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与海洋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七大洲中陆地相连的是( )
A.欧洲和非洲 B.亚洲和欧洲 C.北美洲和南美洲 D.亚洲和非洲
【答案】B
【详解】欧洲和非洲之间隔着地中海陆地不相连,A错误。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B正确。南美洲和北美洲中间的部分非常狭窄,人们在这里开凿了一条运河--巴拿马运河,它也就成为了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南美洲和北美洲陆地不相连,C错误。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之肩被苏伊士运河隔开,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B。
2.(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巴拿马运河沟通了( )
A.印度洋和大西洋 B.印度洋和太平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答案】C
【详解】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C正确;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排除A;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排除B;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排除D;故选C。
3.(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所包围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答案】A
【详解】北美洲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A正确;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排除B;大洋洲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排除C;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所包围,排除D;故选A。
4.(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四幅大陆轮廓简笔画图(不实际按比例绘制),按数字的顺序,它们分别表示的大陆名称是( )
A.非洲大陆、亚欧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B.非洲大陆、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南极洲大陆
C.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D.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亚欧大陆
【答案】A
【详解】据图可知,1大陆是世界第二大陆——非洲大陆,2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3大陆是全部位于西半球的美洲大陆,4大陆是澳大利亚所在的澳大利亚大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由三个大洲(亚、欧、北美洲)包围的世界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答案】D
【详解】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之间,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所包围,A错误;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之间,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所包围,B错误;印度洋位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被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所包围,C错误;北冰洋地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D正确。故选D。
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 )
A.麦哲伦 B.哥白尼 C.魏格纳 D.加加林
【答案】C
【详解】麦哲伦是首次证实了地球是球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世界上最早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他是在看到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非常吻合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也是第一个从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某学校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交界处。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冒出的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是( )
A.火山地震 B.海冰消融 C.水土流失 D.动物迁徙
8.目前,能合理解释该模拟实验现象的理论是( )
A.日心说 B.风成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盖天说
【答案】7.A 8.C
【解析】7.根据生活经验,在气流的推动下海绵纸会运动;由于受力是不均匀的,所以,海绵纸有的会相互碰撞,有的会相互分离,而不会有秩序地运动,该现象模拟的是火山和地震,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A正确。跟海冰消融、水土流失和动物迁徙现象无关,BCD错误。故选A。
8.读图可知,能合理解释该区域地震频繁的理论是板块构造学说,C正确。日心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盖天说是说地球的形状,风成说是指黄土高原的成因等,都与这个模拟实验现象无关,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和板块之间地壳比较活跃,有的进行张裂运动,形成海洋或裂谷;有的进行碰撞挤压运动,地表会隆起形成山脉。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
A.大西洋 B.阿尔卑斯山脉
C.地中海 D.红海
10.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欧亚板块 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答案】9.C 10.A
【解析】9.读图,亚欧板块向东、向南运动,大西洋面积扩大,A错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阿尔卑斯山脉不断升高,B错误;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因而面积会不断缩小,C正确;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也就是说两块板块距离是越来越远,随着两块板块的漂移,红海面积就会变大,D错误;排除ABD,选C。
10.读图,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致使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A正确;排除BCD,选A。
【点睛】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第一种是张裂(生长边界)形成海洋、裂谷、海岭。第二种是碰撞(消亡边界)形成山脉、岛弧、海沟。
11.(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当赤潮发生后,下列生产活动受其危害最大的是
A.近海水产养殖 B.大陆架石油开采
C.城市自来水厂取水 D.轮船海洋航行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导致了海域生态平衡被打破,海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相互间的食物链关系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异常或者破裂,这就大大破坏了主要经济渔业种类的饵料基础,破坏了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正常循环。故选A。
12.(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同时跨东、西、南、北半球的是( )
①印度洋 ②北冰洋 ③太平洋 ④大西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了东、西、南、北半球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印度洋跨了南北半球,但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跨了东西半球,但全部位于北半球,故选D。
13.(2018·广西玉林·八年级课时练习)在各种海洋污染中,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最大的是( )
A.大气污染 B.石油污染 C.固体污染 D.污水污染
【答案】B
【详解】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海洋污染越来越趋于严重.目前,每年都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直接流入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石油污染、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空气污染、船舶、倾倒垃圾等.在海洋污染中,油类污染物已成为最大并最具威胁的污染源,一旦发生油污事件,损失极为巨大,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导致伴随物质损害的经济损失,如因海域遭到污染而使渔民丧失生计、造成周边旅游业的萧条给旅馆饭店带来损失等.故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14.(2018·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对我国海洋污染最大的是( )
A.大气污染 B.石油污染 C.固体垃圾 D.污水排放
【答案】B
【分析】依据我国海洋污染的情况来解答分析此题.
