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31 19:51: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
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B.脂质都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C.脂肪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反应形成
D.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2.在人和动物皮下结缔组织中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  )
A.糖原 B.胆固醇
C.脂肪 D.蛋白质
3.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B.蔗糖和乳糖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相同
C.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分子构成
D.糖类中的淀粉和糖原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4.细胞中的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单糖不能被水解
B.蔗糖、麦芽糖、半乳糖都属于二糖
C.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D.构成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5.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元素组成相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D.淀粉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6.如图表示某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并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着脂肪的增加,种子中含氮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B.脂肪逐步取代糖类成为主要储能物质,提高了储能效率
C.在淀粉和可溶性糖转化成脂肪的过程中,丢失了大量的氧元素
D.成熟种子仍进行细胞呼吸,故在第40天前后收种榨油效益最好
7.下列动植物细胞中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8.科学家将纤维素等其他糖类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关于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是构成所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B.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
C.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纤维素
D.纤维素与淀粉同为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二、非选择题
9.如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指    ,由两分子单糖组成;D在植物细胞内包括    、麦芽糖,其中属于还原糖的是    ,可以用   试剂检测出来。
(2)B是指     ,它是由[C]     组成的。包括[F]     、[G]纤维素和[H]糖原。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     可以分解补充血糖。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其有广泛的用途,例如:

(写出一项即可)。
(3)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K]     和某些氨基酸。
10.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内脏器官的周围、腹部网膜上。其中皮下组织是体内脂肪最大的储存场所,大多数植物种子储藏的物质也是以脂肪(油)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植物的一种细胞器)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的油料种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2)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    ,然后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
(3)脂肪属于脂质,脂质中的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
(4)给家畜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使它们肥育,是因为  。
(5)与糖类相比,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请从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11.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可能是各种生物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D.⑤为肌糖原,它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细胞中
12.植物体内的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熔点较高,后者熔点较低。植物在严寒来临之际,体内物质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耐寒植物在低温下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多
B.经抗寒锻炼后,细胞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会增加
C.经抗寒锻炼后,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D.低温时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升高,以防止冻伤
13.(不定项)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有( )
A.分别含有5个和12个碳原子的核糖、蔗糖都能水解
B.糖原和淀粉的水解终产物虽然不同,但都是能源物质
C.脂肪属于脂质的一种,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在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14.(不定项)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吸收麦芽糖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B.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作水浴加热处理
C.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Ⅲ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滴
D.多食“小饼”等富含糖与脂质的食品有益健康
15.研究人员用同种小鼠进行了某中药制剂、四环素(一种抗生素)对肝脏脂肪含量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所示(中药制剂和四环素都用生理盐水溶解),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进行如下处理 在第11天测量并计算每组小鼠肝脏脂肪的平均含量/ (mmol·L-1)
连续11天每天喂下列试剂 同时第8天至第11天每天腹腔注射下列物质
甲组 等体积 生理盐水 等体积 生理盐水 0.49
乙组 等体积 生理盐水 0.025 mmol 四环素 6.51
丙组 中药制剂 (0.05 g) 0.025 mmol 四环素 4.74
丁组 中药制剂 (0.10 g) 0.025 mmol 四环素 4.52
戊组 中药制剂 (0.15 g) 0.025 mmol 四环素 4.10
(1)若要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    染色。
(2)现有健康的体重相近、发育状况相同的雌雄小鼠各100只,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应如何对这些小鼠进行分组
 。
(3)甲组和乙组对照可说明
 。
上表实验结果可初步说明该中药制剂能对小鼠起什么作用   。
(4)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要观察中药制剂对小鼠(没有注射四环素)
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请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Ⅰ.实验步骤:
