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某学校利用五一假期组织学生到南宁某学农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图1、图2分别是学农基地平面图和同学们拍摄的劳动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报告厅位于水稻试验田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拍摄照片时,南宁的天气状况为( )
A. B. C. D.
3.(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做法属于践行低碳生活的是( )
A.就餐时只用一次性餐具 B.夏季空调温度设置过低
C.使用节能、节水器具 D.日常出行选择开车或打车
(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7月20日,河南多地出现特大暴雨,多个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历史记录极值,导致河南多地受灾严重。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天气符号,能表示此次天气现象的是( )
A. B. C. D.
5.强降水期间,我们尤其要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关注暴雨、地质灾害预警②在城市低洼地玩耍
③减少外出活动的频率④不到河边、水库玩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四幅图中,符合南半球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的是( )
A. B. C. D.
7.(2019·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陆地A、B、C、D四点中,降水最多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温度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
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1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矩形表示亚欧大陆,能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
A. B. C. D.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2月,南极大陆乌克兰科考站(韦尔纳茨基)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西瓜雪”是指被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染成粉红色的雪,极地雪藻最适宜温度为0~1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B.风力减弱
C.降雪增多 D.气温升高
12.若“西瓜雪”现象持续发展,将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B.海洋污染加剧
C.地震、火山喷发的频率上升 D.紫外线增强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5月19日,中日“碳中和”技术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面是世界部分国家承诺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统计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士 美国 西班牙 加拿大 南非 中国
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年) 77 77 77 49 43 43 42 42 30
A.表中多数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在40-50年之间
B.表中欧洲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普遍较长
C.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最长
D.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远远短于其他各国
14.“碳中和”技术应用的影响有( )
A.使全球气候加快变暖 B.使全球极端天气增多
C.减缓极地地区的冰川消融 D.完全控制大气污染
1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气候类型图中,符合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气候特征的是( )
A、B、C、D、
A.A B.B C.C D.D
二、解答题
1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根据下表提供的石家庄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日报的信息,回答问题。
石家庄市 10月24日 10月25日
天气预报 10~18℃ 9~16℃
空气质量级别 三级 二级
(1)石家庄市10月24日的天气预报中表示____天气,10月25日天气预报中的表示____天气,表示____风向。
(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3)石家庄市25日的空气质量状况比24日要____(好、差)。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____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17.(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在南半球20℃等温线大致分布在__________(纬线)附近。
(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因此,世界的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大致由__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__地区递减。
(3)在等降水量线图中,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地区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纬线)附近。
(4)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__;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__________;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___。
18.(2021·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世界7月平均气温:
(1)7月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_℃以上,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_℃以上。
(2)_____洲平均气温最低,_____北部和亚洲西部平均气温最高。
(3)南回归线向_____和北回归线向_____,气温逐渐降低。
(4)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温差_____。
(5)原因:太阳直射_____半球。
19.(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该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附近地区。
(2)B地的人们喜欢穿_________色的长袍,住的房子大多墙厚窗小,这是为了_________。
(3)C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主要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气象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它对大气具有保温作用。
①你认为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②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0.(2021·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热带的气候主要包括: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分布在______之间。
(2)热带雨林气候:
①气候特点:______;
②主要分布在______,典型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自然景观为______。
(3)热带草原气候:
①气候特点:______;
②主要分布在______,典型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自然景观为______。
(4)热带季风气候:
①气候特点:______;
②主要分布在______,典型地区有亚洲的______、______;
③自然景观为______。
(5)热带沙漠气候:
①气候特点:______;
②主要分布在______,典型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
③自然景观为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某学校利用五一假期组织学生到南宁某学农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图1、图2分别是学农基地平面图和同学们拍摄的劳动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报告厅位于水稻试验田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拍摄照片时,南宁的天气状况为( )
A. B. C. D.
【答案】1.A 2.D
【解析】1.由图1可知,按照图中大门的位置名称可判断报告厅位于水稻试验田的西北方向,故A正确。故排除BCD,故选A。
2.由图2可知,人们在稻田里插秧,拍摄照片时,南宁的天气状况为晴天, 代表晴天,故D正确; 表示大雾天气, 表示雷雨天气, 表示台风天气,故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如人们的着装、工农业生产、交通、旅游、军事等都与天气有关。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台风、冰雹、龙卷风、寒潮等,会对人们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会造成重大损失;人类活动也能影响局部的天气变化,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雾等。
3.(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做法属于践行低碳生活的是( )
A.就餐时只用一次性餐具 B.夏季空调温度设置过低
C.使用节能、节水器具 D.日常出行选择开车或打车
【答案】C
【详解】一次性餐具消耗资源多,A不属于;夏季空调温度设置过低,一个会耗电过多,另外是氢氟碳化物,其对大气层的破坏也十分严重,B错误;使用节能、节水器具,属于践行低碳生活,C正确;日常出行选择步行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排放,D错误;排除ABD,选C。
(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7月20日,河南多地出现特大暴雨,多个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历史记录极值,导致河南多地受灾严重。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天气符号,能表示此次天气现象的是( )
