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 出,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进而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影响。也正是从这个意秘密 启用前
义上,将这一不可逆转的人口趋势变化视作“快变量”。
照此逻辑,“银发族”再就业,虽然不能改变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老龄化曲线,但却
语 文 实现了“社会时钟”概念上的“延缓衰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迟滞老龄化所带来的冲
击,如社会养老增负及用工难题等。不仅如此,“银发族”,尤其是低龄老年人口的部分
群体,积累有一定的人力、文化资本等,他们重返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建设,对经济发
展乃至文明涵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注意事项:
1. 老年人的就业权利和需求一度不被重视,大量仍具有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被排除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出劳动市场,当他们重返职场时,也多遭遇不同程度的歧视和排斥。此次中国老年人才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网的上线,或将提醒人们,该从权利的视角重新看待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走出相关的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观念误区,进而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在人口老龄化已成全球大趋势的当下,重视并开发老年人的经济社会价值已成为
3. 普遍共识,促进“银发族”再就业、开发利用该群体人力资源成为通选之一。不论其再就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业的目的是发挥和延长个人社会价值,还是仅出于储备养老财富的经济考虑,老年人口
的就业权利都需要被正视和保障。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这不仅需要有关部门主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让就业信息和机会更便捷抵达想要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老有所为”的人群;同时也应填补针对这一人群的技能培训空白,完善“终身教育”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系,使他们持续积累人力资本成为可能。对于备受关注的老年人口就业权益保障,如劳
近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老年人可以通过网站向有意向的岗位投递简历, 动风险、社会保障等,也亟须给予关注。传统劳动用工背景下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何因时
招聘企业也可以通过人才库招聘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借此实现“双向奔赴”。 制宜,如何为老年再就业群体提供完备的社会支持,这些问题已经确确实实摆在了我们
据网站相关运营方消息,目前该网站已有超过 5000名中老年求职者、超过 100家招聘企 面前。
业注册。 深度老龄化是大势所趋,恐慌大可不必,前瞻应对必不可少。探索实现积极老龄化
可以明确,当前,促进“银发族”再就业问题正式提上公共政策议程。如此“议程设 社会的路径,丰富“老有所为”的内涵,不妨就从应对就业问题着手。
置”,背后是“慢变量”与“快变量”的交织影响。 (摘编自王丹《“银发族”再就业提速意味着什么》,光明日报2022.9.20)
所谓“慢变量”,主要指向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持续改善与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据官方统计数据,截至 2021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提高至 78.2岁,相比 1978年提升了 A.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表明促进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已正式提上了公共政策议程。
10岁有余。社会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也意味着老年人口具备更高的社会参与意愿与 B.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凸显,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能力。而至于“快变量”,则与我国加速的人口老龄化有关。 C.社会对老年人再就业有不同程度的歧视和排斥,应改变观念,正视他们的权利问题。
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 D.面对深度老龄化趋势“,银发族”再就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龄化造成的社会压力。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 3亿,占比将超过 20%;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将增加到 4.2亿左右,占比将超过 30%。这意味着,未来 10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 A.文章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为引,提出了中国正在快速走向老龄化的问题。
社会,并加速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B.文章引用相关数据,论证了“慢变量”与“快变量”的交织对我国制定公共政策的影响。
虽然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接连跨越临界点所带来的影响不可小 C.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结构,论证了在“促进老年人再就业问题”上存在的两种态度。