①步骤一:按上表所示的实验设计的要求增加3组小鼠,并编号。
②步骤二:这3组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每天还需分别
喂  ,共11天。同时在第8天至第11天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保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
③步骤三:测量并统计实验结果。
Ⅱ.讨论:
①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上表的    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然后得出结论。
②步骤二中需要“保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其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
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B.脂质都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C.脂肪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反应形成
D.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反应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2.在人和动物皮下结缔组织中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 C )
A.糖原 B.胆固醇
C.脂肪 D.蛋白质
解析:糖原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内;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储存在皮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主要功能不是储存能量。
3.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B.蔗糖和乳糖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相同
C.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分子构成
D.糖类中的淀粉和糖原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解析:磷脂属于脂质,它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因而都有脂质;蔗糖和乳糖的元素组成都是C、H、O;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分子构成;糖类中的淀粉和糖原都可以水解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4.细胞中的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单糖不能被水解
B.蔗糖、麦芽糖、半乳糖都属于二糖
C.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D.构成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解析:单糖不能被水解;蔗糖、麦芽糖属于二糖,半乳糖属于单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构成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5.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元素组成相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D.淀粉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解析: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并且元素组成均为C、H、O;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蔗糖不属于还原糖,因此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6.如图表示某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并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随着脂肪的增加,种子中含氮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B.脂肪逐步取代糖类成为主要储能物质,提高了储能效率
C.在淀粉和可溶性糖转化成脂肪的过程中,丢失了大量的氧元素
D.成熟种子仍进行细胞呼吸,故在第40天前后收种榨油效益最好
解析:由曲线图分析可知,种子中含氮物质的含量基本不变;因脂肪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储能更多,故脂肪逐步取代糖类成为主要储能物质,提高了储能效率;相同质量的糖比脂肪的氧的含量高,故在淀粉和可溶性糖转化成脂肪的过程中,丢失了大量的氧元素;成熟种子仍进行细胞呼吸,会消耗有机物,故为避免脂肪等物质的消耗,在第40天前后收种榨油效益最好。
7.下列动植物细胞中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A )
解析:葡萄糖、果糖都是还原糖,但是蔗糖无还原性,且葡萄糖和果糖为单糖;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而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是生物大分子,固醇不属于生物大分子。
8.科学家将纤维素等其他糖类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关于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纤维素是构成所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B.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
C.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纤维素
D.纤维素与淀粉同为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解析:纤维素是构成所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植物细胞含有纤维素,动物细胞不含纤维素;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二、非选择题
9.如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指    ,由两分子单糖组成;D在植物细胞内包括    、麦芽糖,其中属于还原糖的是    ,可以用   试剂检测出来。
(2)B是指     ,它是由[C]     组成的。包括[F]     、[G]纤维素和[H]糖原。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     可以分解补充血糖。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其有广泛的用途,例如:

(写出一项即可)。
(3)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K]     和某些氨基酸。
解析:(1)A是二糖,植物细胞的二糖包括蔗糖和麦芽糖;其中属于还原糖的是麦芽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测还原糖(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2)B是指多糖,它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包括植物体内的[F]淀粉、[G]纤维素和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H]糖原,动物体内的糖原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两大类,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肝糖原可以分解补充血糖。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其有广泛的用途,例如: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
(3)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答案:(1)二糖 蔗糖 麦芽糖 斐林
(2)多糖 葡萄糖 淀粉 肝糖原 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
(3)脂肪
10.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内脏器官的周围、腹部网膜上。其中皮下组织是体内脂肪最大的储存场所,大多数植物种子储藏的物质也是以脂肪(油)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植物的一种细胞器)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的油料种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2)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    ,然后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
