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题(能力卷)(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题(能力卷)(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1 10:31: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题(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7月1日上午10时,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身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东三区)的小明想要观看庆典直播,那么他应选择在( )观看。
A.7月1日5时 B.7月1日15时 C.6月30日5时 D.6月30日15时
【答案】A
【详解】东八区与东三区相差5个时区,也就是相差5个小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时,身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东三区)的小明想要收看现场直播,应选择的时间是7月1日10时-5时=7月1日5时。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我们广安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我们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我们会发现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德国足球赛现场直播
【答案】D
【详解】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德国足球赛现场直播描述的是时间差异,该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形成的,D正确,ABC中的现象都是地球公转运动形成的,故选D。
3.(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乌克兰欲从美国购买大型军事装备,若从美国最大的海港纽约出发,通过海洋运输最短路线必经的大洋和海峡是( )
A.太平洋、白令海峡 B.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C.大西洋、土耳其海峡 D.北冰洋、德雷克海峡
【答案】C
【详解】美国纽约位于美国的西海岸,从纽约出发到乌克兰的最短航线为: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黑海-乌克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土耳其海峡沟通地中海与黑海。
4.(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上海陆比是( )
A.各占1/2 B.1/4是海洋 C.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D.2/3是陆地
【答案】C
【详解】世界上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为7: 3,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上的事物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如板块在运动,海陆在变迁。读局部板块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阿尔卑斯山脉 B.④为红海 C.⑥非洲板块 D.⑦为欧亚板块
6.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山脉和②山脉分别位于两大板块上
B.②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C.③海在不断地缩小,可推知,几千万年后这个海域可能消失
D.④海在不断地扩张,可推知,几千万年后这个海域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答案】5.D 6.A
【解析】5.据图可知,图中①位于欧洲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A叙述正确;④为苏伊士运河南部的红海,B叙述正确;⑥为主要包括非洲的非洲板块,C叙述正确;⑦为主要包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大洋洲的的印度洋板块,D叙述错误。故选D。
6.图中①阿尔卑斯山脉和②喜马拉雅山脉都位于亚欧板块上,故A叙述错误;②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B叙述正确;③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面积在不断地缩小,该海域几千万年后可能消失,故C叙述正确;④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其面积扩大,几千万年后这个海域可能成为新的大洋,故D叙述正确。故选A。
【点睛】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板块运动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运动方式,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张裂拉伸形成海洋或裂谷。
(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古诗词痘合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滚滚长江东逝水”说明我国地势(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8.“黄时节家家雨”。按成因分类,这种降水类型属于( )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答案】7.B 8.C
【解析】7.“滚滚长江东逝水”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8.降雨的成因有很多,如“黄时节家家雨”是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僵持不下造成长时间的降水,属于锋面雨;地形雨是受山脉阻挡抬升形成的降水,对流雨通常出现在热带地区或气温高的夏季时,强烈的对流上升形成的降水,台风雨一般出现在热带气旋影响的沿海地区,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点睛】我国是一个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的国家,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
9.(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天气预报:抚顺12月11日气温为-15-2℃,-15℃是指一天中( )时候的气温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日落之后 D.早晨8时
【答案】B
【详解】一天当中气温最高温出现在地方时下午2点,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抚顺12月11日气温为-15-2℃,-15℃是指最低温,一般在日出前后,根据题意排除ACD,故选B。
1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甲、乙坡降水情况那种说法正确( )
A.甲坡降水多 B.乙坡降水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答案】A
【详解】读图可知,甲位于山地迎风坡,暖湿气流遇到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A正确;乙地位于山地背风坡,受山脉的阻挡降水稀少,排除BCD;故选A。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下列关于降水的描述,符合上图的是( )
A.6月降水最多 B.降水集中在夏季
C.各月降水分布均匀 D.降水集中在6~9月
12.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纬度因素 D.洋流因素
【答案】11.D 12.C
【解析】11.由图可知,从图中气候可以看出,该地7月降水量最多,故A错误。降水集中丰6、7、8、9四个月,包括夏季和秋季,故B错误、D正确。各月的降水很不均匀,属于季风气候,故C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12.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各月的气温均在30℃以上,从热量带来看,属于热带,这是由于该地纬度低、终年高温,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地形、海陆和洋流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清洁能源,不包括(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煤、石油
14.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B.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C.清洁能源,低碳转型 D.因地制宜,科技兴农
【答案】13.D 14.C
【解析】13.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煤炭和石油不属于清洁能源。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读图可知,图中漫画说明的是“碳达峰”。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的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清洁能源,低碳转型,故C正确。保护耕地、垃圾分类和科技兴农对减少二氧化碳的作用不大,故ABD错误。故选C。
【点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推动力,不仅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15.(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14年11月5日-11日,中国在北京怀柔雁栖湖湖心岛主办APEC峰会。在A 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下列哪些措施可有效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 )
①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④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的减排意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雾霾的有害成分主要来自汽车、工厂、家庭燃烧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其危害非常大。有效减少雾霾天气形成的措施有:减少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大力削减工业废气的排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倡导绿色出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的减排意识等。但不能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①错误。故选A。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公转至A处时,日期是____ 前后,太阳直射点在____,北极圈内有____现象。