觑。老龄人口的增多,将进一步加重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劳动年龄人口的大批退 D.文章提到“劳动风险、社会保障”等,是为了论证有关部门应主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于脊里,入络于脑,又络于肾,总督一身之阳气,与脑、髓、肾关系密切。故督脉与人的
A.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凸显,就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精、气、神密切相关。倘若督脉阳气虚衰,则会使人“嗜卧“”善眠”。
B.为使我们未来社会的构建更具包容性,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激督脉可提高免疫力,解除血管痉挛,促进神经传导及病变
C.老年人的再就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发挥余热”观念,而是有了更多的内涵。 组织功能修复;针刺督脉可使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强,直接刺激脊柱周围末梢神经,
D.促进“银发族”再就业是积极应对并解决由于深度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诸多问题的前提。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笔者认为,针刺督脉近脾胃之穴并使用传统“烧山火”针法,有温阳醒脑、健脾利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益肾强脊之功。笔者推测针刺督脉近脾胃之穴,可能使下丘脑等部位食欲素能神经元
材料一: 分泌功能得以恢复,食欲素增多,从而使患者清醒。
有一种睡眠疾病叫作嗜睡症。患者在静止状态或在单调、重复的活动中总是持续 (选自《从督脉论治嗜睡症5例》,中国针灸2019.5)
睡眠,能被叫醒,但总想睡,而且想睡的时间不合时宜(如聊天、吃饭时),这通常与下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脑功能异常或者心理因素有关。嗜睡症患者还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缓、情绪 持续睡眠、随时 持续一个月
睡、总想睡 以上
不良等现象,产生焦虑、食欲不振、幻觉等症状。嗜睡症状需要持续一个月以上才能被 A. 在静止状态或在单 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缓、情绪 嗜睡症
调、重复的活动中 出现 不良,产生焦虑、食欲不振、幻觉 判断
诊断为嗜睡症。
(材料来自“学习强国·每日科技名词”) B. 导致 产生 身体衰弱、空气不洁、肌张睡眠过度 健康危害
力低下、胃肠道功能受影响
材料二:
睡眠过度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C. 影响 导致督脉阳气虚衰 下丘脑的食欲素分泌减少 人的精气神不振
导致身体衰弱。当人活动时,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流量增加;当人休息 D. 刺激 食欲素增多传统“烧山火”针法 督脉近脾胃之穴 患者清醒
时,心脏同样也处于休息状态。如果长时间睡眠,就会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心
脏一歇再歇,最终使心脏收缩乏力,稍微活动便心跳不已、疲倦不堪。全身无力,因此只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好躺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身体衰弱。 A.嗜睡症是一种睡眠疾病,患此病者往往会随时睡去,并在静止状态或在单调、重复
对呼吸的“毒害”。卧室的空气在早晨最浑浊,即使虚掩窗户,也有 3成的空气未能 的活动中一睡不醒。
流通。不洁的空气中会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这对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B.心脏会随着人活动与休息而心跳加快或停止工作,过度睡眠使心脏一歇再歇,造
有影响,因而那些闭门贪睡的人经常会有感冒、咳嗽、咽炎等症状。高度的二氧化碳会 成心脏收缩乏力、身体衰弱。
使记忆力、听力下降。 C.起床后时常会感到腰酸腿软和肢体无力,这并不是因为休息不够,而是由于过度
肌张力低下。一夜休息后,晨时肌肉和关节变得较为松缓。如醒后立即起床活动, 睡眠使肌组织没有活动修复。
一方面可以使肌张力增加,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肌肉的血液供应增加,使肌组织处于活 D.中医学理论认为嗜睡是由于人体阴盛阳衰,而督脉总督一身阳气,针刺督脉可提
动的修复状态,同时将夜间堆积在肌肉中的代谢物排出,这样有利于肌纤维增粗。睡懒 高免疫力,可升阳醒脑。
觉的人,因肌组织错过了活动的良机,起床后时常会感到腰酸腿软和肢体无力。 6.研究嗜睡症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6分)
影响胃肠道功能。一般说来,一顿适中的晚餐,到次晨 7点左右已消化得差不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此刻,肠胃按照“饥饿”信息开始活动起来,准备接受新食物。赖床者由于不及时进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肠胃经常发生饥饿性蠕动,时间长了易得胃炎与胃溃疡。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选自《中老年过度睡眠也是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3.23) 聂鑫森
材料三: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嗜睡症是以临床症状命名的西医病名,至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认为,食欲 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
素与发作性睡病可能有关系。食欲素是下丘脑的食欲素能神经元分泌的一种神经肽。 “风筝!风筝!每只一角五!”
嗜睡症属于中医学“嗜卧”“善眠”范畴,病机主要是阴盛阳衰。督脉为阳脉之海,行 那声音又脆又亮,带点儿挑逗的味道。寻声一看,靠着桥栏站着一个胖胖的老头,
语文试题 第3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4页(共10页)
脸上带着讨好的笑,额上沁出一层晶亮的油汗。他手里提着一串风筝,风筝的翅上、尾 “正正经经的货!”……
上,涂满刺眼的大红大绿。 一时人们都往这边涌,喝彩声此起彼落。
从他那得意的神态看,他的生意无疑是不错的。一只只风筝从他手上递出去,一张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一串素白的风筝上,从头看到尾,从竹骨看到风笛,没一处
张角票和零散的分币塞进了口袋。 不顺眼,没一处不爽心!
