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全优卷(A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全优卷(A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31 21:07: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全优卷(A卷)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 年吉林) 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五铢钱 C. 开元通宝 D. 纸币铜版拓片
2.下图的汉代砖文内容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酷,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被称为“风霜之吏”。此官吏的职位应是( )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
5.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6.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面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巩固国家统一 C.加强思想控制 D.加强经济管理
7.(2021·福建)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8.“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9.(2021 年广西贺州) 汉文帝二年九月 , 诏曰: “农, 天下之大本也, 民所恃以生也。 ……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 据此可知( )
A. 加紧对农民控制 B. 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C. 实施了严刑苛法 D.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10.(2021 年安徽) 如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刺史制度的确立 B. “推恩令” 的实施 C. 七国之乱的发生 D. 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11.(2021 年山西) 东汉初年, 刘秀整顿吏治, 合并郡县; 释放奴婢, 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刑罚;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上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12.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13.(2021 年江苏镇江) 某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 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时, 绘制了右图所示的疆城示意图。 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 )
A. 西域都护
B. 尚书省
C. 澎湖巡检司
D. 伊犁将军
14(2021˙广州)汉朝时期,西北地区的戍边战士除了守卫烽火台外,还要经常维护烽火台的军用设施和后勤设施。这主要是为了( )
A.征收赋税 B.抗击洪水 C.防御匈奴 D.抵御风沙
15.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
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16.(2021˙眉山)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 )
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文化相同
17.右面图片反映的是我国汉朝某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这一生产活动( )
A.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发
B.促进了汉朝南方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贸易往来
D.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8.(2021 年广西) 下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 它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 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
居延汉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A. 甲骨 B. 铜器 C. 简帛 D. 纸张
19.华佗曾对学生说:“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华佗意在告诫学生( )
A.运动利健康 B.麻沸散有害 C.针灸可治病 D.疲劳可致病
20.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C.注重史料考证 D.乘承朝廷旨意著史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21分,第22题18分,第23题21分,共60分)
21.(21分)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其执政举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材料一中的“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该事件“功齐三代”?(4分)
材料二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远,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2)“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他是怎样“设计”这一制度的?(8分)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表补充完整。综上所述, 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6分)
材料四 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 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 评价汉武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贡献。 (3 分)
22.(18分)西汉时期,国力强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家前伯赞评价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1)你怎样理解“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6分)
材料二 西域的葡萄、核桃等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为人们的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西域各地方政权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朝廷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2)据材料二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西汉朝廷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深远意义?(6分)
材料三
材料四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3)据材料三、四,概括 丝绸之路“起步”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根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6分)
23.(21分)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既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前人取得的成就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名人荟萃]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人物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他是 ;图二人物改进了造纸术,他是 ;图三人物被称为“医圣”,他是 ;图四人物发明了“麻沸散”,他是 。(6分)
[经典之作]
图五 图六
(2)某校举办“经典之作”图书展,假如你是解说员,请给其他同学介绍图五、图六两部作品。(6分)
(3)从图一到图六,有对应关系的人物与作品是哪些?(6分)
[你的感悟]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全优卷(A卷)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 年吉林) 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五铢钱 C. 开元通宝 D. 纸币铜版拓片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一手史料指的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 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秦始皇统一货币, 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因此 A 选项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材料, 故 A选项正确; B 选项是五铢钱, 在汉武帝时期的, 不能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材料, 故 B 选项错误; C 选项是开元通宝, 是唐朝时期的文物, 故 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选项纸币铜版拓片是宋朝半两钱, 故 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下图的汉代砖文内容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酷,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答案】 B
【解析】 题干所示砖文中“海内皆臣”的意思是四海之内都已臣服,这表明当时国家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统治。故选B。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D
【解析】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而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
4.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被称为“风霜之吏”。此官吏的职位应是( )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这一官吏掌管的应该是监察事务。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在中央设置的掌管监察事务的职位是御史大夫。故选A。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都很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和制度的创立。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设置刺史制度负责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5.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答案】 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这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管辖。故选D。
6.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面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巩固国家统一 C.加强思想控制 D.加强经济管理
【答案】 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分别反映了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文字和货币的史实,这都属于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重大举措。故选B。
7.(2021·福建)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珠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故选D。
8.“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答案】 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起义军投降,秦朝灭亡。故选C。
9.(2021 年广西贺州) 汉文帝二年九月 , 诏曰: “农, 天下之大本也, 民所恃以生也。 ……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 据此可知( )
A. 加紧对农民控制 B. 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C. 实施了严刑苛法 D.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二年九月 , 诏曰: “农, 天下之大本也, 民所恃以生也。 ……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 据此可知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时期, 提倡节俭, 并以身作则, 重视“以德化民” , 当时社会比较安定, 使百姓富裕起来。 到景帝后期时, 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10.(2021 年安徽) 如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刺史制度的确立 B. “推恩令” 的实施 C. 七国之乱的发生 D. 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观察地图可知, 与西汉初期相比, 后期各封国面积大幅度减小, 原来一个诸侯国的范围内出现多个封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 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嫡长子外的其他子弟, 这样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B 项正确; A、 C、D 三项与题意无关, 排除。 故选 B。
11.(2021 年山西) 东汉初年, 刘秀整顿吏治, 合并郡县; 释放奴婢, 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刑罚;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上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 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 25 年称帝, 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 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罚; 还合并郡县, 裁减官员,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 故 B 项正确; 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 景帝统治时期, 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 均与题干“刘秀” 不符, 排除 ACD 项。 故选 B。
