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小小运动会:9加几
教学目标:
借助学具小棒的操作,自主探究“9加几”计算方法,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熟练口算。
经历与同伴探索9加几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够从中优化算法。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积极交流、认真倾听。
教学重难点:
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数学课堂、快乐学习。口算接力,从我开始。10+5=10+9=10+7=10+6=10+8=10+4=(课件显示口算算式及得数)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进一步巩固练习10加几就等于10几。
【设计意图】9加几的知识基础是10加几,设计10加几的口算环节,题目虽然简单,但是节奏快,既做到了有效组织教学,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9加几的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以学校举行运动会的形式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举行运动会,教室里可热闹了,同学们都在踊跃报名参加比赛。我们快去看看吧。仔细观察情景图,找出与我们数学有关的信息。(课件显示情境图)板贴:(1)赛跑9人,投沙包6人,(2)男生志愿者9人,女生志愿者7人
老师看出了咱班同学都长了一双慧眼,能快速地找出图中的信息,那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吗?板贴: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志愿者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话题引入,在谈话中自然引出了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数学信息,并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个环节的设计,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并且教师完全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并没有生硬地照搬教材,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问题,真正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组织学生找数学信息时,引导学生有序地数一数,这样学生能“触摸”到每一个运动员,通过点一点、数一数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赛跑9名,投沙包6名,“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应该怎样列算式?老师从很多同学端正的坐姿和高举的小手中已经知道你有了新思路,来,谁愿意把你的想法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回答9+6= 6+9=)为什么列加法算式呢?学生说。
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就是把赛跑9名,投沙包6名,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来计算。
2.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读一下。怎样列算式?9+7= 还可以怎样列?7+9=为什么这道题也用加法来计算呢?引导学生回答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来计算。观察这两组算式,都是9和一个数相加,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9加几。
3.那“9+6=?”,都同意等于15吗?9+6为什么等于15呢?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下面我们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一看、来验证一下等于15对不对?摆完之后,同桌两人可以先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受语言表达的影响,往往只会做而不会说。本环节就是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另外很多孩子都会计算“9+6”的得数,但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却不会说,我设计了“摆小棒”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借助小棒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很好地解决了“会做不会说”的难题。
全班交流,共同研讨
看着每组同学都讨论得那么热烈,来坐好,老师看同学们的小眼睛里已经有答案了,来,谁能把你的好方法讲给同学们听一听。方法一:接着数先摆9根,再接着数6根,10、11、12、13、14、15。9+6=15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接着数”板书:接着数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开放、探究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师生思维因碰撞而激活,学生探究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方法二:凑十法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从6里面拿一根给9 ,9加1得10,再加上5就是15,9+6=15。师:为什么从6里,要拿一根给9呢?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从6里拿一根给9,9就凑成10,10加5就等于15。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电脑小博士和大家想的一样呢。(课件播放)从6里面拿一根给9 凑成10,10和5合起来是15。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大家,为什么要从6里面拿1根给9,为什么不拿2根,3根呢?师:为什么要凑成10呢?进一步引出10加几就是10几。
师:对呀,我们从6里面拿1根给9的目的就是为了和9凑成10。这可是一种非常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叫凑十法。反复请学生说,进一步巩固凑十法。板书:凑十法凑十法小结:(指黑板说)同学们用凑十法计算9+6=15,就是把9+6转换成我们以前学过的10加几,这样能又对又快地算出结果,凑十法确实是解决9加几的好方法。
3.方法三:除了接着数、凑十法你还有其它方法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方法10+6=16 16-1=15谁能看明白?
师小结:把9看成10,10+6=16,因为多加了一个,所以要再减去一个,16-1=15。
【设计意图】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法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边摆边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由于学生认知基础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使用的方法也必然不同,所以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师生研讨,总结提升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我们一起想出3种方法,计算出9+6都等于15。这3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呢?你说,你说。想知道老师喜欢哪种吗?老师也喜欢凑十法。“凑十法”可以帮助我们又对又快地算出结果。
我们快用这个好方法来解决下一个问题吧。
谁能说说9+7=多少,你是怎样用凑十法计算的?
同学们计算出了9+6=15、9+7=16谁能快速算出6+9=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的知识,在数学王国加法算式中,9叫什么名字?6叫什么名字?15叫什么?当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它们的和变不变?同样的道理,7+9=多少?【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白并向学生继续渗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自主练习,深化整理
师:同学们除了9+6、9+7、你还会计算9加几?学生说,老师来记录。如:9+9、9+8、9+5、9+4等等。
播放:9+3=?盒子里面9个球,盒子外面3个球?应该怎样列算式?怎样移动球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9+3=多少。移动课件。
圈一圈、算一算。
师:作业展评。同学们看他圈了几只小蝌蚪?圈了几只青蛙?为什么都是圈出10只呢?
师:看来圈出10有神奇的作业,让我们一眼就看出9+2=11、9+4=134.送小动物回家: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寓教于乐。尤其是“送小动物回家”练习设计,将“9加几”的练习融入游戏中,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结:谈收获。
师:同学们真棒,安全准确地把小动物送回家,你们高兴吗?把你高兴的理由和大家分享一下。生:谈收获。
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正是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所以我们才快乐啊!这节课我们学会了9+1=10、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的第二个加数,与和的个位数字还有怎样巧妙的联系呢?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