当他的眼光落在桥那头的时候,便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情。 “我买这一只!五角,认了!”
那儿也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头,悠闲地靠着桥栏,瘦瘦的脸上嵌着双精明的 “眼见为实,我要这一只!”……
小眼睛,大鼻,阔嘴,下巴上蓄着几根干枯的胡子。 人们边说,边把手往风筝上伸,生怕被别人抢了去。
他也在卖风筝。 瘦老头用手一挡,板紧的脸上没个笑星儿,显得庄重,但又叫人猜不透。他又从口
他的风筝是素白的,有蜻蜓、蝴蝶……翅上还装了会转动的风笛,可朴实得叫人看 袋里摸出把麻线,每根麻线丈把长,是为买主试飞用的。他把麻线小心地接在那一只只
不上眼。他没有着意地叫喊,只是沉静地等候着买主。 风筝上。
偶尔有人问一声“:喂,多少钱一只?” 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虔诚地做着他应该做的一切,周围的人似乎都不存在,连
他伸出五个指头。天啊,五角!问的人摇摇头,嘴角浮起一个淡淡的笑,那意思是: 那些杂乱的声音都似乎离他很遥远。
不值。 胖老头艰难地挤到他身边,焦急地对着他耳朵咕哝着:“快把货甩出去,捞一把,别
他站了多半天了,连一只风筝也没有卖出去! 误了这好机会。”
胖老头终于忍不住了。他觉得应该提醒一下这个不相识的执拗的同行,便用行家 他斜了胖老头一眼,嘴角浮起一丝报复的笑。他依旧没有理他,那是一种高傲的
的口吻,向瘦老头打起招呼来: 不屑。
“伙计,别傻等了,一角一个,卖了好回去,价太高,把人都吓一跳。” 他顺着风,把接好线的风筝统统放起来。刹那间,他的手上飘出一簇素白的“花”,
瘦老头转过脸来,一双眼瞪得溜圆,下巴动了几下,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他不喜 响起一片风笛的韵律。
欢那张胖得肉往下坠的脸,不,他是不喜欢他的那些风筝。那也叫风筝?真真糟蹋了这 人们又一次欢呼起来,像起了潮汛一般。
个行当。那竹骨剖得粗细不匀,上面还带着毛刺;那纸也糊得太潦草;还有那颜色,俗! “给我一只!”
他真想对着那些买主喊一声:别让他哄了,那风筝放得上去么?不栽跟头才怪!但他终 “我买了!”……
于没有说,说了只会惹人笑话。 瘦老头忽然仰天打了个哈哈,睥睨了一下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墙,矜持地问:
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望着自己手上这一串风筝,那竹骨是耐着性儿剖的,然后又用 “你们懂得风筝?”
砂纸细细地打磨了几遍,闪着柔润的光;那素白的纸糊得多贴展,兜得住风,一放,准嗖 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风筝,怎么不懂?一双双眼睛直愣愣地望着他,这问题还需要
嗖嗖地往上窜。风笛儿响得欢快,真像筝的声音,美!嗨,绳头儿一捏在手里,顺心顺 回答么?
气,那是种享受。他相信自己的手艺,也很看重自己的手艺,那是几代的家传啊! 瘦老头自信地摆了摆头,摆得很有力。
他感到满足,但也不无遗憾。 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把剪刀,阳光下显得那么亮,亮得扎眼。
胖老头的风筝很快就卖完了。对这位不识相的同行,猛地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 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他手里捏着的那一把麻线,齐崭崭地断了,所有的风筝摇晃
他狡黠地笑了笑,决定耐心地陪着等下去,瞧瞧瘦老头怎样提着卖不掉的风筝垂头丧气 了一下,呼地抖着劲向上飞去……
地离开桥头。他悠闲地点燃一支烟,呼,吐出一个烟圈,那烟圈又大又圆。 胖老头使劲地跺了跺脚,一扭头走了。
瘦老头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连肥大的鼻翼都在微微地颤动。 人群里响起一片啊呀声。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轴麻线,理出线头,接在一只风筝上,掂了掂,然后顺着风儿一 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抛。那风筝像懂事似地摆了摆,兜上一口风,憋着劲儿直往上窜。绳轴转动着,麻线伸 无数道目光也被牵引到那很高很远的地方。
延着,绷得那么紧、那么直;上面的风笛呼啦啦地响,响得撩人。眨眼间,化作一个小小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的白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像一片轻盈的云。 蓝天是公正的。
“好风筝!” (选自《人民文学》1983.6)
语文试题 第5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6页(共10页)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描写的和煦春风、古桥流水,营造出一种古朴平和的氛围,加上川流不息的 A.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
人群,在动静结合中,形象地展现出古城的风貌。 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B.小说细致详尽地描述瘦老头放飞风筝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既借此说明瘦老头高 B.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
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超的技艺,也表达了对传统手艺人执着虔诚品质的赞美。
C. C.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小说中胖老头说话很多,而瘦老头从头到尾不说一句话,作者这样设计,切合人物
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的身份、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场景,突出了人物形象。
D. D.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小说通过对胖、瘦老头的外貌、动作、神态以及做风筝生意的对比描写,写出传统
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文化和现代商品经济的冲突,引发读者的思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瘦老头为什么要把风筝全部放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A.“公父文伯退朝”与“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两句中的“朝”字含义相同。
