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老人与海
海明威
迷惘的作家—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
参加过美国对日战争,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
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后返美定居。1954年凭《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晚年身患重病,精神抑郁,1961年开枪自杀。
迷惘的作家—海明威的作品
成名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 (1926年)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代表 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1940年)
经典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年)。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电报体小说
电报体小说 内涵
指小说中一种语言文体风格。多用短句,不用或少用复句,很少用形容词,文字简洁如同电报,故名。美国作家海明威擅用此文体写作。
特点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
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前情回顾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梳理文本内容,理解小说母题
任务一
1.《老人与海》的核心母题是“困境”,小说将老人设置在怎样的重重困境中?
阶段 老人面临的困境
出海前的状况 ①瘦骨嶙峋,苍老衰弱;
②离群索居,非常孤独;
③已连续84天没有打到鱼,受嘲笑、被质疑。
出海后的遭遇
①茫茫大海,孤身驾驶渔船,时时面临疼痛、饥饿和劳累;
②与大马林鱼僵持了两天两夜,筋疲力尽;
③捕获的大马林鱼糟鲨鱼群抢食,老人虽全力搏击仍寡不敌众,大鱼被吞噬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2.这些困境注定了老人的失败,老人又是如何突破的?
老人这次出海选择离岸很远的湾流,以挑战自我,最终凭借强大的精神力量突破困境,捕获了大马林鱼。
面对鲨鱼的攻击,老人精神上从未失败。
3.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经历了怎样的五个回合?
回合 时间 鲨鱼的攻击 老人的回击
一
二
三
四
五
一个小时后
紧逼而来,发起袭击,朝鱼尾巴上方的肉扑咬过去
用鱼叉结结实实地刺
两个钟头后
一条撕扯大鱼,另一条朝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了下去
用绑在船桨上的刀子刺
接着
像头猪直奔食槽,袭击大鱼
用绑在桨上的刀子刺进它脑袋
直到太阳快落下之前
两条一齐紧逼而来,张大嘴,把咬在嘴里的肉撕扯下来
高高地举起棍子敲,抡起棍子打
到了半夜
成群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撕咬下一块块鱼肉
先拼死拼活地用棍棒打,再用舵柄猛砸
4.海明威的风格一向以精简著称,小说中却详写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近乎重复,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①从叙事上看,这部分是核心情节;
②从场景上看,全景式地展现了搏斗过程的激烈、悲壮;
③从形象上看,凸显了老人不放弃抗争,虽然没有保住大鱼,却是精神上的强者。
④五个回合重而不复,鲨鱼数量不断增多,老人的工具却越来越简陋,体力越来越不支,凸显了力量的悬殊。在巨大的困境中展示的人物更震撼人心,也突出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即不向命运屈服、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
厘清矛盾对立,解读“硬汉形象”
任务二
5.请从五次搏斗中找出“矛盾对立”的部分,并谈谈这些“矛盾”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
①环境的对立,老人面临的是极端辽阔浩瀚不可预测、有朋友也有敌人的海洋,老人退守的堡垒只是一条破旧的小船,因此老人说“没有什么把我打垮,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
②搏斗双方的对立,一方是海洋中又大又凶残的“海中霸”鲨鱼(群),一方是人类中弱小的、孤独的、只有可怜武器的老人。
③搏斗过程的对立,鲨鱼从一条到两条到鲨鱼群,从吃腐肉的到饿起来吃船、袭击人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凶残,老人却武器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疲惫、伤痛越来越多。