12.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认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残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故选D。
13.(2021 年江苏镇江) 某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 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时, 绘制了右图所示的疆城示意图。 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 )
A. 西域都护
B. 尚书省
C. 澎湖巡检司
D. 伊犁将军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 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 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时,绘制了右图所示的疆城示意图。 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西域都护。 公元前 60 年,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 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A 符合题意, BCD 排除。 故选 A。
14(2021˙广州)汉朝时期,西北地区的戍边战士除了守卫烽火台外,还要经常维护烽火台的军用设施和后勤设施。这主要是为了( )
A.征收赋税 B.抗击洪水 C.防御匈奴 D.抵御风沙
【答案】 C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经常维护烽火台的军用设施和后勤设施”,可以用排除法来解答。
征收赋税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西北地区常年干旱,B项说法错误,排除;抵御风沙不需要“经常维护烽火台的军用设施”,排除D项。故选C。
15.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
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可知,张骞把马其顿音乐传到了中国,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故选A。
16.(2021˙眉山)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 )
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文化相同
【答案】 B
【解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故选B。
17.右面图片反映的是我国汉朝某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这一生产活动( )
A.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发
B.促进了汉朝南方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贸易往来
D.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答案】 D
【解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项工艺是造纸术,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故选D。
18.(2021 年广西) 下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 它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 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
居延汉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A. 甲骨 B. 铜器 C. 简帛 D. 纸张
【答案】 C
【解析】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 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竹、 木简或丝帛。 题干的“居延汉简和马王堆汉墓帛书”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 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简帛, 故 C 符合题意; 甲骨是商周时期的书写材料, 排除 A; 铜器不是主要书写材料, 排除 B; 纸张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 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排除 D。 故选 C。
19.华佗曾对学生说:“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华佗意在告诫学生( )
A.运动利健康 B.麻沸散有害 C.针灸可治病 D.疲劳可致病
【答案】 A
【解析】题干信息“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的意思是人体要劳动、运动,但不能过量。在适度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人体摄取食物的精华将被吸收和消化,血脉通畅,不易得病。华它意在告诫学生运动利健康。故选A。
20.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C.注重史料考证 D.乘承朝廷旨意著史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可以看出,司马迁除了“阅读朝廷史官记载”之外还注重史料考证。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21分,第22题18分,第23题21分,共60分)
21.(21分)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其执政举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材料一中的“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该事件“功齐三代”?(4分)
材料二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远,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2)“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他是怎样“设计”这一制度的?(8分)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表补充完整。综上所述, 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6分)
材料四 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 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 评价汉武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贡献。 (3 分)
【答案】(1)事件: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原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设计”: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鼎盛时期。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汉武帝: 政治上, 实施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度,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维护了国家统一; 思想上,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经济上, 实现盐铁官营、 专卖, 统一铸造五铢钱, 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对外派张骞通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开创了中外交流新局面。
【解析】(1)依据题干“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可知,材料指的是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史实。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影响深远。(2)本题主要考查秦朝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故“奏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秦朝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 在思想上,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实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也促进了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汉武帝在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综合分析秦朝秦始皇和西汉汉武帝的措施, 我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 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 秦始皇、 汉武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贡献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郡县制, 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始皇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等, 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汉武帝在政治上, 实施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度,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维护了国家统一; 思想上,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经济上, 实现盐铁官营、 专卖, 统一铸造五铢钱, 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对外派张骞通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开创了中外交流新局面。
22.(18分)西汉时期,国力强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家前伯赞评价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1)你怎样理解“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6分)
材料二 西域的葡萄、核桃等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为人们的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西域各地方政权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朝廷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2)据材料二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西汉朝廷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深远意义?(6分)
材料三
材料四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3)据材料三、四,概括 丝绸之路“起步”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根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6分)
【答案】(1)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2)影响:丰富了中原的饮食结构和物品品种。机构:西域都护。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3) 张骞通西域;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1)张骞敢为天下先,不辞辛劳,冒着生命危险两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西汉政府交给他的任务,但是客观上促进加强了西汉政府对西域的了解及后来的管辖;张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2)结合材料二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等物产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可知“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的影响是“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西域,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丝绸之路“起步” 的标志性时间是张骞通西域; 根据“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 可知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是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23.(21分)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既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前人取得的成就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名人荟萃]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人物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他是 ;图二人物改进了造纸术,他是 ;图三人物被称为“医圣”,他是 ;图四人物发明了“麻沸散”,他是 。(6分)
[经典之作]
图五 图六
(2)某校举办“经典之作”图书展,假如你是解说员,请给其他同学介绍图五、图六两部作品。(6分)
(3)从图一到图六,有对应关系的人物与作品是哪些?(6分)
[你的感悟]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3分)
【答案】(1)人物:司马迁 人物:蔡伦 人物:张仲景 人物:华佗(2)介绍:《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3)对应:图一和图五;图三和图六。(4)感受:我国古代科技和文化在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我们要学习科技文化名人勤于实践、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汉的科技与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