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1 10:50: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下图示意“印度人口金字塔”,完成下面小题。
1.在印度总人口中,比例最高的年龄段是( )
A.0-14岁 B.15—29岁 C.65岁以上
2.在印度总人口中,青年和幼年人口所占比例过大,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
①就业压力大②劳动力充足③消费市场广④教育资源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某年四大洲人口增长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4.据图推测,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A.国防兵源不足 B.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 C.劳动力短缺 D.人口老龄化严重
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经济发达地区 B.终年温暖地区 C.出生率高的地区 D.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沙特阿拉伯将于2020年11月21~22日在利雅得举办第15届G20领导人峰会。通过担任主席国,沙特旨在进一步加强与其他G20成员的关系,并就首脑会议的议题达成国际共识。这将是第一次在阿拉伯世界举办的G20峰会。沙特阿拉伯居民属于什么人种,主要使用什么语言( )
A.黑种人、阿拉伯语 B.白种人、阿拉伯语 C.黄种人、英语 D.黄种人、西班牙语
7.(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因纽特人居住在( )
A.非洲的热带丛林地区 B.南极大陆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的温带草原地区
8.(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世界人种、人口、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白色人种为主 B.亚马孙平原的人口分布稠密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中东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
9.(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人种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白种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
A.湿热 B.高寒缺氧 C.炎热干燥 D.寒冷
10.(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三大宗教中,起源于古印度,目前主要流行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佛教
11.(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民居(图),具有通风、防潮特点的是( )
A. B. C. D.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甲、乙两幅聚落图片,回答下列小题。
12.甲与乙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现代运输方式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13.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A.居民点集中 B.交通交件要好 C.环境状况要好 D.人口密度要大
14.(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气候湿热的东南亚地区旅游,我们能看到的房屋是( )
A.竹楼或木楼 B.四合院 C.窑洞 D.碉堡屋
1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中的居民家里饲养了很多牛羊,对该地区的聚落形式及理由判断正确的是(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④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解答题
16.(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所反映的主题是________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给漫画拟一个名字________
17.(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2008 年部分大洲人口的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完成下列各题.
(1)计算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格________。
(2)下列关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缓慢 B.零增长 C.迅速 D.负增长
1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人种分布图
材料二: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掠夺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在进行奴隶贸易的300多年间,有1500多万黑人奴隶被贩运到美洲,黑人逐渐成为美洲农业的主要劳动力。
(1)图中①地是_____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图中②地是____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图中③地是____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2)从纬度位置来看,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黑皮肤有助于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3)下列地区和居民中,属于黄色人种的是( )
①欧洲西部②亚洲东部③南美洲
④北美洲的土著居民⑤非洲的中南部 ⑥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A.①②③ B.③⑤ C.④⑤ D.②④⑥
(4)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洲要跨过____洋,当时使用作为_____运输工具。
(5)黑人原本生于非洲,但美洲却有一定数量的黑人,其原因是( )
A.地理环境 B.宗教信仰 C.社会经济 D.历史原因
19.(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居民主要是_____人种,主要通用语言是_____。
(2)图中B地是世界最大半岛____半岛,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主要通用语言是____,大多信奉_____(宗教)。
(3)图中C地居民大多是_____,大多信奉____(宗教),对应的宗教建筑是___ (甲、乙、丙)图。
(4)图中D地人口分布____(稠密、稀疏),原因是_____。
(5)图中E地所处大洲的中部和南部,是世界_____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6)图中F地居民主要使用_____(语言)。
20.(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1)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3可知,巴黎处于海拔200米以下地区,地形平坦,为____地形,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气候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2可知,巴黎处于____气候类型区,气候特征为____,适宜人类居住。
(3)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1可知,塞纳河流经巴黎,____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4)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3可知,巴黎有多条高速铁路在此交会,铁路交通便利,加强了内外联系。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____、河流和交通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下图示意“印度人口金字塔”,完成下面小题。
1.在印度总人口中,比例最高的年龄段是( )
A.0-14岁 B.15—29岁 C.65岁以上
2.在印度总人口中,青年和幼年人口所占比例过大,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
①就业压力大②劳动力充足③消费市场广④教育资源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答案】1.A 2.C
【解析】1.印度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较快,据印度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可知,在印度总人口中,比例最高的年龄段是0—14岁的人口,A正确;15—29岁、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都没有0—14岁的比例高,BC错误。 故选A。
