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双语中学高三历史考前巩固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
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 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在世界现代史的学术争论中,“开端”问题曾被热议。前苏联和中国传统观点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世界现代史应该由此开端,这就是著名的“十月革命说”。但是在学术界仍存在其他多种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存在多种观点,试分析其成因。
(2)从表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加以说明(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三、论述题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它似乎又是现代化的开始。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变化,其优势与劣势都已经十分清楚。战后西方开始更新自己,从而改变了西方世界发展的方向。更新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两个方向上都需要对几百年的历史进行反思,于是一方面出现“现代化理论”,另一方面出现“后现代主义”。当西方在背离“现代”的时候,世界其他地方则在走向现代化,就许多地区而言,现代化好像才刚刚拉开帷幕。
——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21世纪与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钱乘旦关于二战与现代化的任一观点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航空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苏联(俄国)是世界航空航天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俄国 445 686 1432 1388
德国 1348 4532 8182 14123
法国 541 4469 7549 23669
英国 245 1932 6149 14421
材料二甲:苏联国产飞机生产数量
乙:苏联航空工业拨款(万卢布)
1929 1930 1931 1932
飞机制造 989.8 1805.8 4892.4 5881.9
发动机制造 531.8 1464 3669 3861.5
科技研发 0 28.1 1634.8 986.5
人员培训 0 0 558.8 604.1
总计 1553 3272.3 11153.3 12055
材料三 在卫国战争的前三、四年里,苏联仅战斗机就生产了49500架而远超德国,二战结束时的国家航空制造业令世人瞩目,它确保了苏联在世界主要军事和航空市场中的领先地位。50年代中期,伊尔-28(M-28)轰炸机和图-16(Ty-16)中远程轰炸机也同时装备苏联空军,苏联空军“一夜之间”完成了喷气化改装。苏联从1945年战争结束开始,不仅以有效的方法赢得了航空制造领域的挑战,而且还在短短2年内,一跃成为除美国之外的一流航空大国。——据刘凡、华盾《苏联航空工业的兴衰及启示》等
材料四
从“航空航天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角度,解读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期世界重大历史事件(部分)示意图
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断。)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为1842—1942年美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美国外贸变化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9月26日,英国《笨拙》杂志刊载漫画《三个世界》(下图),漫画中的鹰、狮子、熊分别代表着当时实力最强的三个国家。它们各自占据着一个地球,地球上的文字从左至右分别是gold (黄金)、sterling (英镑)、territorial power(辽阔的疆域)。作者在漫画配文中写道:“看上去,要协商一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美国史》
提取材料信息,对漫画塑造的三个国家形象加以阐释。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依托图中知识网络,选取一个历史事件,并分析其与前后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材料二:俄乌冲突不仅直接引起了欧洲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形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俄乌冲突的走向和结果对国际社会秩序产生的结果将是深远的。
——摘编自许宏“俄乌冲突、全球政治经济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学术研讨会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1)是必需的,理由:结合工业化背景,说明工业部门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不矛盾,从材料甲主要反映传统工业,乙反映了新兴工业角度作答,从材料甲反映英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乙丙反映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角度作答。
(3)材料是个案,只从一个层面或者视角反映客观历史角度作答
(4)能从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角度作答
(5)所提原理合理,说明充分,符合唯物史观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一中的史料对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可从史料中涉及的时间、反映的问题和史料类型等方面进行概括。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并不互相矛盾,主要是史料阐述的角度不同。
(3)材料二中的内容是约翰·马歇尔编著的内容,他并不是坎布里亚兴衰的亲历者,所以对于他编著的材料应该注意他编著该材料时的时代背景和立场,同时注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因为他只从一个层面或者视角反映客观历史。
(4)根据“欧洲孩童秀”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态度,所以可从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角度拓展认识。
(5)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首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客观的原则;其次要看到这个国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该国在所处时代中发挥的历史作用。
2.(1)原因:研究者的时代、阶级、立场、史学方法等不同。
(2)示例: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又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矛盾激化,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战中,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战也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发生变化,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日本崛起。
(选取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示例,也可按以上示例赋分)
【详解】(1)成因:根据材料所给时间及主张主张者可知,这主要和研究者的时代、阶级、立场、史学方法等不同有关。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关于说明可从一战的背景、对世界格局、社会主义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示例:
示例一:
观点一: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方国家来说,意味着传统现代化的结束的观点是正确的。
首先,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对资本主义进行调整和修补,表现在:一是大力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构建“福利国家”,实行社会“福利化”,调整分配制度。二是企业通过自我调整,实行“人民资本主义”,改造资本所有权,使资本“人民化”。两方面意味着对私有制的触犯。
其次,西方也力图修正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发挥过关键作用。但民族国家的负面影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也充分表现出来了,于是修正它的努力也从战后开始。修正的方向是企图 “超越”民族国家,表现的方式是西欧“一体化”,现代化的载体——民族国家已经被超越,体现西欧超越了“现代化”,走向“后现代”。
综上所述,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来看,二战对西方国家来说,意味着背离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步入”后现代”。
示例二:
观点二: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是现代化的开始的观点是正确的。
当西方在背离“现代”的时候,世界其他地方则在走向现代化。首先,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人们已经意识到现代国家的重要性,没有它,就不可能启动现代化。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一大批新兴独立国家,新国家的出现为实行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其次,独立后的亚非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建设现代社会、实行国家现代化。如继苏联之后,中国、东欧等一大批国家则按本国国情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改变了单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格局。中国按社会主义方式创造性地推行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综上所述,二战后亚非拉第三世界在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提下,相继走上现代化之路,并开创了多样化的现代化道路,推动了20世纪的全球现代化浪潮。
【详解】根据材料“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战后西方开始更新自己,从而改变了西方世界发展的方向……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可知作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方国家来说,意味着传统现代化的结束,故可结合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的相关知识、欧洲一体化的背景及历程进行分析阐述;根据材料“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它似乎又是现代化的开始……当西方在背离“现代”的时候,世界其他地方则在走向现代化……刚刚拉开帷幕”可知作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是现代化的开始,故可结合所学从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及独立后的亚非各国在发展经济、建设现代社会、实行国家现代化方面的努力进行阐述。
4.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20世纪初,俄国航空工业有所发展,但与其他西欧强国相比明显落后,在一战中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0世纪20、30年代,苏联航空工业迅速发展,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强国。二战期间,苏联航空军事工业的发展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大提高了苏联的军事和政治地位。冷战时期,苏联航空航天工业取得辉煌成就,航天技术一度超越美国,为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航空航天工业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象征。在当今世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必须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工业。