9.这篇小说题目是“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文中也多次提到蓝天,这传达出作者怎样 B.“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与“迩之事父”(《<论语>十二章》)两句的“事”含义相同。
的创作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C“. 昼讲其庶政”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两句中的“庶”字含义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D.“男女效绩”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的“效”字含义不同。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A.文伯母亲认为,以前圣王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这才能长久地统治天下。
B.圣王时,上自天子诸侯,下至士庶百姓,都从早忙到晚,所有事都做好后才安歇。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
· C.当权者操心,百姓出力,男女谁也不能不努力工作,这是先王经历得出的教训。
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
· D.文伯母亲提醒儿子用图安逸的态度担任君主给的官职,怕会招来亡家灭身之祸。
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
(1)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
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 (2)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 最高楼·咏梅
·
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 陈亮
①
人加之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 春乍透,香早暗偷传。深院落,斗清妍。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 。更朝
② ③
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 朝,琼树好,笑当年。 花不向沉香亭上看 。树不着唐昌宫里玩 。衣带水,隔风烟。
· 铅华不御凌波处,蛾眉淡扫至尊前④。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
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
【注释】①辟寒钿:魏明帝时,有人献嗽金鸟,鸟不怕寒,常吐金屑如粟,宫人争以鸟所吐金为钗铒,
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
称之为“辟寒金”。②唐明皇曾带杨贵妃在沉香亭上看牡丹花。③长安安禁坊唐昌观有玉蕊,每当花
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开时观者甚众。④“铅华”句化用曹植《洛神赋》写洛神的句子“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凌波微步,罗袜
(选自《国语·鲁语》) 生尘”“,蛾眉”句引用了唐代张祜写虢国夫人的诗句“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语文试题 第7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8页(共10页)
姓名 准考证号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A.开头一个“透”字传递出春色忽然转浓,百花吐艳的信息,而梅花“香早暗偷传”,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双关的手法,作者想要表达的本意是什么?有怎样的表
写出了梅花开于早春的特色。 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4分)
B.诗歌描绘了梅的紫檀色的枝干,以及它金黄色的须蕊,这些外貌的描写突出了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花高贵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C.“更朝朝”三句反用陈后主的诗句“琼树朝朝新”之意,诗人认为琼树虽华贵,却比 连环画的说明文字,是连环画整个艺术形式的一部分。脚本作者除了做好故事内
不上梅花。
D. 容的编排,拟定每幅画的内容情节,提出绘画的表现意图以外,还有一项重要任虽然眼前的梅花像洛神和虢国夫人一样都具有天然的美,但并不为更多的人欣 务 ① 。连环画的说明文字,与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有共同之处的,如都是通过描绘的
赏,在对比中表达了对梅花的怜悯。
15. 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来表达主题,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② ,而是有自己的特梅花是历代文人喜爱歌咏的对象。这首词是怎么歌咏梅花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 点。它不像一般文学作品的语言那样独立发挥作用,而是与绘画互相配合,共同来表现( 分)
1 6 内容。 ③ ,但并不是仅仅停止在说明绘画的内容上。对于绘画已经足以充分表达(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小题,分)
16. 6 的内容,它无需重复说明,而应根据语言艺术的特长,在绘画这一造型艺术方面弥补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分)
1 术表现上的不足,对绘画形象给予必要的渲染和烘托,强调其主要之处,补充其不足之()李白在《将进酒》中,用“ , ”两句将
处,以便增强对内容的表现作用。这样,做到既配合,又分工,互相取长补短,完成共同
