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叶至善,1918-2006,江苏苏州人,著名的少儿科普作家、优秀编辑、优秀出版工作者。著有《失踪的哥哥》《花萼与三叶》《未必佳集》《梦魇》。 二十二岁开始跟着父亲叶圣陶学习写作,一九四五年任开明书店编辑,编辑《开明少年》月刊和其他青少年读物。一九五二年编《中学生》月刊。一九五三年转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五六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任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曾主持编辑《旅行家》和《我们爱科学》杂志。
关注批注的方法:本课主要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反映“我”的心理变化及原因,学习时重点抓住这一特点,从体会的角度练习批注,梳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关注字词:口语化的词:露露脸 豁虎跳 小窟窿 打瞌睡
四字词语:通情达理 哄堂大笑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多音字:露 角 啊 哄 唉
【教学目标】
1.认识“囊、羡”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班、殷”等14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17个词语。
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4.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教学重难点】
1.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囊、羡”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班、殷”等14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17个词语。
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老虎图片,学生交流自己印象中的老虎。
预设:雄壮威武 威风凛凛 凶猛
2.(板书课题: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提问:“窝囊”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预设:窝囊,因受委屈而烦闷。
(设计意图:以课题的生词入手,从而对课题的自相矛盾产生疑问,训练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3.作者介绍
叶至善(1918—2006),中国编辑出版家。生于江苏苏州,卒于北京。他编辑的少年儿童读物曾有多种获奖。在编辑工作之余从事创造,文学传记集《梦魇》曾获1987年“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会读的生字。
2.学习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分享自己识字的好方法。教师及其他同学订正。
(1)会认字。
窝囊 露面 羡慕 角色 殷切 撇嘴 啊呜 霉浆糊
幸亏 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
学生自读生字,根据自己的识字经验,交流汇报。
多音字。
①根据意思选择读音:
A.hōng:表示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
B.hǒng:表示哄骗、哄逗。
C.hòng:表示吵闹、开玩笑。
欺哄(B)哄笑(A)闹哄哄(A)起哄(C)
②根据意思选择读音:
A.lù:①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②没有遮蔽或在屋外。③显现出来。
B.lòu:用于口语。
露珠(A)露宿(A)露脸(B)露一手(B)
③根据意思选择读音:
A.jiǎo:①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②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
B.jué:①表示竞赛。②角色。
羊角(A)桌子角(A)主角(B)配角(B)
④ài唉,你怎么不叫哇
唉 āi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
识字游戏。
师生共同参与识字游戏,巩固对会认字的记忆。
(2)会写字。
班 殷 段 俩 练 套 裤 逃 亏 挖 撤 堂 砸 锅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我们在写字时要特别注意,“练”右边不要写成“东”,“亏”第二横略长,最后一笔起笔稍靠左,收笔在竖中线上;“裤”的“衤”不要写成“礻”。“撤”注意与“撒”的区别。
指导方法: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同桌间互相听写生字,互相订正。
(设计意图: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回答。
预设:在全校周会汇报演出中,“我”扮演一只大老虎,因不会豁虎跳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自己却一直不明白原因。
2. 再读课文,梳理课文的叙述顺序。
预设:
(1-2)自然段 期待表演
(3-16)自然段 排练节目
(17-19)自然段 演出时
(20-22)自然段 演出后
三、再读课文,尝试批注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①边阅读边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②作批注的时候注意书写位置合理,书写工整。
2.师生共同交流不理解的地方,并尝试解决。
预设:批注1什么是豁虎跳?
指导理解:
种类似虎跳的动作。常用以形容欢跃。
批注2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演老虎?为什么没豁虎跳就惹起哄堂大笑?
指导理解:
因为大家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只有豁虎跳才能展示老虎的雄威,而“我”只会爬上场,显得十分笨拙,没有展示出老虎威风凛凛的气概,所以大家认为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演老虎,也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
四、小结课文
本节课学习了会读字、多音字和会认字,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了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词语。
窝囊 露面 羡慕 角色 殷切
撇嘴 啊呜 霉浆糊 幸亏
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 砸锅
教师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给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节课,我们重点来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二、批注课文,体会心情
1.自读第1-16自然段,体会“我”排练前和排练时的心情变化,发现“我”变化的原因,勾画出相关语句,并作好批注。
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小组讨论,出代表试作批注。
①排练前。(第2-3自然段)
预设:
A.画出“殷切期待”
教师引导:从第三自然段“殷切期待”的目光,可以看出“我”期待的心情。
批注:心情 期待
B.画出“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教师引导“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情,是因为“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批注“原因”
(板书:期待 露脸 掌声)
②排练时。(第4-16自然段)
预设:
A. 画出“这倒好,脸还是露不成。”“发愣”
教师引导:从“这倒好,脸还是露不成。”“发愣”能感受到我低落的心情。
批注:感受到“我”的心情低落。
B. 画出“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对即将扮演老虎,但是不会“豁虎跳”的“我”的质疑。
批注:受到质疑
C. 画出:“真没想到,事到临头还会出现危机。”“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这两句话写的是“我”得心理和动作,从中可以看出“我”对老师可能换掉我的担心。
批注: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写出了“我”担心老师把“我”换掉
(板书:担心)
D. 画出:“‘记住了! ’我连忙答应。” “自信”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从语言描写和关键词“自信”中,我们能体会到“我”担心老师改变主意。
批注:语言描写 自信 “我”担心老师改变主意的小心思。
E. 画出:“没想到也这么难。” (板书:扮虎这么难)
教师点拨:从心理变化角度看。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之前“我”很自信,现在“我”不自信了,因为“我”不会豁虎跳,老师对“我”的演技不满意。
批注:自信→不自信 因为“我”不会豁虎跳,老师对“我”的演技不满意。
F. 画出: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撤换我,他也只好将就。
教师点拨: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在当时情境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我”得到了老师的默许 ,很得意。
批注:可以看出“我”得到老师默许的“小得意”。
教师过渡:在排练前和排练时,“我”的心理有这么丰富的变化,那在演出时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继续往下看:
2.自读第17-19自然段,勾画描写“我”的动作、神态等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把你体会到的心情及产生心情的原因批注在旁边。
演出时。(第17-19自然段)
预设:
A.画出:“我穿上老虎皮,套上老虎头,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画线这两句诗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的紧张。(板书:紧张)
教师引导:为什么紧张呢?
