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山东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文学文化常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山东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文学文化常识(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1 15:3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山东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文学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2 长清区二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中“甫”是男子美称,多指老年男子。
B.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C.《孙权劝学》中“卿”“孤”“大兄”分别是爱称、自称、敬称。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2.(2022 滕州市三模)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C.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D.“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3.(2022 阳谷县三模)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是中国一代大文豪,一生发表许多文学作品,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迁客骚人”中的“骚人”指诗人;“伛偻提携”中的“提携”指小孩;“不问苍生问鬼神”中的“苍生”指百姓。
C.“始龀”“既加冠”“而立之年”“今虽耄老”,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D.成语“刮目相待”“无人问津”“窥谷忘反”分别出自《孙权劝学》《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
4.(2022 惠民县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
B.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最重要—重要—次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C.《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
D.“始龀”“而立之年”“既加冠”“今虽耄老”,其中加点词在古代都代表年龄,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5.(2022 高唐县三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就是指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
B.人们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两句中的“三”是确指,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泛指。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史书,道家经典之一,作者左丘明,春秋时期人。
6.(2022 岱岳区二模)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他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B.铭是古代的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是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这样的文体。
C.《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其中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例如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的考试),秀才和监生应考,考中的为举人。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范进考的第七名为亚元。
7.(2021 济南模拟)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古人座席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B.《愚公移山》一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北岸。
C.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D.乐府本指掌管音乐的机关,后将乐府机关采集并制谱的的诗歌称“乐府诗”或“乐府”。
8.(2021 历城区二模)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称谓不同,“而立、知命、弱冠、耳顺”按照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B.“冠冕”,是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C.足下,古代下称上或者同辈相称的敬词。
D.孤鸿是孤单的鸿雁,诗人常借其孤单悲凄的特征来抒情。
9.(2021 诸城市三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文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沙漠,“阴”指山北水南。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C.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史记》,左丘明整理编辑的《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都是我国古代经典中的璀璨明珠。
D.敬辞和谦辞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的。“久仰”“劳驾”“赏光”属于敬辞,“寒舍”“见谅”“家父”属于谦辞。
10.(2020 东平县一模)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B.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当做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但是不能看成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C.《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变成一位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名钢铁战士的故事。
11.(2022 罗庄区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古代典籍,获人生智慧。无论是春秋时期的《论语》、西汉时期的《礼记》,还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都能从不同方面给予我们启发。
B.《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
C.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列夫 托尔斯泰》都是传记文学,表现手法异曲同工,都是在叙述和描写中,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语言优美,文气酣畅。
D.词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又称“长短句”。每首词均有词牌题目。如辛弃疾的《天净沙 秋思》,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12.(2022 罗庄区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而《资治通鉴》属于编年体史书。
B.《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皆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辑整理的,分国编次的国别体史书。
C.纪传体是通过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体裁。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中国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D.《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先秦散文的代表作。《曹刿论战》便出自这一著作。
13.(2021 惠民县模拟)下列关于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和曾国藩的号都是“文正”。
B.“泉台”和“泉路”都指阴间。
C.“林泉”本指山林与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
D.“八大山人”指清初的八位著名画家。
14.(2020 河东区一模)下列关于文学体裁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C.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行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
D.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15.(2020 新泰市二模)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记”跟《小石潭记》的“记”并不相同,虽然都有“记叙、记述的意思,但它是魏晋时期的一篇志怪小说。
B.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D.《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儒勒 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16.(2020 岱岳区二模)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草书(今草)是汉代张芝始创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东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将草书发展到第一个高峰;到唐代,草书又发展到一个高峰,名家有孙过庭、张旭、怀素等。
B.《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短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豁然开朗”“觥等交错”“心旷神怡”“鞠躬尽瘁”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诸葛亮的《出师表》。
