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
体都在振动,故D选项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
和温度有关,故A选项错误;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说话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B选项错误;物体
振动发声,但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将不能听到
声音,如果声音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我们同样不能听到声音,故C选项错误。
【答案】D
⊙考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针对练1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时速度最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
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在月球上左边的音叉不能
(填“能”或“不能”)振动,这是因为
真空不能传
樁声音。该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将
微
小的振动放大
○考点2声音的特性
【例2】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
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
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
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解析】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是发声体的振幅不
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
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主
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
放大,主要是改变声音的响度;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
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
【答案】D
⊙针对练2
3.(2018·深圳)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
《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4.(2019·广州)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
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D)
声源
监测器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100
乙
110
700(共16张PPT)
知识点一声与信息
1.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
景说明
(D)
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超声波
D.铃声能传递信息
2.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D)
A.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疾病
B.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探测路上的障碍物
C.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弹几下来判断生熟
D.敲鼓时,鼓面上的纸屑随着跳动
4.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
的声波属于次声波(填“次声波”或“超声
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不能感知到。倒塌房屋
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声
音,及时获救,这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5.《西游记》中写道孙悟空利用“悬丝诊脉”之法治
好了朱紫国国王的病。所谓“悬丝诊脉”,相传是
将丝线系在病人手腕上,医生从线的另一端就可
以感受出病人脉搏的跳动情况,从而来诊断病
情。“悬丝诊脉”的原理是利用声传递
信息
知识点二声与能量
6.(2019·成都)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
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
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
以说明
(A)
8.(2020·武汉模拟)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
的是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9.很多驻阿富汗、伊拉克的英国士兵由于不断听到
爆炸声而对听力造成损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研究发现,在爆炸时还会产生次声
波,这些次声波人耳是
不能(填“能”或“不
能”)听到的。
10.中华恐龙园库克苏克大峡谷的“湿谷”深处,工
作人员借助超声波水雾机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童
话世界。超声波能将水打散而形成白雾,是因
为超声波具有
能量;人耳听不见超声波,
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
20000
Hz。
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天坛的回音壁和三音石现象说明声音是可
以反射的
B.音乐厅和电影院的墙壁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反
射声音
12.科考船利用声呐系统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进行
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
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
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
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
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
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为下图中
的
A(共17张PPT)
2.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
我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的依
据是声音的
(C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2019·东营)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
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
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C)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0
D.频率
声政龄证
6.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
“音色”这些词,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这些词。
(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响度大。
(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音色好。
(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音调高。
知识点二
乐器的发声
7.下面四种乐器,它们演奏时产生的声音,一定不
同的是
(
C
小提琴
笛子
双簧管
音叉
A.速度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9.小提琴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
擦使琴弦振动(如图所示),
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
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
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这一振动的传递
过程说明
固体和气体
都能传声。
知识点三声音的波形
10.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do)
的波形图,各图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和振动
幅度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此时三乐器发
出的声音
(A
音叉
钢琴
长笛
12.(2018·淄博)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
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
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3.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
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以下行为中用以达到
这一目的的是
(B)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D.自行车上按车铃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E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D、
E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A、B的
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为
20
和
0.5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横截
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
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A
B
D
E
琴弦的材料
钢丝
尼龙丝
琴弦的长度/cm
20
40
30
40
琴弦的横截面积/mm
0.3
0.5
0.5
0.5(共19张PPT)
知识点一音调
1.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歌唱比赛中,同学
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
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
“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振幅
2.如图所示,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
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三个齿轮,使纸
片发声,音调最高的是
(B
A.上面
旋转方向
B.下面
C.中间
D.一样
3.(2019·泰州)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甲
乙
丙
A.图甲: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图乙: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图丙: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图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
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知识点二超声波与次声波
5.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
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
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听不到大象的