④搏斗结果的对立,大鲨鱼们被老人击伤或击亡,大马林鱼的肉越来越少最后消失殆尽,老人仅剩一条船和永不腐烂的鱼骨头。
⑤作者在这些强和弱、得和失、生和死的极端对比中,展现人类的命运,当弱小的人类面对极端困顿的绝境,究竟该何去何从?老人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
6.老人在面对这些强大的敌人时除了英勇,还表现出怎样的品质?请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并与同学谈谈你所概括出来的老人的品质。
①真正的硬汉精神不仅是战胜敌人,还有对“敌人”的尊重。真正的硬汉应该具有大智、大勇、大爱。
②无论是面对大马林鱼还是鲨鱼,老人都表现出了高贵的品格。面对“敌人”,老人表现出了真正的硬汉精神,不是贬低、抱怨对手,而是尊重对手,这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一切生命的敬畏。面对“朋友”,老人表现出了大爱的精神,多次对大马林鱼表示抱歉。
③由此,文章在坚硬中多了一丝柔软,所以福克纳认为这部小说中多了“怜悯”的味道。
7.请找出人物的内心独白,读一读这些独白,谈一谈老人在“想”和“说”之间如何表达矛盾的心理情绪状态。
①在课文中,“想”出现28次左右,“说”“大声说”共出现28次左右。
②面对已知和未知的现实困境,包括绝对的孤独、疲惫、困倦、伤痛、失败甚至死亡,老人用无声的“想”表达抱怨、无奈甚至害怕等人性最真实懦弱的情感。
③但是,立刻马上,老人又“大声说”或“说”,用最铿锵有力的声音发出人类面对困境时战胜自我、乐观勇毅战胜悲观怯懦、不惧失败无畏死亡的强音。
④通过对这些内心独白中矛盾的分析,了解真正的“硬汉”不是徒有外表的刚强,不是自带光芒的无畏无惧,而是在重压之下战胜困境、战胜自己以维持人类优雅的风度和不屈的尊严。
8.《老人与海》被认为是海明威的精神自传,他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老人形象?
资料链接:《老人与海》写于1952年,因为此前写作《过河入林》失败,海明威一度被质疑为江郎才尽。而在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中,他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达到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其他人没有做成的事。”
8.《老人与海》被认为是海明威的精神自传,他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老人形象?
①老人与大鱼的搏斗某种意义上也是作家与写作的博弈。当时海明威的处境一如老人,而在困境中的坚持及其艰难,也极为高贵。最后他以《老人与海》这部“这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来回击质疑,也再次超越限度,攀上写作的顶峰。
②这是海明威面对困境自我突围的人生历程,正如作家王小波所言“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度,当他不断超越限度时,也就超越了庸常,这是人之为人的高贵。海明威以极致超越极限,代表着人类的高贵精神。
以“一”问“七”,体味“冰山”艺术
任务三
《老人与海》被认为是海明威最典型的一部“冰山原则”的小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长达1000多页……把一切不必要向读者传达的东西删去……我所了解的东西正是冰山在水面以下的部分”。
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包括“简洁的文字”和“鲜明的形象”,冰山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包括“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9.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中许多鲜明的形象往往富有象征和隐喻的意义,故能让读者去探究挖掘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老人与海》中的许多形象正是如此,请分析文中的大海、大马林鱼、鲨鱼、男孩分别象征了什么?
(1)【大马林鱼】①大马林鱼代表着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理想或追逐的欲望。小说对大马林鱼极尽赞美,正表达出它是人们内心的渴望所在,而得到它需要付出代价。②同时,大马林鱼也可以代表高贵庄严的对手,与之搏斗体现了老人生命的尊严,“不在于谁弄死谁,而在于搏斗本身是庄严而美丽的”。这条大马林鱼是老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2)【大海】大海象征变幻莫测的命运。有的时候,命运既施恩于人又捉并人,象征了人生战场,人生存的环境。象征了人与自然既对立又和谐的关系。
9.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中许多鲜明的形象往往富有象征和隐喻的意义,故能让读者去探究挖掘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老人与海》中的许多形象正是如此,请分析文中的大海、大马林鱼、鲨鱼、男孩分别象征了什么?