时间的推进过程极度夸张,抒发了人生短促的悲叹之情。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自己之所以和司马光交往日久却每每政见不 任务。优秀的脚本作者一定要善于发挥文画两者的长处,又要考虑连环画一般总是以
合,是因为“ ”,而现在自己写这封书信加以详细解释,是 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所以好的说明文字要善于去补充、渲染、加强绘画形象,而不要
“ ”。 自己闹独立性,更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就会失职,以致两败俱伤。
(3)《红楼梦》中香菱说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写得好,尤其“墟里上孤烟”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难为他怎么想来,林黛玉却说这句还是从前人诗句化来的,说着找出陶潜的《归园 不超过15个字。 (5分)
田居》,指出“ , ”两句给香菱看。 20.阅读上面的材料,提取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连环画的说明文字”作一解说。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不超过70个字。 (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不得改变原意。 (3分)
当我还是少年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少年特别幸福。有时候,反而会有些 ① 四、写作(60分)
之意,为什么这个年纪就要受到大人们如此多的规矩约束。然后就想着赶快长大成人,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好同大人 ② 。以后进入青年、中年,读到辛稼轩的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 2022年 9月 2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
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他这里说的“少年”,据我理解,实际上是指青年,甚 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提出中小学外语课时
至是中年的一部分。我在青年时期,愁滋味识得颇为充分,但我不赋新词,因而也不爱 占比要低于语文等学科,增加了体育、艺术等学科课时占比,但外语高考分值不变。该
上层楼,只是觉得人生艰难而已。我对别的青年或中年,除了至亲好友之外,几 乎
③ 答复引发网络热议,部分舆论将之与近年来所倡导的文化自信关联讨论,认为应降低英是 的。然而时间只是流逝,一转瞬间,自己已经进入老境,再引辛稼轩的词,
语教学比重,学生应抽出更多时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但也有部分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我的心情完全不同。我没
观点认为,英语是一项基本技能,“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如果年轻学生放
有什么愁可说,也用不着说“天凉好个秋”。只是对于少年儿童,感情却越来越深。
松,甚至放弃外语学习,以后将难以做好交流互鉴”。网络争议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大概是,自己毕竟有了一把子年纪,迟早会向地球告别的。
但是地球决不停止转动,人类也不会停止进步,希望在于将来。许多年以后,担负起伟 请以“文化自信之我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可以从中国的
大建设任务的不就是今天的少年吗?因此,年龄增加一岁,对青少年的感情就增加 历史变迁、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来谈。
一分。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字数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 第9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0页)秘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一轮复习中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 B
2.(3分) B
3.(3分)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 B
5.(3分) D
6.(6分)
①提高了我们对睡眠的认识;②促进了治疗嗜睡症疗法的研究;③有利于解决人类因过度睡眠带来的健康问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 C
8.(6分)
①瘦老头对家族传统手艺有着一种坚持和专注。他看不起胖老头做工粗糙、颜色艳俗的风筝,为人们不能认识
到他的风筝的价值而感到遗憾和寂寞,所以宁肯放飞风筝。
②瘦老头放飞风筝是一种意见的表达。他不满于眼下社会只重其表而不看重内在美的现象,所以用放飞风筝表
达自己的“报复”心理。
③瘦老头是一个追求自我志趣的洒脱的人。他不会像胖老头那样为了卖出风筝而逢迎众人,更不会为了盈利而
委屈自己的风筝手艺,放飞风筝彰显了他高傲而洒脱的个性。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
①蓝天是风筝的舞台,是展现传统工艺价值的最公正的评价者。小说以“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为标题,并在
文中多次呼应点题,引发了读者对传统工艺价值的思考。
②蓝天是心灵休憩的所在。作者不满于当下社会各种浮躁现象,文中几处对于蓝天的描写,都给人一种宁静、和
谐、干净的感觉,意在为浮躁中的人们提供一个净化心灵的场所。
③蓝天是高远理想的象征。作者有意塑造了胖瘦两个老头形象,借此批判了当前社会上只重肤浅的表面利益而
忽视精神追求的现象,意在引导人们,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高更远的蓝天。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 C
11.(3分) A
12.(3分) C
13.(10分)
(1)鲁国大概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坐下来,我告诉你。
(5分。大意2分“,其”“未之闻”“居”各1分)
(2)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学生们记住这些,季家的老夫人没有放纵自己啊!”
