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题(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表“我国领土四端点的经纬度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端点 ① ② ③ ④
经纬度位置 4°N,112°E附近 53°N,123°E附近 40°N,73°E附近 49°N,135°E附近
1.端点①是我国领土的( )A.最东端 B.最西端 C.最南端 D.最北端
2.端点③所属的行政区,与下图对应正确的是( )
A. B. C. D.
3.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东岸 B.东西跨经度广,东西时间差异小
C.东部海域广阔,岛屿与港湾众多 D.地跨寒、温、热三带,光热不足
(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按联合国标准,某地区≥60 岁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达 10%,可视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一般来讲常住人口超户籍人口,说明该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读“2020 年全国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图”, 完成下面小题。
4.相对于全国人口,广东省人口 ( )
A.老龄化水平较低 B.15—59 岁人口比重较低
C.0—14 岁人口比重较低 D.劳动力数量更多
5.2020 年广东省户籍人口数为 9808.66 万人,广东省常住人口远超户籍人口,主要影响因素( )
A.政策 B.经济 C.气候 D.地形
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五大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 )
A.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 B.满族、傣族、土家族、苗族、彝族
C.回族、侗族、藏族、壮族、黎族 D.维吾尔族、满族、朝鲜族、侗族、藏族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判断,中国地势的特点是( )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
8.对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青藏高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B.②是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
C.③是华北平原,位于第一级阶梯 D.④是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9.我国独特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有( )
A.地形类型多样,不利于农业多样化的发展
B.地势西高东低,阻碍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C.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向东流,便利南北交通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今年五一假期,我国南方多雨,北方多风,并伴随不同程度的降温。东南部局地大暴雨达100~110毫米,北方多地西北风达4~6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天气符号表示西北风六级的是( )
A. B. C. D.
11.受西北风影响,北方地区的天气状况是( )
A.升温降雨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风降温
12.我国东南地区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湖密布 B.夏季风影响 C.植被茂密 D.以平原为主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长江之恋》是国内首部4K拍摄,全景式、浸润式、立体式记录长江的大型纪录片,深受观众喜欢。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节目与图中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实景演出《归来三峡》----① B.彝族歌舞《生在火塘边》----⑦
C.《最忆是杭州》----⑧ D.《八百里洞庭美如画》----④
14.节目拍摄中在长江上游流域可能看到的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臭氧空洞
15.下列关于开发长江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游河段以水能开发为主 B.上游地区以提高通航能力为主
C.注重保护调水工程的水源地 D.中游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的疆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位于____洲的东部,____洋的西岸。____兼备的大国。
(2)我国陆地面积约____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邻国:A____、B____、C____、D____。
(4)临海:①____,②____。
(5)海峡:③____,④____。
1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11日,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正式公布。八年级一班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及时收集了本次普查的部分地理数据,上网查询了前6次人口普查资料(如表),并进行了深度研究。
普查序号 普查年份/年 人口总数数/亿人 文盲率/% 每10万人受大学教育人数/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不同地东部 区人口中部 占全国东北 比重/%西部
7 2020 14.1 2.7 15468 63.9 40.0 25.8 7.0 27.1
6 2010 13.7 4.1 8930 49.7
5 2000 13 6.7 3611 36.1
4 1990 11.6 15.9 1422 26.2
3 1982 10.3 22.8 615 20.6
2 1964 7.2 38.1 416 14.1
1 1953 6.0
注: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1)根据历次普查人口总数,在图中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2)小组同学对收集的地理数据分析,组长记录了如下结论。请作出判断(要横线上填写“正确”,“错误”)。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提高。________
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人口增速大幅度降低。________
③我国文盲率下降,每10万人中接受大学教育人数增长,人口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________
④目前城市人口比重已经超过农村人口比重,说明我国城镇数量远远超过乡村数量。________
(3)小组同学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多于面积广阔的西部。从西部的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中任意选择一处,分析其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选择区域________。原因________。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的流向是:自____向____流,说明我国地势特点是____。
(2)山脉A的走向为____走向,其东、西侧的地形区分别是⑧____,④____。
(3)山脉E是____,其南、北侧的地形区分别是①____,②____。
(4)写出图中代号⑤⑥⑦的地形区名称⑤____,⑥____,⑦____。
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河和②河均发源于____高原,被誉为“水能宝库”的是____河(填序号),其丰富水能主要集中在____(上、中、下)游河段。
(2)有“地上河”之称的是____河(填序号),其泥沙主要来自____高原,治理“地上河”的关键是做好____(上、中、下)游河段的水土保持工作。
(3)我国B地区的河流绝大多数属于____(内流河或外流河),其汛期的早晚、长短与____(夏季风或冬季风)的进退密切相关。
(4)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____河。(填序号)
(5)图中⑤表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该河主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写简称)
20.(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图是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吉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选择图中某一城市进行研学考察。出发前,思考了如下问题,请你将信息补充完整。
[备选城市档案]
(1)冬季最寒冷的城市是____,这里既是赏雪之城,又是避暑胜地。
(2)距海较远的城市是____,这里夏季气温高,年降水量____,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
(3)属于省级行政中心的城市是____,这里气温特点是全年____,有浪漫的海岛风情。
(4)属于高原山地气候的城市是____,这里地高天寒,雪山连绵。
[开启研学之旅]
(5)地理兴趣小组决定寒假期间研学考察,他们准备的物品有轻薄透气的衣服、防晒霜、遮阳帽、太阳镜等,他们选择的城市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题(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表“我国领土四端点的经纬度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端点 ① ② ③ ④
经纬度位置 4°N,112°E附近 53°N,123°E附近 40°N,73°E附近 49°N,135°E附近
1.端点①是我国领土的( )A.最东端 B.最西端 C.最南端 D.最北端
2.端点③所属的行政区,与下图对应正确的是( )
