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艺制作DIY深受大家的喜爱,其制作过程包括下图四个环节,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揉搓泥料 B.拉胚成形 C.晾干刻字 D.高温烧制
2.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3.下列是几种实验室常见金属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铜:我是紫红色的固体
B.汞:我在常温下是液体
C.铝:我能与酸反应
D.钠:我质地软,能用小刀切割
4.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烛芯周围石蜡熔化 B.产生明亮火焰
C.放出热量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下列诗句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下列温州传统民俗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做糖画 B.捣年糕 C.酿米酒 D.捏米塑
7.新疆棉绒长、品质好,是不少知名服装品牌的原材料之一。服装面料成分多样,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 )
A.化学性质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物理变化
8.下列事实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汽油作燃料C. 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D. 用石墨制铅笔芯
9.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试剂瓶——物理性质
B.车胎爆炸——化学性质
C.用生石灰干燥氧气——物理性质
D.电灯发光——物理性质
10.铜是一有紫红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加热条件下能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紫红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11.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都是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C.蜡烛燃烧现象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2.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13.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冰块熔化
1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臭氧在通常情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若将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氧气中含有3%的臭氧。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 ;
(2)臭氧的化学性质有: ;
(3)臭氧的用途: 。
15.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用镊子夹取放人盛水的小烧杯中,可看到金属与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而本身熔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试根据以上叙述,推测该金属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硬度 ;②密度比水 ;③熔点 ;④状态为 ;⑤颜色为 。
(2)化学性质: 。
16.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作燃料和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2)属于用途的有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3)酒精燃烧属于__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揉搓泥料只是泥料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拉胚成形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晾干刻字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高温烧制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2.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①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死灰复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⑤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火上浇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⑨玉石俱焚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3.C
【解析】【分析】【详解】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用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A. 紫红色固体,描述的是铜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 在常温下是液态,描述的是汞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 铝和酸能发生化学反应,描述的是铝的还原性,是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D. 质地软,描述的是钠的硬度,是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D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详解】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烛芯周围石蜡熔化、产生明亮火焰、放出热量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
5.B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和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6.C
【解析】
A、做糖画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捣年糕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酿米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捏米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7.A
【解析】
A、服装面料成分多样,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8. B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时吸热,为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汽油作燃料,利用汽油的可燃性,为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利用氢气的密度比较小,为物理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用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为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D
【解析】
A.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体现了硝酸银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B.车胎爆炸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C、用生石灰干燥氧气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发生了化学变化,体现了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D、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故正确。
10.D
【解析】
A、紫红色属于物理性质;
B、密度较大属于物理性质;
C、导电性良好属于物理性质;
D、铜能被氧化后生成氧化铜,能被氧化属于化学性质。
11.A
【解析】
A.物理性质不通过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比如颜色和气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属于化学变化,但是蜡烛的状态也同时发生变化,这是物理变化,因此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12.D
【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详解】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金刚石作装饰品,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光彩夺目,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铜丝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D。
13. ④;②;③;①
【解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①汽油是易燃物品,描述的易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的颜色和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④冰块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则: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④,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
14.(1)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2)臭氧不稳定、有强氧化性;(3)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解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2)臭氧的化学性质有:臭氧不稳定、有强氧化性;(3)臭氧的用途: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用途等,要记忆有关臭氧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详解】(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故答案为: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2)臭氧的化学性质有:臭氧不稳定、有强氧化性;故答案为:臭氧不稳定、有强氧化性;(3)臭氧的用途: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故答案为: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5.(1)小;小;低;固态;银白色;(2)能够与水反应
【解析】金属能被小刀切割,说明金属的硬度小,是一种固体;能够漂浮在水的表面,说明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说明熔点低,颜色是银白色;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性质。
【分析】培养学生从题目的文字中搜索信息的能力,注意因果前后照应。
【详解】(1)金属能被小刀切割,说明金属的硬度小,是一种固体;能够漂浮在水的表面,说明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说明熔点低,颜色是银白色;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一般伴随着新物质的生成。故答案为:小;小;低;固;银白色;(2)能够与水反应。
16.(1)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可用作燃料、消毒剂(回答一点即可)(3)化学
【解析】(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性、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所谓用途就是被利用的地方,根据题干描述分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属于用途的有:可用作燃料、消毒剂;
(3)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4.8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