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题(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赤道 B.20°W经线和160°E经线
C.20°E经线和160°W经线 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答案】B
【详解】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160°E经线以西为东半球,20°W经线以西、160°E经线以东为西半球。B正确。故选B。
2.(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6357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答案】B
【详解】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B正确,故选B。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为6371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4万千米
4.某同学想用线绳量算赤道的长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线绳( )
A.水平绕地球一圈 B.通过地轴两端,绕地球一圈
C.连接地轴的两端 D.选取距两极距离相等的点绕地球一圈
5.上图可观察到的经度范围是( )
A.30 E150 W B.30 W150 W
C.0 180 D.0 180
【答案】3.A 4.D 5.C
【解析】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是最长的纬线;某同学想用线绳量算赤道的长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选取距两极距离相等的点绕地球一圈,D正确,A错误。通过地轴两端,绕地球一圈是经线的长度,B、C错误。故选D。
5.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经度。经度的变化规律为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读图分析可知,如图可观察到的经度范围是0°→向东18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北京冬奥会设7个大项,109个小项。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的崇礼县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腾讯地图是我国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一款知名的导航app,称为手机“导航神器”,假如你和你的朋友冬奥会期间,准备到延庆观看高山滑雪,自驾开车时,选择使用的地图可能是( )
A.中国政区图 B.北京地形图 C.数字地图 D.张家口市景区导游图
7.(承上)使用该地图时,通过缩、放屏幕查找路线,缩放屏幕时改变的是地图三要素中的( )
A.图例和注记 B.图幅面积 C.方向 D.比例尺
8.参会运动员从北京坐高铁去张家口,途中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下列图例中表示长城的是( )
A. B. C. D.
【答案】6.C 7.D 8.A
【解析】6.数字地图是可以在电子屏幕上显示的地图,自驾开车时,可以为我们进行导航,C正确;中国政区图是表示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地图,不符合题意,A错误;北京地形图是表示北京地形地势特征的地图,B错误;张家口市景区导游图是表示张家口旅游景点的地图,D错误。故选C。
7.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图例,指向标。B错误;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使用数字地图时,通过缩、放屏幕查找路线,改变的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不变,进而改变比例尺大小,D正确;图例和注记 、方向均未体现,AC错误。故选D。
8.A图例表示长城,A正确;B图例表示水库,B错误;C图例表示航海线,C错误;D图例表示常年河、湖,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不同种类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例如,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从导游图上找答案。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左图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右图是该校学生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华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镇( )
A.地处东北平原 B.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 C.粮画原料主要是稻米 D.水路交通便利
10.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
A.5千米 B.10千米 C.15千米 D.20千米
【答案】9.B 10.B
【解析】9.结合当地经纬度可以判断出,该镇位于华北平原,排除A;北京中心坐标大致为北纬40°,东经116°,结合图中所给当地经纬度可以判断,该镇位于北京西南方位,B正确;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粮画原料主要是小麦,排除C;读图可知,当地交通方式主要是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水运不便利,排除D。故选B。
10.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是从M学校至传统民居保护地这条线路,根据图中比例尺进行计算,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可以计算出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10千米,B正确。故选B。
【点睛】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第二次出舱活动拍摄的照片,由此看出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 B.椭圆形 C.球体 D.立方体
12.宇航员在太空中看见了湛蓝色的地球,原因是地球表面( )
A.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全部是海洋 C.陆地大于海洋 D.全部是陆地
【答案】11.C 12.A
【解析】11.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故选C。
1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所以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故选A。
【点睛】地球是一个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上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冰岛是位于北大西洋的海岛国家,有“冰火之国”的美誉。境内冰川、温泉、黑沙滩、火山地貌和冰雪资源丰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已成为该国第一大产业。下图示意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从纬度位置看,冰岛位于( )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中高纬度地区
14.冰岛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
A.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C.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15.冰岛的旅游资源中,与板块运动有关的是( )
A.黑沙滩、冰雪资源 B.温泉、火山地貌 C.年夜太阳、壮美极光 D.峡湾、冰川地貌
【答案】13.C 14.A 15.B
【解析】13.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由图可知,从纬度位置看,冰岛位于北纬65°附近,属于高纬度地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由图可知,冰岛位于欧洲,地处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两大板块交界地带,故A正确。故排除BCD,故选A。
15.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冰岛的旅游资源中,与板块运动有关的是温泉、火山地貌,故B正确;黑沙滩是由火山石形成的沙滩,但是冰雪资源与纬度位置有关,故A错误;午夜太阳、壮美极光与地球形状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有关,故C错误;峡湾、冰川地貌与海岸线的曲折和纬度位置有关,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运动对板块内部的影响较小,而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会发生张裂或碰撞挤压,所以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图一为“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图二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b字母代表的纬线是____(填名称)。
(2)与图一中①相对应的是图二中的____(填甲或乙或丙或丁),此时南极圈以内出现____现象。
(3)当地球运行到图二中的丙处时,其日期是____。
(4)2022年1月31日是今年的除夕,与此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____,此时昆明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
【答案】(1)赤道
(2) 乙 极夜
(3)9月23日前后
(4) 冬至 昼短夜长
【分析】本题以太阳直射点运动和地球公转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四季的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读图可知,在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图一中b字母代表的纬线,该纬线是赤道。
(2)
读图可知,图一中①位于北回归线上,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相对应的是图二中的乙地,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3)