“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6.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
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D.人耳听不到次声,所以次声没有危害
知识点三
响度
7.(2019·新疆)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
(D)
A.鸦雀无声
B.窃窃私语
C.宛转悠扬
D.声如洪钟
9.(2019·徐州)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
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
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
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B
A.音调
B.响度
C.振幅
D.频率
12.《吕氏春秋》记载:…伏羲作琴,三分损益成十三
音。“三分损益法”就是把管(笛、箫)加长三分
之一或减短三分之一,这种做法是为了改变声
音的
(C)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速度
13.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
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
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放
出的录音
C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14.有三个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单摆每秒摆动
10次,乙:蝙蝠的声带以105Hz的频率振动,
丙:口琴上的簧片每秒振动800次。下列相关
说法正确的是
(B
A.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都能听见声音
B.甲、乙、丙均是声源,但人耳只能听见丙发出
的声音
C.甲、乙不是声源,丙是声源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共18张PPT)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对联是这么写的:“风声、雨
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
关心”,这表明
D
A.只有气体振动发声
B.只有液体振动发声
C.只有固体振动发声
D.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振动发声
2.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
手
(D)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3.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
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根
动引起的,鼓是靠
鼓面振动发声,二胡是
靠弦
振动发声,长笛是靠
空气柱振动
发声。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4.贝多芬是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
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贝多芬56岁时听觉已经完全丧失了,于是他将
根木棒顶在钢琴上,另一端用牙齿咬住,以此来听
自己演奏的琴声,继续进行创作。贝多芬用此方
法可以听到自己的琴声,这说明了
(A
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5.(2019·北京)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
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
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
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
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
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
渐变剧烈了
知识点三
回声
8.在操场上体育课时,总感觉老师的声音没有在课
堂上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人耳很少听到与原声相隔小于0.1s的回声
B.体育老师的声音较小
C.在室外老师的声音向周围传开,几乎没有什么
反射
D.在室内讲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
加强
9.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
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
A.山谷中有物质,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
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
C.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
耳中
D.山谷中有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使喊声以不
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
10.一人站在两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底,当他大
喊一声后,经过0.3s和0.7s听见由大山反射
最初的两次回声。若空气中声速为340m/s,则
此峡谷宽度约为
(A)
A.170m
B.340m
C.680m
D.510m(共17张PPT)
知识点一
噪声
1.根据图中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B
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
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C〉
A.车辆的刹车声
B.冲击钻发出的声音
C.优美的小提琴声
D.尖钉在铝锅上划出的声音
3.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
B.在家中,音响播放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D.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
知识点二
噪声的等级及危害
4.下列关于0dB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0dB是指没有声音也就是说物体没有振动
B.0dB并不是没有声音,而是人们刚刚能够听到
的最弱声
C.0dB说明频率低于20Hz
D.0dB说明频率低于20000Hz
5.现代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会设
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
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
584
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此时噪声
分贝数为58.4dB,这个数字
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
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增大(填“增大”“减
少”或“不变”)。
7.(2018·襄阳)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
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
是
(B)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8.(2020·黄冈模拟)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
处减弱噪声的是
(B)
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
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9.为控制噪声对考生考试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与控
制噪声无关的是
C
A.禁止考场附近的汽车鸣笛
B.不允许考场旁的建筑工地施工
C.选择通风条件良好的教室作为考场
D.播放英语听力时,监考员要避免发出声响
10.“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
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
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
(1)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
处减弱噪声;
(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
中减弱噪声。
11.(2019·巴中)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
判断的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C.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工作的
D.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共17张PPT)
探究一声音“高低”的辨析
【例1】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
声伴唱,则
的响度大,
的音调高。
【解析】“男中音”中的“中音”指的是音调,放声高歌
指的是响度。“女高音”中的“高音”指的是音调,小
声伴唱指的是响度。所以男中音的音调低、响度
大,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男中音女高音
○跟踪训练
1.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
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A)
A.震耳欲聋
B.闪烁其词
C.掩耳盗铃
D.耳熟能详
3.(2019·桂林)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
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4.关于一头牛的叫声和一只蚊子的声音,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牛的叫声音调高,蚊子的声音音调低
B.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声音音调高低相同
C.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
响度小
D.牛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蚊子的声音音调
低、响度大
5.“忽听得远处传来铮铮几声,似乎有人弹琴。琴声
不断传来,甚是优雅,过得片刻,有几下柔和的箫
声夹入琴韵之中。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夹着
清幽的洞箫,更是动人,琴韵箫声似在一问一答,
同时渐渐移近。…只听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
慢低沉下去,但箫声低而不断,有如游丝随风飘
荡,却连绵不绝,更增回肠荡气之意。”这是金庸的
名作《笑傲江湖》中的一段,描写刘正风与曲洋临
死之前,在瀑布旁边奏曲,被养伤避难的令狐冲和
仪琳无意中听到的情景。其中“琴音渐渐高亢,箫
声却慢慢低沉下去”指的是声音
响度
的变
化;令狐冲和仪琳之所以在远处能够辨识出琴音
和箫声,主要是它们的
音色
不同
探究二三要素的应用
【例2】《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
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
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
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辨识
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说法均正确
【解析】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相同,因此会发出
不同音色的声音,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
等靠的都是音色。题目中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
选手唱歌时声音的音色。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