【详解】材料主要体现了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这与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国防实力息息相关,题目要求考生从“航空航天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角度,解读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拟定论题: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论述的时候结合材料苏联航空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史实说明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就此把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国际地位之间的逻辑关系理顺,最后小结即可。
5、
要求
论题 能够拟出论题且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论据与论证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中的)关联信息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中的)关联信息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较充分,结论合理;
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题,有一定的分析、论证。
能够拟出论题。能够运用史实说明。
逻辑与表达 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论题1:
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二战期间和战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极大鼓舞了各国工人阶级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苏联的支持下,东欧成立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两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推动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论题2:
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借鉴。
一战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其中新经济政策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做法,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的关系扩大生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做法,对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国家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由此可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相互学习,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论题3:十月革命后,苏俄(联)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论题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打下基础。
【详解】根据题意要求,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选择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信息,可拟定论题: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可知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二战期间和战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极大鼓舞了各国工人阶级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苏联的支持下,东欧成立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综上所述,两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推动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可选择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等信息,可拟定论题: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6.【示例】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40-60年代);对外贸易额缓慢增长。这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开殖民扩张的道路;美国经济实用选迹于英国等国;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等因素共同果。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其中又可再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初期)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40年代中期)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初期)∶对外贸易额由迅速发展到急剧下降。这先是由于美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实力逐渐跃居世界第一,并加大对外殖民扩张;后由于30年代大危机的发生,各国纷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40年代中期)∶对外贸易额急剧上升。这是由于罗斯福新政加大对外贸的国家干预;美国利用地理优势大发二战战争财而导致的。
【详解】本题为开放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从材料“1842—1942年美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可知反映的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对外贸易情况。关于阐释可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对外贸易情况及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7.鹰代表美国,展开双翼,踌躇满志,是一个意图称霸世界,野心急剧膨胀的形象;狮子代表英国,眼眉低垂,雄风不再,是一个仍有一定经济实力,不甘心衰落的形象;熊代表苏联,身姿前倾,蓄势待发,是一个实力大增,可以争夺世界的形象。(阐释必须指明国家,没有指明国家或者国家错误的不得分,对形象的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作者给漫画起名《三个世界》,并在漫画中表达了英、美、苏在战后争夺世界霸权,相互对立、三足鼎立的观点。英国在二战中实力削弱,失去了原有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国在二战中实力得到增强,综合国力强大;苏联军事实力增强,扩大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转变为两极格局。实际上,英国战后实力衰弱,已无法与美苏抗衡。所以,我认为漫画应该命名为《两个世界》。
示例二作者认为“要协商一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准确地预测了二战之后世界局势的演变。二战结束之后,英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美国战后在全球进行扩张,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英美、苏联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1947年,杜鲁门发表“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对苏联发动冷战。1949年,美国和英国等国成立“北约”,1955年,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成立“华约”,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鹰代表美国,展开双翼,踌躇满志,是一个意图称霸世界,野心急剧膨胀的形象;狮子代表英国,眼眉低垂,雄风不再,是一个仍有一定经济实力,不甘心衰落的形象;熊代表苏联,身姿前倾,蓄势待发,是一个实力大增,可以争夺世界的形象。根据所学可得是出,作者给漫画起名《三个世界》,并在漫画中表达了英、美、苏在战后争夺世界霸权,相互对立、三足鼎立的观点。英国在二战中实力削弱,失去了原有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国在二战中实力得到增强,综合国力强大;苏联军事实力增强,扩大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转变为两极格局。实际上,英国战后实力衰弱,已无法与美苏抗衡。所以,我认为漫画应该命名为《两个世界》。
8.【示例】
事件:工业革命联系: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较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一系列革命、改革,获得或巩固统治地位,到19世纪后期在欧美大陆普遍确立起了新制度。
【详解】根据题意要求,选取一个历史事件,并分析其与前后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如选择历史事件:工业革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方面分析其联系,如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较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一系列革命,改革,获得或巩固统治地位,到19世纪后期在欧美大陆普遍确立起了新制度等等。
9.【示例】论题:和平发展是人间正道
论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纵观世界历史,那些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如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面前选择走法西斯道路的德国、日本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是破坏和灾难。人类进入 21 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多极化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一切成为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协调,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由此可知,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实现国际合作共赢。
【详解】根据材料“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可得出当今世界应当秉持和平与发展的理念,国与国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反对强权政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来展开论述;根据材料二“俄乌冲突不仅直接引起了欧洲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形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可得出战争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不仅影响着参战国,对整个国际社会秩序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结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来论述,一战、二战、冷战的危害以及和平带给世界的种种好处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