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图二中的丙处时,其日期是9月23日前后,为北半球的秋分日。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1月31日是今年的除夕,与此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的我国云南省昆明市此时昼短夜长。
1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地理实践】
主题: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
资料一地理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动手制作地球仪模型的实践活动。首先,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然后利用地球仪模型演示地球自转。
资料二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及演示地球自转的步骤:
①用乒乓球、粗铁丝、彩色笔及钳子等如图制作地球仪模型;
②在地球仪模型上绘制出经线、纬线等;
③利用地球仪模型演示地球自转。
思考完成:
(1)根据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说出经线和纬线的形状和指示的方向。
(2)在演示地球自转的图中,标注南极和北极,并用阴影涂出夜半球。
(3)根据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4)仅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比较图中此刻A、B两地的气温,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经线形状半圆,指示方向南北;纬线形状圆圈(除极点外),指示方向东西。
(2)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或地方时的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4)A的气温高,B的气温低(或A比B的气温高)。
理由:A位于昼半球(白天),有太阳辐射,气温高;B位于夜半球(晚上),无太阳辐射,气温低。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仪模型为材料,涉及地球的经纬线、地球的自转方向、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
根据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可知,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形状半圆,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形状是圆圈(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的最北端是北极,最南端是南极,面对太阳的是白昼,背对太阳的是黑夜,画图如下:
(3)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站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站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
(4)
读图可知,A地气温高于B地。A地此时是白天,处于昼半球,有太阳辐射,气温较高;B地此时是黑夜,处于夜半球,没有无太阳辐射,气温低。
1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山峰⑤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750米 B.850米 C.950米 D.1050米
(2)下列四处中,⑦处地形部位为____________。
(3)图示比例尺说明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为________米。
(4)下列②④⑥⑦四处中,________(填序号)适合开展野外攀岩运动。
(5)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坡度:⑥处比④处陡 B.海拔:⑤处比⑧处高
C.气温:①点比③点高 D.纬度:溪水村比向阳镇低
(6)在图中判断方向的依据是 __________。
【答案】(1)B
(2)山谷
(3)500
(4)②
(5)D
(6)指向标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的判读、比例尺和方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
读图得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山峰⑤的海拔高度会处于800-900米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
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⑦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该地容易形成河流。
(3)
从图中数字式比例尺1:50000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
(4)
读图可知,②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④处为山坡,⑥处为山脊,为分水岭;⑦处为山谷,发育河流。④⑥⑦都不适合进行攀岩运动。
(5)
读图分析可知,从坡度来看,⑥处等高线稀疏,坡度比④处缓,A错误;从海拔来看,⑤处海拔为800-900米,⑧处为900-1000米,⑤处比⑧处低,B错误;从气温来看,①点海拔高,气温比③点低,C错误;从纬度来看,向阳镇位置偏北,溪水村比向阳镇低,D正确。故选D。
(6)
图中没有经纬网,有指向标,可以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19.(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______,分布______。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______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最为______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冲击。
(2)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______、滑坡、______。
(3)观察《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最严重的区域是______(填字母)--______地区; 我国洪涝多发区为______(填字母)--南方地区; 台风多发生在______地区; 广大的______(填字母)--西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为严重,图中______处受寒潮影响较小,原因是距寒潮源地远;C处为______不受寒潮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
(4)观察《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我国地质灾害多发, 那么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台湾地区地震频发;_____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其原因是我国东部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西南部又紧邻______板块,板块交界地带,______活跃,多发火山、地震。
【答案】(1) 多 广 频繁 严重
(2) 洪涝 台风 寒潮 地震 泥石流
(3) A 华北 B 东南沿海 D E 青藏高原 海拔高
(4) 华北 西北 西南 西南 亚欧 太平洋 印度洋 地壳运动
【分析】本题以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为材料,涉及了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课本知识掌握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
读图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另外,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
读图分析,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常见的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
(3)
读图分析,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区域是A——华北地区,主要发生在春季;我国洪涝多发区为B,即南方地区;台风多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广大的D——西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为严重,原因是距寒潮源地近,图中E处受寒潮影响较小,原因是距寒潮源地远;C处为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所以不受寒潮影响。
(4)
读图分析,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台湾地区地震频发;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我国东部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西南部又紧邻印度洋板块,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所以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
20.(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地理事物名称。大洲:A____B____C____D____大洋:E____F____
(2)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
(3)亚洲濒临的海洋北为____,东为____,南为____
(4)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原因是地球上____分是海洋、____分是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____半球。
【答案】(1)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印度洋 太平洋
(2)巴拿马运河
(3) 北冰洋 太平洋 印度洋
(4) 七 三 北、东 南、西
