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1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1课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1 12:3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怀疑与学问》,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掌握“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等字词的音形义,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涵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思维能力: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那么怀疑与学问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了解作者与背景知识】
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主要作品《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顾先生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建。据说他幼年读书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顾先生读书总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书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本里。
【知识补充】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3)论点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4)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事实和道理。
(5)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文:
作者证明自己对某一论题所持的见解、主张是正确的。
在立论文中往往有驳论的因素,但不是主要成分。
驳论文:
一般先指出对方的谬论,
然后直接批驳------驳论点,
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
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读准字音】
【理解词语】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 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启迪】开导;启发。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 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辨伪去妄】辨别虚伪的,清除去掉不合理的。
词语辨析:
盲从 追随
两词都有“跟随、随从”的意思。“盲从”是指盲目地附和随从,含有贬义;“追随”是指积极地效仿前人的事迹,含有褒义。
运用:(1)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并不是锋芒毕露的他凭借着一腔热血毅然抛弃了一切去_____自己的信仰,宁肯马革裹尸也不愿回头。
(2)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_______,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答案:(1)追随(2)盲从
【听范读】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4.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思考这篇文章的内涵。
【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
论证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6):
论证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自主探究】
自读课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第1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第2段:“学则须疑。”——张载
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第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段: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段: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新知讲解】
1.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引用名言,提出观点: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引用名言,意在表明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也要善于怀疑。既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与“会疑”,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更有说服力。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分论点一:怀疑在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第6段开头,作者用一个由递进复句组成的过渡句巧妙提出了这两个分论点。
4.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
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5.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6.“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这三个步骤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即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最后辨明正确与否。
分论点二: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7.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
首先通过反面说理及正面论述,说明怀疑对于治学的重要性。
其次以戴震的事例说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
最后,先从正面论述一切学问家做学问都要抱怀疑的态度,又从反面论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
整段话论述全面,论证有力。
8.第6段的第一句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前半句归结上一部分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开启下文。
9.课文第6段中共有三个“这样”,把它们找出来,说说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第一个“这样”指代“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
第二个和第三个“这样”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10.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首先,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然后,从消极方面论证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作者是从对一个传说、一本书、一种学问都需要有怀疑的精神来证明的;
最后,从积极方面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什么样的?
本文采取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本文中论据的种类有哪些?
本文中共用了两种类型的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课后练习】
1.下列词语中画横线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程颐(yíng)  步骤(zhòu)  停滞 (zhì)
B.大儒(rú)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
C.塾师(shú) 譬如(pì) 辨伪去妄(wàng)
D.懒惰(duò) 墨守(mò) 流俗传说(sú)
答案:A [解析]“颐”应读“y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墨守成规 辨别是非 寸步难行 富国强兵
B.不求甚解 不攻自破 耳目一新 欢天喜地
C.寸土必争 入木三分 孤方自赏 艰难困苦
D.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开卷有益 拾金不昧
答案:C [解析] “孤方自赏”应为“孤芳自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一切学问家,______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______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  不论   不但  只有
B.不但  只有  不仅  不论
C.不仅  不但  不论  只有
D.不但  不论  不仅  只有
答案: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