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8课
灯光
第8课
王愿坚,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代表作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王愿坚还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编剧。
作者简介
1947年秋,进入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是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当时正是我军实施战略反攻的时候,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陈赓、谢富治的部队都到了外线作战,三大解放军主力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
背景资料
学习提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学习提示
灯光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思考:课文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
自读提示
噢 豫皖苏 围歼战 郝副营长
倚着 电钮 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niǔ
wǎn
ō
yǐ
xū
jiān
hǎo
jūn
cuǐ càn
chōnɡ jǐnɡ
识记生字
噢 豫皖苏 围歼战 郝副营长
倚着 电钮 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词语积累
围歼战:把敌人包围起来加以歼灭的战斗。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所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短墙。
词语积累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例句:我漫步花园,感受到春风抚摸着我的脸颊。
憧憬:向往。
例句:童年,我总是憧憬着长大!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千克。
例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小伙子挺身而出,救下了那只呆坐在马路中央的小狗。
词语积累
黑魆魆:形容黑暗。
例句: 深夜,房间里黑魆魆的,什么也看不到。
璀璨:光彩鲜明。
例句:明朗的太阳向大地洒下一片水晶般璀璨的光芒。
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例句:平静的湖面上华灯倒映,整个城市如画般在水面静置。
整体感知
课文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
灯光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本课以“灯光”为题,写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时引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回忆。课文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分一分层次,并概括每层意思。
第一层(1 ~2):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赞叹,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层(3~11):回忆往事。
第三层(12):回到现实。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
整体感知
哪些自然段写了现在,哪些自然段写的往事?
课文导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现在
现在
倒叙开头
首尾呼应
“灯光”为主线
往事
快速默读课文,“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用笔勾画出来。
想一想:这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谈谈你的感受。
学习提示
第一次
路人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由衷赞叹
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句段导读
现实
愉悦、幸福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二次
句段导读
回忆
羡慕、向往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郝副营长浴血奋战、英勇献身强大的动力
句段导读
第三次
回忆
寄托梦想,憧憬未来
郝副营长对未来充满期待,更对灯光充满了期待。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学习提示
句段导读
开头:广场上的千万盏灯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中间:郝副营长看书中插图上的灯光沉思,想着当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有战胜敌人才能换来和平,才能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的生活。
郝副营长与“我”对话,向往灯光。
为了孩子们能在光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牺牲自己。
结尾:在天安门广场的华灯前,“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
以灯光为线索
以“灯光”为题
句段导读
为什么“我”看到这千万盏灯,心头会光明而又温暖?
“千万盏”,说明灯之多。“静静地”照耀着广场,使人感觉到环境的和平、安宁。“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我”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课文在开头部分描写灯光,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意味深长。
句段导读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对能看书充满羡慕之情,沉思打败敌人,取得胜利,让孩子们不再饱受战争的摧残,而是像图中孩子那样在灯光下读书。
他在沉思什么?
句段导读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郝副营长道出了他的美好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世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
“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漆黑的夜空”正好衬托出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句段导读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这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句段导读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灯光,与开头照应,结构紧凑。
本文记叙了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回忆起战争年代,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
课文主题
灯光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引起回忆
回忆往事
怀念战友
看到:千万盏灯
看书憧憬
回忆:多好啊
烧书引路
壮烈牺牲
板书设计
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自读,学习“阅读链接”中的《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注意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交流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文中蕴含的革命情怀。
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
再默读《伟大的友谊》,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
自主阅读
听歌曲《春天的故事》,你从中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课后习题
(1)选词填空。
微弱 璀璨 憧憬
①孩子们在( )的灯光下读书。
②因为我的心中怀有美丽的( ),所以面对困难我从不气馁。
③淮北这颗( )的明珠镶嵌在皖北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微弱
憧憬
璀璨
(2)判断对错。
①本文主要讲了郝副营长回忆和战友们围歼敌人的故事。 ( )
②本文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 )
√
×
课后习题
(3)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等。
(4)以“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或者一篇短文。
课后习题
(5)小练笔。
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