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①知道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治世局面的出现。
③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修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通过历史现象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会以史为鉴。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所做的《大风歌》。此诗歌只有区区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刘邦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那在这种惆怅不安的状态下刘邦是如何做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环节二: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西汉建立以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休养生息,出现了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教师指导: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因此“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个子目互为因果关系,西汉建立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文景之治”是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西汉的建立
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P54,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提示:①时间:公元前202年
②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③都城:长安
教师指导:“汉并天下”有称耀之意,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这种瓦当还曾出土于汉武帝时修建的建章宫遗址中。
问题探究: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根据材料思考,西汉建立后社会景象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景象: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原因:秦的残暴统治及秦末战乱
教师指导:汉朝建立之初,由于秦末战乱、楚汉之争,百姓生活艰苦,农民失去土地耕种,大多处于饥荒挨饿的状态,每石米五千钱,以致于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死的人超过一半。天子配不齐驾车用的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丞相有的还要乘牛车;老百姓家中都没有余粮。由此可以看出汉朝建立之处的萧条景象。
3、核心素养:阅读材料一思考,陆贾想让汉高祖认识到什么?据此,他在材料二里提出了什么样的治国理念?
答案提示:认识到秦因暴政速亡;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教师指导:材料一:事情越弄得麻烦天下反而越不安定,法律越颁布的多反而做坏事的越多 ,打仗的军队越多反而敌人越多。秦并不是不想天下安定,然而最后却失去国家,是发布的政策波及范围太广,刑罚太重的原因。材料二:最好的道就是无为,任其自然发展。最好的行动就是谨慎而行,不要冲动。陆贾认为秦朝统治者把法家思想推向极端,最终暴政而亡,因此最好的治理方式就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二)目标导学二:休养生息政策
1、教师指导:休养生息政策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统治者改以宽刑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的政策,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5,在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下,汉高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案提示:①原因: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②措施: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③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教师指导:休养生息是基于汉初社会经济萧条的国情所作出来的政策。汉高祖后继的统治者,惠帝、吕后、特别是文帝、景帝一直延续着符合国情的这一政策。
3、核心素养:材料 (汉高祖五年)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租十五税一。 ——摘自班固《汉书高帝纪》
根据材料概括刘邦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生产,稳定统治?
答案提示:兵罢归家;恢复秦朝百姓的故爵田宅;免奴为民;实行十五税一的政策
教师指导:夏五月,士卒都复员回家。皇帝下诏说:......现在天下已定,可以各归本里,恢复原有的爵级与士地房屋。......百姓中因饥饿自卖为他人奴隶婢女的,都免其奴婢身份而为平民。......国家征收土地产量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田税。
目标导学三:“文景之治”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找出汉文帝、汉景帝在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①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②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2、问题探究:汉文帝将田租税减到“三十税一”,甚至连续全年免田租,以鼓励农民重回田地,从事农业生产。景帝也规定“不受献,减太官”“省徭役”。文景均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仁政,保证了政策的持续性,百姓受到感化,自其力,勤于耕作,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摘编《析文景之治》
根据材料,概括“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答案提示:轻徭薄赋(三十税一),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继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人民的辛苦劳作。
3、核心素养:史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班固《汉书·文帝纪第四》
史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班固《汉书·景帝纪第五》
以上两则史料反映了汉文帝汉景帝什么样的治国理念?
答案提示: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4、核心素养:史料一: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东汉)班固:《汉书卷四·文帝记第四》
史料二: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东汉)班固:《汉书卷四·文帝记第四》
以上两则史料可以印证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汉文帝以身作则,反对奢侈浮华,提倡勤俭治国;尊老养老,重视孝道教化,以德化民。
教师指导:史料一: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史料二:“对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知道学生解读史料,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
5、核心素养:秦朝因暴政导致二世而亡,而汉朝经过高祖、文帝、景帝的治理,编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文献记载的盛世。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答案提示:成由俭,败由奢;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策的制定要结合国情。
【课堂小结】
由于汉高祖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的经济逐步的发展起来。经过文帝和景帝时期经济的继续发展,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施展宏伟的抱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巩固练习】
1. (2022年天津)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
A. 勤俭治国 B. 勤于政事 C. 善于用人 D. 虚怀纳谏
2. (2022年四川泸州)《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
A. 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 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 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
3.(2022年湖北宜昌)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4.(2022年江苏南通)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
A.减轻人民的负担 B.巩固封建统治 C.发展生产 D.吸取秦亡教训
5.(2022年广东)汉代体育项目众多,包括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深受民众喜爱,甚至帝王也参与“斗虎”“格熊”活动。这反映出,汉代社会风尚的一个侧面是( )
A.崇尚勇武 B.含蓄内敛 C.悠然清闲 D.宁静纯朴
6.(2022年江苏南通)某校七年级历史课堂上同学们表演了关于“文景之治”的历史剧。下面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汉文帝命人按照阿房宫的规制修建皇宫
B.地方官孙平因为关心当地农桑事务被汉景帝提拔
C.农民李四因为辛勤耕作得到政府的奖励
D.汉文帝的妃嫔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答案提示:AABBAA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