A. B. C. D.
3.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东岸 B.东西跨经度广,东西时间差异小
C.东部海域广阔,岛屿与港湾众多 D.地跨寒、温、热三带,光热不足
【答案】1.C 2.A 3.C
【解析】1.端点①经纬度为4°N,112°E附近,位于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附近,C正确;②是我国最北端,③是我国最西端,④是我国最东端,BCD错误,故选C。
2.端点③位于40°N,73°E附近,由中国经纬网地图可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图中的A;B为甘肃省,C为辽宁省,D为黑龙江省,故选A。
3.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故A错误;东西跨经度广,东西时间差异大,故B错误; 东部海域广阔,岛屿与港湾众多,故C正确;地跨温、热,没有寒带,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的四至点是:最北端位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位于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西端位于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按联合国标准,某地区≥60 岁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达 10%,可视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一般来讲常住人口超户籍人口,说明该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读“2020 年全国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图”, 完成下面小题。
4.相对于全国人口,广东省人口 ( )
A.老龄化水平较低 B.15—59 岁人口比重较低
C.0—14 岁人口比重较低 D.劳动力数量更多
5.2020 年广东省户籍人口数为 9808.66 万人,广东省常住人口远超户籍人口,主要影响因素( )
A.政策 B.经济 C.气候 D.地形
【答案】4.A 5.B
【解析】4.读材料与饼状图可知,按联合国标准,某地区≥60 岁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达 10%,可视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广东≥60 岁的人口数量是12.35%,全国≥60 岁的人口数量是18.7%,相对于全国人口,广东省人口老龄化水平较低,A正确;广东15—59 岁人口比重68.8%,全国15—59 岁人口比重63.35%,B错误;广东0—14 岁人口比重18.85%,全国0—14 岁人口比重17.95%,C错误;相对于全国人口,广东省人口劳动力数量少,D错误;排除BCD,选A。
5.结合材料可知,一般来讲常住人口超户籍人口,说明该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B正确;排除ACD,选B。
【点睛】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特征有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我国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较多。由于人口结构的原因,中国人口总量仍在继续增长,但占世界比例逐年降低,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五大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 )
A.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 B.满族、傣族、土家族、苗族、彝族
C.回族、侗族、藏族、壮族、黎族 D.维吾尔族、满族、朝鲜族、侗族、藏族
【答案】A
【详解】我国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判断,中国地势的特点是( )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
8.对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青藏高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B.②是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
C.③是华北平原,位于第一级阶梯 D.④是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9.我国独特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有( )
A.地形类型多样,不利于农业多样化的发展
B.地势西高东低,阻碍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C.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向东流,便利南北交通
【答案】7.C 8.B 9.C
【解析】7.读“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梯级状分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读图,①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A错误。 ②是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正确。 ③是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 ,C错误。④是黄海,是我国的四大边缘海之一,D错误。故选B。
9.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梯级状分布,地形类型多样,有利于农业多样化的发展,A错误。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富的降水,B错误。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在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C正确。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向东流,便利东西之间的交通,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有利于大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水流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不利影响: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生水土流失; 坡度大,不宜耕种。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今年五一假期,我国南方多雨,北方多风,并伴随不同程度的降温。东南部局地大暴雨达100~110毫米,北方多地西北风达4~6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天气符号表示西北风六级的是( )
