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1 10:51: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吉林省的人口出生率是4.84‰,人口死亡率是7.8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1.16‰ B.-1.16‰ C.2.97‰ D.-2.97‰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图示意2021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辽宁省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域,其人口增长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劳动力更充足②消费市场扩大
③环境压力减轻④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可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
A.一直很快 B.一直很慢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5.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都很稠密
B.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
C.一个国家人口越少,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6.(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 )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北美洲
7.(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汉语 B.英语 C.法语 D.阿拉伯语
8.(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有( )
①汉语 ②日语 ③德语 ④英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商船从大连出发走北极航线到荷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途经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北冰洋、大西洋
B.途经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C.起止地区人口稠密
D.北冰洋被亚、欧、非三洲环绕
10.下列关于北极航线沿途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以大和民族为主,美国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
B.韩国人大多信仰基督教,挪威人大多信仰佛教
C.德国人普遍使用英语,俄罗斯人普遍使用俄语
D.欧洲位于亚欧板块,北冰洋位于北冰洋板块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19年4月15日,世界文化遗产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有着85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严重损毁。巴黎圣母院是历史、建筑和宗教遗产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学遗产的丰碑,是我们集体记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她属于法国,属于欧洲,也属于全人类。2019年11月6日,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右图为巴黎圣母院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巴黎圣母院属于( )
A.伊斯兰教建筑 B.佛教建筑 C.道教建筑 D.基督教建筑
12.关于巴黎圣母院所在国家的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黄种人 B.通用语言是英语
C.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 D.生活水平高于大多数非洲国家
13.下列关于巴黎圣母院修复建议中合理的是( )
A.改为高等级的商业大厦 B.改为现代风格的宗教礼堂
C.拒绝现代科技的参与 D.继承建筑整体的历史风貌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吉林省集安高句丽古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在地图中找到高句丽古城的位置,最适合查阅( )
A.中国地形图 B.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C.吉林省政区图 D.吉林省古代遗迹分布图
15.下列关于高句丽古迹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承民族文化 B.彻底改变古城风貌
C.禁止游客参观 D.加大商业开发力度
二、解答题
1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大洋的名称是____,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填字母),世界上最大的岛的是____岛。
(2)图中A和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运河。
(3)请选出C大洲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A.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B.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C.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D.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1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④三地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三地人口密集的共同原因:纬度位置方面:____;海陆位置方面:____;地形方面:____。其中④国的官方语言是____语。
(2)图中③地区人口____(稀少、密集),其原因是什么?____
(3)①地所在的地区,从人种上看,他们大部分属于____人种;⑤地所在国家的官方语言是____语。
(4)②地的居民主要信仰____教。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位于A大洲的东部和____部,这里人口过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
①全球变暖、环境破坏②交通拥挤、住房紧张③工业污染、水污染④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图中B地区的主要人种为____,C地区的主要人种为____。
(3)据图可知,图中D地区人口分布____(稠密或稀疏),其原因是____。
19.(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如下表所示:
房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其他差异 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稀疏 矮 差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人口密度小 小
城市 稠密 高 好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人口密度大 大
(1)聚落的分类聚落分为____聚落和____聚落两类。
聚落与环境
(2)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____,土壤____,水源____,适于耕作。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③交通____(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3)聚落的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____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____。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____。
(4)聚落的形态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___。有的聚落沿着____、山麓、____等分布呈条带状。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东南亚的高架屋 全年炎热多雨 双层木楼或竹楼
西亚的村庄 终年高温多雨| 墙厚、窗小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筑成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
我国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就地取材,搭建竹楼
北京的四合院 冬冷夏热,风沙大 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
(5)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____沿岸,意大利的____,我国山西省的____、云南省的____、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____等。
2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地理探究:我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不同地区特色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讨民居建造的基本原则。根据相关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茅草屋(图1)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多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
高脚屋(图2)是东南亚原住民的房屋,多为竹木材料,双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屋顶坡面长且陡。
(1)不同民居的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地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图1与图2中传统民居的建造用材有何不同?