(3)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中____点和____点之间,这一天临沂的昼夜长短情况____。
【答案】(1)
(2) 12月22日 南北归线 极夜
(3) C D 昼长夜短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地球公转的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月1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中C点(夏至日)和D点(秋分日)之间,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半球,山东省临沂昼长夜短。
17.(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__,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__。
(2)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这两大板块发生碰撞、__________、隆起形成的。
(3)2021年10月24日我国台湾宜兰发生6.3级地震,该地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属于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2021年9月16日,我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属于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4)红海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将形成新的大洋,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原因__________。
【答案】(1) 稳定 活跃
(2)挤压
(3) 太平洋 亚欧(顺序可调换)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4) 非洲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发生张裂运动,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板块构造学说内容、板块运动的影响、六大板块的分布、主要火山地震带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
据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由于这两大板块不断发生碰撞、挤压、隆起形成。
(3)
读图可知,我国台湾省位于亚欧(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之间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同时也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四川位于我国西南部,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4)
读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边界,板块不断张裂拉伸,红海的面积将不断扩大,将形成新的大洋。
18.(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人们常用“问寒问暖”表示相互关心,其实“寒”和“暖”在世界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南半球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影响因素是____。
(2)图中A、B两地大致在同一纬线上,两地中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导致这种气温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3)E地的年降水量在____毫米以上,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____毫米以下。
(4)由“南半球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可推测,世界降水的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____,大陆东岸降水____。
(5)与图中E地吻合的世界降水规律是( )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  B.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
C.极地地区降水少    D.南回归线附近,降水东岸多
【答案】 低纬向高纬递减(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位置 B 地形 2000 200 多 少 少 多 A
【解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3、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4、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详解】(1) 读图可知:由“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由低纬向高 纬递减(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2)图中A、B两地大致在同-纬线上,两地中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B地,导致这种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3) E地的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4)由“南半球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可推测,世界降水的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5)读图可知,E地位于赤道附近,是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A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世界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读图记忆解答。
1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结合“印度孟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孟买的月平均气温在________℃以上,可以断定该城市位于________带。
(2)该城市的降水量集中在________月至________月,当地的盛行风向为________风,由于该风从________洋带来丰富的降水,形成该地的________季。
(3)________月至次年的5月,当地的盛行风向为________风,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形成该地的________季。
(4)在这两种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
【答案】(1) 25 热
(2) 6 9 西南 印度 雨
(3) 10 东北 旱
(4) 热带季风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分析】本题以印度为材料,涉及印度的气温、降水、气候特征及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1)
由气候类型图可以看出,孟买月平均气温在25°C以上,大致在27°C左右,属于热带。
(2)
由气候类型图可知,孟买的主要降水集中于6月到9月,其降水主要受到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雨季。
(3)
在降水较少的季节,主要是在10月到次年5月,由于盛行从陆地吹响海洋的东北季风,气流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
(4)
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点睛】印度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20.(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气候与人类】
气候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气候。据图及所学知识,探究完成问题。
探究一: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与饮食:与②地相比,①地____较少,气温较____,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惯。
(2)气候与民居:③地传统民居“阿以旺”为平顶设计,与该地____(气候特征)有关。
(3)气候与农业:④地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是____。
探究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暖。2020年1月份,南极地区最高气温首次突破20℃。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
(4)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有____。
(5)我国预计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献计献策:____。
【答案】(1) 降水 低
(2)干旱
(3)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较为充足。
(4)极地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没;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加。
(5)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强政府监管,控制工厂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
【分析】本题以一期“气候与人类”知识专题黑板报为材料,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在把握气候要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实现“碳中和”的措施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解答即可。