A. B. C. D.
11.受西北风影响,北方地区的天气状况是( )
A.升温降雨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风降温
12.我国东南地区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湖密布 B.夏季风影响 C.植被茂密 D.以平原为主
【答案】10.C 11.D 12.B
【解析】10.A天气符号表示东南风6级,A错误;B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B错误;C天气符号表示西北风6级,C正确;D天气符号表示台风,D错误。故选C。
11.西北风由内陆吹来,比较干燥,一般不会形成降水,故ABC错误。西北风来自气温较低的高纬度,和北方地区温差大,多形成大风降温天气,D正确,故选D。
12.我国东南地区的降水主要依靠夏季时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带来丰沛的降水,B正确;河湖密布、植被茂密都不是主要原因,AC错误;东南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D错误。故选B。
【点睛】风向由由风矢表示,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风向秆: 指出风的业向,有8个方位。风羽: 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右侧(北半球)在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大屏幕上有符号表示:像个F的样子,其中“符尾”(向下的竖)表示风向;“符干”(右边的横)表示风力的大小,符干和风力是成正比的。1--2级: 1 竖杠 1 横3--4级: 1 竖杠 2 横5--6级: 1 竖杠 3 横7--8级: 1 竖杠 4 横8级以上:1 竖杠 1 三角。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长江之恋》是国内首部4K拍摄,全景式、浸润式、立体式记录长江的大型纪录片,深受观众喜欢。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节目与图中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实景演出《归来三峡》----① B.彝族歌舞《生在火塘边》----⑦
C.《最忆是杭州》----⑧ D.《八百里洞庭美如画》----④
14.节目拍摄中在长江上游流域可能看到的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臭氧空洞
15.下列关于开发长江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游河段以水能开发为主 B.上游地区以提高通航能力为主
C.注重保护调水工程的水源地 D.中游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
【答案】13.C 14.B 15.C
【解析】13.读图分析可知:实景演出《归来三峡》位于④湖北省和③重庆市交界处,故A错误。彝族歌舞《生在火塘边》主要位于②贵州省,故B错误。《最忆是杭州》位于⑧浙江省,故C正确。《八百里洞庭美如画》位于⑤湖南省,故D错误。故选:C。
14.长江上游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破坏严重,导致长江流域上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和臭氧空洞难以看到。故选:B。
15.长江下游地区以提高通航能力为主,故A错误。上游河段以水能开发为主,故B错误。注重保护调水工程的水源地,确保用水安全,故C正确。中游地区平原地区河湖众多,地形平坦,可大力发展种植业,故D错误。故选:C。
【点睛】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向东流经11个省、区、市,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的疆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位于____洲的东部,____洋的西岸。____兼备的大国。
(2)我国陆地面积约____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邻国:A____、B____、C____、D____。
(4)临海:①____,②____。
(5)海峡:③____,④____。
【答案】(1) 亚 太平 海陆
(2)960
(3) 俄罗斯 蒙古国 韩国 印度
(4) 渤海 南海
(5) 台湾海峡 琼州海峡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的疆域”图为材料,涉及中国的地理位置、陆地总面积、邻国、海洋国土、海峡和省级行政区划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有利于发展海上和陆地的对外贸易。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1700多万平方千米)和加拿大(99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一共有14个邻国,海上有6个邻国,其中A是世界面积最大的俄罗斯、B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蒙古国、C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韩国、D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
(4)我国有四大边缘海,其中①是我国的内海--渤海,②是位于我国南方的南海。
(5)海峡:③是台湾海峡,福建省和台湾省隔着台湾海峡相望,④是位于广东和海南省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1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11日,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正式公布。八年级一班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及时收集了本次普查的部分地理数据,上网查询了前6次人口普查资料(如表),并进行了深度研究。
普查序号 普查年份/年 人口总数数/亿人 文盲率/% 每10万人受大学教育人数/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不同地东部 区人口中部 占全国东北 比重/%西部
7 2020 14.1 2.7 15468 63.9 40.0 25.8 7.0 27.1
6 2010 13.7 4.1 8930 49.7
5 2000 13 6.7 3611 36.1
4 1990 11.6 15.9 1422 26.2
3 1982 10.3 22.8 615 20.6
2 1964 7.2 38.1 416 14.1
1 1953 6.0
注: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1)根据历次普查人口总数,在图中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2)小组同学对收集的地理数据分析,组长记录了如下结论。请作出判断(要横线上填写“正确”,“错误”)。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提高。________
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人口增速大幅度降低。________
③我国文盲率下降,每10万人中接受大学教育人数增长,人口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________
④目前城市人口比重已经超过农村人口比重,说明我国城镇数量远远超过乡村数量。________
(3)小组同学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多于面积广阔的西部。从西部的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中任意选择一处,分析其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选择区域________。原因________。
【答案】(1)如下图所示
(2) 错误 正确 正确 错误
(3) 青藏地区 海拔高、气温低、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分析】本题以历次普查人口资料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我国人口问题、人口分布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1)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7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设置横轴是年份,纵轴是人口,找好每年对应的人口数,然后连成曲线。
(2)
