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猫》【2022-2023统编版七上语文高品备课(预习导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猫》【2022-2023统编版七上语文高品备课(预习导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31 20:03: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猫》 导学案
◆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认读下列词语。
污涩 怂恿 一缕 蜷伏 怅然 诅骂 红绫
虐待 屋脊 叮嘱 凝望 惩戒 畏罪潜逃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郑振铎 (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______家,我国____________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活动二:梳理内容
1.限时5分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订正。
(2)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请用一句话概括。
2.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的语句,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表格。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情感
第一只猫 (1—2)
第二只猫 (3—14)
第三只猫 (15—34)
3.结合表格内容,对三只猫进行比较,概括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4.讨论:同样是猫,为什么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命运会截然不同呢?
◆活动三: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三只猫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2.划出描写三只小猫失亡后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3.结合全文思考:对于三只猫,“我”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第二课时
◆活动一:探究主旨
1.默读第15—34段,思考:作者冤枉第三只猫的证据是什么?用波浪线勾画有关句子。
2.芙蓉鸟真的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吗?证据“确凿”吗?
3.谈谈你对文中“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的理解。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5.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资料助读:
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深受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活动二:拓展延伸
1.猫,因为不会讲话,没有话语权,有冤不能诉。假如我们就是那只可怜的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2.从作者冤枉第三只猫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可以从不同角度谈谈。
角度提示:A.家人对猫的不同态度;B.“我”处理事件时的态度;C.人类与猫的强弱对比;D.“我”过后的反思。
3.如果你是第三只猫,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4.你喜欢文中哪一只猫呢?为什么?
◆活动三:写法探究
1.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2.本文多处设置了伏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3.小组讨论:最让“我”难过的是第三只猫的亡失,为什么还要写前面两只猫呢?有什么好处?
4.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同步练习。
2.运用圈点勾画、做摘录与概括的方法,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并制作读书卡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