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1 10:43: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天气中,开展的活动合适的( )
A. B. C. D.
2.(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使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下列天气符号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多云 B.闪电 C.冰雹 D.阴
3.(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状况,适合在室外晾晒衣物的是( )
A. B. C. D.
4.(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7月17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受灾情况严重,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发文提醒群众,增强自救互救意识。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暴雨的是( )
A. B. C. D.
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小明在卫星云图中发现齐齐哈尔及周边地区是绿色表示的,这说明齐齐哈尔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 B.晴朗 C.多云 D.大风
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关于世界的气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D.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
7.(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面对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点
B.一年之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七月最高
C.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较小
D.河北的最冷月出现在12月
8.(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由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变化不大,都很高 D.变化不大,都很低
9.(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测得某天8时、14时、20时和2时的气温分别是4℃、12℃、10℃和2℃,则该地这天的平均气温是( )
A.5.5℃ B.28℃ C.7℃ D.10℃
10.(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 )
A.中纬度内陆地区 B.两极地区 C.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地区 D.赤道附近地区
11.(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夏季,我国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12.(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近年来,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 )
A.太阳和活动剧烈,太阳辐射增强 B.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增多
C.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D.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在逐渐缩小
13.(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明气候影响( )
A.农业生产 B.日常生活 C.工业生产 D.风土人情
14.(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各天气符号与对应的生产生活正确的是( )
A.——晾晒小麦 B.——户外运动 C.——出海捕鱼 D.——外出郊游
1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在亚洲北部的因纽特人,居住冰屋,身着毛皮大衣,以雪橇为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降水丰沛 C.气候寒冷 D.多火山地震
二、解答题
1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东部地区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武汉的天气状况是_____,广州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
(2)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______,对该城市______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3)北京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此天气过程一般发生在_____季节。这种灾害性天气会___(增加、减少)空气的污染指数,使空气质量级别______(升高、降低)。
1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5年山东省平阴县“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如何破解“十面霾伏”,消除百姓“心肺之患”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如,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
材料二 平阴县城近两周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
(1)从材料一中可知,雾霾的主要来源: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可知,平阴县城的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是_________。
(3)雾霾天气发生时,下列防护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外出时戴口罩 B.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C.尽量少开窗 D.外出时打遮阳伞
(4)平阴县城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受雾霾天气的影响外,还有哪些环境问题 请试举一例说明。
(5)平阴玛钢厂既是平阴的龙头企业纳税大户,又是平阴县城雾霾天气的主要“贡献”者,面对此情况请你对玛钢厂的发展献计献策。
18.(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填图考点
(1)气温的观测:一天中,人工观测在8时、14时、20时、2时各观测记录一次,共____次。
(2)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即:____=(8时气温+14时气温+20时气温+2时气温)÷4。类似方法可以求得月均温和年均温。
(3)气温的变化—一般用____来表示
①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或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
____: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即: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②年变化:一年中,世界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出现在____月,南半球出现在____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____月,南半球出现在____月。海洋推迟一个月。
____: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4)能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5)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判读:①读出各月月均温;②计算气温年较差;③计算年平均气温;④读出最低、最高月均温出现的月份;⑤判断南北半球位置;⑥判断海陆位置;⑦总结气温变化特点
(4)气温的分布—一般用____来表示
①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等温线图中等温线____(疏或密),表示气温地区差别小,等温线____(疏或密),表示气温地区差别大。
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①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____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____中心;②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____的地方,气温差异____;等温线____的地方,气温差异小。③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的差异。
19.(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从低纬到高纬气温逐渐________(递减或递增)。
(2)1月南北半球的等温线更密集的是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
(3)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高于20℃的范围,大致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
(4)冬季,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________(高或低)。
(5)沿海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比内陆地区________(小或大)。
20.(2018·福建·尤溪县七中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A:_______ B:_________ E:____________
(3)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在图中相符合的字母是___;地中海沿岸分布的气候类型是____,在图中相符合的字母是____,这种气候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天气中,开展的活动合适的( )