【分析】本大题以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和大洲分界线、海陆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被分隔成七大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阅读地图,A是亚洲,B是非洲,C是北美洲,D是南美洲,E是印度洋,F是太平洋。
(2)
阅读地图,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3)
阅读地图,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没有直接濒临大西洋。
(4)
阅读地图,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整个地球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所以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球体。阅读地图,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西半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题(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赤道 B.20°W经线和160°E经线
C.20°E经线和160°W经线 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2.(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6357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为6371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4万千米
4.某同学想用线绳量算赤道的长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线绳( )
A.水平绕地球一圈 B.通过地轴两端,绕地球一圈
C.连接地轴的两端 D.选取距两极距离相等的点绕地球一圈
5.上图可观察到的经度范围是( )
A.30 E150 W B.30 W150 W
C.0 180 D.0 180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北京冬奥会设7个大项,109个小项。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的崇礼县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腾讯地图是我国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一款知名的导航app,称为手机“导航神器”,假如你和你的朋友冬奥会期间,准备到延庆观看高山滑雪,自驾开车时,选择使用的地图可能是( )
A.中国政区图 B.北京地形图 C.数字地图 D.张家口市景区导游图
7.(承上)使用该地图时,通过缩、放屏幕查找路线,缩放屏幕时改变的是地图三要素中的( )
A.图例和注记 B.图幅面积 C.方向 D.比例尺
8.参会运动员从北京坐高铁去张家口,途中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下列图例中表示长城的是( )
A. B. C. D.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左图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右图是该校学生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华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镇( )
A.地处东北平原 B.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 C.粮画原料主要是稻米 D.水路交通便利
10.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
A.5千米 B.10千米 C.15千米 D.20千米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第二次出舱活动拍摄的照片,由此看出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 B.椭圆形 C.球体 D.立方体
12.宇航员在太空中看见了湛蓝色的地球,原因是地球表面( )
A.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全部是海洋 C.陆地大于海洋 D.全部是陆地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冰岛是位于北大西洋的海岛国家,有“冰火之国”的美誉。境内冰川、温泉、黑沙滩、火山地貌和冰雪资源丰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已成为该国第一大产业。下图示意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从纬度位置看,冰岛位于( )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中高纬度地区
14.冰岛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
A.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C.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15.冰岛的旅游资源中,与板块运动有关的是( )
A.黑沙滩、冰雪资源 B.温泉、火山地貌 C.年夜太阳、壮美极光 D.峡湾、冰川地貌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图一为“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图二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b字母代表的纬线是____(填名称)。
(2)与图一中①相对应的是图二中的____(填甲或乙或丙或丁),此时南极圈以内出现____现象。
(3)当地球运行到图二中的丙处时,其日期是____。
(4)2022年1月31日是今年的除夕,与此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____,此时昆明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
1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地理实践】
主题: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
资料一地理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动手制作地球仪模型的实践活动。首先,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然后利用地球仪模型演示地球自转。
资料二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及演示地球自转的步骤:
①用乒乓球、粗铁丝、彩色笔及钳子等如图制作地球仪模型;
②在地球仪模型上绘制出经线、纬线等;
③利用地球仪模型演示地球自转。
思考完成:
(1)根据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说出经线和纬线的形状和指示的方向。
(2)在演示地球自转的图中,标注南极和北极,并用阴影涂出夜半球。
(3)根据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4)仅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比较图中此刻A、B两地的气温,并简要说明理由。
1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山峰⑤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750米 B.850米 C.950米 D.1050米
(2)下列四处中,⑦处地形部位为____________。
(3)图示比例尺说明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为________米。
(4)下列②④⑥⑦四处中,________(填序号)适合开展野外攀岩运动。
(5)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坡度:⑥处比④处陡 B.海拔:⑤处比⑧处高
C.气温:①点比③点高 D.纬度:溪水村比向阳镇低
(6)在图中判断方向的依据是 __________。
19.(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______,分布______。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______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最为______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冲击。
(2)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______、滑坡、______。
(3)观察《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最严重的区域是______(填字母)--______地区; 我国洪涝多发区为______(填字母)--南方地区; 台风多发生在______地区; 广大的______(填字母)--西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为严重,图中______处受寒潮影响较小,原因是距寒潮源地远;C处为______不受寒潮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
(4)观察《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我国地质灾害多发, 那么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台湾地区地震频发;_____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其原因是我国东部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西南部又紧邻______板块,板块交界地带,______活跃,多发火山、地震。
20.(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地理事物名称。大洲:A____B____C____D____大洋:E____F____
(2)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
(3)亚洲濒临的海洋北为____,东为____,南为____
(4)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原因是地球上____分是海洋、____分是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____半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