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25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25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1 09:2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
1.识记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况及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的国情及战略;
2.能背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发展范围、区位优势及地位等;
3.能背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规划、战略及定位。
一、预习检测
能说出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况及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的国情及战略;
二、导入
四大地区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东部地区: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重点发展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中部地区: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西部地区:加强交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东北地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三、新授内容
【知识点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特点及要求
(1)区域发展战略: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要求: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2.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①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②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3)新时期
①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②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③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典例1】【考点:我国宏观发展格局“一带一路”】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外增加值反映了国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其数值的大小表示两国合作的密切程度。价值链比较优势指数(RCA)反映了产业是否具备比较优势,RCA大于1有比较优势,小于1则不具备比较优势。通过对比中国制造业在东南亚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和RCA,分析中国制造业与东南亚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程度和合作能力,为制造企业的未来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图为2017年中国制造业在东南亚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和RCA统计图。
(1)指出东南亚区域“一带一路”沿线与我国合作最密切的国家,并说明其吸引我国投资的文化因素。
(2)指出东南亚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类型,并分析主要原因。
(3)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发展中构建区域“领头羊”,能够发挥区域合作的示范作用。指出适合做东南亚“领头羊”的国家,并说明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该国承接中国制造业的区位优势。
答案:(1)新加坡。文化因素:华人比例高,汉语普及率高,风俗习惯与我国相似。
(2)制造业类型:劳动密集型。原因:该地区人口数量多,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3)国家:越南。优势:与中国接壤,便于承接我国产业转移。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协作及国际合作的相关知识。第(1)问,读图并计算可知,2017年中国制造业在新加坡的国外增加值最高,故新加坡是东南亚区域“一带一路”沿线与我国合作最密切的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华人比例高,汉语普及率高,风俗习惯与我国相似,这是新加坡吸引我国投资的文化因素。第(2)问,读图可知,东南亚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6个国家劳动密集型RCA大于1,且最高的达7.2,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原因主要从当地劳动力数量和价格等方面分析。第(3)问,读图可知,越南的劳动密集型RCA最高,说明越南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明显比较优势;我国制造业在越南的国外增加值接近5000亿美元,说明两国合作密切。因此,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发展中适合做东南亚“领头羊”的国家是越南。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越南承接我国制造业的区位优势应主要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
【知识点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提出:2013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3.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交通便捷,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4.生态环境问题
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江流域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5.在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1)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是探究点一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流域概况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干流横贯我国东西,直通海洋。
(2)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道终年不封冻,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
(3)长江年径流量、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以及水能资源均居全国首位,矿产、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
(4)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粮仓,粮食产量约占全国一半。
(5)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多、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
【典例2】【考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读图“长江经济带位置和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空间位置的角度讨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利条件。
2.讨论分析,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3.为保证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讨论思考这种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1.答案 (1)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长江经济带向内陆连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向沿海连接了海上丝绸之路,同时能与“一带一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从全国范围看,长江经济带北接环渤海经济区,南接珠三角经济区,南北两侧都是我国最具活力的沿海发达地区,长江经济带居于二者之间,经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3)从内部空间组成看,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依托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航道,可以形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有利于发挥东部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中、西部经济带有利于承接东部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实现整体发展。
2.答案 主要存在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黄金水道的利用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制约因素。
3.答案 (1)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长江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效益。(2)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形成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缩小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发展差距。(3)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4)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海陆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学法指导】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因素 条件 影响
外部环境 国际背景 连接了“一带一路” 能同时与“一带一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国内背景 长江经济带北接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区,南接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 临近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力量、资金雄厚,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高,市场广阔,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强大依托和保障
内部环境 自身实力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轴,覆盖11个省市,人口众多、经济总量高 综合实力强大;战略支撑全国的发展
空间组成 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依托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航道 可以形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有利于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整体发展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
战略 发展条件 发展目标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黄金水道;沿岸纵横交错的铁路线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 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东部沿海,与海上丝绸之路衔接;西部沿边,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 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山、水、河、湖生态要素丰富多样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
【知识点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发展背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2.规划: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3.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4.发展定位
(1)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强化首都功能,注重“瘦身健体”,传统市场向河北转移,科技企业抢滩天津和河北。
(2)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侧重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
(3)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着力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重点建设好雄安新区。
京津冀整体定位
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各有侧重。
【典例3】【考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的影响及措施】
材料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
材料二 下面两图分别为京津冀地区图和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图。
1.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能给河北带来的影响。
2.河北省植树造林,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说明此生态屏障的位置及生态效益。
3.试分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1.答案 有利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与京津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利影响:加剧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2.答案 位置:北部和西部山地。生态效益: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灾防灾(保护农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等。
3.答案 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交流与联系;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学法指导】1.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一核、两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1)一核:北京。
(2)两城:北京和天津(主要引擎)。
(3)三轴: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主体框架)。
(4)“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5)“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秦皇岛、沧州、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2.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分别具有的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优势 限制性因素
北京 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层次高、旅游资源丰富 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城镇化问题突出
天津 拥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沿海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制造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水资源严重短缺;专业化高端人才相对缺乏
河北 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 科技水平、产业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基础不完善
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
(1)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
(2)形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格局。
(3)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4)使之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4.京津冀协同发展具体措施
(1)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技术等的联系。
(2)推进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
(3)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加快区域分工。
(4)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5)加强区域环境的整治工作等。
四、训练检测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km2,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拥有三个国家级城市群,指出其名称。
(2)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说明乙城市群与A、B、C三省的关系。
(3)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说明上海市、丙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关系。
(4)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分析上海与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甲为成渝城市群;乙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丙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乙城市群覆盖A、B、C三省各一部分区域;乙城市群的空间尺度与A、B、C三省的空间尺度存在重叠关系;乙城市群与A、B、C三省属于不同空间尺度。
(3)上海市空间尺度最小,隶属于丙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空间尺度最大,包括丙城市群和上海市。
(4)上海市为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上海市的发展可以带动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海市可以为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其他区域提供资金和技术;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可以促进上海市的发展;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为上海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10.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些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甲、乙圆圈范围内为长江经济带中的两个城市群。
(1)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其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____;与乙相比,甲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较________(填“高”或“低”)。
(2)与重庆相比,上海水运的主要优势在于地处长江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交通运输方式)便利。
(3)从自然角度,指出洞庭湖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4)简述湖南省发展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5)简述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
答案:(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高
(2)入海口;海运
(3)雨热同期(温暖湿润;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4)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廉价;水运便利;市场广阔。
(5)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较完善;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五、反思归纳
1.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况及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的国情及战略;(重点)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发展范围、区位优势及地位等;(难点)
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规划、战略及定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