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1 14:1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 理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所示植被类型为(  )
①森林 ②草原 ③人工植被 ④自然植被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图乙所示植被类型为(  )
①森林 ②草原 ③人工植被 ④自然植被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植被的生长受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对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为气候。植被对自然环境还具有指示作用,可反映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4.下列植被中,能指示干旱环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热带雨林是全球最重要的原始森林。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热带雨林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仅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B.最大分布区位于亚洲
C.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
D.我国没有热带雨林分布
6.关于热带雨林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垂直结构简单 B.板根现象突出
C.常有附生植被 D.树木高大繁茂
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植被以森林为主。据此完成7~8题。
7.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8.造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据塔斯社报道,2018年5月,俄罗斯西伯利亚发生森林火灾,燃烧面积达66 441公顷。截至12日白天,消防队共扑灭12 672公顷的森林大火。右图为俄罗斯森林大火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此次大火破坏的森林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0.该植被分布区的气候特征为(  )
A.全年寒冷干燥
B.全年温和湿润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温和短暂,冬季寒冷漫长
下表为我国两个自治区首府部分地理资料统计。读表,回答11~12题。
地理坐标 海拔/m 1月均温/℃ 7月均温/℃ 1月降水/mm 7月降水/mm
甲 (44°N,88°E) 800 -16.1 22.0 11.5 22.0
乙 (41°N,112°E) 1 040 -18.5 23.0 1.4 36.5
11.甲所在自治区植被类型主要是(  )
A.温带荒漠 B.温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2.乙所在自治区植被分布特点是(  )
A.东部以温带草原为主,西部以温带荒漠为主
B.东部以温带荒漠为主,西部以温带草原为主
C.北部以温带荒漠为主,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
D.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南部以温带荒漠为主
读非洲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A、B两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B.热带沙漠、热带草原
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D.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14.有关B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全年炎热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5~16题。
15.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16.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
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
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
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18.①处地表的土地景观特征最可能是(  )
A.红土 B.沙土 C.黄土 D.黑土
读土壤的物质分布图,回答19~20题。
19.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含有腐殖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地形 B.岩石 C.气候 D.生物
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据此完成21~22题。
21.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
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成土母质
22.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23~24题。
23.下列关于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为动物提供营养来源 ③能够蓄水、保水 ④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受土壤影响最大的经济活动是(  )
A.工业 B.农业 C.旅游 D.商业
地表的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图甲为地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入渗量曲线图;图乙为地表单位面积上的四类均质植被覆盖区(耕地、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的累积下渗量曲线图。据此回答25题。
25.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据此判断甲图中分别表示壤土和黏土的是(  )
A.壤土—①,黏土—② B.壤土—①,黏土—④
C.壤土—②,黏土—③ D.壤土—③,黏土—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道题,共50分。
26.读“非洲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植被类型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 。
植被类型C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4分)
(2)植被类型D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在南半球与它相对应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该植被类型的南半球部分雨季出现在__________ 月(代表性月份)。 (3分)
(3)植被类型B为__________ ,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为__________ 。 (4分)
(4)说出植被类型G的名称,并简述形成原因。(2分)
27.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14分)
(1)概括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特征。(3分)
(2)指出热带雨林的三大分布地区。(3分)
(3)指出甲、乙两地植被的显著区别。(4分)
(4)与常绿阔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显著特征是什么?(4分)
2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_________ 。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体现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是组成土壤的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2)土壤水分和____________________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3)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_____ ,又能_______________ 。
答 案
第Ⅰ卷(选择题)
1-5 ABDAC 6-10 ABBCD 11-15 AAADC
16-20 ABBBD 21-25 DCDBD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
【答案】
(1)热带雨林带(1分) 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2分) 热带沙漠气候 (1分)
(2)地中海气候(1分) F(1分) 7 (1分)
(3)热带草原(1分) 湿季葱绿,干季枯黄,散生着乔木和灌木(2分) 热带荒漠(1分)
(4)热带雨林;(2分)
原因:位于迎风坡,降水多;(1分)受暖流影响。(1分)
【解析】
A地区的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其特点是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B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其特点为湿季葱绿,干季枯黄,散生着乔木和灌木;C是热带荒漠,D、F地区是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E地区是热带荒漠,G地区是热带雨林,该地区热带雨林的形成主要与东南信风、暖流及地形有关。
27.
【答案】
(1)北半球中高纬度;(1分)横贯大陆东西,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1分)呈带状东西延伸。(1分)
(2)东南亚地区,(1分)刚果河流域(1分)和亚马孙河流域。(1分)
(3)甲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2分)乙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冬季树木常青。(2分)
(4)垂直结构复杂,树木高大茂盛;(2分)具有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植物种类多。(2分)
【解析】
(1)有图可知亚寒带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地区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所以主要的分布特征为北半球的中高纬,横贯大陆东西。且呈带状东西延伸。
(2)由图可知热带雨林地区的主要分布为: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和亚马孙河流域。
(3)甲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乙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冬季树木常青。
(4)热带雨林地区垂直结构复杂,树木高大茂盛,具有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植物种类多。
28.
【答案】
(1)腐殖质(2分) 氮素(2分)
(2)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2分)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2分)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2分)
【解析】
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在其过程中,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29.
【答案】
(1)矿物质 (2分)有机质 (2分)
(2)空气(1分) 气候条件(1分)
(3)水分(1分) 空气 (1分)热量 (1分)通气透水(1分) 蓄水保温(1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各成分的比例可知,A为矿物质,B为有机质。第(2)题,土壤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气候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第(3)题,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热量,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