(3)【鲨鱼】象征了与人对立的邪恶势力,不可知的自然力量,包括厄运、劫难等。
(4)【男孩】孩子代表着人类最纯真的情感品质,是老人的助手和忘年交,是他忠实的追随者、事业的继承者、尊严的守护者、信心的来源者,孩子对于老人而言是奋斗的意义,是绝境中精神的支柱和信仰的力量。无论是谁,即使是强大的硬汉,当他面临绝境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温暖的力量。
约翰·肯尼迪曾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永不屈服、不断挑战的老人已熔铸为美国性格乃至人类精神的一部分,这就是《老人与海》永恒意义之所在。
感谢聆听
海明威《老人与海》老人与海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梗概,把握小说主要内容,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2.分析选段的艺术手法,掌握内心独白的创作手法,探讨人物形象。
3.把握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一、走近海明威的世界
1.迷惘的作家—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参加过美国对日战争,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后返美定居。1954年凭《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晚年身患重病,精神抑郁,1961年开枪自杀。
成名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 (1926年)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代表 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1940年)
经典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年)。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2.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3.前情回顾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4. 了解“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5.电报体小说
电报体小说
内涵 指小说中一种语言文体风格。多用短句,不用或少用复句,很少用形容词,文字简洁如同电报,故名。美国作家海明威擅用此文体写作。
特点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理解小说母题
1.《老人与海》的核心母题是“困境”,小说将老人设置在怎样的重重困境中?
阶段 老人面临的困境
出海前的状况 ①瘦骨嶙峋,苍老衰弱; ②离群索居,非常孤独; ③已连续84天没有打到鱼,受嘲笑、被质疑。
出海后的遭遇 ①茫茫大海,孤身驾驶渔船,时时面临疼痛、饥饿和劳累; ②与大马林鱼僵持了两天两夜,筋疲力尽; ③捕获的大马林鱼糟鲨鱼群抢食,老人虽全力搏击仍寡不敌众,大鱼被吞噬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2.这些困境注定了老人的失败,老人又是如何突破的?
老人这次出海选择离岸很远的湾流,以挑战自我,最终凭借强大的精神力量突破困境,捕获了大马林鱼。
面对鲨鱼的攻击,老人精神上从未失败。
3.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经历了怎样的五个回合?
回合 时间 鲨鱼的攻击 老人的回击
一 一个小时后 紧逼而来,发起袭击,朝鱼尾巴上方的肉扑咬过去 用鱼叉结结实实地刺
二 两个钟头后 一条撕扯大鱼,另一条朝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了下去 用绑在船桨上的刀子刺
三 接着 像头猪直奔食槽,袭击大鱼 用绑在桨上的刀子刺进它脑袋
四 直到太阳快落下之前 两条一齐紧逼而来,张大嘴,把咬在嘴里的肉撕扯下来 高高地举起棍子敲,抡起棍子打
五 到了半夜 成群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撕咬下一块块鱼肉 先拼死拼活地用棍棒打,再用舵柄猛砸
4.海明威的风格一向以精简著称,小说中却详写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近乎重复,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①从叙事上看,这部分是核心情节;
②从场景上看,全景式地展现了搏斗过程的激烈、悲壮;
③从形象上看,凸显了老人不放弃抗争,虽然没有保住大鱼,却是精神上的强者。
④五个回合重而不复,鲨鱼数量不断增多,老人的工具却越来越简陋,体力越来越不支,凸显了力量的悬殊。在巨大的困境中展示的人物更震撼人心,也突出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即不向命运屈服、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
三、任务二:厘清矛盾对立,解读“硬汉形象”
5.请从五次搏斗中找出“矛盾对立”的部分,并谈谈这些“矛盾”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
