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口语交际 讨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明确讨论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遵守讨论的规则,能积极与他人进行讨论;
2.养成讨论问题的好习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口语交际 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学会人际沟通,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有针对性地发表见解。
审美创造:通过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说起“讨论”,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经常活跃在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但我们真的会“讨论”吗?讨论要注意哪些问题,又要遵守哪些规则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的学习,进一步明确讨论的原则、注意事项和规则吧!
【认识讨论】
讨论,是一种几个人或更多的人围绕一个话题或主题陈述道理、发表见解的口头表达形式。
讨论的原则:
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讨论的要求】
①围绕议题展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②每个参与者都要积极发言;
③合作“避免”,共同“扬长”。
【讨论规则】
1.预先公布相关要求
在开始讨论之前,明确讨论的目的、问题、注意事项等,这些要求必须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
2.主持人要保持中立
基本职责是遵照规则来裁判并执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对别人的发言表现出倾向性。
3.参与者发言机会均等
尽量让所有参与者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意见不同的参与者也有表达观点的权利。
4.发言的观点要明确
发言者要明确表达对相关问题的意见,赞成还是反对他人观点,也应表述清楚。
5.发言时间与次数受限
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不能太长;每人对同一问题的发言次数也不宜太多,不能搞一言堂。
6.不同问题依次讨论
发言者不得偏离当前讨论的问题。只有在一个问题讨论完毕后,才能讨论另外一个问题。
7.就事论事,文明表达
讨论的目的是研究、解决问题,发言时不得进行人身攻击,
不得质疑他人的动机、习惯或爱好。
8.尊重发言的完整性
不能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
【讨论示例】
XX中学准备在校园中安放一些名人雕塑,烘托校园学习氛围,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下面是几位同学讨论时的记录,点评他们各自的表现。
【讨论记录】
同学A: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儿。
同学B: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吗?就知道古代,古代,古代就好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同学C: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爱因斯坦这样的伟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同学D: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位置。
【点评】
第一位 同学的表现很好,提的意见也比较中肯;
第二位 同学表现不好,没有礼貌,语气强硬,对人态度不好;
第三位和第四位 同学都表现的很好,也有效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讨论主题: 我看“闻鸡起舞”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二)唇枪舌剑
(三)表彰总结
(四)教师点评
活动准备
1. 分组 2.整理 3.搜集 4.演练
【课堂总结】
说话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指一般说话的技能技巧,还包括说话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知识结构及其他有关的因素。
在辩论中,发言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一定要学会怎样精练语言。
另外,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对方提出质疑,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敏锐地
抓住对方的漏洞,这也是我们要不断地去锻炼完善的地方。
【布置作业】
1.在路上,有位学生碰见了他的代课老师,他没有跟他的老师打招呼,当老师正要向这位学生打招呼时,学生便老鼠见了猫似的躲开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2.针对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这个现象,每位同学准备一下自己的看法,明天课上进行讨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