A. B. C. D.
5.强降水期间,我们尤其要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关注暴雨、地质灾害预警②在城市低洼地玩耍
③减少外出活动的频率④不到河边、水库玩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4.A 5.B
【解析】4.读图可知:A表示的天气是大雨、暴雨,B表示的天气是冰雹,C表示的天气是台风及其中心,D表示的天气是霜冻,故A符合题意。故选A。
5.强降水可能给当地带来农业生产上受损、人员伤亡。强降水期间,我们尤其要注意安全,要多关注暴雨、地质灾害预警;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在城市低洼地停留;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的频率,不到河边、水库玩耍,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①③④正确、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四幅图中,符合南半球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受纬度因素影响,南半球由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BC错误;南半球一月份正处于夏季,纬度相同的情况下,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A正确,D错误。故选A。
7.(2019·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陆地A、B、C、D四点中,降水最多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从图中看出,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到A点时气流并没有抬升,不会形成降水,故A项错误,而B点处于半坡,刚好处于水汽凝结的位置,所以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在处于迎风坡的B点,故B项正确;CD两点均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故CD错误;故选B。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温度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
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答案】8.C 9.B
【分析】8.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可读出,①地气温为10℃~15℃,②地气温为5~10℃,③地气温为15℃~20℃,④地气温为20~25℃,所以①>②、②<③、③<④、①<④,ABD正确、C不正确。故选C。
9.根据图中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该图的等温线温度向北递减,说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CD错;图中①和②在同一纬度,①的气温高于②,说明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可判断出此时为夏季,B正确、A错。故选B。
【点睛】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般来说,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就地形而言,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1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矩形表示亚欧大陆,能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亚欧大陆靠近赤道地区降水多,北极附近降水少。故B正确。故选B。
【点睛】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2月,南极大陆乌克兰科考站(韦尔纳茨基)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西瓜雪”是指被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染成粉红色的雪,极地雪藻最适宜温度为0~1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B.风力减弱
C.降雪增多 D.气温升高
12.若“西瓜雪”现象持续发展,将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B.海洋污染加剧
C.地震、火山喷发的频率上升 D.紫外线增强
【答案】11.D 12.A
【解析】11.读题干可知,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保持休眠,温度升高时迅速生长呈现红色,出现西瓜雪现象意味着极地雪藻微生物迅速生长,主要原因为气温升高,D正确;与光照、风力、降雪的增多无关,排除ABC,故选D。
12.“西瓜雪”是指被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染成粉红色的雪,极地雪藻最适宜温度为0~10°C,“西瓜雪”是由气温升高导致,气温升高可以判断出全球气候变暖,若“西瓜雪”现象持续发展,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A正确;与加剧海洋的污染,火山喷发、地震的频率上升,紫外线增强无关,排除BCD,故选A。
【点睛】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剧流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危险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5月19日,中日“碳中和”技术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面是世界部分国家承诺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统计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士 美国 西班牙 加拿大 南非 中国
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年) 77 77 77 49 43 43 42 42 30
A.表中多数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在40-50年之间
B.表中欧洲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普遍较长
C.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最长
D.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远远短于其他各国
14.“碳中和”技术应用的影响有( )
A.使全球气候加快变暖 B.使全球极端天气增多
C.减缓极地地区的冰川消融 D.完全控制大气污染
【答案】13.C 14.C
【解析】13.读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图中多数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在40-50年之间,A正确;表中欧洲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普遍较长,如英国、法国、德国都是77年,瑞士、西班牙和都在40-50之间,B正确;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不是最长,英国、法国和德国最长,故C不正确;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是30年,远远短于其他各国。故D正确。根据题意选C。
14.读材料可知,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所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减少极端天气现象发生,减缓极地地区的冰川消融,减轻空气污染。所以C正确,AB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点睛】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读图分析理解碳中和的含义及影响即可解答。
1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气候类型图中,符合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气候特征的是( )
A、B、C、D、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图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图属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C图属于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D图属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二、解答题
1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根据下表提供的石家庄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日报的信息,回答问题。
石家庄市 10月24日 10月25日
天气预报 10~18℃ 9~16℃
空气质量级别 三级 二级
(1)石家庄市10月24日的天气预报中表示____天气,10月25日天气预报中的表示____天气,表示____风向。
(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3)石家庄市25日的空气质量状况比24日要____(好、差)。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____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答案】(1) 雾转阴 阴转晴 西北
(2)污染物
(3) 好 自然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现象和空气质量判断,结合表格给出的资料即可顺利解答,难度较低。
(1)
根据表格天气符号可知,石家庄市10月24日的天气预报表示雾转阴天气,10月25日天气预报表示阴转晴天气,风向为西北风,风力六级。
(2)
空气质量的高低,主要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浓度高低有关,一般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
(3)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六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就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根据表格可知,石家庄市25日的空气质量二级,24日的空气质量为三级,可以看出25日空气质量状况比24日要好。空气质量的高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17.(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在南半球20℃等温线大致分布在__________(纬线)附近。
