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题(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四季变化段明显的地区(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赤道附近
【答案】B
【详解】地球公转运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产生了季节更替。热带地区(包括赤道附近)全年皆夏;寒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变化较小;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四季分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一年之中,北极地区极昼面积最大时的时间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1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答案】B
【详解】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两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AC错误;北半球,在一年之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时间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整个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面积最大,故B正确。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极地区是极夜,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3.(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B.地球表面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C.南极地区是海洋,北极地区是陆地
D.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答案】D
【详解】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故A错误;地球表面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故B错误;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故C错误;赤道自西向东依次穿过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4.(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陆和大洋是( )
A.南极洲、北冰洋 B.亚洲、太平洋 C.大洋洲、印度洋 D.北美洲、大西洋
【答案】A
【详解】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极点和北极点,北冰洋环绕北极点,南极洲环绕南极点,因此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A正确;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排除B;与印度洋、大西洋、北美洲无关,排除CD;故选A。
5.(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原因是( )
A.沧海桑田 B.填海造陆 C.大陆漂移 D.人类活动
【答案】A
【详解】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沧海变成桑田,海陆变迁,A正确;喜马拉雅山的变化是自然的作用,与人工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无关,BD错误;喜马拉雅山并没有发生位移变化,C错误。故选A。
6.(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汤加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并引发多种灾害。汤加位于( )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D.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答案】A
【详解】汤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导致火山喷发。故选A。
7.(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关于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能够总结出的规律是( )
A.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答案】D
【详解】读图可知,北半球南部纬度低,气温高,越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即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D正确,故选D。
8.(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各地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很大,被称为世界“干极”的是( )
A.乞拉朋齐 B.阿塔卡马沙漠 C.火烧寮 D.托克逊
【答案】B
【详解】位于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因处于暖湿气流的背风导致降水少。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9.(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答案】B
【详解】山体高大,山脚下与山顶的相对高差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也出现相应的变化,不同的高度上气候特点不同,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故选:B。
10.(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B.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C.陆地气温日较差小于海洋 D.陆地气温年较差小于海洋
【答案】B
【详解】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A错误。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B正确。陆地吸热和放热的速度都比较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大于海洋,CD错误。故选B。
【点睛】
11.(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中资料,可确定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答案】C
【详解】通过气温曲线图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如果该地最热月在7月,说明该地是北半球;如果最热月在1月,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通过气温和降水都不能判断东西半球,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最热月是在7月,是位于北半球,故选C。
【点睛】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12月30日公布的十大年度热词中,碳中和位列其中。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结合图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有关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臭氧层遭到破坏
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D.沿海低地被淹没
13.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行为是( )
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乘坐私家车上学 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答案】12.B 13.C
【解析】12.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等,故ACD正确;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而非温室气体排放,故B错误。本题为否定式设问,故选B。
13.要实现“碳中和”,就要倡导绿色、低能耗的生活方式,如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按需点餐光盘行动、节约纸张双面使用等,故ABD正确;乘坐私家车上学会导致路上车辆过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等问题,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错误。本题为否定式设问,故选C。
【点睛】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而导致臭氧层遭到破坏的是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14.(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行为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植树造林 B.排放工业废气
C.燃烧煤炭 D.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A
【详解】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阻挡沙尘,从而提高空气质量,因此植树造林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A正确。排放工业废气、燃烧煤炭、燃放烟花爆竹均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排除B、C、D。故选A。
【点睛】
1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下列对气候形成原因的叙述中,主要属于地形地势因素影响的是( )
A.青藏高原和同纬度的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高寒少雨
B.温带大陆东岸和西岸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特征差异大
C.赤道附近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类型为主,两极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寒带气候
D.工业化以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和同纬度的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高寒少雨,主要由于地形地势因素不同引起的,A正确。温带大陆东岸和西岸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特征差异大,是由于海陆位置因素引起的,B错误。赤道附近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类型为主,两极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寒带气候,是由于纬度位置因素引起的,C错误。工业化以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D错误。故选A。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上甲和乙两条线上加上箭头分别表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2)写出地球公转到A、B、C、D四个位置时,北半球四个节气。A____;B____;C____;D____。
【答案】(1)
(2)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载体,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相关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和绘图能力。
(1)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从正面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公转图中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如下图:
(2)
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A位置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当地球位于C位置时,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当地球位于D位置时,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
17.(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东西半球看,图中甲为________半球,乙为________半球。
(2)B大洲是________,F大洲是________。
(3)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位于________大洲。(填字母)
(4)A和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名称)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D是________。(填名称)
(6)面积最大的大洋②是________。
(7)纬度最高的大洋④是_________。
【答案】(1) 西 东
(2) 南美洲 大洋洲
(3)D
(4)巴拿马运河
(5)亚洲
(6)太平洋
(7)北冰洋
【分析】 本题以世界海陆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地球的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大洲分界线、各大洲大洋的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1)西半球主要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东半球主要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因此图甲为西半球,图乙为东半球。
