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1 10:42: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A)(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2 射阳县一模)以大兴安岭为界,其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分析】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
【解答】解: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也是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故选:A。
2.(2022春 邢台期末)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
A.巴西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德干高原
【分析】黄土高原的主要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地貌发育,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解答】解: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祁连山,北至长城,南邻秦岭,面积不如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故选:C。
3.(2022 凤凰县一模)我国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部高 D.北高南低
【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我国的山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3.
【解答】解:我国地势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故选:B。
4.(2021秋 新民市期末)寒假期间,小李随父母外出.到达目的地时身上的单衣换成了厚厚的棉衣.小李一家人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  )
A.从海南岛到沈阳 B.从拉萨到北京
C.从济南到乌鲁木齐 D.从香港到成都
【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解答】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寒假期间,小李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身上的单衣换成厚厚的棉衣,说明小李一家冬季自我国温暖的南方到北方旅行。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1秋 武山县期末)从干湿状况来分析,新疆大部分地区属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分析】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解答】解:新疆远离海洋,加上山脉对暖湿气流的阻隔,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干旱地区。
故选:D。
6.(2021秋 乌兰察布期末)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
A.漠河和海南岛 B.漠河和吐鲁番盆地
C.哈尔滨和吐鲁番盆地 D.拉萨和漠河
【分析】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
【解答】解: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是漠河,黑龙江省最北部的漠河镇,在中国的最北部,最低气温达零下52.3℃;我国夏季最热的是吐鲁番盆地,该地是我国记录到的最高气温出现的地方,有著名的“火焰山”。
故选:B。
7.(2021秋 双滦区期末)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干旱地区适合森林的生长
B.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
C.南方湿润地区的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
D.北方半湿润地区的居民爱吃面食
【分析】依据各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气候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北方以半湿润地区为主,降水较少,主要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面食成为北方人们的主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2秋 昂昂溪区校级月考)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夏秋多、冬春少
B.均匀分布
C.内陆多、沿海少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解答】解: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故选:D。
9.(2021秋 鹿邑县期末)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寒带气候
【分析】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点,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
故选:C。
10.(2021秋 威宁县期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河流
【分析】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气候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解答】解: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橘的生长,而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度达不到橘的生长条件。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1秋 浚县期末)“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  )影响重大。
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交通出行 D.工业生产
【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解答】解: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指气候方面的成语。
故选:B。
12.(2022春 沿河县期中)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土壤
【分析】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
【解答】解:造成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差异;东部地区距海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而西部地区由于距海远,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故选:A。
13.(2022春 岷县期中)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对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段①水能丰富 B.河段②不利于水运
C.河段③已成地上河 D.图中水利枢纽是小浪底
【分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千米2,年径流量约10000亿米3,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解答】解:长江①上游流经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②中游。长江出三峡后,进入平原地区,在920多千米的流程中,落差约40米,流速锐减,加之众多支流汇入,形成蜿蜒曲折的河道,沿江两侧湖泊星罗棋布。这一河段的荆江曲流甚多,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历史上水患频发。长江从湖口到入海口为③下游。这一江段流程超过840千米,落差不足20米,水流平稳,江面开阔,不少河段江面宽度超过10千米。长江入海处,江面宽度超过80千米,呈现出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图中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于2009年竣工,总装机容量为1 820万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故选:A。
14.(2021秋 南丹县期末)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
A.都受夏季风影响,同时西部还受夏季增温的影响
B.夏季普遍高温,降水较多
C.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内流区受夏季气温高的影响
D.都受夏季风的影响
【分析】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河流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到了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大,形成丰水期;外流河大多分布在季风区,河流水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到了夏季我国降水丰富,形成丰水期,由此可见外流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内流区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解答】解: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内流区受夏季气温高的影响,外流河的水域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内流河的水域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
故选:C。
15.(2021秋 建华区期末)《长江之歌》歌词“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中的“高山”和“大海”分别是(  )
A.巴颜喀拉山 东海 B.唐古拉山  渤海
C.巴颜喀拉山 渤海 D.唐古拉山  东海
