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二章 城镇与乡村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2观察、识别、描述城乡景观特征,说出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一、预习检测
能说出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二、导入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
三、新授内容
知识点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1.地域文化
(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表现形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3)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3.城乡景观的相互关系:
①各大洲,各地区,城乡景观均存在显著差异;
②地域文化 城乡建设
【典例1】【考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材料一 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
材料二 颇具历史渊源和哈尼族特色的“木刻分水”:在一股山泉或沟渠的灌溉面积内,由这一面积内的田主,根据各自梯田的数量共同协商、规定其用水量,然后按泉水流经的先后,在流水入田处,横放一块刻有一定水量的木槽,水经木槽流入各家梯田。这种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下图为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1.为什么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美丽乡村哈尼村落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该地区流传下来的古代分水制度体现了怎样的地域文化?
答案 1.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主要由森林、村寨、梯田和河流四部分组成。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知识点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城市 布局特点 地域文化特点
我国古代 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欧洲 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 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美国 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
3.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1)我国:我国城乡建设贯穿“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后,建筑风格也会发生变化;其砖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2)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明显。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等。
4.地域文化的保护途径
当今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典例2】【考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多为坐北朝南,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1.北京的四合院是如何体现“合”字内涵的?
2.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3.试从北京气候的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
答案
1.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2.体现了中国人性格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也体现了正统、严谨、尊卑有序的特点。
3.北京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可保温防寒避风沙,向阳使冬季采光多。
四、训练检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一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读我国部分地域文化区示意图。
(1)黄河发源地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服饰是 _____,它与当地______ 的气候特点相适应。
(2)黄河中游河段流经的地域文化区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__,这里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是____。
(3)河套平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它非常适合______生活。
(4)下列各组文化事物中,在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出现的一组是___________。(单项选择)
A.酥油茶—“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评剧
C.“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窑洞—京剧 D.喇嘛寺庙—坎儿井—那达慕节庆—信天游—四合院
(5)以上文化景观连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________和地域文化的________。
【答案】(1)青藏高原 掉袖藏袍 昼夜温差大 (2)③ 秦腔
(3)内蒙古草原 蒙古包 草原游牧 (4)B (5)差异性 多样性
【解析】(1)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发源地”这个关键词,才不至于答非所问。“掉袖藏袍”可以在气温低时穿上袖子,气温高时脱半个袖子下来。(2)黄河中游河段是指河口到旧孟津一段,流经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3)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4)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是④③②③①,注意“依次”二字,再结合选项逐个分析。“碉房”是青藏高原的传统民居;“兰州拉面”中的兰州已指明了地理位置在甘肃;“马头琴”是蒙古人民的传统乐器;“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评剧”是①文化区的传统剧种。(5)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只要搞清楚了二者的因果关系,就不难作答。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简述山西省形成“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节水意识的主要自然原因。
(2)根据当地建筑特征推断山西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答案:(1)山西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水资源稀缺。
(2)冬季寒冷,多大风,降水少。
解析:第(1)问,根据山西省老式的四合院民居特点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降水少,水资源稀缺,“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为了获得更多宝贵的水资源。第(2)问,该种民居较封闭,可起到保暖的作用;南侧窗户大,可获得较多的阳光。由此推知,这种由单面倾斜的房顶、封闭庭院、较大的南窗组成的民居是冬季寒冷、多大风、降水少的自然环境的反映。
五、反思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