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3 * 童年的发现
学习提示: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
初读课文
读第1自然段,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对自己的这一“发现”,“我”感觉怎么样?
“我”在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作者特别强调这是九岁时独立思考的结果,表现出“我”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快乐的心理。
我会读
huò
huàn
pēi
fù
chī
hēi
yī
nà
jiǒnɡ
胚胎
字词学习
胚 祸 患 赋 痴
绞 嘿 伊 娜 窘
祸患
祸患
天赋
痴迷
嘿嘿
伊人
困窘
jiǎo
绞尽脑汁
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 )
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
A.胚胎 B.情不自禁 C.天赋 D.随心所欲
A
B
C
选一选。
D
课文解读
默读第3—13自然段,思考:“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过程。
①梦中飞行
②求教老师
“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在梦中飞行,小伙伴们也有这样的经历。
于是“我们”就一起去询问老师,请老师解答梦中飞行的原因。
发现过程
③痴迷于研究
④想出了眉目
老师的回答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以至于“我”抓到一条鱼都会仔细观察,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经过思考、推算,“我”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得出结论后,“我”格外高兴,觉得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后来,在六年级的生物课上,“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不由得笑出了声,因此被老师误解,还被轰出了教室。
默读第13—19自然段,思考:得出结论之后,“我”是怎么想的?因为这个“发现”,“我”遭遇了什么?
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
示例:
①关于梦中飞行的描述,特别生动、具体,好像真的飞起来了一样,很有意思。
②请教老师的部分,“我”和老师一问一答,显得“我”特别急切、好奇心旺盛,这些对话让人忍俊不禁。
③第12自然段中说“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我能想象到一个孩子抓着一条鱼认真观察的样子,这里很有意思。
④第13自然段,“我”绞尽脑汁思考“为什么是九个月”,得出的结论特别天真,充满童趣,并且“我”还沾沾自喜,觉得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十分可爱、有趣。
除了内容上的有趣,这部分的语言有哪些特点?你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示例:①第13自然段的语言充满童趣,尤其是“嘿”“哈”等语气词,很符合儿童说话的特点。读完后可以体会到“我”在有了自己的“发现”时的得意和快乐。
②“我”被老师轰出教室的时候,心理活动特别丰富,一会儿想到同学要是知道了自己的“发现”一定会哄堂大笑,一会儿想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充分体现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发现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课文内容回顾。
“童年的发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填空。
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作者在九岁的时候
梦中飞行,感到疑惑→________→__________ →想出了眉目,发现规律
请教老师
痴迷于研究
在你的童年时光里,有没有过什么“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小组自由交流。
拓展延伸
手工作品
观察
结果
实践感悟
……
梦中飞行,产生疑惑
询问老师,加重好奇
大胆求知勇于探究
痴迷研究,大胆探究
证实猜想——发笑受罚
童年的发现
板书设计
概述发现——胚胎发育规律
发现过程
想出眉目,思考推算
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
主题概括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
动手写写你的童年发现,和同学分享交流。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