【分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 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千米2,年径流量约10 000亿米3,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解答】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故“高山”和“大海”分别是唐古拉山和东海。
故选:D。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6.(2021秋 宽城县期末)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A  阿尔泰 山脉;B  天山 山脉;C  昆仑 山脉;D  秦岭 。
(2)其中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B (填字母),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是  C (填字母)。
(3)高原:E  内蒙古 高原;F  云贵 高原。
(4)盆地:G  四川 盆地。
(5)平原:L  东北 平原。
(6)丘陵:M  东南 丘陵。
(7)写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山脉B北侧是  准噶尔 盆地;南侧是  塔里木 盆地。山脉C南侧是  青藏 高原和  柴达木 盆地。
【分析】(1)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平原、盆地、高原、丘陵镶嵌其中。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为: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的一列是台湾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是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小兴安岭等。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解答】解:(1)读图可知:A是阿尔泰山脉;B是天山山脉;C是昆仑山脉;D是秦岭。
(2)其中东西走向的山脉是B天山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是C昆仑山脉。
(3)高原E是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F是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
(4)盆地G是四川盆地,是我国最湿润的盆地。
(5)平原L是东北平原,是我国的第一大平原。
(6)丘陵M为东南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7)山脉B为天山山脉,北侧是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山脉C是昆仑山脉,南侧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
故答案为:
(1)阿尔泰;天山;昆仑;秦岭;
(2)B;C;
(3)内蒙古;云贵;
(4)四川;
(5)东北;
(6)东南;
(7)准噶尔;塔里木;青藏;柴达木。
17.(2021秋 望城区期末)读“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和“中国干湿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D代表的干湿地区名称是  干旱地区 。
(2)干湿地区A、B之间分界线大致是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干湿地区B、C之间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一致。
(3)由此可知,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4)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其中,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的特点。
【分析】根据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我国划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其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半湿润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与800毫米之间,半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与200毫米之间,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我国不同地区的年降水量不同,其气候类型不同。据图中不同字母的位置解答。
【解答】解:(1)读图可得,A是湿润地区,B是半湿润地区,C是半干旱地区,D是干旱地区。
(2)A湿润地区与B半湿润地区之间分界线大致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干湿地区B、C之间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一致。
(3)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
(4)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其中,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故答案为:
(1)干旱地区;
(2)800;
(3)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18.(2021秋 霍邱县期末)我国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读中国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箭头代表盛行风的风向,①②是影响我国的  夏 (冬或夏)季风,它们分别来自太平洋和  印度洋 。受①②盛行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高温多雨 。
(2)受此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夏季 (季节),其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  旱涝 灾害。
(3)图中E区域降水多,F区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的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分别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性质温暖湿润,受其影响可带来较丰富的降水。但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山脉的阻挡),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少 。
【分析】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读图,①在太平洋,吹来的是东南风;②是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两者都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夏季风。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多雨。
(2)我国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近,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夏季风强,降水多,夏季风弱,降水少,季风强弱不稳定导致旱涝灾害发生。
(3)读图,E地我国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近,分别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温暖湿润,降水偏多;F地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加上山脉的阻挡),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故答案为:
(1)夏;印度洋;高温多雨;
(2)夏季;旱涝;
(3)我国的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分别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性质温暖湿润,受其影响可带来较丰富的降水。但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山脉的阻挡),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少。
19.(2021秋 天峨县期末)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长江、黄河略图”(如图),回答问题。
(1)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  青海省 (省级行政区),黄河最终注入(A)  渤 海;
(2)长江干流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B)  三峡水利枢纽 ;
(3)黄河中游由于流经  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举世闻名的“ 地上河 ”。
【分析】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解答】解:(1)长江、黄河共同发源的省区A是青海省,黄河最终注入A渤海;长江最终注入东海。
(2)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干流建有世界上最大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巫山附近。
(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故答案为:
(1)青海省;渤;
(2)三峡水利枢纽;
(3)黄土;地上河。
20.(2021秋 济南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入秋以来,长江流域出现持续降雨天气。针对严峻复杂的秋汛形势,长江委于9月27日﹣28日连续召开会商会,分析研判流域秋汛发展态势,安排部署防御工作。
材料二 长江水系图。
(1)支流名称:A  嘉陵江 ;B  汉江 ;C  赣江 。
(2)D湖泊的名称是  洞庭湖 ,它位于长江的  中 游河段,它曾经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后来面积不断缩小。简述其面积不断缩小的人为原因  上游乱砍滥伐,导致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