A. B. C. D.
【答案】B
【详解】雷雨天气不适合打篮球,A错误;阴天可以进行插秧,B正确;沙尘暴天气不适合在户外跳绳,C错误;台风天气不适合海上捕鱼,D错误。故选B。
2.(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使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下列天气符号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多云 B.闪电 C.冰雹 D.阴
【答案】C
【详解】下列天气符号代表:A为阴;B为雷阵雨;C为冰雹;D为多云,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状况,适合在室外晾晒衣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读图,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可知,A表示大雨,B表示雷雨,C表示晴,D表示沙尘暴。联系实际可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7月17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受灾情况严重,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发文提醒群众,增强自救互救意识。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暴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图A表示雨夹雪;图B表示阴天;图C表示暴雨;图D表示雷电;因此天气符号中,表示暴雨的是C,故选C。
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小明在卫星云图中发现齐齐哈尔及周边地区是绿色表示的,这说明齐齐哈尔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 B.晴朗 C.多云 D.大风
【答案】B
【详解】在卫星云图上,白色代表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颜色越白表示阴雨区降水概率大,题干显示绿色,A错误;看到绿色,则表示天气晴朗,能见度高,能看到陆地,B正确;若是多云,卫星云图会出现白色,C错误;风会使用风向标表示,D错误。故选B。
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关于世界的气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D.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
【答案】C
【详解】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光的高度角变小,辐射强度变小,因而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A正确;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故B正确;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故C错误;中纬度沿海地区距海近,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很容易进入该地形成降水,因而降水多,中纬度内陆地区距海远,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不易进入,降水少,故D正确。本题为否定式设问,故选C。
7.(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面对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点
B.一年之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七月最高
C.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较小
D.河北的最冷月出现在12月
【答案】B
【详解】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故A错误;一年之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七月最高,一月最低,故B正确;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较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故C错误;河北省位于北半球,故最冷月出现在1月,故D错误,故选B。
8.(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由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变化不大,都很高 D.变化不大,都很低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逐渐降低;原因是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增大,气温逐渐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测得某天8时、14时、20时和2时的气温分别是4℃、12℃、10℃和2℃,则该地这天的平均气温是( )
A.5.5℃ B.28℃ C.7℃ D.10℃
【答案】C
【详解】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和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由题可知,该日的平均气温为(4+12+10+2)÷4=7℃,故选C。
10.(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 )
A.中纬度内陆地区 B.两极地区 C.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地区 D.赤道附近地区
【答案】D
【详解】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三条,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成为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D正确。中纬度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两极地区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11.(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夏季,我国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答案】A
【详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让,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一般情况下,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因此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故A正确;由题干可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同纬度,故B错误;虽然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沿海地区,青藏高原位于内陆地区,且位于同纬度地区,但对于气温的影响关系不大,故C错误;人类活动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故选A。
12.(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近年来,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 )
A.太阳和活动剧烈,太阳辐射增强 B.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增多
C.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D.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在逐渐缩小
【答案】C
【详解】近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废弃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C正确;太阳活动和太阳辐射是相对稳定的,A不符合题意;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增多不会导致全球气温变暖,B不符合题意;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相对稳定,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明气候影响( )
A.农业生产 B.日常生活 C.工业生产 D.风土人情
【答案】A
【详解】“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谚语反映了该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说明气候影响农业生产活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各天气符号与对应的生产生活正确的是( )
A.——晾晒小麦 B.——户外运动 C.——出海捕鱼 D.——外出郊游
【答案】D
【详解】由图中的天气符号可知: 为大雨,此时晾晒小麦不适宜,A错误; 为沙尘暴,不适合户外运动,B错误; 为台风,不适合出海捕鱼,C错误; 为多云,适合外出郊游,D正确。故选D。
1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在亚洲北部的因纽特人,居住冰屋,身着毛皮大衣,以雪橇为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降水丰沛 C.气候寒冷 D.多火山地震
【答案】C
【详解】由题可知,因纽特人生活在亚洲北部,北冰洋沿岸,纬度较高,气温低;“冰屋”、“毛皮大衣”、“雪橇”等表示了当地寒冷的气候特征,故选C。
二、解答题
1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东部地区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武汉的天气状况是_____,广州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
(2)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______,对该城市______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3)北京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此天气过程一般发生在_____季节。这种灾害性天气会___(增加、减少)空气的污染指数,使空气质量级别______(升高、降低)。
【答案】(1)小雨 雷阵雨(2)雾 交通(3)沙尘暴 春 增加 升高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地区某日天气预报图为材料,涉及天气符号的认知,天气的影响,天气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等内容,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详解】(1)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从图中可知,武汉是小雨,最低气温是10℃,最高气温是12℃;广州市是雷阵雨,气温是18℃-25℃。
(2)天气影响人们的出行,从图中可知,哈尔滨是大雾天,影响出行,对城市交通影响最大。
(3)我国是气象灾害比较多的国家,从图中可知,北京有沙尘暴来袭,此天气过程一般发生在春季。这种灾害性天气会增加空气的污染指数,使空气质量级别升高。
【点睛】
