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A.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形变
程度相同
B.瓶口朝上时向内四,瓶口朝下时向外凸,朝下
时形变更多
C.两次都向内凹,形变程度相同
D.两次都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形变更多
2.(烟台中考)在探究实践创新大赛中,小明同学展
示了他的“液体压强演示仪”,其主要部件是一根
两端开口且用橡皮膜扎紧的玻璃管(如图),将此
装置放入水中,通过橡皮膜的凹凸变化程度,探
究液体压强规律。如图描述的几种橡皮膜的变
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空气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水
A
B
D
3.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容器静止在斜面上,其底部
a、b、c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卫。、pb、p,则以
下判断正确的是
A.papipc
B.pa
C.papi>pe
D.papipo
4.(湘潭中考)如图1所示,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
内部压强的特点。(P盐水>P水)
B
-
D
浓盐水
图1
图2
(3)将探头放在如图2所示液体内部的A、B位
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B>hA,经
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同种液体
内部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4)将探头放在如图2所示液体内部等深的B、C
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c
(填“<”“=”或“>”)hg,这是为了研究
液体压强与液体
的关系。
(5)由以上实验可知如图2所示液体内部A、B、
C、D四个位置压强最大的是位置
7.(吉林中考)如图示,容器中装有0.2kg的水,
水的深度为10cm。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
×103kg/m3,求:
(1)容器中水的重力;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10cm
11.(济宁中考)小明跟着爸爸去游泳,站在齐胸深
的水中,感觉呼吸略微有些困难,越往深处感觉
越明显,由此激发了他想研究水的压强特点的
想法。
玻璃管
橡皮膜
橡皮膜
图1
图2
(1)图1中是小明利用底部和侧壁套有橡皮膜
的玻璃管倒入水后的实验现象,由此可说明:
(2)下表是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水内部
压强时的几组数据。
压强计左右液
序号
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4.9
4
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前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共17张PPT)
知识点一
大气压的存在及产生原因
1.(郴州中考)将少量热水倒入一空矿泉水瓶中(矿
泉水瓶未变形),轻轻摇晃后将热水倒出,立即拧
紧瓶盖,然后浇上冷水,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在所浇冷水的压力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B.矿泉水瓶热胀冷缩的结果
C.矿泉水瓶内热气将它吸进去了
D.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2.(遂宁模拟)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
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
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
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C.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知识点二大气压的测量
3.小明同学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
20mm
真空
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B.若将玻璃管硝稍倾斜,则管内外
750mm
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
水银
C.玻璃管倾斜,管内和管外水银面
nm
高度差不变
D.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和
管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4.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
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
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知识点三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
5.人呼吸时,肺的形状从图中的甲图变成乙图的过
程中,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关系是
甲
A.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肺内气压先大于大气压,后小于大气压
6.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
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
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
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
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7.(徐州中考)如图所示的希罗喷泉,用3根管子连
接3个容器,容器a是敞口的,容器
b和c是密闭的。容器中有一些水,
管B有水喷出。管A中水流的方
A
向是向
,容器b中气体压强
的大小比外界大气压
,要增
大喷泉的高度,应增加容器
的高度。(共16张PPT)
知识点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如图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
注射器向两船之间快速注水时,两船将
A.静止不动
B.向中间靠拢
C.向两侧分开
D.向同侧偏移
2.电风扇通电后,扇叶高速旋转带动扇叶周围的空
气流动,从而形成风。扇叶周围的气体压强与房
间里的大气压强相比
A.大于大气压
B.小于大气压
C.等于大气压
D.无法确定
3.(江西中考)2018年5月,一架正在高空中飞行的飞
机,挡风玻璃突然爆裂,此时副驾驶整个上半身被
“吸”出舱外,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副驾驶受到的重力突然诚小
B.舱内气压变大,舱外气压变小
C.舱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舱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D.舱内温度降低,压强突然增大
4.(吉林中考)如图甲所示,将一个
硬质塑料瓶装满水,把乒乓球放
在瓶口处按住并倒置,松开手
吹气
后,乒乓球在
的作
用下不会下落:如图乙所示,去掉瓶底,把乒乓球
放入瓶内,若从瓶口处用力向上吹气,由于气体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所以乒乓球不
会上升。
知识点二
飞机的升力
5.(新疆中考)2018年10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成功。
AG600在空中水平飞行时
A.机翼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机翼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C.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D.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迅速降低高度
B.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的流速,有助于迅
速提升高度
C.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小于上方的流速,有助于迅
速降低高度
D.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小于上方的流速,有助于
迅速提升高度
7.有些跑车在车尾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如图
所示,由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呈
弧形凸起,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它上方的空
气速度比下方空气速度
(填“大”或
“小”),此时,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空气压强
(填“大”或“小”),这样,“气流偏导器”受
到一个向
(填“上”或“下”)的压力差,从
而使车轮抓紧地面。
汽车运动方向
气流偏导器
8.在动车站,离站台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标有一条
安全线,如图所示。当列车驶过时,关于a、b两
区域的气体压强和流速,正确说法是
A.a区域气体压强较小
列车
B.b区域气体压强较小
a
C.a区域空气流速较慢
安全线b·
D.a、b两区域的空气流速一样快(共12张PPT)
⊙考点1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例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日的是为了增大压
强的是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
C.书包带做得较宽
D.坦克装有较宽的履带
【解析】此题是围绕着增大压强而展开的。根据公
