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平凡的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悟各种日常物品的美,用线描或色彩表现各种日常物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拍一拍、画一画的方式,发现生活中的美,表现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的眼光,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的美,感知平凡的美,让学生用线描或色彩写生表现各种日常物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平凡中发现美,将平凡的物品赋予艺术的加工变成美妙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过程: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餐桌上的、窗台上的、教室一角、身上穿戴类的等一些物品,为课上写生做好素材的准备。
视频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画家的画室,看看画家是如何表现平凡的生活物品的?(放视频)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感受。生活中,平凡的物体也有形状、色彩的变化,更能触动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生活中平凡的美。(板书课题)
本环节设计目的: 通过视频中看画家调色、绘画的过程,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平凡的生活物品的,了解生活中平凡的物体也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对象,画面也十分美观,让学生对绘画学习产生兴趣。以视频导入,大部分的小学生没有见过、没有感受过画室里调色、绘画创作的过程。通过观看油画绘画简短过程,让学生感受专业的绘画氛围,并能发现身边平凡的物品也可以变成一幅精美的美术作品。
画家作品欣赏
夏尔丹《铜水器》简单介绍作品,提问:“画面上画了哪些物体?”“在这些物品中,哪个是画面的主体?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小结:画家画得太逼真了!通过画面,我们就能想象出实物的样子和制作材料,画家形象地表现了铜水器的形体美和铜特有的质感美。
2、忻东旺《静物》简单介绍画家,提问:“画面上画了什么内容?”“你觉得画家画得怎么样?”小结:画家真是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物品的细节美。
3、潘天寿《秋晨》简单介绍画家,提问:“画面上画了什么内容?”“画家为什么添画了一只小小的蜗牛?”
小结:小小的蜗牛给画面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顽强。平凡的题材被画家注入了不平凡的生命美。
本环节设计目的: 大师作品的欣赏,作品分析透彻,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提升他们的鉴赏力很重要,直接面对面与经典对话。学生对新知理解深入,明确了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到底美在哪里。
同学作品欣赏
提出欣赏要求:看看同学们发现了哪些生活物品的美?这些物品的美又体现在哪方面?(放课件)欣赏后,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表现的物品的哪方面的美。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进行总结。
本环节设计目的: 学生作品的欣赏,不仅继续认识到平凡的物品美的各种方面,还开拓了创作思路,能够联想到还有哪些其他物品画出来效果会很好。可以为下一步创作提供素材。(四)小组合作阶段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分小组准备餐桌上的、书桌上的、窗台上的、我们穿戴上的等一些生活物品。“带来的物品存在哪些美?”“什么角度观察更能体现这种美?”“怎样组合、摆放,更能体现平日的生活气息?”
要求: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物品,看看它是什么形体组成的;小组同学议一议、摆一摆,尽量让小组内每位同学都能看到一个完美的构图。小组学生合作分析形体、拼摆静物。小组同学进行汇报。
本环节设计目的: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对静物画有初步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拼摆静物,有了绘画的构思和构图,为写生做铺垫。
教师示范怎样把这些漂亮的静物画下来呢?老师也摆了一组。1、分析形体2、画大轮廓(大小构图简单分析、提示)进行绘画演示3、刻画细节本环节设计目的:教师的示范,简单说明了构图不可太小,着重分析了物品的形体结构,让学生了解写生绘画过程,学会分析物品基本形体,知道在基本形体的基础上,用适合的线条表现物品的方法。
学生作业要求:“用线描或色彩表现小组摆好的静物。”注意:物品在画面中的大小适宜,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注意色彩搭配。步骤:分析形体—画大轮廓—刻画细节学生初次写生,能够观察到自己角度物品的特点,用线描或色彩进行表现,就是很成功的作品了。大部分学生都能观察到物体的形体变化,并能有意识地去表现平凡的物品存在的美感,收获比较大。
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品自评:介绍自己绘画过程和画面物品处理技巧互评:看到同学作品优点,指出不足及修改建议师评:以表扬激励为主。
本环节设计目的:师总结通过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真的自己用心体会、用心去画,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学生能把自己的作品绘画过程与他观察到的遮挡关系表现介绍得很明白。学生互相评价时,对构图不够饱满的作品,学生也有所发现。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教学拓展:拓展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