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一轮复习中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B 2. C 3. B 4. D 5. C 6. B 7. D 8. D 9. B 10. C 11. A 12. C
13. D 14. B 15. B 16. A 17. A 18. A 19. B 20. B 21. A 22. C 23. D 24.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8分)
(1)适应南方农业、丝织业发展的需要;适应政府推广耕织技术的需要;得到政府的广泛宣示;文人推崇;实用性
强。(8分,答出四点即可)
(2)《耕织图》是图片史料,属于一手史料;可据此研究南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可研究南宋政府劝课农桑
的政策;可研究推广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方式和手段;可研究宋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可研究南宋农民的生产生活
状况;可研究南宋的文学;可研究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联系。(10分,答出五点即可)
26.(22分)
(1)多措并举;重视宗教因素;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管理与开发并重;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注重边防。(8分,答出
四点即可)
(2)措施:进行民主建政;实行民族区域制度;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加强边疆经济开发,进行工业建设;重视边防,
实行睦邻友好政策。(6分,答出三点即可)
历史意义: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捍卫了国家统一;推动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3)政府要重视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实现民族平等;关注边疆经济与文化发展,以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27.(12分)
评分标准:论题0-2分,史实阐述0-6分,论证0-4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分值 要求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10-12 能够引用2-3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
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7-9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进行阐述;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
通顺。
4-6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历史试题答案 第1页(共2页)
答案示例:
论题:16、17世纪中西方科技出现不同走向(2分)
阐述: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试图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日心说”;1687年,英国科学家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创理论物理学,表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逐渐兴起。同一时期的中国,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侧重于总结中国古代医药学成就,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
这说明中国的科技研究呈现出重视经验总结的趋向。(6分)
中西方科技的不同走向,反映了二者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差异。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制度开始确立,社会环境逐渐宽松;而中国则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实行文化专制政
策,导致二者的科技发展前景截然不同。(4分)
历史试题答案 第2页(共2页)姓名」
准考证号
4.据《北史·西域传》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有《诗经》《论语》《孝经》,置学官弟
秘密★启用前
子以相教授,虽习读之而皆为胡语”。这反映了北朝时期
A.儒学成为西域主流思想
B.西域广泛接受中原制度
历
史
C.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域
D.西域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5.下图为隋朝运河示意图。据此判断,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路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山阳
江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八
1.西周规定同姓不婚,认为“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春秋时,周王称异姓诸侯为
“伯舅、叔舅”,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这反映了周代
A.推动了南北均衡发展
B.强化了关中政治地位
A.婚姻制度趋于成熟
B.血缘政治特色鲜明
C.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
D.实现了对边疆的控制
C.宗法观念逐渐淡薄
D.分封制度逐渐巩固
6.右图为中国古代某时期人口变化图。
2.某学者论述道:“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与旧贵
6000个(万人)
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5000
族的对立,导致政治上的一种重大变革。”该学者试图论证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
4000
A.诸侯国经济快速发展
B.地主阶级居主导地位
3000
B.政局变动剧烈
2000
C.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
D.旧贵族已经土崩瓦解
C.人口流动频繁
1000
3.先秦时期的阴阳家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君主只有亲临泰山祭祀天地,才算是
0
D.自然灾害严重
755年764年
820年
正式“受命于天”。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专门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秦
7.据《永丰县志》记载,明代正统年间请客,饭食皆为当地土产,远近亲朋无不赴会。到了成
始皇此举
化年间,则要张灯结彩,备菜肴果品几十种,上不了台面的亲戚干脆不请。这反映出当时
A.表明天人感应学说开始形成
B.有助于凸显皇帝的独尊地位
A.经济作物开始全国推广
B.儒家思想影响人际关系
C.说明当时神权色彩日趋浓厚
D.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继续发展
C.民众饮食结构比较合理
D.经济发展冲击社会观念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