式D=S可知,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
积的大小有关。为了增大压强,我们可以在压力一
定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也可以在受力面积一
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也可以增大压力的同时减
小受力面积。
【答案】B
○针对练1
1.(东营中考)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细线容易分割熟鸡蛋属于增大压强:
②堵住茶壶盖的小孔,水不容易被倒出是由于大
气压强的作用;
③软包装饮料的吸管下端被削得很尖是为了诚
小压强;
④教室的门窗打开时,“过堂风”会把门关闭是由
于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自贡中考)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
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
置过来,则
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
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考点2压强的探究实验
【例2】如图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的因素”。
浓盐水
A
B
甲
乙
(1)如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液体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
查装置是否漏气的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
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填“漏气”或“不漏气”)。
(2)图乙中A、B、C表示探究过程中的三个情景。
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U形管中
液面情况都可以从图上看出:比较图
可知
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比较图
可知液
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解析】U形管压强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来反映压强大小,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高度差越
小,压强越小。U形管中液柱灵活升降说明装置不
漏气。在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
液体密度相同,在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时,必须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答案】(1)高度差不漏气(2)A和BB和C
○针对练2
3.(哈尔滨中考)下列涉及压强知识说法不正确的
是
金属块
海绵
水银
A
A.海绵块的形变显示了压力作用效果
B.用微小压强计可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
C.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值
D.船闸不是连通器(共34张PPT)
知识点一
压力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
B.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C.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方向与其受到
的重力的方向相同
D.物体所受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
2.如图所示,物重G=200N,墙面或地面所受的压
力分别为FA=
N;FB-
N;
Fc=
N;FD=
N。
t100N
500N
7刀77T7
200N↓
200N
200N
200N
A
B
C
D
3.如图所示,甲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乙用手
指向墙上按图钉;丙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
中分别画出茶杯对桌面,图钉尖对墙壁及木块对
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77
甲
丙
知识点二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4.(武汉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
的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
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
的明显;
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
的大小有关;
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
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安徽中考)我们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重25N
的长方体物块甲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重10N
的长方体物块乙放在物块甲上。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物块乙所受的合力为10N
B.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为15N
C.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为15
D.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为35N
1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
所示。
B
B
甲
乙
丙
丁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
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
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
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
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
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是
空载质量
17t
最大飞行速度
2.8马赫
作战半径
2200km
最大飞行高度
18500m
(1)若空气中声速取340m/s,求歼20以2马赫
的速度飞行10min运动的路程。
(2)如图示,空载的歼20停在水平地面,若轮
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4m2,求地面受到
的压强。(g取10N/kg)(共10张PPT)
【解析】A对B的压强:
30N
5×10-4m
6X104Pa;
SB
因为B对桌面的压力等于A、B的重
力之和,接触面积为B的底面积,所以B对桌面的
压强:
GA+GB 30N+15N
p2=
SB
=9X104Pa。
5X10-4m2
【答案】6×104
9×104
○跟踪训练
1.(衡阳中考)为了倡导绿色出行,衡阳市投放了大
量的共享自行车,小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
900m,所用时间为3min,人与车总质量约60kg,
每个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约为0.01m。求:
(1)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m/s
(2)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
(3)此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2.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2m,
请根据图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算:
单位:帕
5×104
1.5×104
履带
3×103
人站着
坦克
20
人躺着
对地面
对地面
西瓜籽
对床面
对面粉
(1)小王同学的重力。
(2)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
(3)小王同学背着重力为40N的书包行走时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
探究二压强和压力的综合计算
【例2】底面积为8dm,容积为38dm3的圆柱形容
器,装满某种液体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4.9×
103Pa,容器重19.6N,求液体密度。
解: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总重力:
G总=F=pS=4.9X103PaX8×10-2m2=392N,
所以G液=G总-G容=392N-19.6N=372.4N,
○跟踪训练
3.(哈尔滨中考)如图,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
大桥正式通车,大桥的海底隧道位于40米深的
海水下,海水在此深度处产生的压强为
Pa。若汽车重力为G1,车内人
和物体的总重为G2,车轮与桥面接触的总面积
为S,当车在水平桥面行驶时,汽车对桥面压强p
(p海水=1.03×103kg/m3,g
10N/kg)
4.(株洲中考)如图,、b、c、d为某液体内部的四个
点,它们刚好位于竖直平面内一长方形的四个顶
点,液体在α、b、d三点的压强以及长方形的边长
己在图中标注,测c点的液体压强沿
(填
“竖直”或“各个”)方向,大小为
kPa,该液体
密度为
kg/m,a点的深度为
m。(g取10N/kg)
5.如图,平底茶壶的质量是0.4kg,底面积是4×
10-8m。内盛0.6kg的开水,水面高度在图中已
标出,放置在面积为1的水平桌面中央。试
求:
(1)由于水的重力而使水对茶壶
底部产生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g=12cm
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