“做”的词语吗?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2、秉承先辈风范,联系实际,谈谈你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可围绕“治学态度”“面对恶势力”“为人处世”等方面来谈启示)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
阅读《红烛》《死水》,品味其精致的语言, 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板书课题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探究补充、纠正
“夹叙夹议”教师讲析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
教师总结
幻灯片呈现
学生畅所欲言,联系实际谈收获
板书设计
学 者 做了再说
闻 做了不说
一 口的巨人
多 行的高标
革命家 说了就做
敢说敢做 教学后记
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学习重点: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知识链接 1、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2、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3、闻一多与臧克家
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得意门生,师生二人之间的相识相遇颇具戏剧色彩。1930年夏,闻一多应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之邀到青大主持文学院工作,臧克家也于当年报考青岛大学。当时入学考试中,闻一多对臧克家极为欣赏,将数学考试吃了“鸭蛋”的臧克家破格录入了青大。
臧克家开始读的是外文系,后转到闻一多先生的国文系。臧克家非常珍惜自己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师生俩还时常在闻先生家中的书斋里吸着纸烟,喝着红茶,热烈地讨论诗作,浓郁的诗的气氛充满了斗室。
在闻先生的精心教导下,臧克家成为青大国文系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很快就在《新月》、《现代》等杂志上发表了《罪恶的黑手》、《忧患》等作品,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成为诗坛上的一颗新星。后来忆及于此,臧克家深情地说:“可以说,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
闻先生也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心爱的学生,以后他离开青岛去清华教书时,给臧克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我在青大交了你这样一个朋友,也就很满意了。”
闻一多先生殉难后臧克家悲痛欲绝。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大学将闻一多故居命名为“一多楼”,后来海洋大学又在此为闻一多先生塑像立碑,臧克家用充满激情的文字撰写了《闻一多先生纪念碑碑文》,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缅怀和敬意。
自学模块目标:
1、大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0分钟)
2、自主识记文中重点词语,能读、会写。(5分钟)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并进行重点朗读。(5分钟)
检效: 组长监督小组成员认真读书,并认真记录读书情况。(10分钟)
我的积累: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钻探( )地壳( )漂白( ) 弥高( )
校补( )赫然( )迭起( ) 澎湃( )
锲而不舍( ) 炯炯目光( )目不窥园( )
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 群蚁排衙( )
潜心贯注( ) 迥乎不同( ) 气冲斗牛( )
2、解释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
群蚁排衙:
兀兀穷年: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
随堂笔记1:
理清结构,概况内容
(1)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在这两个方面,他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各写了哪几件事 这两方面矛盾吗?
(3)由此看来,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随堂笔记2:
分析人物形象
(1)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贯注、孜孜不倦研究古代典籍的情景。
随堂笔记3:
品味语句: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什么意思?
②“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钻探”能改为“研究”或“钻研”一词吗?为什么?
③“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④“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困惑梳理】
组长负责组织:把本组成员共同的困惑问题梳理记录在下面。
展示主题一:理清结构,概况内容
建议:
①可以围绕随堂笔记1几个方面问题进行解读;
②组长注意分工,几个人主要发言,其他作补充;
③事先安排好板书的同学。
展示主题二:分析人物形象
建议:
①组长注意分工,几个人主要发言,其他作补充;
②能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③分析人物形象时最好事例、结合具体句子、关键词语作简要解释。
展示主题三:品味语言
建议:
①组长注意分工,几个人主要发言,其他作补充;
②品味语言时要朗读出来;
③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自研导学】
活动一:初读课文,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学法指导: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内容。概括内容时抓住总结性的、议论性的句子;分析文章结构时找出过渡句、过渡段。
活动二:再读课文,再现人物形象
学法指导:
通过作者描写人物的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手法等方面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活动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
②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时5分钟)
【群学指导】
A、组间互学:
① 由语文组长主持并组织组内群学,重点交流本组经过对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②组长把群学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清晰的记录下来(预时5分钟)
B、展示准备:
①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
②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展示成果,做好板书设计、人员分工、开场白、过渡语和结束语的准备。
③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进行组内展示预演并做好展示的板书设计。
(预时:5分钟)
【整理要求】
①各同学独立的整理导学案中的【学案内容】(比如纠错,记录有价值的“质疑、点评”等)。
②整理完毕后,交由组长审阅批改。(预时5分钟)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并掌握“衰微、赫然、迭起、锲而不舍”等词语。
2.积累优美的语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文章选材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学习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闻一多画像”,翻看彩图。专注地注视一分钟,你觉得闻一多是怎样的一个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请看臧克家先生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臧克家、闻一多。
(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臧克家(1905-2004),当代著名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此后,他陆续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古树的花朵》、诗集《春风集》《欢呼集》等。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2.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衰微( ) 赫然( ) 迭起( ) 锲而不舍( ) 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 潜心贯注( ) 心会神凝( ) 迥乎不同( ) 一反既往( ) 慷慨淋漓( ) 气冲斗牛( ) 群蚁排衙( ) 弥高( )
(2)解释成语。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群蚁排衙:
三、整体感知
1.从课文题目看,文章主要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
2.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各自写了哪几件事 请概括回答。
3.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四、合作探究
跳读课文,结合两方面看,闻一多是个怎样的人?以此为脉络,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是如何衔接的?
学生跳读课文,思考讨论:
1.闻一多是个怎样的人?:
2.课文分可分为两部分,是这样衔接的:
五、品味语言
1.品读课文,找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以“我喜欢……,因为……”的形式,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对以下句子的品析。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六、体验拓展
1.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行,行必果等
2.联系实际,说出你平时在说和做方面处理得怎么样?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教师寄语: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我送给大家一句话: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愿同学们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芳邻,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PAG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