2.在印度总人口中,由于青年和幼年人口所占比例过大,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就业压力大,教育资源紧张等,①④符合题意。劳动力充足和消费市场广是人口多的好处,②③错误;所以C正确,AB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某年四大洲人口增长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4.据图推测,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A.国防兵源不足 B.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 C.劳动力短缺 D.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3.D 4.B
【解析】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据公式计算可知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D符合题意,故选D。
4.据上题分析可知,,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B正确;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产生的问题,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产生的问题:资源环境压力大;住房条件差;交通拥挤;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粮食短缺等问题。
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经济发达地区 B.终年温暖地区 C.出生率高的地区 D.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答案】D
【详解】20°-60°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近80%,是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气候状况和出生率情况都是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故选D。
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沙特阿拉伯将于2020年11月21~22日在利雅得举办第15届G20领导人峰会。通过担任主席国,沙特旨在进一步加强与其他G20成员的关系,并就首脑会议的议题达成国际共识。这将是第一次在阿拉伯世界举办的G20峰会。沙特阿拉伯居民属于什么人种,主要使用什么语言( )
A.黑种人、阿拉伯语 B.白种人、阿拉伯语 C.黄种人、英语 D.黄种人、西班牙语
【答案】B
【详解】沙特阿拉伯的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属于白色人种。故选B。
7.(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因纽特人居住在( )
A.非洲的热带丛林地区 B.南极大陆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的温带草原地区
【答案】C
【详解】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北冰洋沿岸。排除ABD,C正确。故选C。
8.(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世界人种、人口、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白色人种为主 B.亚马孙平原的人口分布稠密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中东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
【答案】C
【详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A错误;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生存,属于人口稀疏区,B错误;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C正确;中东居民大多信奉基伊斯兰教,D错误。故选C。
9.(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人种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白种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
A.湿热 B.高寒缺氧 C.炎热干燥 D.寒冷
【答案】D
【详解】北欧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子通道较长,是因为这里纬度高,常年气候寒冷,是人类长期为了适应寒冷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故选D。
10.(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三大宗教中,起源于古印度,目前主要流行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佛教
【答案】D
【详解】三大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D正确,AB错误。犹太教是个特别的宗教,它不向外族传教,只存在于犹太民族内部,所以他的分布是随着犹太人的分布而定的,犹太民族主要的聚居区除了以色列以外,就是欧洲以及美国,加拿大,其他地区就相对比较零散,C错误。故选D。
11.(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民居(图),具有通风、防潮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读图可知,窑洞适合在气候较干旱的地方,不是防潮,排除A;蒙古包主要是为了适应游牧民族的迁徙生活,有防寒的特点,排除B;竹楼多以竹、木为材料,通风散热,所在地区降水较多,二楼住人,为了防潮,C正确;北极的冰屋主要是为了御寒,排除D,故选C。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甲、乙两幅聚落图片,回答下列小题。
12.甲与乙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现代运输方式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13.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A.居民点集中 B.交通交件要好 C.环境状况要好 D.人口密度要大
【答案】12.A 13.C
【解析】12.聚落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聚落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故选A。
13.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乡村聚落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居民点分散,交通条件差,环境状况要好,人口密度要小;城市聚落以工商业为主,居民点集中,交通便利、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密度大,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
14.(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气候湿热的东南亚地区旅游,我们能看到的房屋是( )
A.竹楼或木楼 B.四合院 C.窑洞 D.碉堡屋
【答案】A
【详解】东南亚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因此民居以材料轻薄、能够通风散热、防潮的竹楼或者木楼为主,A正确;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碉堡屋常见于我国青藏地区,排除BCD,故选A。
1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中的居民家里饲养了很多牛羊,对该地区的聚落形式及理由判断正确的是(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④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详解】聚落主要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一般规模较小,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农业生产,如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如工业、服务业等工作。图中的居民家里饲养了很多牛羊可知为乡村聚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②③正确。故选B。
二、解答题
16.(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所反映的主题是________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给漫画拟一个名字________
【答案】(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2)苦难的母亲
【详解】(1)读漫画分析可知,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人口众多;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会给地球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等许多问题。
(2)根据漫画反应的问题拟出一个名字即可,如:苦难的母亲;地球母亲,您太累了!请给我们一块生存空间!等,意思相近即可。
【点睛】该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读图分析即可。
17.(2018·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2008 年部分大洲人口的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完成下列各题.