(2)由图可知,B大洲位于西半球,为南美洲;F大洲位于东半球,为大洋洲。
(3)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图中D大洲。
(4)A为北美洲,B为南美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D,D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F,为大洋洲。
(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②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7)四大洋中,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它也是面积最小、最浅、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1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逐渐降低,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因素是__________。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__________(平直/曲折),是因为南半球的__________(海洋/陆地)面积大。
(3)AB两地1月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__________。
(4)1月悉尼的平均气温约是__________℃,正值__________(季节)
【答案】 低纬 两极(高纬) 纬度因素 平直 海洋 A 低 20 夏季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地球表面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高纬地区太阳辐射弱,气温低。因此世界1月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因素是纬度因素。
(2)读图可知,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3)图中A地位于北太平洋,B地位于北美大陆,两地1月平均气温较高的是A地,由此可知,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反之,夏季海洋气温比陆地低。
(4)图中1月悉尼的平均气温约是20℃。南北半球季节相反,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是冬季。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9.(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_____地。
(2)甲、乙两地中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______地。
(3)甲、乙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
(4)我们家乡湖北随州接近上图甲、乙两地中的________地(甲、乙),属于________气候。
【答案】(1) 甲 乙
(2)乙
(3)降水集中在夏季
(4) 乙 亚热带季风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两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两地最低气温的比较、年较差的比较、降水总量的比较、降水季节分布特点、气候类型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得,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甲地,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计算可知,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乙地。
(2)由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中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乙地。
(3)由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
(4)湖北省随州的气候特点接近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0.(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柴静的纪录片视频《穹顶之下》被大量转发,该视频是当前对雾霾报道最综合的一个纪录片,该纪录片以情感定位到个人社会的责任感的共鸣转化,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环境意识,它短时间获得的关注度和传播量可以和《舌尖上的中国》匹敌.
(1)雾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空气质量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表示.
(2)雾霾多发生在 春 季.雾霾的出现与风力、气压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会引发雾霾,如: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例).
(3)改善雾霾我们在行动,说出哪些措施可以改善雾霾.(列举两例)例一:________.例二:________.
【答案】(1)污染指数(2)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3)减少机动车数量;绿色出行
【详解】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1)空气质量高低看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2)空气质量高低,既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
(3)雾霾的主要危害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是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二是对交通产生的危害,改善雾霾我们在行动,我们可以减少机动车数量;绿色出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点睛】认识雾霾,知道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如何治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题(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四季变化段明显的地区(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赤道附近
2.(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一年之中,北极地区极昼面积最大时的时间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1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B.地球表面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C.南极地区是海洋,北极地区是陆地
D.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4.(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陆和大洋是( )
A.南极洲、北冰洋 B.亚洲、太平洋 C.大洋洲、印度洋 D.北美洲、大西洋
5.(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原因是( )
A.沧海桑田 B.填海造陆 C.大陆漂移 D.人类活动
6.(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汤加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并引发多种灾害。汤加位于( )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D.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7.(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关于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能够总结出的规律是( )
A.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8.(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各地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很大,被称为世界“干极”的是( )
A.乞拉朋齐 B.阿塔卡马沙漠 C.火烧寮 D.托克逊
9.(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10.(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B.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C.陆地气温日较差小于海洋 D.陆地气温年较差小于海洋
11.(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中资料,可确定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12月30日公布的十大年度热词中,碳中和位列其中。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结合图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有关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臭氧层遭到破坏
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D.沿海低地被淹没
13.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行为是( )
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乘坐私家车上学 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14.(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行为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植树造林 B.排放工业废气
C.燃烧煤炭 D.燃放烟花爆竹
1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下列对气候形成原因的叙述中,主要属于地形地势因素影响的是( )
A.青藏高原和同纬度的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高寒少雨
B.温带大陆东岸和西岸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特征差异大
C.赤道附近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类型为主,两极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寒带气候
D.工业化以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上甲和乙两条线上加上箭头分别表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2)写出地球公转到A、B、C、D四个位置时,北半球四个节气。A____;B____;C____;D____。
17.(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东西半球看,图中甲为________半球,乙为________半球。
(2)B大洲是________,F大洲是________。
(3)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位于________大洲。(填字母)
(4)A和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名称)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D是________。(填名称)
(6)面积最大的大洋②是________。
(7)纬度最高的大洋④是_________。
1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逐渐降低,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因素是__________。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__________(平直/曲折),是因为南半球的__________(海洋/陆地)面积大。
(3)AB两地1月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__________。
(4)1月悉尼的平均气温约是__________℃,正值__________(季节)
19.(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_____地。
(2)甲、乙两地中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______地。
(3)甲、乙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
(4)我们家乡湖北随州接近上图甲、乙两地中的________地(甲、乙),属于________气候。
20.(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柴静的纪录片视频《穹顶之下》被大量转发,该视频是当前对雾霾报道最综合的一个纪录片,该纪录片以情感定位到个人社会的责任感的共鸣转化,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环境意识,它短时间获得的关注度和传播量可以和《舌尖上的中国》匹敌.
(1)雾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空气质量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表示.
(2)雾霾多发生在 春 季.雾霾的出现与风力、气压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会引发雾霾,如: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例).
(3)改善雾霾我们在行动,说出哪些措施可以改善雾霾.(列举两例)例一:________.例二: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