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欣赏 阿拉木汗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欣赏 阿拉木汗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0-31 21:1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拉木汗教学设计
民族民间舞蹈课——新疆维吾尔族
--—舞蹈模块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新疆歌曲《阿拉木汗》,让学生认识新疆音乐的主要乐器,铃鼓。
二、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的特点,新疆维吾尔族基本动作,激发学生对新疆地区歌舞的浓厚兴趣。
三、通过学习体验新疆舞蹈基本动作,培养学生舞蹈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新疆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培养学生舞蹈表现能力。
教学方法:欣赏法 模仿法 情感体验法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演示PPT、铃鼓。
四、教学过程:
上课!(学生起立),互相问好。
(一)导入(教师跳舞导入)
师:非常开心今天能和我们三年级16班的同学们一起走进民族民间舞蹈的殿堂,我们将一起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回答)
是的,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名族的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老师呢,给大家准备了一段民族舞蹈,请同学们认真的欣赏,并回答老师2个问题。
问题:老师表演的是我们哪个民族的舞蹈呢?这段舞蹈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新疆维吾尔族)
播放音乐,教师表演舞蹈《阿拉木汗》
教师提问,请2位同学回答。
师:这2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棒,是的,老师刚刚表演的正是我们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歌舞之乡。
(二)进行新课
1、走进美丽的歌舞之乡——新疆维吾尔(播放新疆图片)
师:在我国西北边陲的天山脚下,居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人们常用“会说话便会唱歌,会走路便会跳舞”形容他们的音乐天赋,并把他们的居住地新疆誉为“歌舞之乡”。
2、歌曲介绍:
师:刚刚老师表演的舞蹈背景音乐也正是我们新疆有名的民歌《阿拉木汗》,这是一首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的双人舞曲。它以双人边歌边舞的方式来赞美美丽善良的姑娘阿拉木汗。这首歌曲是我们有着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所记录整理的。他的主要作品有《达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他还被称为"西北民歌之父"。
3、基本体态:
师: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维吾尔族民间舞的基本体态:(请同学们起立,双手叉腰)
挺胸、昂头、立腰。这种腰背挺拔的体态,挺而不僵,一直贯穿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始终。(纠正动作,请同学们坐下)
4、动律特点:
师:接下里让我们了解一下维吾尔族民间舞的动律特点:
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窜。(动作示范)
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动作示范)
晃身带摇头,耸肩绕手腕。(动作示范)
技巧多旋转,节奏多符点。(动作示范)
(三)教授新疆舞蹈小动作
师:大家欣赏完老师的表演也了解了美丽的新疆,相信很多同学心里已经有点小激动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维吾尔族民间舞吧。今天老师准备了三组小动作,首先请看老师示范第一组动作。(三组小动作,教师示范,强调镜面)
1、 教授第一组小动作,教师示范,分解教学,学生模仿,教师及时点评纠正。
2、 教授第二组小动作,教师示范,分解教学,学生模仿,教师及时点评纠正。
3、 教授第三组小动作,教师示范,分解教学,学生模仿,教师及时点评纠正。
(四)出示图片,介绍铃鼓。
师:同学们,在我们维吾尔族的舞蹈中会用到一些打击乐器,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在舞蹈中最常用的打击乐器,铃鼓。
铃鼓最多用左手持鼓,右手手指击鼓。(拿出铃鼓,老师示范,强调鼓面对老师)
拿出6个铃鼓,让学生感受铃鼓,学习打击铃鼓,没拿到的同学用拍手代替鼓点。
(五)表演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小片段:
下面老师想有请三组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今天所学的新疆维吾尔族小舞蹈(学生互评,教师做最后点评)
五、拓展
欣赏维吾尔族顶碗舞视频,让学生创编小舞段
师:课前老师叫同学们去搜集民间舞的视频资料,接下来呢,我们来欣赏北京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的维吾尔族的顶碗舞。请大家认真观看,一会儿老师要请两位同学用这个音乐即兴创编一小段维吾尔族小舞蹈。(播放顶碗舞视频)
下面老师想有请二位同学上台来试着创编新疆维吾尔族小舞蹈(学生互评,教师做最后点评)
六、小节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让我们了解到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今天我们所学习内容就像葡萄沟的一串葡萄少之又少.同学们在课后要多收集资料更深入的去了解我们的民族舞蹈。爱护继承少数民族舞蹈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将来同学们也能为我们的民族舞蹈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学们,今天欢乐的舞蹈课就结束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