(3) 图1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图2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毛里塔尼亚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牧民习惯住帐篷,且为尖顶帐篷(图3),分析这种民居风格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吉林省的人口出生率是4.84‰,人口死亡率是7.8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1.16‰ B.-1.16‰ C.2.97‰ D.-2.97‰
【答案】D
【详解】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2020年吉林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4.84‰-7.81‰=-2.97‰,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图示意2021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辽宁省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域,其人口增长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劳动力更充足②消费市场扩大
③环境压力减轻④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2.D 3.D
【解析】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由图可以看出,图中四个省区中,人口增长最慢的是辽宁省,该省区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说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其余三个省区均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读图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时广东省,其人口增长会使劳动力更充足,消费市场扩大,社会养老负担减轻等,但也会使环境压力增大,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问题是人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的统称。泛指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口自身的发展以及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存、发展问题。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可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
A.一直很快 B.一直很慢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5.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都很稠密
B.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
C.一个国家人口越少,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答案】4.D 5.D
【分析】4.由图可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先慢后快,大致以1800年为界,之前是农业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慢;1800年后进入工业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人口增长迅速,故选D。
5.一般来说,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但也不是绝对的,如亚马孙平原人口就很稀疏,故A错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不一定人口增长快,如欧洲西部,故B错误。一个国家的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故C错误。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故D正确。故选D。
【点睛】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出现了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6.(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 )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北美洲
【答案】B
【详解】世界上三大宗教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佛教发源于南亚,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B正确,故选B。
7.(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汉语 B.英语 C.法语 D.阿拉伯语
【答案】B
【详解】世界联合国六大语言是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汉语。其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故根据题意选B。
8.(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有( )
①汉语 ②日语 ③德语 ④英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和德语都不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比较四个选项,①④符合题意,排除②③。故选C。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商船从大连出发走北极航线到荷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途经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北冰洋、大西洋
B.途经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C.起止地区人口稠密
D.北冰洋被亚、欧、非三洲环绕
10.下列关于北极航线沿途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以大和民族为主,美国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
B.韩国人大多信仰基督教,挪威人大多信仰佛教
C.德国人普遍使用英语,俄罗斯人普遍使用俄语
D.欧洲位于亚欧板块,北冰洋位于北冰洋板块
【答案】9.C 10.A
【解析】9.由图可知,商船从大连出发走北极航线到荷兰,途经太平洋、白令海峡、北冰洋、大西洋,没有经过白令海峡,故A错误。该路线经过了北温带和北寒带,没有经过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故B错误。起点是位于亚洲东部,终点位于欧洲西部,都是人口稠密区,故C正确。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环绕,没有被非洲包围,故D错误。故选C。
10.日本以大和民族为主,美国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其祖先来自亚洲的蒙古,故A正确。韩国人大多信仰佛教,挪威人大多信仰基督教,故B错误。德国人普遍使用德语,俄罗斯人普遍使用俄语,故C错误。欧洲主要位于亚欧板块,北冰洋分布在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没有北冰洋板块,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陆地上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海洋共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大洲之间与海洋之间大部分都有明确的界线。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19年4月15日,世界文化遗产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有着85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严重损毁。巴黎圣母院是历史、建筑和宗教遗产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学遗产的丰碑,是我们集体记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她属于法国,属于欧洲,也属于全人类。2019年11月6日,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右图为巴黎圣母院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巴黎圣母院属于( )
A.伊斯兰教建筑 B.佛教建筑 C.道教建筑 D.基督教建筑
12.关于巴黎圣母院所在国家的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黄种人 B.通用语言是英语
C.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 D.生活水平高于大多数非洲国家
13.下列关于巴黎圣母院修复建议中合理的是( )
A.改为高等级的商业大厦 B.改为现代风格的宗教礼堂
C.拒绝现代科技的参与 D.继承建筑整体的历史风貌
【答案】11.D 12.D 13.D
【解析】11.伊斯兰教建筑主要是清真寺,A错误;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和佛寺,B错误;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C错误;读图可得,法国巴黎圣母院属于基督教建筑,十字架是基督教最典型的标志,法国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D正确。
12.巴黎圣母院所在国家是法国,法国以白种人为主,通用法语,AB错误;饮食习惯以肉奶制品为主,C错误;法国属于发达国家,非洲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法国生活水平高于大多数非洲国家,D正确。故选D。
13.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应该保护,不能破坏;巴黎圣母院修复要继承建筑整体的历史风貌,D正确;选项ABC中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故选D。
【点睛】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吉林省集安高句丽古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在地图中找到高句丽古城的位置,最适合查阅( )
A.中国地形图 B.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C.吉林省政区图 D.吉林省古代遗迹分布图
15.下列关于高句丽古迹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承民族文化 B.彻底改变古城风貌
C.禁止游客参观 D.加大商业开发力度
【答案】14.D 15.A
【解析】14.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如要在地图上查找高句丽古城的位置,因该遗产位于吉林省,最适合查阅的是吉林省古代遗迹分布图;中国地形图适合查找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图适合查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吉林省政区图适合查找吉林省各区域位置,都不适合查找古城遗址,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15.高句丽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文化遗产,我们要学会合理地保护,要传承民族文化;彻底改变古城风貌和加大商业开发都会破坏遗产原有价值,禁止游客参观也不利于传统民族文化,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二、解答题
1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大洋的名称是____,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填字母),世界上最大的岛的是____岛。
(2)图中A和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运河。
(3)请选出C大洲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A.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B.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C.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D.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答案】(1) 印度洋 D 格陵兰
