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辅导授课
内容(课题):人类的家园------地球(二)
教学目的:
1、了解三大岩石类型、成因,和几种岩石的特点;
2、了解火山形成原理和规律,了解地震的形成原理和规律及分布规律;
3、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重难点:1、三大岩石类型、成因,和几种岩石的特点;2、火山、地震的形成原理和规律及分布规律;3、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教学过程
一、组成地壳的岩石
(一)、三大岩石:
1、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
2、沉积岩: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
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常有片状的结构。
(二)常见的岩石
1、花岗岩:没有喷出地表的岩浆,在高压下形成的 一种岩石,颜色以肉红色、浅灰色为主,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属于岩浆岩。
2、玄武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岩石,颜色以黑色和灰色为主,有气孔构造,属于岩浆岩。
3、砂岩:以颗粒为主的沉积物,颜色以白色、灰色、淡红色为主,有层状结构,可能有化石,属于沉积岩。
4、石灰岩:一般经化学沉淀或贝壳类的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一种岩石,颜色以白色、灰色为主,没有矿物晶体颗粒,可能有化石,属于沉积岩。
5、大理岩:石灰岩经变质作用而成的一种,有明显矿物晶体颗粒和片状结构,较为纯净的大理岩叫汉白玉,属于变质岩。
二、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一)、地壳变动
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二)火山
1、结构: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组成。
2、喷发物:有气体、岩浆和火山灰喷发物。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
4、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
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三)地震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①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
②震中: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
③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3、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4、防震自救的措施。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三、泥石流
(一)、泥石流的形成
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地形陡峭
(2 )堆积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
(3)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
3.诱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
(1)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不合理的开挖。
(2)弃土、矿渣的堆放。
(3)乱砍滥伐,山坡失去植物被保护,加重水土流失。
(二)、泥石流的危害
1.泥石流的特征:(1)突发性的特征:表现为突然爆发的液体沿着陡峭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2)历时短的特征:表现为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
2.泥石流的危害:堵塞江河,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建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生活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泥石流发生时,应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四、巩固与训练
(一)选择题
1、从岩石成因来看,花岗岩是一种 ( )
A、沉积岩 B、岩浆岩 C、玄武岩 D、变质岩
2、下列岩石中能够看到鱼类化石的有 ( )
A、花岗岩 B、大理石 C、玄武岩 D、石灰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浆侵入地壳,经变质形成大理岩 B、岩浆侵入地壳产生的高温、高压使石灰岩变质成变质岩
C、长石、方解石组成了大理岩 D、在石灰岩中往往能找到化石
4、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花岗岩 d、变质岩 e、玄武岩
A、abc B、bce C、abd D、bde
5、泥石流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6、下列有关我国泥石流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b、地势平坦,有利于洪水流动 c、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 d、植被破坏严重 e、多山地
A、abcd B、bcde C、abde D、acde
7、2003年梅雨季节,云南省长时降雨,多个地区发生泥石流,造成较大的危害。泥石流导致地貌变化的作用,属于 (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 D.既不是内力作用,也不是外力作用
8。有关火山,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火山、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B.火山、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变化没有影响
c.火山、地震很少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D.火山、地震总是同时发生的
9.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 ).
A.岩石圈 B.地核 c.软流层 D.火山口
10、有关世界火山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B.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以及地中海一阿尔卑斯山一带
C.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D.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地中海一阿尔卑斯山一带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c.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隆起而成的
D.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12、高温高压的岩浆位于…………··……………………………… ( )
A.坚硬的岩石底下 B.地表下面 C.火山底下 D.海洋下面
13、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 )
A.地形复杂多样 B.属于火山岛
C.位于两大板块张裂处 D.位于两大板块碰撞处
14、在一次野外考察中,一位同学在一峭壁前发现峭壁上的岩石层次分 布很明显(如右图),这是由于该地方的岩石在 作用下形成的。 ( )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
(二)、填空题
1、根据我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其气候成因是------------------------------------------------------,
地质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2)根据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2、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所描述的岩石是-------------------,按成因属于----------------------------岩。
(2)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3)这种岩石经变质后,形成的岩石叫----------------------------。
3、火山是由 、 、 三部分组成,其喷发物有气体、
液体和固体喷发物。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 。
4、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层。_________中含有软流层。
5、新华社北京2007年6月3日电:今天凌晨5时34分,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了6.4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0度、东经101.1度),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如图所示)。云南地震局的消息说,由于地震震源深度仅5公里,测震台网所有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形全部限幅,这给地震三要素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 和 地区。
(2)图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确的是 ( )
A、①震中②震源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D、①震中②震源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3)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地震中的绝大部分是会造成破坏
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课后练习: