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一课一练”:4.6汽化与液化【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一课一练”:4.6汽化与液化【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01 14: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2.如右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B.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C.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3.某天,杭州交通之声正在讨论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变模糊的问题,广大听众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吸热汽化形成的
B.不管冬季还是夏季,对挡风玻璃进行加热,都可以除雾
C.夏天,因为使用冷空调,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
D.冬天,因为使用热空调,只要打开车窗外的雨刮器即可除雾
4.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水的沸点/℃ 98.2 98.9 98.5 98.6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6.某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做了以下四个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取水的质量要相同
B.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C.通过B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D.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7.如图所示是常见的鸳鸯锅,两锅内分别是汤汁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清汤和红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红油覆盖在水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B.汤汁沸腾后可以改为小火加热,此时汤汁温度升高较慢,不易烧干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D.汤汁沸腾时,金属锅的温度比锅内汤汁的温度高
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9.如图所示,抽动活塞,使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注射器的管口,继续向后抽动活塞,以见到液态的乙醚消失不见;反方向推动活塞,压缩管内气体,可以观察到管内再次出现液态的乙醚。这个实验说明( )
A.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B.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凝固
C.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D.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凝固
10.如图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10℃∽7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图乙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沸腾后形成的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又継续沸腾了一段时间,说明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加热
11.下列关于液化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从户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出现水雾
B.夏季从室外走进空调房内,眼镜的镜片上出现水雾
C.冬季凌晨玻璃窗户外侧常出现水珠
D.夏季开着空调的小汽车内侧玻璃上常出现水珠
12.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1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14.如图所示,在寒冷的冬天空调制热,在炎热的夏天空调制冷,玻璃窗上都会出现小水珠。关于水珠出现在玻璃哪一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外一侧 B.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内一侧
C.冬天在室外一侧,夏天在室内一侧 D.夏天在室外一侧,冬天在室内一侧
15.如右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16.“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如图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转移B端,热管中较冷的一端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流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
A.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B.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
C.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D.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
17.如图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
(1)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这一过程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2)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采用压缩体积使气体发生物态变化的应用,请举一例子:________。
18.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19.下表所示为常用的两种温度计内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情况.某同学想利用温度计完成“研究水的沸腾”实验。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的温度计。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表面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请在图丁中作出本实验的温度-时间曲线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20.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甲 乙 丙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如图乙所示,a、b是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 (填“a”或“b”)。
(3)小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丙可知:水的沸点是 ℃。分析0∽15 min图像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写出一条即可)。如果用塞子将烧瓶密闭,则水的沸点将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结合图像信息,在同样的环境下使一大杯滚烫的热水冷却,有两种方法:
①先让热水冷却3min,然后倒入一杯冷水。
②先在热水中倒入一杯冷水然后冷却3min。你认为冷却效果较好的是方法 (填“①”或“②”)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C
【解析】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据此分析判断。
对容器底部加热,水和油都会吸热,由于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油会不断蒸发;下面的水由于被上面的油膜覆盖,因此无法蒸发。下面的水达到沸点后还会继续吸热,因此水会沸腾;上面的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因此在水没有完全汽化前不会沸腾。当下面的水全部汽化后,油吸热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故C正确,而A、B、D错误。
3.B
【解析】(1)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内侧;(2)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外侧。
【分析】本题考查同学对身边常见现象和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力,对物理规律要准确地理解和记忆。
【详解】A、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不管冬季还是夏季,对挡风玻璃进行加热,雾会吸收热量汽化,故B正确;C、夏天,汽车内部温度较低时,车外温度很高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车外侧玻璃上发生液化,形成白雾。故C错误;D、冬天,由于水雾出现在玻璃内侧,所以不能使用雨刮器清除。故D错误。故选:B。
4.C
【解析】
AB.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B错误;
CD.“白气”是水蒸气温度降低时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温度越低,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越多,a处比b处温度低,所以a处白气浓,故C正确,D错误。
5.D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数据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同时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
【分析】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题目中的现象也是实际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遇到这种情况,要能够分析原因,并且注意实验要讲求实事求是。
【详解】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还有水的沸点还受其上方气压的影响。故选D。
6.C
【解析】
A.因为水越多,相同条件下全部蒸发完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要控制水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AB两图中水的质量、温度、上方空气流速都相同,改变了表面积,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BC两图中水的质量、上方空气流速相同,但表面积和温度都不同,故不能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AD两图中水的质量、温度、表面积都相同,改变了上方空气流速,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
A.覆盖在汤汁上面的红油层使麻辣红油汤蒸发慢,蒸发吸热少,所以在吸热相同的情况下,麻辣红油汤升温快,先沸腾,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汤汁沸腾后可以改为小火加热,汤汁温度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在受热时,水分子运动剧烈,液态变成气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金属锅的温度比锅内汤汁的温度高,汤汁才能沸腾,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1)将水的沸点与温度计的量程进行比较即可;
(2)根据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大小变化判断是否沸腾;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根据液化的知识分析;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判断。
【解答】A.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不能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进行测量,故A错误;
B.沸腾前,上面水温低,下面水温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甲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虽然撤去了酒精灯,但是烧杯底部的温度仍然高于100℃,水能从烧杯底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一段时间,故D错误。
9.A
【解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分析】能进行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
【详解】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液态乙醚消失,此时乙醚发生了汽化现象;反方向推动活塞,又会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这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乙醚液化。但不能说明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故A正确、BCD错。故选A。
10.B
【解析】(1)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各温度计的量程。体温计、家用寒暑表、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都不会达到100℃;(2)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3)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4)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通过沸腾的两个条件结合热传递的知识进行分析。
【分析】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有关实验仪器的调节、沸腾的特点、沸腾的现象等,是此类实验经常考查的问题,要熟练掌握。
【详解】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10-7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A错误;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图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故B正确;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
11.A
【解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因此液化现象总是发生在温度较高的一侧,据此分析判断。
A.冬季时,户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因此进入温度高的室内水蒸气会在镜片上液化形成水雾,故A正确;
B.夏季时,室外温度高,而空调房内温度低,所以从房内出门时,室外的水蒸气会在低温的镜片上液化出现水雾,故B错误;
C.冬季时,玻璃外侧温度低,内侧温度高,因此水柱出现在内侧,故C错误;
D.夏季,开着空调的小汽车玻璃外侧温度高,内侧温度低,因此水珠出现在外侧,故D错误。
12.C
【解析】医生使用镜子的目的是通过牙齿在小镜子里面的像,观察牙齿的情况;口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小镜子会发生液化现象,这样镜子表面会有一层雾导致看不清楚口中病状。
【分析】冬天,小镜子的温度较低,是造成水蒸气液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加热镜子就不会发生液化现象。
【详解】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故选C。
13.D
【解析】
A.水沸腾后,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小火不能提高水的沸点,但可以节约燃料,故A错误;
B.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用“大火”不能使水的沸点升高,当水沸腾后应使用小火,可以节约燃料,故B错误;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可以节约燃料,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水沸腾后,无论是用“大火”煮,还是用“小火”煮,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用“小火”煮可以节约燃料,故D正确。
14.D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这是放热过程,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小水珠是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液化形成的,而液化需要放热。玻璃的温度都是低的,哪侧的水蒸气温度高,小水珠就会出现在哪一侧。冬季时,屋内的水蒸气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屋内一侧;夏季时,屋外的水蒸气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屋外一侧,故D正确,而A、B、C错误。
15.B
【解析】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烧杯内盛有水,根据水的沸点100℃可知,试管内液体的最高温度可达100℃。试管内液体发生沸腾,那么说明它的沸点低于100℃,故B正确,而A、C、D错误。
16.C
【解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体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解答】根据题目描述可知,热管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从而将热量携带出来;当气体到达B端时,气体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将携带的热量释放出去,故C正确,而A、B、D错误。
17.(1)吸(2)液化;液化石油气、打火机等
【解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需要吸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液化的方法为: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这一过程要吸热。
(2)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液化,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采用压缩体积使气体发生物态变化的应用,请举一例子:液化石油气、打火机等。
18.(1)水蒸气;(2)小华所用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收
【解析】(1)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2)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是否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等;(3)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要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吸热。是比较简单的实验题。
【详解】(1)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由图象可知,两人使用的水的初温相同,最终沸腾的温度相同,而小华的加热时间长,可能是小华所用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故答案为:(1)水蒸气;(2)小华所用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
19.(1)水银
(2)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液化成小水滴附在上面
(3)96;98;图略(用平滑的曲线即可)
【解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涨冷缩的原理工作的,因此必须保证它们是液态;而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沸点以上是气态,在沸点以下是液态,因为水的沸点在100℃,所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必须测温液体的沸点在100℃以上;
(2)表面模糊其实就是存在小水珠,根据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分析即可;
(3)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柱位置读出示数;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据此确定水的沸点。将表格中对应的点找出来,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即可。
【解答】(1)酒精的沸点为78℃,而水银的沸点为357℃,因为水银的沸点高于100℃,所以应该选择水银温度计;
(2)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表面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液化成小水滴附在上面;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那么丙图中示数为96℃;在表格中,保持不变的温度是98℃,那么水的沸点为98℃;将表格中对应的点找出来,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20.(1)98;(2)a;(3)100;水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温度不变;升高;(4)①
【解析】(1)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温度计的示数;(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4)液体降温时先快后慢。
【分析】液体沸腾的图象,是考查的一个重点知识,它不仅体现了液体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图象中还包括了液体的沸点、沸腾的时间等信息。
【详解】(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8℃,故答案为:98℃;(2)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故答案为:a;(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水的沸点是100℃;分析图象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当用用塞子将烧瓶密闭时,瓶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故答案为:100℃;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4)结合图象提供的信息,发现液体降温时先快后慢,在同样环境条件下,给一大碗滚烫的热水降温,故两种方法选择方法①.故答案为:①。
4.6汽化与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