(1)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与②南方地区相比,①北方地区的降水较少,气温较低,适合耐寒小麦生长,所以当地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南方则以喜湿热的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
(2)
③西北地区传统民居“阿以旺”为平顶设计,与当地全年降水稀少的气候特征有关,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
(3)
④青藏地区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适合种植农作物。
(4)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加。
(5)
为顺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国家可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增加吸收二氧化碳;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推广使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题(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7月1日上午10时,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身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东三区)的小明想要观看庆典直播,那么他应选择在( )观看。
A.7月1日5时 B.7月1日15时 C.6月30日5时 D.6月30日15时
2.(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我们广安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我们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我们会发现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德国足球赛现场直播
3.(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乌克兰欲从美国购买大型军事装备,若从美国最大的海港纽约出发,通过海洋运输最短路线必经的大洋和海峡是( )
A.太平洋、白令海峡 B.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C.大西洋、土耳其海峡 D.北冰洋、德雷克海峡
4.(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上海陆比是( )
A.各占1/2 B.1/4是海洋 C.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D.2/3是陆地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上的事物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如板块在运动,海陆在变迁。读局部板块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阿尔卑斯山脉 B.④为红海 C.⑥非洲板块 D.⑦为欧亚板块
6.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山脉和②山脉分别位于两大板块上
B.②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C.③海在不断地缩小,可推知,几千万年后这个海域可能消失
D.④海在不断地扩张,可推知,几千万年后这个海域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古诗词痘合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滚滚长江东逝水”说明我国地势(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8.“黄时节家家雨”。按成因分类,这种降水类型属于( )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9.(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天气预报:抚顺12月11日气温为-15-2℃,-15℃是指一天中( )时候的气温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日落之后 D.早晨8时
1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甲、乙坡降水情况那种说法正确( )
A.甲坡降水多 B.乙坡降水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下列关于降水的描述,符合上图的是( )
A.6月降水最多 B.降水集中在夏季
C.各月降水分布均匀 D.降水集中在6~9月
12.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纬度因素 D.洋流因素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清洁能源,不包括(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煤、石油
14.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B.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C.清洁能源,低碳转型 D.因地制宜,科技兴农
15.(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14年11月5日-11日,中国在北京怀柔雁栖湖湖心岛主办APEC峰会。在A 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下列哪些措施可有效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 )
①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④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的减排意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公转至A处时,日期是____ 前后,太阳直射点在____,北极圈内有____现象。
(3)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中____点和____点之间,这一天临沂的昼夜长短情况____。
17.(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__,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__。
(2)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这两大板块发生碰撞、__________、隆起形成的。
(3)2021年10月24日我国台湾宜兰发生6.3级地震,该地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属于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2021年9月16日,我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属于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4)红海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将形成新的大洋,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原因__________。
18.(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人们常用“问寒问暖”表示相互关心,其实“寒”和“暖”在世界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南半球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影响因素是____。
(2)图中A、B两地大致在同一纬线上,两地中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导致这种气温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3)E地的年降水量在____毫米以上,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____毫米以下。
(4)由“南半球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可推测,世界降水的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____,大陆东岸降水____。
(5)与图中E地吻合的世界降水规律是( )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  B.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
C.极地地区降水少    D.南回归线附近,降水东岸多
1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结合“印度孟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孟买的月平均气温在________℃以上,可以断定该城市位于________带。
(2)该城市的降水量集中在________月至________月,当地的盛行风向为________风,由于该风从________洋带来丰富的降水,形成该地的________季。
(3)________月至次年的5月,当地的盛行风向为________风,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形成该地的________季。
(4)在这两种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
20.(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气候与人类】
气候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气候。据图及所学知识,探究完成问题。
探究一: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与饮食:与②地相比,①地____较少,气温较____,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惯。
(2)气候与民居:③地传统民居“阿以旺”为平顶设计,与该地____(气候特征)有关。
(3)气候与农业:④地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是____。
探究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暖。2020年1月份,南极地区最高气温首次突破20℃。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
(4)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有____。
(5)我国预计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献计献策: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