(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因此,世界的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大致由__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__地区递减。
(3)在等降水量线图中,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地区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纬线)附近。
(4)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__;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__________;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___。
【答案】(1)南回归线
(2) 低纬 高纬
(3)赤道
(4) 少 多 少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为材料,涉及等温线与等温线图的判读、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降水量线图及其判读、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在南半球20℃等温线大致分布在南回归线附近。
(2)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阳的辐射逐渐减弱,获得的热量逐渐减少,气温逐渐降低。因此,世界的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大致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3)
在等降水量线图中,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地区集中分布在赤道附近,赤道附近对流强烈,多对流雨。
(4)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点睛】
18.(2021·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世界7月平均气温:
(1)7月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_℃以上,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_℃以上。
(2)_____洲平均气温最低,_____北部和亚洲西部平均气温最高。
(3)南回归线向_____和北回归线向_____,气温逐渐降低。
(4)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温差_____。
(5)原因:太阳直射_____半球。
【答案】(1) 20 10
(2) 南极 非洲
(3) 南 北
(4)小
(5)北
【分析】本题以7月份世界气温分布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
读图可知,7月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0℃以上。
(2)
南极洲平均气温最低,纬度位置最高,获得的光照最少;由图可知,非洲的北部和亚洲的西部气候干燥,平均气温最高。
(3)
受纬度位置影响,南回归线向南和北回归线向北,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逐渐降低。
(4)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方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均有差异,故南北温差小。
(5)
原因:太阳直射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北半球。
19.(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该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附近地区。
(2)B地的人们喜欢穿_________色的长袍,住的房子大多墙厚窗小,这是为了_________。
(3)C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主要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气象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它对大气具有保温作用。
①你认为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②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案】(1)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2) 白 隔热
(3)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4)①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砍伐森林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等。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煤、石油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等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植树造林等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世界的居民、民居、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
A地势亚马逊平原,其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2)
B地阿拉伯半岛的人们喜欢穿白色色的长袍,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住的房子大多墙厚窗小,这是为了隔热。
(3)
C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地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4)
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人为原因有: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砍伐森林,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等。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煤、石油等矿石燃料的使用;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等。
【点睛】
20.(2021·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热带的气候主要包括: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分布在______之间。
(2)热带雨林气候:
①气候特点:______;
②主要分布在______,典型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自然景观为______。
(3)热带草原气候:
①气候特点:______;
②主要分布在______,典型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自然景观为______。
(4)热带季风气候:
①气候特点:______;
②主要分布在______,典型地区有亚洲的______、______;
③自然景观为______。
(5)热带沙漠气候:
①气候特点:______;
②主要分布在______,典型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
③自然景观为______。
【答案】(1)南、北回归线
(2)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地区(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
(3)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 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巴西南部 热带草原
(4) 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热带季雨林
(5)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 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中西部 热带荒漠
【分析】本大题以热带四种气候类型图为材料,涉及气候类型图的判读,热带气候的气候特点及分布地区等知识地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
热带气候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它们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2)
读图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各月气温都在20℃以上,每月降水都在100毫米以上,所以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大致位于南北纬10°之间,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区。受高温多雨的影响,自然景观以热带雨林为主。
(3)
读热带草原气候类型图可知,该气候类型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每年的5-10月为湿季,11月-次年4月为干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世界上热带草原最典型的地区有非洲中部高原、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巴西南部。自然景观受降水影响,为热带草原景观。
(4)
读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图可知,该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每年的6-9月为雨季,10-次年5月为旱季。主要分布在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世界上最典型的地区位于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主要自然景观为热带季雨林。
(5)
读热带沙漠气候类型图可知,该气候的特点是全年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最典型的地区是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由于全年降水稀少,自然景观为热带荒漠。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