(1)计算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格________。
(2)下列关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缓慢 B.零增长 C.迅速 D.负增长
【答案】(1)2.3
(2)C
【分析】本大题以2008 年部分大洲人口的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为材料,涉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和世界人口增长特点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1)
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3.8%-1.5%=2.3%。
(2)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所以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故选C。
1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人种分布图
材料二: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掠夺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在进行奴隶贸易的300多年间,有1500多万黑人奴隶被贩运到美洲,黑人逐渐成为美洲农业的主要劳动力。
(1)图中①地是_____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图中②地是____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图中③地是____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2)从纬度位置来看,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黑皮肤有助于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3)下列地区和居民中,属于黄色人种的是( )
①欧洲西部②亚洲东部③南美洲
④北美洲的土著居民⑤非洲的中南部 ⑥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A.①②③ B.③⑤ C.④⑤ D.②④⑥
(4)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洲要跨过____洋,当时使用作为_____运输工具。
(5)黑人原本生于非洲,但美洲却有一定数量的黑人,其原因是( )
A.地理环境 B.宗教信仰 C.社会经济 D.历史原因
【答案】 黄色 白色 黑色 低纬度 D 大西洋 轮船 D
【分析】该题以读世界人种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世界人种的分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①地位于亚洲的东部,是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②地位于欧洲西部,是白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③地位于非洲的南部,是黑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2)读图可知, 从纬度位置来看,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低纬度地区,黑皮肤有助于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3)读图结合人种分布图可知,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的土著居民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②④⑥正确。故选D。
(4)读图可知,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洲要跨过大西洋,当时使用轮船作为运输工具。
(5)结合材料二可知,黑人原本生于非洲,非洲黑人曾被西方殖民主义者当作奴隶贩运到了美洲,因此美洲有一定数量的黑人。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结合教材知识读图理解解答。
19.(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居民主要是_____人种,主要通用语言是_____。
(2)图中B地是世界最大半岛____半岛,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主要通用语言是____,大多信奉_____(宗教)。
(3)图中C地居民大多是_____,大多信奉____(宗教),对应的宗教建筑是___ (甲、乙、丙)图。
(4)图中D地人口分布____(稠密、稀疏),原因是_____。
(5)图中E地所处大洲的中部和南部,是世界_____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6)图中F地居民主要使用_____(语言)。
【答案】 黄色 汉语 阿拉伯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白色人种 基督教 甲 稀疏 气候炎热 黑色 英语
【分析】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群,在外表和体质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人种根据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总少不了语言。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现在使用得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
【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地是位于亚洲东部的中国,居民主要是黄色人种,主要通用的语言是汉语。
(2)图中B地是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主要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
(3)图中C地居民大多是白色人种,大多信奉基督教,对应的宗教建筑是甲图一基督教。
(4)图中D地是世界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人口分布稀疏。
(5)图中E地处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是世界黑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6)图中F地处北美洲,主要使用英语。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的人种、语言、宗教等相关知识。
20.(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1)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3可知,巴黎处于海拔200米以下地区,地形平坦,为____地形,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气候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2可知,巴黎处于____气候类型区,气候特征为____,适宜人类居住。
(3)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1可知,塞纳河流经巴黎,____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4)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据图3可知,巴黎有多条高速铁路在此交会,铁路交通便利,加强了内外联系。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____、河流和交通等。
【答案】(1)平原
(2) 温带海洋性 全年温和湿润
(3)水
(4)气候
【分析】本大题以法国地形图、法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法国高速铁路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地形、气候、河流及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据图可知,巴黎处于海拔200米以下地区,地形平坦,为平原地形,便于城市的修建,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
据图2可知,巴黎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区,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气候适宜,适合人类居住。
(3)
据图可知,塞纳河流经巴黎,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4)
据图3可知,巴黎有多条高速铁路在此交会,铁路交通便利,加强了内外联系,交通对于城市的形成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和交通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