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主讲老师:
日期:20XX.01.01
21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你发现了什么?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吟诗抒情,寄情于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中进士第,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作者简介
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在政治上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最终因仕途受挫或不满现实,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甚至辞官归里,躬耕田园。由于他们大都拥有田庄,具备漫游隐居的经济基础。所有这些都为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创造了条件。
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储光曦、祖咏、裴迪等。
这一诗派并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谢灵运,近学张九龄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作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地描绘自然山水,营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了绚丽多姿的自然美。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今天我们学的这一首是初唐诗人王维的后期代表作——《山居秋暝》。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歌中最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节奏
(1)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3)新:刚刚。
(4)清泉石上流:写雨后山泉在岩石上流的情景。
(5)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
(6)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7)随意:任凭。
(8)春芳:春天的花草。
(9)歇:消散,消失。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注释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倩影,
清泉轻轻地在山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水上莲叶轻摇,是渔船顺流而下。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我在这样的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译文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诗的首联(时间 地点 烘托)
1、“空山新雨后”点明“山居”;(地点)
“天气晚来秋”点出“秋暝”。(时间)
2、“暝”在这里是日落,傍晚的意思。
3、诗的首联点明题意。这样使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所描写的是初秋时节空山雨后的晚景(题目的含义)。
4、“空山”表明山的空旷寂静,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又适逢“新雨”过后,青山经过山雨的洗涤,愈显苍翠;秋天的傍晚,天气是那样清新怡人。
5、首联出笔自然,总写了山中雨后的特定环境,笼罩全篇。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诗的颔联和颈联(动静结合 渲染)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上,清清的山泉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亮。明月、松林是静止的,泉水是流动的,淙淙的泉水,更衬托出四周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浣女”与“下渔舟”是倒装。
而“喧”与“动”,具有一种生活气息,表明诗人向往这种劳动人民的纯朴生活,同时也反衬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3、颔联的“明月”“松林”“清泉”这些词,写的是静;
颈联的“喧”“动”“归”“下”这些词,写的是动。
两联这样安排相映成趣,以动衬静。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诗的尾联(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两句诗直抒诗人的心志。
2、讲解诗意: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的美好,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
3、讲解“随意”和“王孙”的意思。
引经据典《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这是一种洁身自好的孤高情怀,也是一种反抗精神。
《山居秋暝》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幽美的抒情乐曲,含蕴丰富,耐人寻味,真是越读越有美的体验。
请大家试着描绘一下诗歌所写的画面。
提示:明确写景的句子,找出景物,再根据诗歌对其加以形容(细致描摹)。
明确:山、雨、秋风、明月、松林、清泉、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
第一幅画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品
诗
请大家试着描绘一下诗歌所写的画面。
提示:明确写景的句子,找出景物,再根据诗歌对其加以形容(细致描摹)。
明确:山、雨、秋风、明月、松林、清泉、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
第二幅画面:“明月松间照”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品
诗
请大家试着描绘一下诗歌所写的画面。
提示:明确写景的句子,找出景物,再根据诗歌对其加以形容(细致描摹)。
明确:山、雨、秋风、明月、松林、清泉、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
第三幅画面:“清泉石上流”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品
诗
请大家试着描绘一下诗歌所写的画面。
提示:明确写景的句子,找出景物,再根据诗歌对其加以形容(细致描摹)。
明确:山、雨、秋风、明月、松林、清泉、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
第四幅画面:“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品
诗
请大家试着描绘一下诗歌所写的画面。
提示:明确写景的句子,找出景物,再根据诗歌对其加以形容(细致描摹)。
明确:山、雨、秋风、明月、松林、清泉、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
第五幅画面:“莲动下渔舟”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品
诗
揣摩诗歌的主旨:全诗哪一句是中心句?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自可留于空山)
作者通过《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本意是劝人们不要在山中隐居),反其意而用之,暗示自己愿意长久地隐居于山林,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主讲老师:
日期:20XX.01.01
教学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