D.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之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17.(2020 滕州市二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18.(2020 泰安二模)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间。作品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摊牌咏叹的特点,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D.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灰姑娘》等160多篇童话作品。
19.(2021 诸城市三模)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故事,然后逐步发展,到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的归顺与失败,使得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B.《聊斋志异》中的故事题材多样,情节曲折离奇,大多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奇幻世界,在指斥不公,刺贪刺虐,揭露黑暗的同时,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C.《世说新语》语言极为简练传神,寥寥数言即使人物跃然纸上,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体现了其作为一部优秀笔记文学的特殊价值,被尊为全面记录一代史实的正史。
D.《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撷取生活化的场景,捕捉平凡人物的日常琐事,让读者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关照自己的现实处境,这就是作品超越时空的魅力所在。
二.默写(共1小题)
20.(2022 德城区模拟)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填写相应的作者和篇目。
(1)   ,一览众山小。(杜甫《   》)
(2)   ,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
(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我们看到了身体残疾、然热爱生活的主人公    ,《赠从弟》中“   ,松枝一何劲”表现了恶劣环境下松柏刚劲挺拔的品格。
(4)想象从古至今都是诗人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李清照通过“天接云涛连晓雾,   。”来寄托美好希望。《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    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表达对理想社会的企盼。
(5)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古诗词中经常引用典故,以典入诗的作用有:①抒情言志,表明心迹。②品评历史,借古论今。请分别写出相应诗句。
三年山东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文学文化常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2 长清区二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中“甫”是男子美称,多指老年男子。
B.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C.《孙权劝学》中“卿”“孤”“大兄”分别是爱称、自称、敬称。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甫”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2022 滕州市三模)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C.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D.“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考点】文化常识;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写的是辛弃疾。
故选:D。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3.(2022 阳谷县三模)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是中国一代大文豪,一生发表许多文学作品,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迁客骚人”中的“骚人”指诗人;“伛偻提携”中的“提携”指小孩;“不问苍生问鬼神”中的“苍生”指百姓。
C.“始龀”“既加冠”“而立之年”“今虽耄老”,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D.成语“刮目相待”“无人问津”“窥谷忘反”分别出自《孙权劝学》《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正误的辨析。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故乡》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做有心人,对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2022 惠民县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
B.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最重要—重要—次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C.《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
D.“始龀”“而立之年”“既加冠”“今虽耄老”,其中加点词在古代都代表年龄,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正确的顺序是:“始龀”“既加冠”“而立之年”“今虽耄老”。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5.(2022 高唐县三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就是指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
B.人们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两句中的“三”是确指,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泛指。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史书,道家经典之一,作者左丘明,春秋时期人。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其中包括: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左传》是儒家经典。
故选:D。
【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学常识网络。
6.(2022 岱岳区二模)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他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B.铭是古代的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是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这样的文体。
C.《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其中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例如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的考试),秀才和监生应考,考中的为举人。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范进考的第七名为亚元。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7.(2021 济南模拟)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古人座席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B.《愚公移山》一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北岸。
C.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D.乐府本指掌管音乐的机关,后将乐府机关采集并制谱的的诗歌称“乐府诗”或“乐府”。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南岸,不是北岸。
故选:B。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8.(2021 历城区二模)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称谓不同,“而立、知命、弱冠、耳顺”按照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B.“冠冕”,是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C.足下,古代下称上或者同辈相称的敬词。
D.孤鸿是孤单的鸿雁,诗人常借其孤单悲凄的特征来抒情。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化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弱冠、而立、知命、耳顺”是按照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9.(2021 诸城市三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文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沙漠,“阴”指山北水南。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C.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史记》,左丘明整理编辑的《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都是我国古代经典中的璀璨明珠。
D.敬辞和谦辞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的。“久仰”“劳驾”“赏光”属于敬辞,“寒舍”“见谅”“家父”属于谦辞。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化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左丘明编辑整理的《左传》。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0.(2020 东平县一模)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B.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当做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但是不能看成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C.《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变成一位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名钢铁战士的故事。
