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趣味备课(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趣味备课(课件+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1 08:18:47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七上历史实用趣味备课(课件+视频)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导入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目标导学,新知探究
趣味课堂,视频观看
框架构建,知识小结
课堂检测,直击中考
基本环节
导入
“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毛泽东
刘秀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1
学习目标
2
3
知道东汉建立的基本概况、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
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
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子目录,概述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末期
前期
中后期
王莽夺权
东 汉
新 朝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阅读教材P63,补充信息。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西汉
东汉
新朝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时间:
建立者:
身份:
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9年
王莽
外戚
25年
刘秀
洛阳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桓冯列传》
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根据材料说说东汉初年,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
>
>
民族关系
经济
政治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阅读教材,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根据材料分析,西汉和东汉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对此你有何启示?
时间 背景 措施
西汉 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经济恢复发展。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2.减轻赋税田租,三十税一。3.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东汉 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社会经济凋敝。 1.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2.减轻赋税田租,三十税一;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3.多次下令释放奴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盛世: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
原因: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都注重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启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重视民生,爱惜民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
根据材料一可知东汉建立之初采用何种思想治理国家?
材料二体现出了光武帝怎样的治国理念?
材料一: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材料二:“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二千石勉加循抚,无令失职。
道家黄老之学
以民为本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说唱俑又称说书俑,汉代百戏之一。汉代俳优(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往往随侍主人左右,边击鼓边歌唱,作即兴表演。以其滑稽、喜乐的形象,浓缩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局面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东汉出土文物中有这么多说唱俑的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东汉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发展繁荣等。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皇帝 即位年龄 去世年龄
冲帝 2 3 梁太后临朝
梁冀(梁太后兄)执政
质帝 8 9 桓帝 15 36 冲帝又崩,冀立质帝,帝少而聪慧....曰:此跋扈(hù)将军也。冀闻....令左右进鸠(zhèn)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
——《后汉书.梁统列传》
材料表明东汉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
外戚势力膨胀
结合示意图思考,面对外戚势力膨胀,把持朝政的局面,皇帝是如何应对的?该措施使东汉后期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由此可知该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①依靠宦官,除掉外戚
②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③继位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利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作乱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外戚宦官得以乱政的根源是因为利用了谁的权力?最终给东汉带来什么影响?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内容 原因
领导者
时间
特点
结局
影响
①朝政腐败;
②自然灾害频发
张角
184年
有组织、有准备
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张角-太平道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太吉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搜到)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重用亲信,朝政腐败等。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概括指出黄巾起义的原因。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2
3
4
1
【时空观念】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重走东汉兴亡路,以史为尺量得失
读了这些材料,对此你有何启示?
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从人民利益出发,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阶级矛盾。
框架构建,知识小结
前期—东汉
中后期—
末期—黄巾起义
东汉的兴亡
巩固措施
建立
25年-刘秀-洛阳
光武中兴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原因
表现
影响
东汉中后期继位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
外戚宦官交替专政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领导者
特点
结果
影响
张角
有组织,有准备
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课堂检测,直击中考
1.(2020·山东青岛·6)“(公元 25 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 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
2.(2021·山西省·2)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B
B
3.(2020·广东省·5)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腑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4.(2021·广西玉林·2)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B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