(3)图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沿河分布 ,简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
(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下面列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一些重要原因,请提出相应的防洪对策(措施)。
原因 防洪对策(措施)
上中游水土流失是导致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
河道弯曲,泥沙淤积严重,泄洪不畅 裁弯取直
围湖造田使天然湖泊面积减小,蓄洪能力降低 ②
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兴修水库
① 植树造林 ;② 退耕还湖 。
【分析】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A是嘉陵江;B是汉江;C是赣江。
(2)D湖泊的名称是洞庭湖,它位于长江的中游河段,它曾经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后来面积不断缩小。面积不断缩小的人为原因是:上游乱砍滥伐,导致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3)长江流域的城市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主要自然原因是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4)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是导致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河道弯曲,泥沙淤积严重,泄洪不畅,采取的措施是裁弯取直;围湖造田使天然湖泊面积减小,蓄洪能力降低,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湖;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采取的措施是兴修水库。
故答案为:
(1)嘉陵江;汉江;赣江;
(2)洞庭湖;中;上游乱砍滥伐,导致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3)沿河分布;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4)植树造林;退耕还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A)(原卷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2 射阳县一模)以大兴安岭为界,其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2.(2022春 邢台期末)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
A.巴西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德干高原
3.(2022 凤凰县一模)我国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部高 D.北高南低
4.(2021秋 新民市期末)寒假期间,小李随父母外出.到达目的地时身上的单衣换成了厚厚的棉衣.小李一家人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  )
A.从海南岛到沈阳 B.从拉萨到北京
C.从济南到乌鲁木齐 D.从香港到成都
5.(2021秋 武山县期末)从干湿状况来分析,新疆大部分地区属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6.(2021秋 乌兰察布期末)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
A.漠河和海南岛 B.漠河和吐鲁番盆地
C.哈尔滨和吐鲁番盆地 D.拉萨和漠河
7.(2021秋 双滦区期末)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干旱地区适合森林的生长
B.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
C.南方湿润地区的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
D.北方半湿润地区的居民爱吃面食
8.(2022秋 昂昂溪区校级月考)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夏秋多、冬春少
B.均匀分布
C.内陆多、沿海少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9.(2021秋 鹿邑县期末)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寒带气候
10.(2021秋 威宁县期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河流
11.(2021秋 浚县期末)“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  )影响重大。
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交通出行 D.工业生产
12.(2022春 沿河县期中)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土壤
13.(2022春 岷县期中)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对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段①水能丰富 B.河段②不利于水运
C.河段③已成地上河 D.图中水利枢纽是小浪底
14.(2021秋 南丹县期末)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
A.都受夏季风影响,同时西部还受夏季增温的影响
B.夏季普遍高温,降水较多
C.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内流区受夏季气温高的影响
D.都受夏季风的影响
15.(2021秋 建华区期末)《长江之歌》歌词“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中的“高山”和“大海”分别是(  )
A.巴颜喀拉山 东海 B.唐古拉山  渤海
C.巴颜喀拉山 渤海 D.唐古拉山  东海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6.(2021秋 宽城县期末)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
(2)其中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填字母),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是    (填字母)。
(3)高原:E    高原;F    高原。
(4)盆地:G    盆地。
(5)平原:L    平原。
(6)丘陵:M    丘陵。
(7)写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山脉B北侧是    盆地;南侧是    盆地。山脉C南侧是    高原和    盆地。
17.(2021秋 望城区期末)读“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和“中国干湿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D代表的干湿地区名称是    。
(2)干湿地区A、B之间分界线大致是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干湿地区B、C之间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一致。
(3)由此可知,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4)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其中,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的特点。
18.(2021秋 霍邱县期末)我国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读中国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箭头代表盛行风的风向,①②是影响我国的    (冬或夏)季风,它们分别来自太平洋和    。受①②盛行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
(2)受此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节),其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    灾害。
(3)图中E区域降水多,F区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19.(2021秋 天峨县期末)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长江、黄河略图”(如图),回答问题。
(1)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    (省级行政区),黄河最终注入(A)    海;
(2)长江干流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B)    ;
(3)黄河中游由于流经    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举世闻名的“   ”。
20.(2021秋 济南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入秋以来,长江流域出现持续降雨天气。针对严峻复杂的秋汛形势,长江委于9月27日﹣28日连续召开会商会,分析研判流域秋汛发展态势,安排部署防御工作。
材料二 长江水系图。
(1)支流名称:A    ;B    ;C    。
(2)D湖泊的名称是    ,它位于长江的    游河段,它曾经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后来面积不断缩小。简述其面积不断缩小的人为原因    。
(3)图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简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
(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下面列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一些重要原因,请提出相应的防洪对策(措施)。
原因 防洪对策(措施)
上中游水土流失是导致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
河道弯曲,泥沙淤积严重,泄洪不畅 裁弯取直
围湖造田使天然湖泊面积减小,蓄洪能力降低 ②
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兴修水库
①   ;②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