(3)脂肪属于脂质,脂质中的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
(4)给家畜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使它们肥育,是因为  。
(5)与糖类相比,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请从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解析:(1)萌发的油料种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2)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
(3)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
(4)给家畜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使它们肥育,是因为糖类在它们体内转变成了脂肪。
(5)与糖类相比,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原因是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则释放的能量更多。
答案:(1)水
(2)脂肪酸和甘油
(3)维生素D
(4)糖类在它们体内转变成了脂肪
(5)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
11.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可能是各种生物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D.⑤为肌糖原,它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细胞中
解析: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②中蔗糖不是还原糖;④为纤维素,纤维素只能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⑤为肌糖原,它存在于动物的肌肉
细胞中。
12.植物体内的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熔点较高,后者熔点较低。植物在严寒来临之际,体内物质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D )
A.耐寒植物在低温下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多
B.经抗寒锻炼后,细胞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会增加
C.经抗寒锻炼后,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D.低温时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升高,以防止冻伤
解析:由题干可知,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因此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多,细胞抗冻能力越强;可溶性糖浓度提高,可以增大细胞溶液浓度,降低冰点,提高抗寒能力;低温时植物细胞内自由水比例降低,结合水比例升高,有利于增加细胞的抗逆性。
13.(不定项)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有( ABD )
A.分别含有5个和12个碳原子的核糖、蔗糖都能水解
B.糖原和淀粉的水解终产物虽然不同,但都是能源物质
C.脂肪属于脂质的一种,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在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核糖为单糖,不能水解;糖原和淀粉的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但加入斐林试剂后必须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14.(不定项)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D )
A.人体细胞吸收麦芽糖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B.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作水浴加热处理
C.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Ⅲ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滴
D.多食“小饼”等富含糖与脂质的食品有益健康
解析:麦芽糖是一种植物二糖,人体细胞中没有麦芽糖,也不能直接吸收麦芽糖;将“饴”制成溶液,滴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处理,如出现砖红色沉淀,则“饴”中含还原糖;加工制成的“小饼”无细胞结构,无法观察细胞中的脂肪;人过多食用高糖高脂食品会引发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
15.研究人员用同种小鼠进行了某中药制剂、四环素(一种抗生素)对肝脏脂肪含量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所示(中药制剂和四环素都用生理盐水溶解),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进行如下处理 在第11天测量并计算每组小鼠肝脏脂肪的平均含量/ (mmol·L-1)
连续11天每天喂下列试剂 同时第8天至第11天每天腹腔注射下列物质
甲组 等体积 生理盐水 等体积 生理盐水 0.49
乙组 等体积 生理盐水 0.025 mmol 四环素 6.51
丙组 中药制剂 (0.05 g) 0.025 mmol 四环素 4.74
丁组 中药制剂 (0.10 g) 0.025 mmol 四环素 4.52
戊组 中药制剂 (0.15 g) 0.025 mmol 四环素 4.10
(1)若要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    染色。
(2)现有健康的体重相近、发育状况相同的雌雄小鼠各100只,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应如何对这些小鼠进行分组
 。
(3)甲组和乙组对照可说明
 。
上表实验结果可初步说明该中药制剂能对小鼠起什么作用   。
(4)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要观察中药制剂对小鼠(没有注射四环素)
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请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Ⅰ.实验步骤:
①步骤一:按上表所示的实验设计的要求增加3组小鼠,并编号。
②步骤二:这3组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每天还需分别
喂  ,共11天。同时在第8天至第11天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保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
③步骤三:测量并统计实验结果。
Ⅱ.讨论:
①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上表的    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然后得出结论。
②步骤二中需要“保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其原因是
 。
解析:(1)生物学上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常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观察。(2)结合题表信息,对雌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雌雄小鼠各20只。(3)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四环素,因变量是第11天每组小鼠肝脏脂肪的平均含量。由实验结果可知,四环素可导致小鼠肝脏脂肪累积。丙、丁、戊组与乙组结果对照,可以说明,该中药制剂能降低(四环素引起的)肝脏脂肪的积累量(或增加量)。(4)设计中药制剂对小鼠(没有注射四环素)肝脏脂肪的影响实验时,应遵循对照性和单一变量性原则,具体见答案。
答案:(1)苏丹Ⅲ染液
(2)将这些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雌雄小鼠各20只
(3)(腹腔注射)四环素导致肝脏脂肪累积(或平均含量增加) 该中药制剂能降低(四环素引起的)肝脏脂肪的累积量(或增加量)[或中药制剂能抑制(四环素引起的)肝脏脂肪累积(或含量增加)]
(4)Ⅰ.②0.05 g、0.10 g、0.15 g的中药制剂
Ⅱ.①甲
②保持单一变量(使各组之间有对照);避免无关变量不适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