指名说:因为“我”是第一次上台,没有经验。(板书:第一次)
教师追问:联系前文看一看,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思考。指名说:之前排练时,小朋友和老师对“我”的演技不满意。“我”心里有阴影。
另一个学生补充:也可能是我本来演技就不好。(板书:演技差)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的紧张。这种紧张是因为“我”第一次登台,也因为小朋友和老师对“我”的演技不满意。
批注:动作描写 紧张 因为是第一次上台,没有演出经验。 排练时,小朋友和老师对“我”的演技不满意。
B.画出: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这是一处神态描写。说明“我”更加紧张。
教师引导这种紧张是因为什么呢?
指名说:因为“我”之前笨拙的入场表演,引来了哄堂大笑。
批注:神态描写 更加紧张 因为“我”笨拙的入场表演引来了哄堂大笑。
C.教师引导:下面请你按照刚才的方式,分析一下这一段吧。
小组合作,派小组代表发言并总结。
画出:我站起来摘下老虎头,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得出结论:这一句话同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突出了我狼狈的样子。因为“我”不会豁虎跳,演出砸锅了。(板书:不会豁虎跳 砸锅 狼狈)
批注:动作、神态描写 狼狈 因为“我”不会豁虎跳,演出砸锅了。
3.自读第20-22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心情,把你体会到的心情批注在旁边。
演出后。(第20-22自然段)
预设:
A.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境或联系生活或查词典了解“砸锅”的意思。
砸锅:比喻办事失败。
小组讨论明确:这处心理描写是说,假如“我”要会“豁虎跳”,这场戏就能成功了。但是“我”不会,所以演砸了。说明“我”觉得这场戏演砸了的问题出在我身上。联系生活体验,可以感受到“我”的惭愧、自责。
批注:惭愧 自责
B.出示第21、22自然段。
引导学生关注:“想看看老虎是怎样豁虎跳的”“从没见过它们豁什么虎跳”“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就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
学生讨论后理解:“我”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见过老虎豁虎跳,但是表演的时候他们却要求豁虎跳,并以会不会豁虎跳来评定“我”演得好不好。这让“我”十分疑惑。
批注:疑惑不解。
(板书:疑惑不解 为什么老虎就得豁虎跳?)
4.出示下列句子并提问: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为什么?
①一只大老虎
②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点拨:第二句中描写心里想法的词语“窝囊”,使得整句话体现了这次演出让“我”记忆犹新。
5.教师过渡: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我”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丰富而生动,根据事情的发展,说说“我”的心理变化吧!
预设: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羡慕得要死。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殷切期待。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怕老师改变主意。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有充分的自信。
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没想到扮老虎这么难。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随他说去吧。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脸上一阵热。
演出时,我不记得怎么演完的,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同意了他的看法,要是会豁虎跳就不会砸锅了。
我至今还不明白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
三、通览全篇,尝试开导。
1.“我”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预设:你表演得很棒!你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点拨:可以从“评价演出态度”“客观评价演出结果”“指出表演当中的成功之处”“找到其他优点”等角度进行开导。
2.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抽学生说。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四、概括主题,小结课文。
1.主题概括。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四部分:期盼参加演出、担心紧张排练、演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
2. 课文小结。
本节课我们抓住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了作者的心境,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了“我”所说的演出过程“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3.课堂演练。
4.课后作业。
预习第20课《陀螺》。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前一篇课文学生学习了从不同角度给文章作批注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本单元的第2个语文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的学习。教学设计中,从课题中的生词入手,既引发学生思考,为继续从疑问的角度练习批注作铺垫。本课多音字较多,对于四年级学生,还是个易错的知识点,在第一课时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多音字练习,让学生在语境中掌握多音字。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学生的合作学习,生生对话。一处是对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学习,先通过让学生从疑问角度进行批注,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整体的理解。然后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抓住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把体会到的人物心情变化及原因,批注下来,再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填空。这个教学重点主要是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完成的,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们不仅完善补充了自己的批注,更对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复杂的心情变化有了明析的体会,还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另一处是完成课后第三题,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开导的话不是流于形式而更能安慰到对方,给学生创设环境,为学生设计了调动情感的语言,这也是为本单元后面的口语交际课《安慰》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