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1 10:2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毓才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19年9月17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展品中有“圆明园青铜虎蓥”“圆明园马首”等珍贵的回归文物。劫掠圆明园珍贵物品的侵略者是 ( )
英法联军 B. 俄国军队 C. 八国联军 D. 日本军队
2.近代某文献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该文献是 (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发刊词》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 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挽救国家危局,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推行洋务新政。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所办的“洋务”有(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企业 ③建立新式海军 ④推行预备立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4.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始于(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南昌起义的爆发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5.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是
(  )
 遵义会议    泸定桥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渡江战役
6. 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青年是一道独特风景线。诗人何其芳描述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这反映出抗战时期的延安成为( )
A. 众望所归的抗战圣地 B. 游击战争的敌后战场
C工农武装割据的根据地 D.抗战后方经济文化中心
7.“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的意义是(  )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C.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结束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
8.《新华日报》1949年3月发表一篇《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圆满结束》的报道,文称“党的工作重心转变”。这意味着(  )
A.全国大陆基本实现解放 B.“农村包围城市”基本胜利
C.封建剥削制度基本被消灭 D.旧中国“三座大山”被推翻
9.如图反映了我国1952和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政权的巩固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一五”计划的实现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0.如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这一统计图能够说明(  )
打破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B. 中共组织领导新政协会议
C.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11.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影响这一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基础 B.军事实力
C.外部力量 D.民心向背
12.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直接会面。在双方的致辞中,都不约而同提到( )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实现海峡两岸三通
C. 台湾改变现有社会制度 D. 开始国共第三次合作
13. 20世纪60年代,“铁人”王进喜曾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以王进喜为杰出代表的大庆工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属于这个时代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还有( )
①邱少云 ②雷锋 ③焦裕禄 ④李四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某一运动建立起的组织“实际上是利用行政权力,在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带有浓厚的平均色彩、军事共产主义色彩和超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色彩的联合体。”这一运动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
15.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B.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开放格局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这是全世界瞩目的时刻,是100多年来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日夜企盼的时刻,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一“时刻”的到来成功实践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非选择题(四个大题,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经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系列战败之后,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中国外交必须坚持传统价值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交往,谁都不喜欢对方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更好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己达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胸怀和气度,给国际关系带来新风范、注入正能量。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日
材料三 “中国梦外交”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战线上的体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线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国内实力增强、政治文化进步的成果,是引领当下和未来中国走向世界的智慧。它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格局,中国外交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伴舞向领舞跨进。
——刘德林《“中国梦外交”的格局与智慧》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的变化。(5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坚持传统价值”“崇尚和谐”而提出的外交原则(2分),并指出在该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2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梦外交”在中共十八大后“向领舞跨进”的具体表现。(5分)
18. 材料一 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编自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材料二 1949年,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断人民币进入市场,一度严重冲击金融市场,造成物价飞涨。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查封上海证券大楼,严厉取缔和打击银元投机活动。到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币已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
在“银元之战”后,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又转向炒作粮食、棉纱和煤炭,又一次引发了全国性涨价高潮。人民政府运用市场规律,仅十天左右就平息了这场物价风潮。经过这次斗争,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相关材料整编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的重大举措。(6分)
1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1月25日青海省颁发的土地房屋所有证
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布《关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规定。
材料二
材料三 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1)作为实物史料,材料一印证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5分)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事件分别使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展了怎样的变化?
(4分)
(3)材料三中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其有何“变”与“不变”?(5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奠基,1958年5月落成揭幕。从碑身东面起,按照历史顺序,8块浮雕内容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生动地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2018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
——摘编自熊丰《丰碑永恒——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60周年》
根据8块浮雕的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实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毓才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A D C A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D A D C B B
二、非选择题(四个大题,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 (1)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5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分)
(3)推动和平解决地区争端;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倡导建立亚投行;推动各方共建“一带一路”(5分)
18.(1)重要贡献:政治上,抗日根据地推行抗日民主制度,实行三三制原则,实行平等选举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6分)
(2)重大举措:进行“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开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6分)
19.答案:(1)事件:土地改革。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5分)
(2)变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确立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4分)
(3)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坚持公有制性质;变: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5分)
20.答案:示例:
论题:中华民族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
论证: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各阶级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先后提出了各种的救国主张和方案,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人民经过14年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通过解放战争,完成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8分)
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2分)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