①环境的对立,老人面临的是极端辽阔浩瀚不可预测、有朋友也有敌人的海洋,老人退守的堡垒只是一条破旧的小船,因此老人说“没有什么把我打垮,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
②搏斗双方的对立,一方是海洋中又大又凶残的“海中霸”鲨鱼(群),一方是人类中弱小的、孤独的、只有可怜武器的老人。
③搏斗过程的对立,鲨鱼从一条到两条到鲨鱼群,从吃腐肉的到饿起来吃船、袭击人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凶残,老人却武器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疲惫、伤痛越来越多。
④搏斗结果的对立,大鲨鱼们被老人击伤或击亡,大马林鱼的肉越来越少最后消失殆尽,老人仅剩一条船和永不腐烂的鱼骨头。
⑤作者在这些强和弱、得和失、生和死的极端对比中,展现人类的命运,当弱小的人类面对极端困顿的绝境,究竟该何去何从?老人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
6.老人在面对这些强大的敌人时除了英勇,还表现出怎样的品质?请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并与同学谈谈你所概括出来的老人的品质。
①真正的硬汉精神不仅是战胜敌人,还有对“敌人”的尊重。真正的硬汉应该具有大智、大勇、大爱。
②无论是面对大马林鱼还是鲨鱼,老人都表现出了高贵的品格。面对“敌人”,老人表现出了真正的硬汉精神,不是贬低、抱怨对手,而是尊重对手,这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一切生命的敬畏。面对“朋友”,老人表现出了大爱的精神,多次对大马林鱼表示抱歉。
③由此,文章在坚硬中多了一丝柔软,所以福克纳认为这部小说中多了“怜悯”的味道。
7.请找出人物的内心独白,读一读这些独白,谈一谈老人在“想”和“说”之间如何表达矛盾的心理情绪状态。
①在课文中,“想”出现28次左右,“说”“大声说”共出现28次左右。
②面对已知和未知的现实困境,包括绝对的孤独、疲惫、困倦、伤痛、失败甚至死亡,老人用无声的“想”表达抱怨、无奈甚至害怕等人性最真实懦弱的情感。
③但是,立刻马上,老人又“大声说”或“说”,用最铿锵有力的声音发出人类面对困境时战胜自我、乐观勇毅战胜悲观怯懦、不惧失败无畏死亡的强音。
④通过对这些内心独白中矛盾的分析,了解真正的“硬汉”不是徒有外表的刚强,不是自带光芒的无畏无惧,而是在重压之下战胜困境、战胜自己以维持人类优雅的风度和不屈的尊严。
8.《老人与海》被认为是海明威的精神自传,他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老人形象?
资料链接:《老人与海》写于1952年,因为此前写作《过河入林》失败,海明威一度被质疑为江郎才尽。而在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中,他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达到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其他人没有做成的事。”
①老人与大鱼的搏斗某种意义上也是作家与写作的博弈。当时海明威的处境一如老人,而在困境中的坚持及其艰难,也极为高贵。最后他以《老人与海》这部“这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来回击质疑,也再次超越限度,攀上写作的顶峰。
②这是海明威面对困境自我突围的人生历程,正如作家王小波所言“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度,当他不断超越限度时,也就超越了庸常,这是人之为人的高贵。海明威以极致超越极限,代表着人类的高贵精神。
四、任务三:以“一”问“七”,体味“冰山”艺术
(1)【大马林鱼】①大马林鱼代表着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理想或追逐的欲望。小说对大马林鱼极尽赞美,正表达出它是人们内心的渴望所在,而得到它需要付出代价。②同时,大马林鱼也可以代表高贵庄严的对手,与之搏斗体现了老人生命的尊严,“不在于谁弄死谁,而在于搏斗本身是庄严而美丽的”。这条大马林鱼是老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2)【大海】①大海象征变幻莫测的命运。有的时候,命运既施恩于人又捉并人,象征了人生战场,人生存的环境。象征了人与自然既对立又和谐的关系。
(3)【鲨鱼】象征了与人对立的邪恶势力,不可知的自然力量,包括厄运、劫难等。
(4)【男孩】孩子代表着人类最纯真的情感品质,是老人的助手和忘年交,是他忠实的追随者、事业的继承者、尊严的守护者、信心的来源者,孩子对于老人而言是奋斗的意义,是绝境中精神的支柱和信仰的力量。无论是谁,即使是强大的硬汉,当他面临绝境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温暖的力量。
肖恩·奥弗莱茵说,海明威小说的主题就是“人的本质,人的努力奋斗,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挣扎,人的倔强和价值,人的聪明和命运,人的胆略和气魄,人的尊严和灵魂”。
五、结语
约翰·肯尼迪曾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永不屈服、不断挑战的老人已熔铸为美国性格乃至人类精神的一部分,这就是《老人与海》永恒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