读图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逐年增长,但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先快后慢,故①错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速大幅度降低,故②正确;从表格可以看出,我国文盲率下降,每10万人中,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增长,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故③正确;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已经超过乡村人口比重,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教育、生活、医疗条件相对优越,就业机会较多,使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导致城市数量超过乡村数量,故④错误。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人口东多西少。由于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气温低,高寒缺氧,不适合人类居住。而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自然环境较差,不适合人类居住。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的流向是:自____向____流,说明我国地势特点是____。
(2)山脉A的走向为____走向,其东、西侧的地形区分别是⑧____,④____。
(3)山脉E是____,其南、北侧的地形区分别是①____,②____。
(4)写出图中代号⑤⑥⑦的地形区名称⑤____,⑥____,⑦____。
【答案】(1) 西 东 西高东低
(2) 东北—西南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3) 昆仑山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4)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地形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山脉、河流、平原、高原和盆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由图可知,黄河发源于我国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向东依次流经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到第三级阶梯的华北平原,最后流入渤海。长江发源于我国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向东依次流经第二阶梯的四川盆地,第三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流入东海。所以长江、黄河的流向是自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说明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
(2)
读图可得,山脉A大兴安岭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是我国二三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其东侧⑧为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西侧④为内蒙古高原。
(3)
读图可得,山脉E是昆仑山脉是我国一二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其南侧为①为青藏高原,是世界山海拔最高的高原,北侧②为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4)
读图可得,图中⑤属于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⑥是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又称紫色盆地;⑦为云贵高原,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
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河和②河均发源于____高原,被誉为“水能宝库”的是____河(填序号),其丰富水能主要集中在____(上、中、下)游河段。
(2)有“地上河”之称的是____河(填序号),其泥沙主要来自____高原,治理“地上河”的关键是做好____(上、中、下)游河段的水土保持工作。
(3)我国B地区的河流绝大多数属于____(内流河或外流河),其汛期的早晚、长短与____(夏季风或冬季风)的进退密切相关。
(4)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____河。(填序号)
(5)图中⑤表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该河主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写简称)
【答案】(1) 青藏 ① 上
(2) ② 黄土 中
(3) 外流河 夏季风
(4)④
(5)新
【分析】本题以中国的河流为材料,涉及到长江、黄河、内流河、外流河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知识点,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
图中①是长江,②是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长江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其丰富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2)
②是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有“地上河”之称。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这里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下游水流平缓,泥沙沉积,形成了典型的“地上河”。所以治理“地上河”的关键是在黄河中游河段植树种草,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3)
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为外流区。相反,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我国的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内流区的河流较少。B地区位于东部地区,大多数河流水量大,流入海洋,属于①外流河。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夏季风的影响,随着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
(4)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因为珠江在我国的最南端,降雨带每年回来徘徊时会经过珠江两次,珠江的汛期一般在每年4月到9月期间。
(5)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主要流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省会为乌鲁木齐。
20.(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图是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吉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选择图中某一城市进行研学考察。出发前,思考了如下问题,请你将信息补充完整。
[备选城市档案]
(1)冬季最寒冷的城市是____,这里既是赏雪之城,又是避暑胜地。
(2)距海较远的城市是____,这里夏季气温高,年降水量____,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
(3)属于省级行政中心的城市是____,这里气温特点是全年____,有浪漫的海岛风情。
(4)属于高原山地气候的城市是____,这里地高天寒,雪山连绵。
[开启研学之旅]
(5)地理兴趣小组决定寒假期间研学考察,他们准备的物品有轻薄透气的衣服、防晒霜、遮阳帽、太阳镜等,他们选择的城市是____
【答案】(1)漠河
(2) 吐鲁番 少
(3) 海口 高温
(4)五道梁
(5)海口
【分析】本题以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不同气候的气候特点、影响等进行比较,考查学生分析区域地理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
读图可知,我国冬季气温最低,最寒冷的城市是漠河,这里既是赏雪之城,又是避暑胜地,因为这里纬度位置高,气温低。
(2)
读图可知,距海较远的城市是吐鲁番,这里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夏季气温高,年降水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
(3)
属于省级行政中心的城市是海口,是海南省省会,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特点是全年高温,有浪漫的海岛风情。
(4)
属于高原山地气候的城市是五道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海拔高,气温低,这里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5)
地理兴趣小组决定寒假期间研学考察,他们准备的物品有轻薄透气的衣服、防晒霜、遮阳帽、太阳镜等,因此他们选择的城市是海口,因为海口纬度位置低,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终年炎热,符合条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