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2、四季之美
五年级上册
目
录
壹 说教材
贰 说学情
叁 教学目标
肆 教学重难点
伍 教法、学法
陆 教学程序
说教材
人文主题
阅读要素
表达要素
21、古诗三首
22、四季之美
23、鸟的天堂
24*、月迹
习作、语文园地
关注单元整体
抓住古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情感
抓住动态描写,突出四季之美
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写景物特点
动静结合,写出景物变化
总结梳理,运用
立足文本特点
说教材
文本解析: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通过描写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的精致、冬晨的闲逸,凸显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文章结构 : 全文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每段第一句话是该段的关键句,篇幅简短,结构简单。
贰.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自学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运用语言描绘出自己阅读过后的感受。有一定的批注意识,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写下阅读感受。
但相较而言,本篇课文的语言更为精炼,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上也存在困难。
叁.教学目标
设计依据:课程目标、书后习题、学生学情、教改新理念
1、知识与技能:随文理解“心旷神怡”、“闲逸”等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种方式朗读,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独有韵味,感受作者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肆.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 动态描写。
难点:多种方式朗读,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独有韵味,感受作者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伍、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创设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讨论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读中悟情法、批注记录法
陆.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关键的一环,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本课的第二课时,我设计以下五个环节引课明标——自学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小结提升
四季之美
聚焦作者,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再读课文,初始四季之美
聚焦关键句,由文入“美”
品词析句,品四季之美
小结提升,展生活之美
(一)、引课明标,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开始,我会播放一个关于“春夏秋冬”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美,再请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四季美景,顺势导出课题。(板、四季之美)
(二)、自学探究,初读感知为让学生梳理好文本内容,使学生对四季之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思考,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最美?利用以上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整理出:
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三)、精讲点拨,品四季之美
品词析句,读春之美
1、抓动词,体会动态描写
句式比较,体会动词的变化和精准性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2、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飘着微微的红晕,染上红紫红紫的彩云。
2、抓颜色变化,多维度训练思维
春天最美是小河。河中央一点儿一点儿泛出( ),小河两岸已染上微微的( ),飘着( )。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自学感悟,迁移学法,品三季之美
1、自由读2——4自然段,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致学习。(1)划出景物动态描写的句子。(2)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3)在句子旁批注感受,组内交流体会。(交流时用,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小小摄影展
固然、也、即使
归鸦回窠(乌鸦反哺)
大雁比翼而飞(友情)
小小摄影展
·生活经验
·图片
·视频
·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色彩对比
(五)、小结提升,展生活之美
在适当的总结后,接着创设练笔的氛围,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引导学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致,再对其颜色、动作、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描述表现景物的动态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推荐阅读:
朱自清《春》
汪曾祺《夏天》
郁达夫《故都的秋》
老舍《济南的冬天》
说板书
21、四季之美
春之黎明 天色变幻
夏之夜晚 细雨莹火
秋之黄昏 归鸦飞雁 热爱生活
冬之早晨 手捧火盆
视角 表达 独特
感谢倾听
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