【详解】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海洋污染越来越趋于严重.目前,每年都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直接流入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石油污染、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空气污染、船舶、倾倒垃圾等.在海洋污染中,油类污染物已成为最大并最具威胁的污染源,一旦发生油污事件,损失极为巨大,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导致伴随物质损害的经济损失,如因海域遭到污染而使渔民丧失生计、造成周边旅游业的萧条给旅馆饭店带来损失等.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海洋污染及防治.
15.(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下列有关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形最复杂的大洲是① B.海拔最高的大洲是⑦
C.③大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D.④、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答案】D
【详解】读图可知,①是亚洲、②是欧洲、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南极洲;地形最复杂的大洲是①和④是北美洲;海拔最高的大洲是⑦;③大洲地形以高原为主;④、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故答案选D。
二、解答题
16.(2021·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四大洋的名称:
(1)四大洋名称: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为______。
(2)______是面积______、平均深度______的大洋,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______。太平洋西部的______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达11034米。
(3)______是世界第______大洋,南北方向近似“______”,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______。
(4)______是世界第______大洋,大部分位于______带,北部封闭,南部敞开。
(5)______是面积______、平均深度______的大洋,也是______最高,温度______的大洋,大部分洋面常年覆盖3至4米的冰层。
【答案】(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太平洋 最大 最深 1/2 马里亚纳海沟
(3) 大西洋 二 S 1/4
(4) 印度洋 三 热
(5) 北冰洋 最小 最浅 纬度 最低
【分析】本题四大洋面积分布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四大洋的面积大小、位置特点进行比较,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
(2)
太平洋是面积最大、平均深度最深的大洋,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达11034米。
(3)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南北方向近似“S”,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四分之一。
(4)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大部分位于热带,北部封闭,南部敞开,是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
(5)
北冰洋是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的大洋,也是纬度位置最高,温度最低的大洋,大部分洋面常年覆盖3至4米的冰层。
17.(2021·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一些概念:
(1)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全球共分有______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2)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______大洲。
(3)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散布于海洋、湖泊和河流中的陆地的总称。通常把面积较大的叫做“______”,面积较小的称为“______”。世界最大的岛屿是______。
(4) ___:相距较近的许多岛屿的总称。
(5)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世界最大的半岛是______。
【答案】(1)6
(2)七
(3) 岛 屿 格陵兰岛
(4)群岛
(5)阿拉伯半岛
【分析】本题以陆地的分布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陆地构成的基本特点进行比较,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
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全球共分有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2)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七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
(3)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散布于海洋、湖泊和河流中的陆地的总称。通常把面积较大的叫做“岛”,面积较小的称为“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
群岛:相距较近的许多岛屿的总称。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5)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1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陆地/海洋)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的变动和________的升降。材料三说明________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3)图中①和②代表喜马拉雅山脉的是________,由板块运动方向判断:喜马拉雅山脉将会________。(升高/降低)
(4)由板块运动方向判断:④处的红海海域面积将会________。(扩大/缩小)
(5)写出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答案】(1) 海洋 陆地
(2) 地壳 海平面 人类
(3) ② 升高
(4)扩大
(5)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海陆变迁相关信息和部分板块分布图为材料,共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海陆变迁及其原因、板块运动的影响、板块的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2)
材料一中提到的喜马拉雅山脉从海洋变陆地,材料二中的东部海底从陆地变海洋,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而形成的;材料三中的荷兰,通过围海造田工程,人为的海洋变成了陆地,所以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3)
图中①是阿尔卑斯山脉,②是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往相对方向运动不断的碰撞挤压,所以喜马拉雅山脉将会升高。
(4)
④处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往相反的方向运动,所以红海海域面积将会不断的扩大。
(5)
图中A地位于欧亚板块,B地位于印度洋板块。
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火山地震带:
(1)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______、______的分布。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______地带。
(2)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火山地震带和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3)例证:
①日本多地震因为位于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②印尼多火山因为位于______板块、______板块、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③青海四川多地震因为位于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答案】(1) 火山 地震带 交界
(2) 环太平洋 地中海 喜马拉雅
(3) 亚欧 太平洋 亚欧 太平洋 印度洋 亚欧 印度洋
【分析】本大题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板块构造理论、板块运动的影响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地理实践力的素养。
(1)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六大板块分别为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用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
根据所学知识,两大火山地震带为:①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②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3)
根据所学知识,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其中:日本多地震因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印尼多火山因为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青海四川多地震因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0.(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七大洲、四大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
(2)写出图中阿拉伯数字处大洋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3)赤道穿过其大陆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
(4)A、C两洲以________运河为界,D、E两洲以________运河为界;A、B两洲的分界线是:以________山脉、乌拉尔河、里海、________山脉、黑海、________ 海峡为界.