【考点】文化常识;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所谓“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故选:B。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就是指关于文学方面的一些常识。文学常识的范围:1.作家作品。2.古代文化常识。3.文体知识与类别。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11.(2022 罗庄区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古代典籍,获人生智慧。无论是春秋时期的《论语》、西汉时期的《礼记》,还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都能从不同方面给予我们启发。
B.《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
C.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列夫 托尔斯泰》都是传记文学,表现手法异曲同工,都是在叙述和描写中,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语言优美,文气酣畅。
D.词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又称“长短句”。每首词均有词牌题目。如辛弃疾的《天净沙 秋思》,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语言优美,文气酣畅”的评价不恰当,不适合《伟大的悲剧》。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2.(2022 罗庄区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而《资治通鉴》属于编年体史书。
B.《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皆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辑整理的,分国编次的国别体史书。
C.纪传体是通过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体裁。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中国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D.《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先秦散文的代表作。《曹刿论战》便出自这一著作。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正误的辨析。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史记》。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做有心人,对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3.(2021 惠民县模拟)下列关于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和曾国藩的号都是“文正”。
B.“泉台”和“泉路”都指阴间。
C.“林泉”本指山林与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
D.“八大山人”指清初的八位著名画家。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八大山人”指的是朱耷。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4.(2020 河东区一模)下列关于文学体裁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C.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行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
D.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5.(2020 新泰市二模)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记”跟《小石潭记》的“记”并不相同,虽然都有“记叙、记述的意思,但它是魏晋时期的一篇志怪小说。
B.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D.《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儒勒 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勒 凡尔纳是法国作家,不是“英国”。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做有心人,对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6.(2020 岱岳区二模)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草书(今草)是汉代张芝始创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东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将草书发展到第一个高峰;到唐代,草书又发展到一个高峰,名家有孙过庭、张旭、怀素等。
B.《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短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豁然开朗”“觥等交错”“心旷神怡”“鞠躬尽瘁”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诸葛亮的《出师表》。
D.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之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儒林外史》是长篇小说。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7.(2020 滕州市二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8.(2020 泰安二模)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间。作品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摊牌咏叹的特点,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D.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灰姑娘》等160多篇童话作品。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灰姑娘》出自《格林童话》,作者是格林兄弟。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9.(2021 诸城市三模)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故事,然后逐步发展,到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的归顺与失败,使得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B.《聊斋志异》中的故事题材多样,情节曲折离奇,大多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奇幻世界,在指斥不公,刺贪刺虐,揭露黑暗的同时,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C.《世说新语》语言极为简练传神,寥寥数言即使人物跃然纸上,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体现了其作为一部优秀笔记文学的特殊价值,被尊为全面记录一代史实的正史。
D.《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撷取生活化的场景,捕捉平凡人物的日常琐事,让读者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关照自己的现实处境,这就是作品超越时空的魅力所在。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世说新语》并非全面记录一代史实的正史。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二.默写(共1小题)
20.(2022 德城区模拟)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填写相应的作者和篇目。
(1)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 望岳 》)
(2)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商山早行》)
(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我们看到了身体残疾、然热爱生活的主人公  海伦 凯勒 ,《赠从弟》中“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表现了恶劣环境下松柏刚劲挺拔的品格。
(4)想象从古至今都是诗人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李清照通过“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来寄托美好希望。《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  郭沫若 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表达对理想社会的企盼。
(5)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古诗词中经常引用典故,以典入诗的作用有:①抒情言志,表明心迹。②品评历史,借古论今。请分别写出相应诗句。
【考点】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及作者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会当凌绝顶 望岳(注意“凌”书写)
(2)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注意“茅”“筠”书写)
(3)海伦 凯勒 风声一何盛
(4)星河欲转千帆舞 郭沫若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考点卡片
1.直接型默写
v
2.理解型默写
v
3.文学常识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文学常识包括:
1、作家作品。如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备考建议】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学常识网络。
4.文化常识
【课标要求】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考点详解】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方法技巧】
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广泛的积累,对于课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历史典故,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应整理成册,时时记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