(5分。大意2分“,闻之”“志之”“淫”各1分)
语文试题答案 第1页(共3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 D
15.(6分)
①直接描写。“香早暗偷传”写梅之味“,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写梅之色、形。
②侧面烘托。用“深院落”的环境侧面烘托梅花的“斗清妍”。
③运用比喻。以传说中的美好事物来比喻梅花的形象。
④用典。引用洛神和虢国夫人等典故来强化梅花的美好。
⑤运用衬托。用牡丹、玉蕊、琼枝等意象衬托梅花的美。
(每点2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冀君实或见恕也
(3)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17.(3分)
①愤愤不平 ②分庭抗礼 ③漠不关心
(答对一个成语给1分)
18.(4分)
此句语义双关,表面写“不赋新词,不爱上层楼”,实际本意是“没有新的想法,也不追求进步”;委婉而又略带幽
默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礼法的消极对抗态度。
(答出本意给2分,答出表达效果给2分,意思对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19.(5分)
①就是写好说明文字
②但它与文学作品语言又不尽相同
③它通常虽被叫作说明文字
(答出一句给1分,答出两句给3分,答出三句给5分)
20.(5分)
连环画的说明文字是与绘画相配合,根据语言艺术特长弥补艺术表现上的不足,并通过补充、渲染加强绘画形
象的连环画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
(给分要点:“与绘画相配合”“弥补艺术表现上的不足”“补充、渲染加强绘画形象”“连环画艺术形式的组成部
分”各1分,单句1分)
21.(3分)
对于绘画已经足以表达的内容,它无需重复说明,而应根据语言艺术的特长,弥补绘画这一造型艺术在艺术表
现上的不足。
(两处语病“成分赘余”“语序不当”,改对一处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
四、写作(60分)
22(. 60分)立意参考:
①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中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的基础之上。②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但没有必要排斥外语学习。③应该掌握英语技能,并利用它更好地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语文试题答案 第2页(共3页)
…………
作文评分标准与细则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
20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分
基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级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表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分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发
展特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20分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参考译文】
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纺线。文伯说:“凭我公父歜这样的人家还要主母亲自纺
线,这恐怕会触怒季孙让他恼怒,他会认为我公父歜不愿意孝敬母亲吧!”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鲁国大概要灭
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坐下来,我告诉你。以前,圣王安顿百姓,选择贫瘠
的土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想
着节俭,想着节俭就会产生向善的心;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失去向善的心,失去向善
的心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不成材(没有上进心),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
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因此天子穿着五彩花纹的礼服早晨祭日,与三公九卿熟习知悉土地的性能;
中午考察政务,交代百官要做的事务,旅、牧、相等各级属官之长,全面安排有关百姓的事务。天子穿着三采花纹的
礼服祭祀月亮,和太史、司载恭敬地观察天象(以知妖祥)。日落便视察宫内的女官,让她们清洁并准备好禘祭、郊
祭的各种谷物及器皿,然后才安歇。诸侯们清早研究天子所交付的职责和颁发的政令,白天考察国家的政事,傍晚
检查有关典章和法规,夜晚警戒众官,使他们不得怠慢放纵,然后才去休息。卿大夫清早考察各自的职事,白天处
理各种政务,傍晚安排(第二天要做的)政事,夜晚处理他们的家事,然后才休息。贵族青年清早接受早课,白天讲
论研习所学知识,傍晚复习,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错直到没有什么遗憾,然后才休息。从平民以下,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没有一天懈怠。王后亲自编织冠冕上用来系瑱的黑色丝带,公侯的夫人还要编织系于颌下的帽带以及覆盖
帽子的装饰品,卿的妻子做祭服上的腰带,所有有封号的妇女都要亲自做祭祀服装,各种士人的妻子还要做朝服,
普通百姓的妻子都要给丈夫做衣服穿。春分祭祀社神,布置农桑之事,冬季祭祀,献上劳动成果,男女各自献出自
己一年的劳绩,有罪过的人就要避开不能参加祭祀。这是上古传下来的制度。当权者操心,百姓出力,这是先王的
教诲啊。自上而下,谁敢放荡心思,不努力工作呢?如今我守了寡,你又在大夫这个不高的官位,早晚做事,尚且担
心丢弃了祖宗的基业。何况懈怠懒惰,将凭什么来躲避罪责呢!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传
统。’而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用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主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弟子们记住这些,季家的老夫人没有放纵自己啊!”
语文试题答案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