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数学七 小小运动会: 8加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数学七 小小运动会: 8加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01 11: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 小小运动会:《8加几》
【教材分析】
《8加几》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教材以运动会场的一角,学生领饮料为契机,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并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进而引出对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探究。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基本的方法已经理解、掌握,是2 0以内的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后运算知识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题。
校园春季运动会开始啦!大家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运动会上瞧一瞧 (生反应激烈)看来,大家的热情可真高涨,不过,要想去凑热闹,必须得经过两关的智力测试,大家有信心吗? 第一关:9 + 2 =( ) 训练9加几的凑十法。 第二关:一个数的分成2和几的练习。 大家就像奥特曼打小怪兽似的,勇敢的闯过了两关,那让我们整装待发一起向运动会出发吧!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谈话导入,引入信息。路过运动会的一角,几个同学正在忙着,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忙什么呢?
2、通过让学生观察运动场一角的同学们领饮料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说发现的数学信息。预设:一组要8瓶果汁,二组要7瓶;一组要6瓶矿泉水,二组要7瓶。
3、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2)两组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大家真善于动脑筋,竟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4..选择信息,解决问题(1)。(1)指生说说要求“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需要用到的信息,并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2)学生自己列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 + 7 =7 + 8 = )学生可能出现:A. 8 + 7 =?或7 + 8 =?B.8 + 7 = 1 5或7 + 8 = 1 5 这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再生成算法。(3)让学生先独自想一想,再利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8 + 7 =?然后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根据领饮料情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进行观察、思考,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让学生选择、梳理信息并提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算法交流,分析比较。交流算法,明确计算过程。
(1)展示交流摆小棒过程。学生可能出现:第一种:拆7给8凑十。从7根小棒里拿出2根给8凑成1 0,再把一个十和剩下的5个一合起来是1 5 .A.学生边摆边说。教师追问要从几里拿出几根小棒给8,及相应的原因。B.电脑演示。C.师生共同回顾摆的过程。D.把刚才摆小棒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8 + 7 = 1 5先找几个学生说,再同位互相说一说。第二种:拆8给7凑十。从8根小棒里拿出3根给7凑成1 0,再把一个十和剩下的5个一合起来是1 5 .A. 学生边摆边说。教师追问从8里拿拿出3根给7的原因。B.电脑演示。C.说式子。师板书:8 + 7 = 1 5/﹨25学生说计算过程。第三种:数一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探索。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说一说,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让学生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多说计算过程,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达到以说促思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多种方法的体现,尊重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起了推动作用。
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观察前两种算法,比较异同。引导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一个分8,一个分7,分时有什么异同。预设:相同点都运用凑十法计算。不同处:一个给8凑成十,需要从7里拿出2个;另一个给7凑成十,需要从8里拿出3个。
2、知道8 + 7的和,寻找算7 + 8的规律。让学生思考:知道8 + 7 = 1 5,想7 + 8的和,并说说想法。
预设:(1)凑十法得出7 + 8 = 1 5;(2)根据“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得出7 + 8 = 1 5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简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方法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处。为学生思维的提升提供了台阶。由8 + 7 = 1 5想7 + 8等于多少,渗透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促使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与运用。
解决第二个问题,巩固算法。学生自己寻找“两组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的信息。独自在练习本上解决。(1)指生列式。6 + 8或8 + 6(2)说计算过程。(3)小结:观察几道算式,说说今天都学了几加几的加法。师顺势板书课题:8加几。说说在计算时,所运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先让学生在刚学的8加几的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几加8的加法的计算,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尽情表达、交流。引领学生向思维的深处迈进。练习的设计,层层深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学生思维的提升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了促进作用。
练习题闯关。
第一关:练习8加几的分成计算。
第二关:8加几的实际应用。
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谈谈收获,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总结:(1)知识方面:8加几的进位加法。(2)方法方面:摆一摆、凑十法。(3)感受方面:学得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