(5)从图可知,全球海陆分布情况是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 (填“南”或“北”)半球,南极地区主要是________(“海洋”或“陆地”).
【答案】(1)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
(3)南美洲;非洲
(4)苏伊士;巴拿马;乌拉尔;大高加索;土耳其
(5)北;陆地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是:A、亚洲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E、北美洲 F、大洋洲 G、南极洲。
(2)图中阿拉伯数字处大洋的名称是:①印度洋 ②大西洋③太平洋④北冰洋。
(3)读图可知,赤道穿过其大陆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
(4)读图可知,A亚洲和C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D南美洲和E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A亚洲和B欧洲的分界线是: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
(5)从图可知,全球海陆分布情况是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主要是南极大陆。
点睛:该题考查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读图分析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与海洋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七大洲中陆地相连的是( )
A.欧洲和非洲 B.亚洲和欧洲 C.北美洲和南美洲 D.亚洲和非洲
2.(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巴拿马运河沟通了( )
A.印度洋和大西洋 B.印度洋和太平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3.(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所包围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4.(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四幅大陆轮廓简笔画图(不实际按比例绘制),按数字的顺序,它们分别表示的大陆名称是( )
A.非洲大陆、亚欧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B.非洲大陆、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南极洲大陆
C.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D.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亚欧大陆
5.(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由三个大洲(亚、欧、北美洲)包围的世界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 )
A.麦哲伦 B.哥白尼 C.魏格纳 D.加加林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某学校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交界处。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冒出的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是( )
A.火山地震 B.海冰消融 C.水土流失 D.动物迁徙
8.目前,能合理解释该模拟实验现象的理论是( )
A.日心说 B.风成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盖天说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
A.大西洋 B.阿尔卑斯山脉
C.地中海 D.红海
10.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欧亚板块 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11.(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当赤潮发生后,下列生产活动受其危害最大的是
A.近海水产养殖 B.大陆架石油开采
C.城市自来水厂取水 D.轮船海洋航行
12.(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同时跨东、西、南、北半球的是( )
①印度洋 ②北冰洋 ③太平洋 ④大西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13.(2018·广西玉林·八年级课时练习)在各种海洋污染中,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最大的是( )
A.大气污染 B.石油污染 C.固体污染 D.污水污染
14.(2018·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对我国海洋污染最大的是( )
A.大气污染 B.石油污染 C.固体垃圾 D.污水排放
15.(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下列有关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形最复杂的大洲是① B.海拔最高的大洲是⑦
C.③大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D.④、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二、解答题
16.(2021·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四大洋的名称:
(1)四大洋名称: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为______。
(2)______是面积______、平均深度______的大洋,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______。太平洋西部的______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达11034米。
(3)______是世界第______大洋,南北方向近似“______”,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______。
(4)______是世界第______大洋,大部分位于______带,北部封闭,南部敞开。
(5)______是面积______、平均深度______的大洋,也是______最高,温度______的大洋,大部分洋面常年覆盖3至4米的冰层。
17.(2021·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一些概念:
(1)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全球共分有______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2)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______大洲。
(3)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散布于海洋、湖泊和河流中的陆地的总称。通常把面积较大的叫做“______”,面积较小的称为“______”。世界最大的岛屿是______。
(4) ___:相距较近的许多岛屿的总称。
(5)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世界最大的半岛是______。
1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陆地/海洋)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的变动和________的升降。材料三说明________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3)图中①和②代表喜马拉雅山脉的是________,由板块运动方向判断:喜马拉雅山脉将会________。(升高/降低)
(4)由板块运动方向判断:④处的红海海域面积将会________。(扩大/缩小)
(5)写出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火山地震带:
(1)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______、______的分布。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______地带。
(2)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火山地震带和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3)例证:
①日本多地震因为位于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②印尼多火山因为位于______板块、______板块、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③青海四川多地震因为位于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0.(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七大洲、四大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
(2)写出图中阿拉伯数字处大洋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3)赤道穿过其大陆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
(4)A、C两洲以________运河为界,D、E两洲以________运河为界;A、B两洲的分界线是:以________山脉、乌拉尔河、里海、________山脉、黑海、________ 海峡为界.
(5)从图可知,全球海陆分布情况是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 (填“南”或“北”)半球,南极地区主要是________(“海洋”或“陆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