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一轮复习中期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D 2. C 3. B 4. D 5. B 6. B 7. A 8. A 9. D 10. A
11. B 12. A 13. C 14. C 15. A 16. C 17. B 18. C 19. A 20. 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60分。
21.(20分)
(1)芦林大桥位置:丙河谷口处。(2分)
理由:甲、乙河流注入湖泊,丙河为湖泊出水口;丙河流出湖口位于两峰交界处,地形狭窄,筑坝工程量小;施
工难度小,建筑成本低;建成后蓄水面积大,所以坝址选择丙河出湖的谷口处。(4分)
(2)该湖泊既有水流入,又有水流出,为淡水湖;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湖水量大;周围山区植被覆盖率高,
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入湖泥沙较少,水质清澈等。(每点2分,共6分)
(3)入湖河流上建溢流坝,严格控制影响水质的泥沙入湖量;禁止周边居民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流域内植树造
林,控制乱砍滥伐;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湖泊源头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每点 2分,任答四
点得8分)
22.(20分)
(1)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利于高粱播种;夏季高温多雨,利于高粱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
高粱营养物质的积累;秋季降水少,天气晴朗,利于高粱收获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地方政策支持,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企业全额收购高粱,市场需求量大,农民收益稳定;政府提供技术
支持,保障高粱的品质和产量;规模化经营,利于机械化作业,可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益等。(每点 2分,任
答三点得6分)
(3)酿造业、造纸业、新能源产业(乙醇制造)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4)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扬长避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对农业产业的贡献率;充
分利用市场,选择合适的生产经营模式;政府发挥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作用,保障农民收益等。(每点 2分,
任答两点得4分)
23.(20分)
(1)气候湿润,降水量充足,水资源丰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能资源充足;多火山活动,玄武岩广布等。(每点2
分,任答两点得4分)
(2)装置多数为手工制造,劳动力成本高;工厂规模小,难以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捕集二氧化碳需要消耗大
量能源和水资源,成本高昂;碳捕捉技术含量高,科技投入大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采用模块化施工,减小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
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和难度;占地面积小,可降低用地成本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4)以地热为能源,减少碳排放,环境效益好;吸收二氧化碳,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等。(每点2分,共4分)
地理试题答案 第1页(共1页)姓名」
准考证号
内蒙古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在多年治沙的背景下,成功建成了一个
秘密★启用前
集光伏发电、设施农业、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治沙产业园。下左图示意生态治沙模式,右
图示意“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羊”的生态农业景观。据此完成45题。
地
理
甘草种植
药品、保健品
固氮固沙
土壤
有机瓜果蔬菜
注意事项:
漠
牧草 牛羊畜牧产品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特色旅游
4.磴口县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A.牧草种植
B.牛羊饲养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C.果蔬种植
D.甘草种植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该环节产生的环境效益是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提高经济效益
B.恢复沙地生态
C.增加就业机会
D.发展特色旅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海水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海水中的氧,其含量变化与海水生物过程及水文条件有密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切联系。科考队发现,斯瓦尔巴群岛(如图)的某海域溶解氧含量过于饱和,海水向大气
城市经济圈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
释放氧气,成为北冰洋上的“天然氧吧”。据此完成6~8题。
20°E
成。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
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成渝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游,是西部陆
海新通道的起,点。据此完成1~3题。
1.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两大核心城市是
1.北部冰区
2.西北部海湾
A.成都、德阳
B.西安、成都
3.巾部海峡
C.重庆、攀枝花
D.成都、重庆
4.南邵海域
2.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
A.提高核心城市的等级
B.拓展核心城区的范围
770
C.形成高质量发展区域
D.人口向核心城市集聚
3.为顺利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6.图中出现“天然氧吧”的水域是
A主要发展核心城市
B.优化城市等级体系
A.北部冰区
B.西北部海湾
C.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D.均衡布局主导产业
C.中部海峡
D.南部海域
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
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