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杨桃》第二课时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3、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藏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课堂元素导学流程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 随堂笔记
自学指导内容、学法、 互动策略内容、形式、 展示 方案内容、方式 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合作探究,自读自悟拓展想象 一、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二、分析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过渡:课文中作者提到那些人物?“我”到底怎样画杨桃的呢?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什么?2、父亲的教诲对我有什么影响?。3、 “同学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4、“老师”的神态变化有哪些?5、老师教诲有哪些?完成随堂笔记一三、同伴互助,汇报交流。1、第19自然段,老师和父亲的话语是那么相似。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2、读了作者的简介,你又有什么的体会?3、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让作者一生受用。了解了作者这次画杨桃的故事,你想对“我”,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说心里话。完成随堂笔记二。 分析课文,小组讨论交流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什么?2、父亲的教诲对我有什么影响?3、 “同学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4、“老师”的神态变化有哪些?5、老师教诲有哪些?同伴互助,,汇报交流。1、回顾全文,边读边画出父亲和老师的话语有哪些相同点?2、读了作者的简介,你又有什么的体会? 内容一、整体感知课文 边读边画出关于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教诲,思考给“我”带来的影响。内容二、深入理解课文1、父亲的教诲对我有什么影响?。2、“同学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老师”的神态变化有哪些?4、老师教诲有哪些?5、这节课教育我们看问题货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一、小组合作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 )3、“同学们”的态度刚开始是( ),后来是( )5、“老师”神态变化的词语( )6、老师的教诲有哪些( )二、同伴互助1、老师和父亲的话语是那么相似。相同的地方是( )他们不同之处是( )2、说说心里话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关小能手】
一、选词填空
严格 严肃
1、张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一向很( )。
2、小强没有完成作业,李老师( )地批评了他。
教育 教诲
1、山村的孩子渴望受到良好的( )。
2、虽然我离开母校多年了,可是老师们的( ),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 做 作 ]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 访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 躁 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果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 果然 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呼吸急促,不停的大声喘气。( )
(2)一眼望不到边。( )
(3)汹涌可怕的波涛。( )
(4)形容牵动人心,使人非常激动。( )
2、根据段文内容,回答问题。(2分)
(1)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我”指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他”是______________,“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老师的用意是( )
A、让俞伯牙再去找个人做老师。
B、创作不能离开现实生活,凭空想象是不可能有好的作品。
4、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