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游山西村陆游作者轶事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然而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他曾经千里投师学习剑术40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天,他带兵到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回营了,。猛然见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着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大家见了无不惊慌失色,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挺身仗剑,向虎刺了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喉。陆兄如此骁勇,怎不令人咋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
1.衣沾不足惜(值得)
2.丰年留客足鸡豚(丰足)
古今异义词
春社近:古义“土地神”,今义一种集体组织。
词类活用
拄杖无时夜扣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足社夜诗词赏析莫 笑 农 家 腊 酒浑
| |
头年腊月所酿的酒 浑浊,酒以清为贵
解释:
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
丰年留客足鸡豚。
| |
丰足 泛指猪
解释:
他们待客的情意却十分深厚。首联 农家盛情款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青翠的山峦见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淙淙穿行,草木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
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空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颔联 村庄景色诱人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农家虽衣冠简朴,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
箫鼓:n.作v.,吹箫击鼓.
古风:古老的乡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颈联 乡村民风古朴但愿从今以后,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能随时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尾尾联 再来农家作客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鉴赏: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诗词鉴赏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 上.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整体感悟在山西村,正植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思考:人生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当你遇
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你鼓足勇气挺挺,你就会
越过道道坎坷,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真正含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
明又一村讨论下列问题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
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
由衷的感叹。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
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涵着希望。4,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因其富于生活哲理,给人以鼓舞和希望,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
人们喜爱,流传甚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课课练
?? ? ?
? ? ?
一、找出下面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来。
侧(cè zé)??庐(lú lóu)?缘(yán yuán)??浑(yún hún)?疑(ní yí)??豚(tún zhuó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腊(???? )?侧(? ???? )?题(?????? )?莫(??? ? )?浑(?? ? ?) 疑(?? ??? )
蜡(???? )?则(???? ? )?提(?????? )?漠(??? ??)?挥(???? ? )?凝(?? ??? )
?
三、给带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题:A、书写,题写??????? B、题目
1、这首题真难啊!????????????????????????????????(???? )
2、《题西林壁》人人会背。?????????????? ?????????(???? )
?
缘:A、因为????? ?? B、缘分
3、同在一个集体,我们都是有缘人。?????????? ?????(???? )
4、“只缘身在此山中。”??????????????????????????(???? )
?
四、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度各不同。
横:?????????????????????????????? 各不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识:????????????????????????????????缘:?????????????????????????????????????
这句诗的意思是:??????????????????????????????????????????????????????????????????????????????????????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月豚。
莫:?????????????????????? 腊酒:????????????????????? 豚:???????????????????????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
这句话的意思是:?????????????????????????????????????????????????????????????????????????????????????
?
五、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 朝诗人???? ???? ?。诗中蕴含深刻哲理的一句是??????????????????,???????????????????。
2、《游山西村》的作者是???? ?? 朝诗人????????? 。诗中蕴含深刻哲理的一句是????????????????? ,?????????????????? 。
3、《题西林壁》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 ??????????????????????。
4、《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 ), (??? ?? )—— (???? ), (?? ??)—— (???? ? )。
?
六、默写。
???????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 ?????????? ,??????? ??????????????????????????,
?????????????????????? ????? 。??????? ??????????????????????????。
?????????????????????? ???? ,??????? ???????????????????????????,
?????????????????????? ???? 。??????? ???????????????????????????。
?
七、欣赏古诗,并把你所感受到的美丽景色写成一段话。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
?
八、 读下列句子,连接成对联。
???? ①家富村富九洲富?????????????????????????? a、无忧无虑无账户
???? ②有酒有肉有粮家?????????????????????????? b、双手迎进财神来
???? ③勤苦酿成佳味美?????????????????????????? c、山新水新天地新
???? ④一脚踢出穷鬼去?????????????????????????? d、苦操造就良液香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 考 答 案
一、cè lú? yuán? hún? yí? tún
二、腊梅?? 侧面?? 题目?? 莫名?? 浑浊? 疑问? 蜡烛?? 原则?? 提示?? 冷漠?? 挥手? 凝视
三、1、B???? 2、A???? 3、B???? 4、A
四、略。
五、1、宋?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宋?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一村
六、略。
七、略。
八、①——c? ②——a? ③——d? ④——b
5 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
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和陆游的《游山西村》
教学总目标:
1、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2、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弄清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相关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课件)(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讲解 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2、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3、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4、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5、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6、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峰、岭。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7、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8、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9、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六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0、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游山西村
(陆游)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
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相关图片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入新课 师:我们有的同学游览过祖国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游览过村庄呢?有的话你又看到了什么呢?没有也没关系,今天我们一起跟着陆游去看看!
学生回答,看到的一些景物,没有去的同学不要急,我们马上就可以去游玩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重点明确 (1)"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2)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
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五,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六,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七,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后记:
课件25张PPT。5、古诗两首庐山 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自学古诗三步法: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合成“三苏”。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正面看,庐山像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像山峰。
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从高处看,从低处看,庐山的景色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置身在此山之中。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以后,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诗人认为要认识庐山真实的山景,必须要正面、侧面、远望、近看、高俯、低仰等全方位视角的观察才行。如果你只看了庐山的一角、一面、一个方向,那你就不能认识庐山的整体形象。认识庐山是这样,那么认识一个事物、一个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不管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全面地了解,不仅看侧面,也要看整体,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句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过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怀疑无路可走,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哲理 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课件9张PPT。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墙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连绵起伏的山岭巍然耸立的险峰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真实的全貌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远近 高低 各 不同。
不识 庐山 真 面 目,
只缘 身在 此 山 中。(轻读)(强调)朗读指导1、比一比,再组词。缘( )绿( )隐( )稳( )侧( )测( )峰( )锋( )填空 看成岭 成峰,
各不同。
庐山真面目,
只 身在此山中。横侧远近高低不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