(2)巴拿马
(3)B
【分析】本题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到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及人口分布特征,考查学生对海陆分布及人口分布的掌握程度。
(1)由图可知,③是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印度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图中D所示的南极洲,世界最大的岛屿是位于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兰岛。
(2)图中A南美洲与B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3)读图可知,图中C非洲北部是撒哈拉沙漠,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人.口稀疏。根据题意。故选B。
1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④三地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三地人口密集的共同原因:纬度位置方面:____;海陆位置方面:____;地形方面:____。其中④国的官方语言是____语。
(2)图中③地区人口____(稀少、密集),其原因是什么?____
(3)①地所在的地区,从人种上看,他们大部分属于____人种;⑤地所在国家的官方语言是____语。
(4)②地的居民主要信仰____教。
【答案】(1) 中低纬度 临海 平原和盆地 汉
(2) 稀少 干旱沙漠地区
(3) 白色 俄
(4)基督
【分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图设置问题,考查了世界人口分布、人种、语音和宗教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及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1)
读图分析,图中①地位于欧洲西部,②地位于美国东北部,④地位于东亚,三地人口密集的共同原因包括:纬度位置方面,三地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气温适宜;海陆位置方面,三地都位于沿海地区,降水适中,交通便利;地形方面,三地都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便于生产和生活。④国为中国,官方语音为汉语。
(2)
图中③位于北非撒哈拉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居住,人口稀少。
(3)
①地位于欧洲西部,从人种上看,大部分属于白色人种;⑤为俄罗斯,官方语音为俄语。
(4)
②地位于美国东北部,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
【点睛】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位于A大洲的东部和____部,这里人口过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
①全球变暖、环境破坏②交通拥挤、住房紧张③工业污染、水污染④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图中B地区的主要人种为____,C地区的主要人种为____。
(3)据图可知,图中D地区人口分布____(稠密或稀疏),其原因是____。
【答案】(1) 南 A
(2) 白种人(或白色人种) 黑种人(或黑色人种)
(3) 稀疏 该地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
【分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人种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考查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1)
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位于A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人口过多可能带来环境破坏、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水污染等问题,①②③正确;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增长缓慢造成的问题,④错误。故选A。
(2)
图中B是欧洲,这里的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C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人种是黑色人种。
(3)
图中D是亚马孙平原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由于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人口分布稀疏。
【点睛】
19.(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如下表所示:
房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其他差异 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稀疏 矮 差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人口密度小 小
城市 稠密 高 好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人口密度大 大
(1)聚落的分类聚落分为____聚落和____聚落两类。
聚落与环境
(2)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____,土壤____,水源____,适于耕作。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③交通____(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3)聚落的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____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____。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____。
(4)聚落的形态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___。有的聚落沿着____、山麓、____等分布呈条带状。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东南亚的高架屋 全年炎热多雨 双层木楼或竹楼
西亚的村庄 终年高温多雨| 墙厚、窗小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筑成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
我国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就地取材,搭建竹楼
北京的四合院 冬冷夏热,风沙大 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
(5)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____沿岸,意大利的____,我国山西省的____、云南省的____、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____等。
【答案】(1) 乡村 城市
(2) 平坦 肥沃 充足 便利
(3) 沿海 密集 聚落
(4) 团块状 河流 谷地
(5) 塞纳河 威尼斯城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历史城区
【分析】本题以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为材料,涉及聚落的分类、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聚落的分布和形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聚落两种形式: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一般来讲,在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方便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3)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基本无聚落。
(4)聚落形态: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房屋比较集中,平面形态呈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多以道路交叉点、泉水或寺院等为中心集聚众多住宅自然形成,位于平原和盆地地区;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沿河流、山谷、交通线或为避免洪水浸淹而沿高地成条带状分布的村落,有时若干村首尾相接成串珠状聚落;
(5)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埃及的金字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等。
2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地理探究:我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不同地区特色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讨民居建造的基本原则。根据相关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茅草屋(图1)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多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
高脚屋(图2)是东南亚原住民的房屋,多为竹木材料,双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屋顶坡面长且陡。
(1)不同民居的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地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图1与图2中传统民居的建造用材有何不同?
(3) 图1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图2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毛里塔尼亚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牧民习惯住帐篷,且为尖顶帐篷(图3),分析这种民居风格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答案】(1)自然环境(气候)
(2)茅草;竹子和木材;
(3)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季;热带季风气候
(4)沙漠地区,风沙危害大,“尖顶”不容易堆积风沙。
【解析】影响村庄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环境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总之,影响乡村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乡村聚落的形式、发展、衰亡都是某种主导因素与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杰作。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详解】(1)不同民居的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地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差异。图1是非洲典型的民居-茅草屋,非洲热带草原面积广大,多高草;图2是东南亚原住民的房屋--高脚屋,东南亚气候炎热,高脚屋通风散热;图3毛里塔尼亚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尖顶帐篷,沙漠地区炎热多风沙。
(2)传统民居建造用材各不相同,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基本原则。
(3)由图可知,毛里塔尼亚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牧民习惯住帐篷,且为尖顶帐篷(图3),这种民居风格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是地处沙漠地区,风沙危害大,“尖顶”不容易堆积风沙,有利于沙的滑落。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