1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5年山东省平阴县“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如何破解“十面霾伏”,消除百姓“心肺之患”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如,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
材料二 平阴县城近两周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
(1)从材料一中可知,雾霾的主要来源: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可知,平阴县城的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是_________。
(3)雾霾天气发生时,下列防护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外出时戴口罩 B.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C.尽量少开窗 D.外出时打遮阳伞
(4)平阴县城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受雾霾天气的影响外,还有哪些环境问题 请试举一例说明。
(5)平阴玛钢厂既是平阴的龙头企业纳税大户,又是平阴县城雾霾天气的主要“贡献”者,面对此情况请你对玛钢厂的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 
(2)24日 
(3)D 
(4)交通拥挤、沙尘暴、环境污染等。 
(5)引进先进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整体搬迁等。(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整体解析】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1)雾霾对人的呼吸道影响很大,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如,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
(2)空气污染指数是反应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图中可知,24日是平阴县城的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
(3)雾霾天气发生时,我们尽量少吸入有害气体,可以采取外出时戴口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少开窗。
(4)平阴县城在其发展过程,城市发展,人口增多会使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活垃圾和环境污染严重。
(5)传统工业在走下坡路,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工业是资源消耗性,污染严重,现在的主流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平阴玛钢厂应该引进新技术,或者搬迁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18.(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填图考点
(1)气温的观测:一天中,人工观测在8时、14时、20时、2时各观测记录一次,共____次。
(2)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即:____=(8时气温+14时气温+20时气温+2时气温)÷4。类似方法可以求得月均温和年均温。
(3)气温的变化—一般用____来表示
①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或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
____: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即: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②年变化:一年中,世界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出现在____月,南半球出现在____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____月,南半球出现在____月。海洋推迟一个月。
____: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4)能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5)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判读:①读出各月月均温;②计算气温年较差;③计算年平均气温;④读出最低、最高月均温出现的月份;⑤判断南北半球位置;⑥判断海陆位置;⑦总结气温变化特点
(4)气温的分布—一般用____来表示
①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等温线图中等温线____(疏或密),表示气温地区差别小,等温线____(疏或密),表示气温地区差别大。
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①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____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____中心;②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____的地方,气温差异____;等温线____的地方,气温差异小。③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的差异。
【答案】(1)4
(2)日平均气温
(3) 气温变化曲线 14时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7 1 1 7 气温月较差
(4) 等温线 疏 密 高温 低温 密集 大 稀疏
【分析】本题以气温为题,涉及气温的观测,计算,气温的变化和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一天中,人工观测在8时、14时、20时、2时各观测记录一次,共4次。
(2)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在我国,通常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观测气温。把一天中四次测得的气温值相加,再除以4即可得出该日平均气温。
(3)通常,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一般在气温曲线图中,纵轴表示气温,横轴表示时间。①气温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午后2时左右,即14时左右,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气温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即: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气温月较差即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4)气温的分布一般用等温线来表示。①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就是等温线。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地区差别小,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地区差别大。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①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②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③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的差异。
19.(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从低纬到高纬气温逐渐________(递减或递增)。
(2)1月南北半球的等温线更密集的是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
(3)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高于20℃的范围,大致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
(4)冬季,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________(高或低)。
(5)沿海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比内陆地区________(小或大)。
【答案】 递减 北半球 北半球温差大 热带 低 小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详解】(1)由图可知,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从低纬向高位逐渐递减。
(2)由图可知,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广阔,受陆地和地形的影响,气温差异较大,北半球的1月等温线更密集。
(3)由图可知,1月平均气温高于2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大致为地球五带中的热带。
(4)由图可知,1月陆地平均气温比海洋低,1月处于北半球的冬季。
(5)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因此沿海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比内陆地区小。
【点睛】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因此沿海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比内陆地区小。
20.(2018·福建·尤溪县七中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A:_______ B:_________ E:____________
(3)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在图中相符合的字母是___;地中海沿岸分布的气候类型是____,在图中相符合的字母是____,这种气候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气温 降水
(2)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3)温带大陆性气候 F 地中海气候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详解】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研究气候的科学是气候学。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1)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气温、降水。
(2)全球气候种类多,从图中可知,A在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B非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C位于亚洲东部的沿海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
(3)亚洲地域辽阔,其气候复杂多样,其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F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沿岸分布的气候类型是D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点睛】识记全球气候的主要分布和气候特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