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备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1 09:2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目标】
①知道东汉建立的基本概况、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
②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
③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
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他:“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那大家知道这个皇帝是谁么?
答案提示:刘秀
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环节二: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子目录,概述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提示:新朝:王莽夺权 东汉: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3,补充信息。
答案提示:新朝:时间:9年 建立者:王莽 身份:外戚
东汉:时间:25年 建立者:刘秀 都城:洛阳
教师指导: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外戚的地位在汉朝一直举足轻重。而王莽姑母就是当时的太后王政君。后来在姑母的支持下,他就任了大司马大将军一职,这一职位几乎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王莽在掌权之后,迅速收拢权力,在平帝去世之后,一手扶持了仅有两岁的孺子婴登基。三年之后,王莽废孺子婴而自立为帝,定国号为“新”。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一系列新的“托古改制”措施。但因政策缺乏物质基础,反而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刘秀乘势而起、最终新朝灭亡,东汉建立。
2、自主学习:根据材料说说东汉初年,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桓冯列传》
答案提示: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教师指导: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落实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①措施:经济: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政治: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民族关系: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②影响: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分析,西汉和东汉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对此你有何启示?
答案提示:盛世: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
原因: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都注重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启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重视民生,爱惜民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
5、核心素养:据材料一可知东汉建立之初采用何种思想治理国家?材料二体现了光武帝怎样的治国理念?
材料一: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材料二:“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二千石勉加循抚,无令失职。
答案提示:道家黄老之学;以民为本
教师指导:根据材料一可知光武帝想用温和的柔道谋略治理天下,和西汉建立之初的思想一样,都是道家的黄老之学。根据材料二“往年水旱蝗虫为灾,谷价暴涨,人们的食物缺乏。我念及百姓不能自给,心里难过怜悯他们。现在命令存有谷物的郡国,供给高寿的老人、鳏夫、寡妇、年幼失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孤独者及有绝症和无家属照顾贫困不能自保者粮食,供给标准依照有关法律。二千石的官员要勤加抚慰,不要失职。可知光武帝从人民利益出发,以民为本。
6、核心素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东汉出土文物中有这么多说唱俑的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说唱俑又称说书俑,汉代百戏之一。汉代俳优(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往往随侍主人左右,边击鼓边歌唱,作即兴表演。以其滑稽、喜乐的形象,浓缩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局面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答案提示:东汉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繁荣等。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问题探究:材料表明东汉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
冲帝又崩,冀立质帝,帝少而聪慧....曰:此跋扈(hù)将军也。冀闻....令左右进鸠(zhèn)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 ——《后汉书.梁统列传》
答案提示:外戚势力膨胀
教师指导:冲帝又死了,梁冀就拥立了质帝。质帝年幼却很聪慧,他知道梁冀骄横,曾经在群臣朝会时,盯着梁冀说:“这是专横跋扈的将军。”梁冀听了,非常痛恨他,就让侍从把毒酒加到汤面里给质帝吃,质帝当天就死了。然后他又拥立汉桓帝。由此可见外戚势力膨胀,威胁皇权。
自主学习:结合示意图思考,面对外戚势力膨胀,把持朝政的局面,皇帝是如何应对的?该措施使东汉后期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由此可知该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①依靠宦官,除掉外戚。②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③继位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问题探究:外戚宦官得以乱政的根源是因为利用了谁的权力?最终给东汉带来什么影响?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答案提示:利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作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教师指导: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由此可见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得政治黑暗腐败。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内容
答案提示:
①原因: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发
②领导者:张角
③时间:184年
④特点:有组织、有准备
⑤结局:失败
⑥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概括指出黄巾起义的原因。
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搜到)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答案提示: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重用亲信,朝政腐败等。
3、核心素养:
答案提示: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4、核心素养:读了这些材料,对此你有何启示?
“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答案提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从人民利益出发,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阶级矛盾。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汉王朝的建立,为了巩固这个新生的王朝,光武帝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巩固统治的措施,从而形成了光武中兴的局面,这是东汉的“兴”。东汉中后期,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使得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东汉后期的黄巾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是其“衰”。
【巩固练习】
1.(2020·山东青岛·6)“(公元 25 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 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
2.(2021·山西省·2)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020·广东省·5)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腑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4.(2021·广西玉林·2)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答案提示:BBBB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